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746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9.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目标1学习富有思辨色彩的古今中外文本,通过对“学习之道”的梳理、探究和反思,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能力2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思辨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3研读课文,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感受思辨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4在深入阅读文本、学习文本论述方法的基础上,学会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内容提要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读书的经历与感受,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劝学

2、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师说阐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反对党八股(节选)重点逐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拿来主义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是一篇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有胆识的杂文。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读书的作用,并指明阅读路径,劝说人们凭自己的爱好展开阅读,用心研读优秀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上图书馆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作者不同时期在图书馆读书的经历和感受。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学习策略1阅读课文

3、,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体会其说理艺术,体会作者阐释“学习之道”的意义。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尤其是运用对比、比喻的方法说理,分析其在阐发观点上的作用。3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议论,往往先批评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10.劝学劝学/荀子荀子师说师说/韩愈韩愈素养目标素养目标备考指导备考指导1.理解理解劝学劝学从学习的意义、学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比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2联系社会背景,探究韩愈的观联系社会背景,探究韩愈的观点在当

4、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鉴作用。1.劝学劝学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典型,是写作议论文的典范。典型,是写作议论文的典范。思维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与提升 2师说师说是高考古诗文必背篇是高考古诗文必背篇目之一,要理解背诵重点语句并准目之一,要理解背诵重点语句并准确默写。确默写。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是个人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历史上,知识释放的正能量最持久,不善于学习、缺乏知识的教训最惨痛。获取知识,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关于这些,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5、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是两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品读经典,领悟圣贤的智慧。情景导学情景导学 预习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构建与运用积累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 探究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延伸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夯基提能作业夯基提能作业文白对译文白对译预习预习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构建与运用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作品他“序列著数万言”,被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评价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2背景探寻(1)荀子认为人性本

6、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2)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7、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基础梳理基础梳理 7名句默写(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 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2)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的论断。(3)荀子的劝学中强调了“思”不如“学”的句子是“_,_”。木受绳则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金就砺 则利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6)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断反思自我并积累善行就会达到“_,_”。(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风雨兴焉(而而)神明自得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以至千里(8)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

9、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9)劝学以螃蟹作为反例说明学习要专心的句子是“_,_,用心躁也”。(10)韩愈在师说中用“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11)韩愈师说中“_,_ 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师者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吾乎(1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提出的择师标准是:“_,_。”(1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

10、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_,_。”(1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_,_”。(15)师说中,韩愈指出“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道之所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之所存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而耻学于师彼童子之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6)韩愈在师说中,用“_,_ _”两句话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17)韩愈在师说中用“_,_”

11、批评一些人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大的方面。(18)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19)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可怪现象的名句是“_,_”。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小学而大遗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吾未见其明也位卑则足羞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官盛则近谀君子不齿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_”,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_”。(21)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

12、对自身“_”。(2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犹且犹且)从师而问焉从师而问焉(而而)耻学于师耻学于师择师而教之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则耻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贤于弟子(23)韩愈在师说中用“_,_”两句阐明了人们懂得道理有早有晚、专业各有所长的道理。(24)韩愈师说中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扬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的句子是“_,_”。闻道有先后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攻余嘉其能行古道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积累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诸子百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

13、、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2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

14、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探究探究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图文导航1劝学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挥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师说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也赞扬了劳动者乐于从师

15、的风尚。主旨探微主旨探微(一)领读课文1劝学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曰”这三个字有无必要?提示:有必要。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作者是借助在学问、品行上成功的人士的话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比自己直接说更有力量,更令人信服。任务探究任务探究 2师说开头段中有哪些观点句?是针对教师说的,还是针对学生说的?提示: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观点句主要针对学生;最后又得出观点“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该观点句主要强调从师的重要性,也是针对学生来说的。找出文中谈学习的名句,理清论证思路。活动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

16、“学不可以已”的?提示:荀子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学不可以已”。一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二二)精研课文精研课文 任务一任务一二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论述。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学不可以已”。三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论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

17、可以已”。活动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该中心论点展开的?提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学必有师”“唯道是学”。文章出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提出全篇纲领性的论题,全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反复进行论证。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派生出的“圣人犹且从师”“不耻相师”“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等分论点,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来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的。末段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交代,实则是以李蟠为例,说明今之贤士也从师求学,是全文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紧扣文章的中心。总之,本文结构严谨,不生枝蔓;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把握两篇文章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活动劝学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

18、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设喻的特点是什么?提示:(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任务二任务二(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车柔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不舍”和“锲而舍之”,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

19、”“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了对道理的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三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四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活动韩愈所讲的“师”是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提示:课文所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因为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明确提出“彼童子之师

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显然,作者认为教小孩子读书和断句的老师不是他所讲的“师”,他讲的“师”应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道”即儒家思想,“业”就是承载这一思想的儒家的经典著作,“惑”就是学习这些著作时碰到的疑难问题。文中的“师”指的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由此可以衍生出一个问题:谁能成为这样的“师”?从文中可知应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正因为如此,为师者便可以突破地位、年龄的界限。活动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提示:作者引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之行,述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之语,意在支撑本段的中心句“圣人无常

21、师”,这也正是作者要论述的观点。随后,在此基础上,作者顺理成章,将文意又推进一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紧紧扣住文章第一段阐述从师态度的一句话:“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值得一提的是,韩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看似闲来之笔,实则别有他意。“郯子之徒”中,自然有道家鼻祖老子,而其贤不及儒家宗师孔子,在韩愈眼中,“儒”“道”孰是孰非,孰厚孰薄,便不言而喻了。结合荀子和韩愈的学习观,在现代社会更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说法

22、谁对谁错?提示:两位儒学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只坐在房间里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的做法。任务三任务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终日而思”与“须臾之所学”的对比,论述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君子的才德之所以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推论可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就可以成为有才德的君子。荀子把“所学”和“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就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活动师说阐述了

23、许多有关从师的见解,哪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观念?提示:作者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的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这与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不同的。他认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反常现象,反映了他的封建观念。文文 白白 对对 译译教材原文教材原文延伸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1课内素材荀子的学习观荀子认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谓“善假于物”,即善于利用

24、前人已经积累的知识和发明工具,这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素材积累素材积累荀子认为“积”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荀子认为学习要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学习是积累的过程,需要有恒心。【适用话题】可用于“学与思”“智与行”“积累”“恒心”“借是一种智慧”等。2课外素材初中时,袁强因为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高中,父亲建议他去学机电化。一开始他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可是当他假期打工时,发现没文凭没技能的自己,只能做发传单、搬砖、餐厅保洁一类的工作,不仅辛苦,收入也微薄。

25、他终于明白,有一技之长才是人立足的根本。那时候学校暑假不提供住宿和食堂,他就买馒头这种能放得住的食物就着咸菜吃,晚上困了就直接打地铺睡。再后来他换专业学习工业控制,为了弄懂那些设备上的英文,他从下午三点多下课后用翻译软件学习到凌晨三点。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刻苦学习,他终于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工业控制专业的首块金牌。这也代表着我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达到世界最顶尖的水平。从选拔赛勉强过关到斩获世界冠军,这中间是袁强两年的青春时光。袁强觉得这一切靠的不是天赋,是勤奋。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获得成就。【适用话题】“青年强则国家强”“理想与担当”“勤奋与刻苦”等。韩愈与潮州对于一生仕途沉浮不已的韩愈来说,虽

26、然屡遭贬谪,但这次却不是普通的被贬。谏迎佛骨前的韩愈,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后又被委以为朝廷修订仪制、典章五礼方面的重任。同时,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影响力与日俱增,一时学风为之转变。韩愈一向积极提携年轻士子,早已桃李满天下。人物速写人物速写此时的韩愈可谓处在人生最为“风光”的阶段。而就在这样的人生节点,面对最高统治者的错误决策,面对浊世之风,韩愈毅然直谏,不惜赔上自己的仕途甚至生命,即所谓“肯将衰朽惜残年”。如此抉择,不单单是“欲为圣明除弊事”,更是为践行儒家尽忠为民之道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被贬是韩愈信念的生命印证。但对于潮州而言,却是一次历史机遇。韩愈上任治理潮州,不

27、过短短八个月,但他大力兴修水利,引进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激励文运。潮州百姓大为受益。尤其受益于韩愈的振兴文运。潮州城从一个蛮荒之城,一举而成滨海邹鲁之地,从此举人进士不断,学风兴盛,民风醇化。潮州百姓,念兹在兹,不忘韩愈的恩惠,于是潮州山水以韩姓命名。韩愈的影响深入潮州的文化血脉。北宋咸平二年(999),潮州人民为纪念韩愈,在韩山山麓,建成韩文公祠。祠历宋至今,数百年来,几经历史风云,仍矗立不倒。今天的韩文公祠,古木苍苍,肃然清幽,俯瞰滔滔韩江水,千百年前铮铮铁骨的一代儒者,仍让人怀念不已。对比论证议论文中的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种情形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

28、,使结论映衬而出的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要比单从正面说理更有力。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如劝学中用“蚓”和“蟹”做对比,说明前者“用心一”,后者“用心躁”。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做对比,“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请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谈谈对“遗产与成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示例】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

29、难,终成雄才大略。世界著名文豪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劝学一文中,出现了“劝”“学”“青”“疾”“致”“假”“绝”等一系列文言实词,正确地理解这些

30、文言实词的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翻译和理解文句具有重要的作用。聚焦高考聚焦高考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文阅读难,不是难在虚词,而是难在实词。虚词的词汇意义相对虚化,语法意义更突出,易于归纳,也多有规律可循。而不明实词的意义,阅读做题时则会有障碍。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而这些义项,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阅读时,应根据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1)参照上下文意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

31、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不但要看该词的含义在句中能否讲通,而且要看其与全段乃至全篇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协调,前后语境是否一致。如: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句说的是孔子路过泰山脚下,听到有妇人哭于墓前,一家三代被老虎吃掉,却又不肯离开这“无苛政”之地,于是便发出感叹,且用命令语气教育自己的学生应该记住这句话,故“识”在此处的含义应是“记住”。句说的是苏轼月夜泛舟游石钟山的切身体会,游到兴起便笑着问儿子苏迈:“你明白吗?”故“识”在此处应当作“明白”“懂得”来理解。(2)依据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看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和

32、什么词语搭配,构成什么语法关系。如: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司马迁史记)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司马迁史记)按语法结构,句中“莫之能一”,用现代汉语语序排列是“莫能一之”,“一”前面有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和能愿动词“能”修饰,说明“一”在句中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是“统一”的意思,“之”是它的宾语。句中“号令一出太后”,实际是“号令一出(于)太后”,“出”是动词,“一”用在动词前便是作为副词来修饰动词“出”,是“完全,一概”之义。【注】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矩镬:犹规则、法度。碔:似玉

33、的石头。考功郎:吏部官员。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C 【解析】“累”在此处是“牵累”的意思。【参考译文】呜呼!这广陵宗子相的诗歌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武昌的吴国伦给他写了传,而吴郡的王世贞给他写序,说:以前在建安时期,曹氏父子文采出色,公幹(刘桢)与他们不相上下。到了晋代的潘岳和陆机,辞藻华丽,太冲(左思)追求质朴,唐代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文采华丽,必简(杜审言)锋芒毕露,李白、杜甫并驾齐驱,龙标(王昌龄)洒脱不羁。古代的豪杰之士在文辞方面,常常志向相合而水平相当,文气方面虽不同却又能互相借鉴,那么难道都是人的力量(造成的)吗?大概也有上天精妙的意图吧。有一天,我和于鳞(

34、李攀龙)在鳞燕一带游历,子相带着吴国伦和天目山人(徐中行)来了。子相文才高超、气魄雄健,沾沾自喜,曾经和吴国伦多次论诗,不能取胜,就把酒杯倒转,把它咬裂了,回家后整日沉思默想,到了喀喀呕血的地步。当他恣意的时候,心神与文才互助互成,灵感自发,(这感觉)就像一敲乐器则声音清越,合乎五声音阶;一读文章就爽快舒畅,如风吹于腋下而饮露于咽喉,然而当他达到恣意的程度而意犹未尽之时,那么所悟的道理不一定是天地间有的,语言不一定是千百年来人们常用的,是偶尔之间悟到的。凭借着于鳞那样的才华,然而不敢完全排斥规则而创作他喜欢的作品,更何况王世贞呢?子相只是对此时常表示不屑,说宁做有瑕疵的玉也不做似玉的石头。我却

35、无法诘问子相。众人中称赞子相的,认为子相超越常规而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年轻人中反对子相的,认为子相想达到更高的境界而舍弃了常规。然而这向来不是子相的意思。扩充我构思撰述的思路,扩大我才华的界限,来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境界合,那么我就获得了全部的精华;境界不合,我姑且取其精华放任瑕疵。字不能牵累句子,句子不能牵累篇章,我经常用上等马,按照顺序来和天下的中下等马来对决,有一场不胜利,那么剩余两次必取胜,就像这样罢了。现在,他的文章都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这些人略微贬损自己,而子相附于各位贤才之末,子相也以此为乐啊。子相的文笔尤其奇特,只是笔力足以冲破冗腐之文风,成就一家之言,吸引人们的注意的

36、,却主要是在北地郡的李梦阳。凭子相的诗,足以在文法上没有缺憾,却往往违背文法而彰显他的才华;他的文章足以显现他的才华,又常常不能充分发挥才华而去遵守文法,然而他寿命不长,早早去世了。可悲啊!然而这样,他也是不朽了。世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子相唯独不这样。(子相)担任考功郎有声誉,因为不能依附权贵,不久外调担任闽藩的布政参议。接连有倭寇侵扰福建沿海的事,(他)安置吏民,调拨军粮,才干为一方之首。不久又辅佐臬台成为儒生师帅。等到死了,家里的人祭祀而世人痛哭,但子相在活着时始终不高兴,说:“麒麟凤凰,怎么能和鸡犬一样用呢?不得到这样的人,不能成就圣世。

37、我讨厌自己成为鸡犬一样的人,将要离去了!”于鳞非常赞赏他,写了一首诗说:“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他的同辈对他的评价到了这种地步。巧借本巧借本义联系义联系解解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吾从而师之之”。引申义:。引申义:听从、服从,如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从善如流”;次要的,次要的,如如“从犯从犯”;堂房亲属叫从,如堂房亲属叫从,如“从弟从弟”紧扣语紧扣语境推敲境推敲解解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或为比喻义,或为假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或为比喻义,或为假借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借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夯基提能作业夯基提能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