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瘫 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下肢: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诉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良姿位(抗痉挛体位)良姿位是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止畸形、减轻症状,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人体功能性,动静结合,保持良姿位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不同的疾病残疾有不同的良姿位。操作时尽量站在病人的患侧。摆放良姿位的目的:防止或减轻患者的痉挛运动模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和髋关节半脱位和垂足,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良姿位摆放方法:仰卧位 患侧卧
2、位 健侧卧位 坐位仰卧位 头偏向患侧为宜;将肩胛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上肢内收,肘后上方可垫一卷垫以保持肱三头肌腱受到一定压力刺激,前臂置于旋后或中立位,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或半球状物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握硬质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仰卧位 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以避免骨盆向后倾斜,并防止大腿处于外展、外旋位,使髋关节微屈、内旋;腘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则可用丁字板将足固定于背屈、外翻位,以防止下垂、内翻,痉挛期则宜避免足底受到刺激而引起阳性
3、支持反应加重痉挛模式。亦可将下肢置于屈膝、屈髋位,足底着床,大腿微内收位。仰卧位床上抬上抬 外展外展 伸直伸直掌心向上掌心向上避免外旋避免外旋屈曲屈曲仰卧位 仰卧位容易引起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所致的异常反射活动,并且容易造成骶尾部、足跟等处发生压疮,所以应尽可能少用仰卧位。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目前较提倡的一种体位,在脑卒中后早期就可采用。该体位可以伸张患侧躯体,减轻痉挛,使瘫侧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有利于功能康复,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肢。患侧卧位 尽量使肩胛处于上旋、前伸位,肩前屈、前伸,肘伸直,手掌面朝上,拇指分开。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自然屈髋屈膝,下面放一大枕头,这
4、种体位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它体位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另外患侧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患侧卧位拉出拉出向后旋转向后旋转伸髋、屈膝伸髋、屈膝 、背屈、背屈 伸直伸直 掌心向上掌心向上屈髋屈膝屈髋屈膝健侧卧位 将一大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胛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意勿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掌面朝床头,注意勿屈指、垂腕。健侧卧位伸直伸直屈曲内旋屈曲内旋屈曲屈曲背屈背屈前伸前伸健侧卧位 患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踝尽量背屈,头下可不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
5、性颈反射。坐位 薄枕放于患侧上肢下,患肩往前伸,手肘伸直。双足平放,躯干挺直,不可倾斜,确保患者坐于两股及紧靠椅背。坐位(右侧偏瘫)放枕头放枕头背伸直背伸直手放枕头上手放枕头上臀部臀部90度屈曲度屈曲注意事项 上述良姿位的摆放方法应该经常变换,一般2-3h变换一次体位,不要在某一姿势上停留过长时间,以免出现压疮。仰卧位尽可能少用,因为仰卧位容易引起异常反射活动并且容易造成骶尾部、足跟等处压疮。严禁将患者摆放呈半坐位,这种姿势将会加重日后患者的痉挛。体位转换 目的:主要是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会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会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会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
6、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体位转换 1.被动向健侧翻身训练 旋转上半部躯干旋转下半部躯干 护理人员一手放在患者颈下,一手放在肩胛处,将患者头及上半部躯干转呈侧卧位,然后,一手放在患侧骨盆将其转向前方,另一手放在患侧膝关节后方,将患侧下肢旋转并摆放于自然半屈位。体位转换 2.被动向患侧翻身训练 护理人员先将患侧上肢放置于外展90的位置,再让患者自行将身体转向对侧。若患者昏迷或体力太差时,则可采用向健侧翻身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体位转换 3.主动向患侧翻身训练 护理人员在患侧肩部给予支持,患者仰卧位,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向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翻身训练 向患侧翻身体位转换 4.主动向健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位,双手交叉,患侧拇指置于健侧拇指之上,屈膝,健腿伸入患腿下方。交叉的双手伸直举向上方,做左右侧方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使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