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政治哲学部分主要原理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
2、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指导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3)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6.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二、唯物辩证法(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联系观7.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
5、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8.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9.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有
6、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10.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两个原理的方法论相同)【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
7、也会影响到部分。【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发展观11.发展的实质与特点【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破旧立新。1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原理内容】事物发
8、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1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
9、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14.辩证否定观【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矛盾观15.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
10、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的指导下把握对立;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6.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
11、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1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12、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补充: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搞试点,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19.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内
13、容】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0.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
14、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以弄清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内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
15、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三、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2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2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
16、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方法论】真理面前一律平等。2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2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与上升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
17、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特别提醒】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创造性、社会历史性。受到主(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实践经历)客(客观对象的复杂性)观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四、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2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8、【方法论】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重视发挥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2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1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29.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3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
20、展;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改革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作业: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人生价值观(实现人生的价值)32.人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1、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原理内容】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3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特点:价
22、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2)标准及要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便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5.价值创造和实现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与实现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