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1联合国:二战后建立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合作和交流为宗旨。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2联合国的成立:(1)创建历程:1941年,大西洋宪章提出设想;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首次用名;1943年,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首次宣告;1945年,51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纽约。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2联合国的成立:(2)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原则:主权平等;履行宪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武力危及他
2、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3)联合国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全体会员国组成。安全理事会:美、英、苏、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多个定期改选的非常任理事国。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一、联合国的建立及作用 3维和行动:(1)维和行动:有助于控制局部性冲突的升级。(2)推行裁军:联合国主持裁军和限制军备,促进了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3)其他: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推动非殖民化;提供人道主义援助;(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突出表现: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推动地区性和平;设国际和平年、和平日。二、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二、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两次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破坏力
3、,促使人们觉悟。(2)内容: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提出和平共处、协商解决争端、民族自决等重要原则。(3)影响:有利于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二、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二、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2罗素:(1)1954年,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2)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强调核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敦促各国不再将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3美国反战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爆发大规模反对越战的浪潮,大学生们拒服兵役、焚烧征兵卡、逃亡国外,并将反战思想带入军队。三、和平与发展三、和平与发展 1辩证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4、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行平等合作。三、和平与发展三、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4)世界发展很不平衡。(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1.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1)相似点: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1.国际
5、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2)不同点: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在外,而美国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则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外衣”;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1.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2)不同点:在作用方面,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
6、挥了重大作用。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终因毫无作为而消亡;联合国由于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作用重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B总部都设在美国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C C。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联盟是维护一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联合国在成立之初在美国操纵下发动了侵朝战争。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解析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依据
7、 首先,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1)两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国家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2)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3)第三世界的崛起;(4)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迅猛发展;(5)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依据 其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还没有完成,制约了战争的爆发。(1)核武器的出现,使战争的手段很难达到战争的目的,客观上成为制约战争的因素;(2)冷战期间,美苏军事力量虽有差距但大体均衡的客观存在,使双方陷入无止境的军备竞赛
8、又谁都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战争准备;(3)美苏的战略争夺都是防御性的,是在维持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的防御和对峙。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依据 第三,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日益成为制约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协调与合作机制发展;(2)新科技革命带来社会生产的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得到大的改善;(3)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国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下图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的反战运动,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
9、主题 B二战后和平力量不断增长 C美国青年要求结束海湾战争 D经济的全球化制约了战争的爆发B B。上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青年学生的反战运动,牌子上的英文是:现在就结束在印度支那越南的战争。不是海湾战争,也没有涉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
10、从事战争的义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第(1)问,主要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对材料一的内容前后进行比较,容易归纳出格老秀斯提出的两项原则的积极意义。解答第(2)问时,先将材料一、二的观点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的新变化。即对国家的战争权
11、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对变化原因的回答,需要回顾国际联盟盟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解析 制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因而才有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并建立国际组织维持和平。第(3)问中,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在历史和政治学科中都有表述,只要知道就能回答。第(4)问据所学知识回答。解析【参考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原因: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
12、战争危害的认识。【参考答案】(3)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积极作用: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主要因素: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物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本题考查的是两大国际组织的根本大法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及“冷战”后世界局势。两大国际组织国联和联合国,要掌握它们成立的背景、参加国、宗旨、变化、作用,既要肯定它们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局限性。(2009宁夏卷)阅读下列材料:一
13、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去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
14、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请回答:(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本题考查知识为“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具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进行评价分析的能力。第(1)问的回答要从材料中提
15、取有效信息,第(2)问的评述要结合第(1)问的变化来回答。解析【参考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对于二战后的反战和平运动,要掌握高涨的原因、表现、影响,重点掌握美国的反战和平运动及世界名人的主张和活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
16、,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 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
17、留在凄风苦雨中,茫然漠视悲凉的人生。请回答:(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思想。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第(2)问材料所反映的是个人行为和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运动相比,缺乏目的性、计划性。解析【参考答案】(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从本题我们知道,反战思想并不是二战后才出现的。课本中虽没有介绍一战后的反战思想,但材料会提供相关信息,还有就是通过与二战后的反战思想及活动进行比较,加强对一战后反战思想的理解,认识其意义和局限性。因此,解答材料解析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按设问提取信息;还有,就是能够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去理解新知识、解答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