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496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命题剖析】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本部分知识多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近期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来考查某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地区分布、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特别是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沙尘暴、寒潮)和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的不合理与自然因素相结合所引起的灾害,也是在高考应试准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结合最新典型案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2、的成因,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3以典型灾害事件,考查地理信息技术(RS、GPS、GIS)在自然灾害预测、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地震、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一、气象灾害:(一)干旱:供给少,需求多。我国典型地区及发生时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年旱)、东部季风区: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华南(夏秋旱)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形成原因:华北春旱的原因:春季回温,大风日数多,蒸发加剧;雨季未到,降水量少;农作物开始返青,需水量大。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与污染严重。夏旱通常分为初夏旱和伏旱。初夏旱多发生在北方。长江中下游伏旱是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成因是受

3、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高温少雨。华南夏秋旱是雨带推移到北方,降水少,且受高温天气影响,蒸发旺盛。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地表径流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等。西南地区:全年降水季节变率大;地势起伏大,地表水不易保存;喀斯特地貌,易下渗;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植被破坏,涵蓄水源能力减弱。危害: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河塘、湖泊干涸;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治理措施:开源: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合理开采地下水、收集雨水、海水淡化等。治理水污染;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

4、防护林,涵养水源等;节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改进耕作制度(熟制),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作物等等。工业:更新节水设备,提高水的利用率,循环用水等等。生活:加强宣传节水教育,实行梯级水价等;(二)洪涝灾害:来得多,去得少。我国典型地区: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城市内涝等自然原因:来得多: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流域面积大,水系支流多,汇水集中等。去得少: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不易排水;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排水不畅;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排水不畅;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少,排

5、水系统不完善等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床抬升;围湖造田,减少湖的蓄水量等危害: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危及灾区民众人身安全,导致各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治理措施:加强洪涝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洪涝灾害应急机制;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教育;实行防灾保险;及时转移安臵可能受危害的民众;加强水利工程措施,如上游建水库,中游加固河堤,河道裁弯取直,建设分洪蓄洪区,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等。上游山区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特别是城市地区及时疏通排水通道;河流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保护湿地,提高河

6、湖蓄洪能力;对洪泛区多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及原因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凌汛形成条件: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三)热带气旋:台风(西太

7、平洋)或飓风(印度洋与大西洋)发生时间和分布地区:多发生夏秋季节。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形成条件: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摄氏26度以上,保证有充足的水汽与热量,并且受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灾害影响: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种形式造成。以不利影响为主,具体表现有: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等等。但也有有利影响,有利影响有: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天气。防治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建立防台风应急

8、机制,及时转移、安臵可能危害的民众;加强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船只回港避风,加固建筑物;营造沿海防护林等;(四)沙尘暴:沙尘+强风发生时间及我国典型地区: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稀少,沙尘多;大气回温或者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不合理的开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破坏基础设施,影响通信、交通、生产生活; 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牧场;引起天气、气候恶化。有利影响: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

9、雨;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加强生态工程建设,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五)寒潮:快行冷锋发生时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包括秋末、冬季、春初)。我国寒潮影响微弱的地区:1、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台湾、海南、云贵高原;2、地形阻挡冷空气: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危害:大风、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北方沿海大风引起风暴潮,影响海上作业;雨雪

10、影响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建筑物,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牲畜饿死;影响人体健康,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益处: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风能。防御措施: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注意个人保暖;要加强交通监管和预警;做好农作物防冻工作。(六)其他气象灾害:凌汛、冻雨、暴雪、冰雹、低温冷冻、干热风、龙卷风、雷暴、连阴雨、雾霾等。二、地质灾害:(一)、地震、火山喷发:分布地区:我国:西多东少(以105oE为界),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世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最主要最强烈)。成因:位于板块(具

11、体地区要明确板块名称)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比如,我国地震多发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危害:人员伤亡;房屋、建筑、工程设施等遭到破坏;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地表破坏;诱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其他次生灾害;引发瘟疫等。基本概念: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

12、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浅源地震;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小;人们的防震意识和抗震救灾能力弱等。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减灾应急预案(或政策法规);实行防灾保险;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护坡等岩土体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二)、滑坡、泥石流概念危害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13、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分布地区:山区:滑坡(山坡),泥石流(山谷)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起伏大;地表松散碎屑物多;降雨量大,降水集中或快速融冰,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条件:如开垦、开矿等破坏植被的行为。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或政策法规);实行防灾保险。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及时转移、安臵可能危及的民众。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建立护坡、挡墙、栅格坝等支挡物。(防止滑坡、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

14、表植被,(减少滑坡、泥石流)。工程建设和村落应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三)、其他地质灾害: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三、海洋灾害:(一)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风暴潮防御:加强风暴潮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系统开展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加强沿海验潮站的合理布局,实现资料共享;完善风暴潮的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加强海堤建设。有效地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等均可有效

15、的抵御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广泛地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二)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海啸征兆:一是海水异常的暴退或暴涨;二是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海面突然变成白色,其前方出现一道长长的明亮的水墙;三是位于浅海区的船只突然剧烈地上下颠簸;四是突然从海上传来异常的巨大响声,在夜间尤为令人警觉,其他的还有大批鱼虾等海生物在浅滩出现;海水冒泡,并突然开始快速倒退。防御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加固沿海、防护堤坝;

16、营造沿海防护林;远海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近海船只应迅速靠岸,人离船往高处跑,否则应驶往深水区域;受威胁区域人员必须尽快跑往高处;如果来不及,应就近撤离到附近钢筋混凝土高层酒店。在海啸中不幸落水,要设法抓住树枝、木板之类保持浮在水面;海水不要喝,不仅不能解渴,反而容易让人出现严重的幻觉。(三)赤潮:水体富营养化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自然原因:温度高;海域封闭;静水;静风。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17、。危害: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四)其他海洋灾害:咸潮、海浪、海冰等。四、生物灾害:(一)农林牧生物灾害: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蝗灾分布因素:旱灾,先涝后旱,蚂蝗成片人类活动:过度开垦天敌减少防蝗灭蝗措施:物理防治:捕杀,夜晚篝火焚烧农业防治:减少蝗虫食物来源、生存地、产卵地生物措施:保护和利用蝗虫的天敌,牧鸡牧鸭、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喷洒农药(二)森林、草原火灾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

18、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非工程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建立、完善相关灾害的应急预案及防灾救灾机制,制定防灾、抗灾规划与措施,及时应对突发的灾害,提前做好防灾工作; 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如:洪涝灾害恢复植被 ;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正确应灾方法:、应对

19、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防洪准备:听汛期天气预报;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学会游泳、划船。2、洪水应急: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应对地震灾害: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

20、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通常以家庭为单元。1、震前防震准备(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物;(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等,放在震后能随手拿到的位置上;(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

21、、血型,紧急联系人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2、震中避震: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在行驶的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在百货商场时,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橱窗或柜台;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烟囱、水塔,避开危险物如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3、震后自救与互救: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

22、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沙尘暴: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注意:1、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3、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共12页第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资料(DOC 1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