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谏导学案求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词语(“寻”“理”“信”“遇”)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 ,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化背景 1、谏官制度 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 但主要目的是 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 2、 贞观政要 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 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
2、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 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 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 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 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3、唐太宗李世民 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公元627年到649年在位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在晋阳起兵唐朝建立后,封为秦王,任尚 书令后来他率兵消灭周围各种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成为统一战争中的主要统帅玄武门之变后,取得皇 位
3、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 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第2段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 第3段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第4段 1
4、、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第5段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6段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飞来峰上千寻塔 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当窗理
5、云鬓 3、文理有疏密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信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低眉信手续续弹 遇 1、惟君臣相遇 2、进,与曹遇于赤壁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 四、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今义:颜料或燃料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古义: ;今义:遇见彼此 五、词类活用 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实愿罄其狂瞽 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子句式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
6、、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4、百僚进见者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七、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第1段) 2.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第2段) 3.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第3段) 4.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第4段) 5.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第4段) 6.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第5段) 7.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第5段) 8.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9.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八、问题研讨 1、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独步千古,
7、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 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对唐太宗精湛的领导艺术着墨尤多,为后世留下 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判断下列语段中,唐太宗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A: 论证: 例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例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B: 论证: 例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C: 论证: 例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D: 论证: 例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8、E: 论证: 例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什么意义?(不少于150字) 4、你还能想起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课内检测试题 1下列画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窕窈之章 C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防微杜渐 D惟君臣相遇,如同鱼水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E随事谏正,多中朕失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
9、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3“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C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D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二、基础知识链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束之高阁 络绎不绝 恪守 胳臂 B、悄声细语 霄壤之别 讥诮 硝烟 C、论资排辈 羽扇纶巾 伦理 沦落 D、脍炙人口 市侩哲学 杂烩 刽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耗费 突如其来 元气大伤 言必行,行必果
10、B、返聘 一如继往 攻城略地 有志者事竟成 C、扫瞄 怀瑾握瑜 流芳百世 风马牛不相及 D、引申 要言不烦 无以名状 不以一眚掩大德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曼联队和阿森纳队积分一路领先,在英超联赛中已成( )之势 农业部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做好备耕工作,以免耽误( ) 深夜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涪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 ( )江水太湍急了 A、对峙 农事 由于 B、对峙 农时 因为 C、鼎足 农时 由于 D、鼎足 农事 因为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平民的感同身受的心态,目睹并体验了中国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 B、那
11、些几年前才兴建起来的“达标升级”工程,曾几何时,竟灰飞烟灭,先后在安丰塘附近的地平线上消 失了 C、航天公司早早就将“杨利伟”三个字注了册,使得这群如同闻腥而至的秃鹫一般的人们落得竹篮打水一 场空 D、可是病毒毕竟痴愚颟顸,既不听操盘,亦不知收敛,终于闹成比反恐还草木皆兵得多的大动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永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热 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
12、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但是假定又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C.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D.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 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
13、送青来 【注】排闼(t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求谏学案答案(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yn zhng gng gu ch ro hu sng zh w d h qin zun sh qng g 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1、面容严肃 2、做出 3、直言规谏 4、借助 5、闭口不说话 6、终于 7、不久 8、百姓 第2段:1、我 2、耿直的进言 3、粗野之人 4、对,正确 5、商议 6、参与 第3段:1、放纵性情 2、从早到晚 3、因为 第4段:1、常常 2、被 3、只 4、怨
14、结 5、近来 6、表结果 第5段:1、确实 2、写文章 3、指出过失 4、切中 照出 显现 5、于是 勉励 第6段:1、案板 2、丝带 3、端倪,兆头 4、停止 5、近来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寻:1、不久 2、寻找 3、长度单位 理:1、顺,指天下太平 2、梳理 3、纹路 4、道理 信:1、确实 2、信任 3、信用 4、随手,随意 遇:1、对待 2、遭遇 3、接触 4、礼遇,恩待 四、古今异义 1、和颜悦色 2、举止 3、相互对待 五、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使保全 2、使动用法,使用尽 3、意动用法,以为贤 4、名词作状语,用金,用玉 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子句式 1、被动句 2、被动句
15、3、被动句 4、定语后置 5、定语后置 七、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1.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 2.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 治平 3.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 4.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 5.假若当即对他喝斥责怪,我深怕奏事人心怀恐惧,怎敢再说话呢? 6.如著名的工匠和文士,互相品评比较,诋毁斥责,杂乱无章的文词、低劣的技艺于是就暴露出来了 7.一天之中,国事纷繁,有一个人去听证决断,虽再三思虑劳神,又怎能见见事都处理好呢? 8.首先
16、倡导奢侈淫逸之风,这是国家危亡的开始 9.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来啊 八、问题研讨 1、参考答案:勤于政事“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虚怀若谷“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每有谏者,纵 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宽厚体谅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 好氛围处事谨慎“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朕所为事,若有不当, 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目的在于不能防微杜渐,也要亡羊补牢 2、判断下列语段中,唐太宗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A:比喻论证 B:类比论证 C:假设论证 D:对比论证 E:事实论证
17、3、参考答案:纳谏指的是上级接受下级的意见,抛掉等级的外衣,它与我们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同一个意思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别人的意见这些段落对于纳谏的论述告诉我们,应该虚心接 受别人的意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有时候自己很难发现,别人发现并指出来了,这是对 自己有好处的事情,绝不能因为别人的话不中听,或者认为别人的话揭了自己的短,而拒不接受 4、参考答案:历史上从善如流的佳例:尧设谏鼓,禹拜昌言;齐威王邹忌;鲁庄公曹刿;秦孝公 商鞅;刘邦樊哙和张良;朱元璋朱升 历史上闭目塞听的例子:夏桀关龙逢;商纣王比干;周厉王邵公;蔡桓公扁鹊;楚怀王 屈原;吴王夫差伍子胥;项羽范增
18、;隋炀帝 第二课时 一、课内检测试题答案 1:选 CA 凭借/垫着;B 写作/劝酒;C 征兆,苗头,开端;D 对待/际遇,机会;E 切中/符合 2:选 DA 举措,古:手脚放置,今:措施;B 相遇,古:相互对待,今:遇见彼此;C 颜色,古;脸色, 今:色彩 3:选 B自己,其它选项中的“其”为“他的” 二、基础知识链接答案: 1、A 2、 D(A 行信 B 继既 C 瞄描) 3、B(“对峙”意为“相对而立”;“鼎足”用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农时”意为“适合农事活动的 季节”;“农事”指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由于”表原因,不用于倒装句,应当用“因为”) 4、A(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
19、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 替别人表示谢意) 5、答案 B(A“教育问题”与“过程”不能搭配,与后文也不能搭配应去掉“问题” C“中旬前后”语意模 糊,让人费解;“有个重要会议”是指去参加会议还是筹备召开会议?表述不清,造成歧义 D 不合逻辑,对 于“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余震”与“再次“重复) 6、B 7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 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