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469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什么是“区域”?人教版必修3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区域

2、: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什么是区域?区域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系)特征土壤特征(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宗教、人口如何分析?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如铁路

3、、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的分布进行分析。F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来描述。地势特征:主要从地表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2)地形(地势)特征F自然地理特征 从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3)气候特点

4、(光、热、水)F自然地理特征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开发条件评价)(4)河流特征F自然地理特征(1)农业F社会经济特征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水热)、耕地类型(水、旱)、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

5、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2)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3)城市F社会经济特征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4)交通 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因素进行分析。注意!2.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1.地位:统领全册书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

6、(特征)与区域发展 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两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30N,120E东南沿海中部43N 48N,122E127E东北地区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温带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水热条件不如长三角水稻土,平坦破碎、人均面积少黑土,平坦开阔、人均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流量大有冰期,含沙量小,汛期较短,流量较小1、对农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著名的重化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陆运便利,沿海航线的中枢陆运为主更发达较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气

7、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产资源条件差异气候条件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综合因素综合因素%区域分析方法之一:不同区域相同时间段的比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较小较小较弱较弱薄弱薄弱受南岭阻受南岭阻隔,腹地隔,腹地范围小范围小大大强强雄厚雄厚大大珠江三角珠江三角洲洲长江三角长江三角洲洲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科技实力科技实力产业基础产业基础经济腹地经济腹地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区域分析方法之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遥感(RS)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8、 目标物 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全球定位系统(GPS)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优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

9、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第一步:区域面临的问题第二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危害第四步: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根本原因a.人口激增对生

10、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具体原因: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农作侵入牧区。根本原因:例:前苏联垦荒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开垦方式(人口素质)F亚马孙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如图2.25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F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 F美国田纳西河19世纪后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具体原因:例:我国东北地区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具体原因:乱

11、砍乱伐、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开发。区域问题产生原因小结:根本原因: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低具体原因:结合当地的人类活动方式(能体现区域特点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自主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般思路“措施”针对“问题”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F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此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为:改善灌溉技术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

12、业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减少水井数量河流上中下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分配游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河流水资源东东农作区农作区牧区草原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干旱内陆区西西海陆海陆位置位置少少多多降水量降水量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针对干旱地区以井为中心的斑点状草场退化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绿洲地区绿洲地区前沿地带外围沙漠边缘内部封沙育草营造防沙林带农田防护林网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缺水源地区缺水源地区 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现有林地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已荒漠化的地方作为防护林发展林业、牧业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因

13、地制宜森林的开发和保护F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效应,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城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可防止海风的侵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牧场。注意!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

14、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F作用“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迎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 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F热带雨林的分布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亚马孙开发计划: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

15、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F雨林的保护 保护放在第一位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珠江三角洲面临的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珠江三角洲相应的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规划与管理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各类资源开发首先考虑其开发条件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两类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F能源资源的

16、开发条件评价F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西、南黄河,东太行,北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2)水资源短缺(3)产值低F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F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F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F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

17、然背景进行评价时,首先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不同河段的保护(不同河段自然条件不同,开发方向不同)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F河流的开发利

18、用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铜矿F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F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河流的水量越大,其航运价值就越大?18世纪下半叶:

19、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F美国田纳西河19世纪后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F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

20、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注意!F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首先采取一分为二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F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基本方法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利:利: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弊:多从工程本身的缺陷、对库区的影响和对上、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积极影响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养殖等效益;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

21、水的少排放可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危害。消极影响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壤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而后退。%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利弊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F区域经济发展 气候条件:不易改造,优劣评价;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

22、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区,长白山区的鹿茸、人参,延边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苹果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

23、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F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F商品粮基地建设须具备的条件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这种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东北(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u东北地区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东北地区的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阿根廷&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核心:森林资源保护 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

24、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优势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良好的区位条件(各类成本,位置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即: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F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城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市群。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生态环

25、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主要是迁入人口)F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l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离开其他区域而独立发展。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以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求得共同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分析 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及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资源调配等(开源、节流)。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

26、;要考虑线路(交通线路布局)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需从两个角度即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方面来说明。输出地:侧重说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输入地:则突出说明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评价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

27、况入手。F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分析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F资源跨区域调配的

28、意义西气东输(对东部和中西部)的影响(意义)我国的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l西电东送l南水北调l晋煤外运调入区和调出区西电东送工程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降低电费,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西部部分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收入,加快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

29、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F区域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F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一定伴随污染转移吗?%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原因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从产业转

30、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1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轻工业轻工业积累资金积累资金提高技术提高技术重工业重工业 加强基础工业加强基础工业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水平高科技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初期)(中期中期)(后期后期)2 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F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See you!See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地理必修三复习(高考)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