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4 4节光的折射节光的折射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复习光的反射1课前练习2课前提问 新课导入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2、教师活动(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概念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引出光的折射概念。二、光的折射规律小组实验1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
3、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标上相应的字母。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小组实验2: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三、光路可逆模仿光的反射现象。四、课堂练习(甲、乙、丙三位同学板演)五、光的折射应用以及活动1解释”刺鱼“失败
4、原因。a让个别学生往更深的位置刺”鱼“。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动画,得出”鱼“的位置变浅了的结论。2水池变浅。3硬币再现。布置作业 学生举手。个别成绩中等学生板演。学生感到新奇、兴奋,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提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极想了解。让一到两位同学协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观察、作图、分析。模仿光的反射规律,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交流、合作,补充。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举手发言。巩固对光的折射的理解,为光的折射应用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学生纷纷举手。学生动手绘画。学生画在白纸上,展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交流,进行思考,思维达到最活跃的境界。借助光的反射知识进行知识的
5、迁移。制造悬念,创造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取折射的直观现象和“偏折”的感性经验。通过简单实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同学之间交流、评比。补充特殊情况,让学生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情况。体验光的折射的错觉。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设计意图 第4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规律条件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结论: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条件b:光垂直射入水中。结论:传播方向不变。三、光的折射应用a鱼、水池变浅
6、。b硬币再现。第第5 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
7、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教师活动 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
8、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分析显微镜的原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
9、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10、的好习惯。设计意图 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
11、的成像原理的。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