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目前全球老年人口约为7.39亿 2、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全球 老年人口20%。3、201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8%。(一)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WHO)1、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2、在发展中国家将60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二)我国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1、将6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的标准2、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三)人类年龄划分其它标准1、日历年龄2、生物年龄3、心理年龄4、社会年龄(四)人口老年化 概念 :老年人口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2、 1、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口数超过总人数的7%2、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数超过总人数的10%(一)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二)最高寿命的探索(一)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与评价 1、人口老龄化的常用指标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年人口指数 C、老龄化指数 D、年龄中位数 E、性别比 F、抚养系数 G、长寿水平(1)老年人口系数的评价(2)老年化指数的评价(3)人口老龄化的综合评价 (4)长寿水平的评价(5)人口老龄化的分类标准 1、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2、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特点:A、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C、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1)第一阶段(过渡阶段)(2)第二阶段(发展
3、阶段)(3)第三阶段(高峰阶段)(1)老龄人口为世界之首(2)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3)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4)女性老年人比例高(5)文化程度低(6)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7)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8)老年人婚姻关系稳定(9)主要依靠家庭养老(10)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发生的 1、健康状况比较差,医疗保健水平不高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有待发展 3、精神文化生活少,社会问题多 4、高龄老年人和老年女性是最脆弱的老年群体 5、人口老化对老龄工作带来的影响(1)改变了人口的抚养比(2)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劳动力资源不足(3)社会保障的费用增加(4)
4、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 1、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2、建立并完善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4、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 5、创建适合于老年人的文化建设 6、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开发老年人资源,提高自我养老能力 7、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承受能力 8、制订长期人口发展规划 9、各地区间人口发展不平衡,应采取不同的政策 1、老年护理学起源 2、老年护理学的研究内容 3、老年护理学的发展趋势(1)观念发生转变(2)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的转变(3)学科间的合作加强 4、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 一、老化的定义 老化即衰老,是所有的生物种类在生命延续过
5、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人体从出生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态和功能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称为老化。1、积累性 2、普遍性 3、渐进性 4、内生性二、老化理论与老化过程三、老化的生物学理论1、基因理论:细胞定时老化论、基因突变论、理论基因功能论2、细胞损耗理论3、免疫理论4、分子串联理论5、脂褐质和游离放射物资理论6、神经内分泌理论7、失误论8、甘油化论9、废物论10、胶原质论 11、线粒体损伤理论 12、自由基破坏理论 13、代谢理论 14、长寿和衰老理论 15、期望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 外在刺激因子包括:1、机械力量(外伤)2、有毒物质(空气污染、空气中的臭氧)3、环境污染(杀虫剂、水中
6、含铅、磷)4、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5、温度(在高温生活的人较早老化)6、辐射线 (一)人的需求理论:最具有代表的是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包括“本我”和“自我”两部分“本我”指情绪经验的我“自我”指知觉和思考经验的我 精神科医生艾瑞克森将整个人生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分为8个主要的阶段:1、婴儿期 2、幼儿期 3、学龄前期 4、学龄期 5、少年期 6、青年期 7、成年期 8、晚年期 自我整合:接纳生命的意思 1、自我整合的目的一:主要是以成熟的心灵和威严以及不畏死亡的心态来接纳自己的生命,作自我肯定。2、自我整合的目的二:将生命中发生的是有序的排列在时间序列上,二是和过去的悲伤、懊恼达成妥协。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总回顾。1、“证明能力存在”型 2、”设定界限“型 3、”不朽的过去“型 4、”重复“型 以上由卡斯特本提出 1、自我分化对过度关注工作角色 2、超越身体对过度关注身体 3、超越自我对过度关注自我 1、重新组织型 2、集中型 3、成功撤离型 4、持续性 5、压缩型 6、寻求援助型 7、冷漠型 8、人格瓦解型 1、隐退理论 2、活跃理论 3、持续理论 4、次文化理论 5、年龄阶层理论 6、社会环境适应理论 7、角色理论 8、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