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002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1.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天气、海拔):直接提供光和热各种矿物燃料太阳能提供动力。太阳活动(黑子光球、耀斑色球):气候异常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磁场:磁暴指南针极光。(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运动自转公转方向

2、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自转真正周期,需时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昼夜交替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速度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极点为0 线速度: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为0。纬度相差1度,实际距离111千米 线速度:一近快,七远慢。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正在日落),由夜到昼的为晨线(正在日出)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距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夜长短的变化(直

3、射哪个半球,该半球昼就长,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昼夜冬夏相反,南北半球相反。低纬度昼夜变化大,高纬度(两极)变化小。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式2326N2326S0(5)区时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先求经度差(时区差),再求时间差,求经度差时同区相减、异区相加,加减运用是东加西减,东西判断是同是东经度度数大着在东,同是西经度小者在东。(6)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浆岩、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2地图(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经线的

4、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几条重要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80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线圈越来越来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0纬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2326),是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66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

5、度 相对高度:(n-1)dH相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温带气候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与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 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大陆内部和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南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副高或西风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

6、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光照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中国北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5)简易天气图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降水是暖前冷后)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图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过境时风云雨雪(阴天、下雨、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天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大风、寒潮、沙尘暴准静止锋:阴雨连绵的天气。如长江地区的梅雨。气

7、旋反气旋示意图气压低气压高气压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7、8月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冬季北方的干冷天(7)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题模版4 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河流的补给类型题目的回答思路水文特征:、径流量(大或小,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流域)、季节变化(汛期,影响因素是气候)、含沙量(多或少,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和降水的集中程度)、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影响因素是最冷月均温)、凌汛(有或无,影响因素是有无结冰和是否是赤道流向两极

8、)、流速和水能(快慢或丰富等,影响是地形和水量)河流补给:、雨水补给(东部季风区河流,水量大,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东北和俄罗斯河流,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呈双峰形)、高山积雪融水补给或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季节性河流,因夏季气温高出现夏汛,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湖泊水补给(稳定、互补,体现出湖泊对河流的调节,河流丰水期河水补给湖水,枯水期湖水补给河水)、地下水补给(稳定、互补、量小,互补关系取决于地下水位和河水水位的高低关系,黄河下游只能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水过量补给地下水易出现盐碱化)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意义:维持全球

9、水的动态平衡更新陆地各种水体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以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海洋为中心)南纬40附近海域:西风漂流,自西向东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冬逆夏顺。洋流对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

10、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个要素互相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人文环境:交通、人口、城市、农业、工业、旅游资源。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类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主要因素分布特征举例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沿20E经线自南向北的自然的变化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平行于海岸延伸,垂直于海岸更替欧洲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等高线延伸(高低更替)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基

11、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是阳坡;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阳坡气温高雪线高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非地带性分布(现实)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地形起伏南北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地势高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待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综合因素马达加斯加东岸、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纬度低气温高 、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湿润,低处海岸的迎

12、风坡。 答题模版5 水资源短缺(缺水)和解决措施的回答思路(如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控制人口,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一水多用和推广喷灌滴管等,人工增雨和海水淡化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乡村聚落影响明显,平原地区聚落密集,规模大,一般延河流和交通线分布;山区聚落分布稀疏,规模小,多

13、分布于河谷地区。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热带地区的高原巴西低地闷热,高原凉爽山区的沿河谷底汾河谷地、渭河谷地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太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

14、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2)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植物的生产率也将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原因:气温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研究一种自然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水资源为例:亚洲最丰富,大洋洲最贫乏;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

15、斯,中国居第六位;我国,从地区分布上看: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从时间分配上看:夏秋两季降水多,冬春两季降水少。原因措施自然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实践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海洋灾害: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 生物灾害:虫灾、鼠灾4自然灾害与防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6、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环太平洋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风暴潮、海啸等。背景:板块交界带、海陆交界带、人类活动动集中北纬20-50度环球:旱灾、洪涝、风暴潮、台风、滑坡、泥石流。背景:地形复杂、气候复杂多变,人类活动集中(二)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西

17、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地带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板块交界处,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频临西北太平洋(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灾害成灾原因基本特点危害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 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构造等相关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发生建筑破坏、倒塌,并由此

18、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山区爆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受三个今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灾害成因在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防御洪涝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地域江河洪水泛滥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气象卫星的监测和预报工程措

19、施:水利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土地管理等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长期:水利建设、植树;短期:发展耐旱作物;应急:节水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破坏农业、交通、通信、公共设施雷达监视减轻灾害寒潮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采取防寒措施(2)我国自

20、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象灾害)海路位置:太平洋西岸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区台风。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控制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寒潮、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貌: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滑坡、泥石流。地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地壳运动活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地震。 答题模版6 自然灾害的答题模式 原因:多从“天”、“地”、“人”因素分析。如洪涝灾害,气候(天)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地势地平,排水不畅【如回答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则要说地形起伏坡度大】;人为(人),人为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等;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等等。措施则是预报预警

21、,建立应急机制,提高减灾防灾的意识,及时躲避(以上为各种灾害通用措施),恢复植被,退耕还湖,加固大堤,裁弯取直,疏浚河道等等。1.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楼增长特征高高低型高高低缓慢过渡型高低高迅速三低型低低低缓慢高高低型:极少数落后地区;过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三低型:发达国家;全球:由过度型向三低型过渡阶段;我国:三低型(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 生态环境因素。 答题模版7 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和迁入区的影响 迁入

22、区:有利 、提供了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 、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不利 造成了生态环境压力(污染) 交通拥堵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迁出区:有利 缓解了人地矛盾 加强了和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不利 造成人才和劳动力损失 出现留守儿童 老人等社会问题(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影响因素 资源 、科技水平 经济发达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 受教育水平 消费水平(负相关)(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历史因素(形成基础):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

23、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经济因素(功能区分化主要成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社会因素(影响住宅区分化):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行政因素: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小城市: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快,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方面比较)城市化水平不同:发达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

24、以上,发展多在50%以下。城市化速度不同:发达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发展趋势不同: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治安。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答题模版8 农业区位因素题目的答题模版自然因素:地、气、水、土即、地形(平原平坦) 、气候(气温和降水,雨热同期等) 、水源(靠近河流 、土壤 (平原肥沃)社会因素:、市场(距经济发达地区近) 交

25、通(靠近铁路、公路、水运等) 劳动力 (人口多、丰富) 政策 种植经验和历史基础 、科技(良种、化肥、农药、储存等) 答题模版9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和不利(限制)因素的答题思路、东北地区 有利: 黑土肥沃、雨热同期、地广人稀、商品率高;不利:低温冻害、旱涝灾害、西北地区 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水资源不足(干旱形成绿洲农业) 、青藏地区 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低温冻害(高寒形成河谷农业) 、华北地区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寒潮等 、南方地区 有利:雨热同期,长江中下游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不利:旱涝灾害、台风、伏旱、红壤(酸性) 、四川盆地

26、 有利:雨热同期,冬季热量足,紫色土肥沃,水源丰富 不利:光照不足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地域分布区位条件传统稻作农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势低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北部春小麦,中部冬小麦 ) 中国东北 (中国东北春小麦春播秋收,华北冬小麦是秋种夏收)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优势。(广阔的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

27、,交通发达 (土地租金低)等优势乳畜业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国京沪等大城市周边(市场需求)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市场需求大现代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 灌溉水源充足)人少地多 交通便利 工业发达(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自然条件:土地、水源、原料、能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数量,素质)政策、 科学技术、历史经验和生产基础。(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生产方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造成荒漠化

28、农业生产技术的负面影响:包括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造成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胜过方式,创造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不利:消耗大量资源,造成资源枯竭与生态破坏;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生存。(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铁路:远程、量大及不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近公路 航空 小 航空远距 远 铁路 运量 大 铁路 运费 高铁路

29、水运 水运 低水运(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对聚落形态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在铁路、公路的枢纽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出现了一些城市,如:京广线上的石家庄、郑州,湖南株洲市。大运河边上的扬州,因运河的开凿通航而繁荣,因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和京沪铁路的修建而减缓了发展的速度。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市场最优原则 但也有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3)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遗产性质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

30、川三清山江西省中国南方喀斯特(武隆喀斯特、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重庆市、贵州省、云南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八达岭-北京 长城山海关-河北长城嘉峪关-甘肃明清故宫北京故宫-北京明清故宫沈阳故宫-辽宁莫高窟-甘肃平遥古城-山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苏州古典园林-江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北京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大足石刻-重庆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布达拉宫历史区(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丽江古城-云南龙门石窟-河南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明清皇家寝陵明

31、显陵-湖北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云冈石窟-山西庐山国家公园-江西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省安阳殷墟-河南澳门历史城区-澳门福建土楼-福建省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泰山-山东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黄山-安徽武夷山-福建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5)旅游安全防范措施自然灾害成因出现季节主要分布区旅客的防范措施洪涝、雷击我国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强烈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东南的高原高山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及时收听天气预报,调整出行线路

32、;雷雨时在野外不打伞,不打手机;水流速度过快时要停止漂流活动台风在热带、副热带海区生成的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夏、秋我国东南沿海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在安全区域停留寒潮与冷冻灾害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影响冬半年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寒区尽量避免在暴风雪时出游滑坡、泥石流、崩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2/3为山地,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雨季,崩塌常年可见西南川、滇、黔为多发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及时了解旅游线路上的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高山顶部等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1)对区域经济

33、的影响积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消极影响: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2)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助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区卫生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消极影响:给旅游区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良影响。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城市 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乡村 森林减少;

34、水土流失;荒漠化;水源枯竭;物种减少。地域性:环境政策经济结构产业政策不同。 全球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2)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原因旅游景观特点成因中国黄山奇松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岩体,使其能够生存于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的高峰悬崖怪石黄山石花岗岩断块山,是我国花岗岩地貌种的杰出代表,在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黄山石云海黄山地处亚热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与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换诡谲

35、温泉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处,就变成地下水或蒸汽。地下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美国夏威夷自然景观火山景观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北部,由火山爆发形成热带风情夏威夷虽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各种热带植物争奇斗妍人文景观多种文化汇集交融夏威夷是美国种族最为多样、人口构成量最为复杂的地区澳大利亚大堡礁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地处澳大利亚东北海岸,这里水温度高,而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小,水面平静,适合珊瑚虫繁衍。这一带在地质历史上石缓慢的沉降地带,一带接一代的珊瑚虫骨骼堆积形成中国长城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历史价值高城城工程随坡就势,与山川走向、地貌形态等

36、自然环境及其和谐,并且重视气候、水文、土地利用等地域差异,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区、旱作农区与草原牧区的分界线以及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成为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标志云南原阳梯田高山被层层叠叠的梯田环绕在元阳周围的衰牢山区,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印度的汽水,加上附近元江的水蒸气疼升空,形成了云雨。连绵的雨水降落在高山森林中,使得这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哈尼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在高山上修建了庞大的水渠网络,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沟渠引进梯田,解决了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法国巴黎塞纳河被称作“母亲河”塞纳河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城市,巴黎原是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塞纳

37、河水位稳定,少洪涝灾害,全年不冻,利于航行,带动了巴黎的繁荣发展主要建筑大都位于城市广场的中央巴黎城市景观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供大于求。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压力大;而天然气有轻污染、运输使用方便等优点。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西部有四大气田:新疆(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2)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西部:投资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产业转移:(1)影响产业转移因素:劳动力因素:质量和数量的不同导致的差异,从而影响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市高考地理考点知识汇总教材(DOC 14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