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大背景:党和政府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背景:党和政府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的新要求20132013年年1111月党的十八届三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提出要把立德的总要求,提出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20142014年年3 3月教育部发布了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意见,部署十项着力,部署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节。20142014年年9 9月国务院印发了月国务院印发了深化考试招生深化考试招生
2、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12月教育部印发月教育部印发了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素质评价意见等四个配套改革文件。等四个配套改革文件。育人一个“抓手”课程改革五项任务(五个统筹)五项任务(五个统筹)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段 统筹各学科统筹各学科 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 统筹校内外阵地统筹校内外阵地 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形成育形成育人大的人大的格局格局“着力推进关键领
3、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一)研究和制订(一)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4、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作参与、创新实践。必备品格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二)修订(二)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三)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学科教材。教材编写、修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要求,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要优化教材内容。(四)改进(四)改
5、进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的育人功能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组织开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讨活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五)加强(五)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考试招生和评价的的育人导向育人导向。加快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科学选拔人才。(六)强化(六)强化教师教师育人能力育人能力培养。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七)完善各方参与的(七)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育人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教学研究与指导。
6、(八)实施(八)实施研究基地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建设计划。教育部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专业团队,进行长期研究。(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九)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加强(十)加强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管理。管理。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
7、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高中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高中课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2016年年9 9月课题组发布)月
8、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具体包括三为核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个方面,6大素养、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个基本要点。未来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人才规格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20162016总体框架(文字表述)总体框架(文字表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9、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三个方面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十八个基本要点。文化基础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勇于探究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勤于反思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健康生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健全人格 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社会参与社会参与责任担当责任担当:社会责任: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国
10、家认同 国际理解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劳动意识: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治学治学 修身修身 济世济世 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总体框架,
11、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人文底蕴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内容。科学精神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之一、用于探究等内容。自我管理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我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
12、展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目标,成就精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内容。健康生活主要指,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主规划等内容。社会参与社会参与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责任担当只要指,学生处
13、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内容。实践创新主要指,学生在劳动实践、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内容。突出特点突出特点 一是彰显了中国特色。一是彰显了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土壤,系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明确把国家认同作为基本要点,突出了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热爱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中国特色鲜明的素养。二是体现了时代特征。二是体现了时代特征。提出了具有工程思维,适应“互联网+”趋势,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14、内涵与价值等时代特色鲜明、反映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素养。三是强调了整体要求三是强调了整体要求。系统体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基本要求,素养内涵界定坚持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有机统一,每种素养既具有品格属性,也具有每种素养既具有品格属性,也具有能力特征。能力特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特征(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特征(林崇德)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素
15、质教育是具有宏观指导性质的教育思想,重在转变教育目标指向,从单纯强调应试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思想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性质:性质:全面发展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从身心整体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提出的发展要求;核心素养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具体实现,主要是从个体面临的情境需要出发提出的发展要求;内容:全面发展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核心
16、素养发展具体表现在责任担当等6个方面的发展;发展方向:全面发展强调身心发展的全面性,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发展要求的共同性和普遍性;价值取向:全面发展强调为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反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强调为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服务,体现了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统一。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功能上的异同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功能上的异同核心素养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属于目标范畴,具有定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核心素养是从正向引导教育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下位概念,属评价范畴,具有教
17、育判断的功能,最终为了改进教师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是从反向激励教育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也即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上的异同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上的异同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最显而易见的联系便是二者都涉及人的素质,即: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分别指代什么?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生存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必然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涵盖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核心素养只是那些最重要、最关键和
18、最基本的素质。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从外延上是包含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基于核心素养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即教师核心素养),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机制;基于核心素养指导考试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试评价、改进考试内容、创新评价手段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ECD):保障人的成功生活与健):保障人的成功生活与健全社会建设全社会建设能在异质团体中互动能在
19、异质团体中互动人际关系,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互动地使用工具使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使用知识与信息,使用科技能自主地行动能自主地行动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行动,设计人生规划与个人计划,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 OECD,DeSeCo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能互动地使用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工具1.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与文本的能力有效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计算及其他数学能力。2.互动地使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鉴别自身未知领域、识别信息的来源,并对其进行个人批评。3.互动地使用科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注意使用技术手段,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获得信息。能在异质社
20、会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互动团体中互动1.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2.合作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倾听他人的观点。构建持续发展团体的能力,协调的能力,综合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3.管理与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危机中分析问题与利益,识别共识与分歧,重新认识问题,按照需求与目标对问题进行排序解决。能自主地行动能自主地行动1.在复杂大环境中行动的能力分析形势,定位自己所处的情境,明确自身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思考与集体的关联对自己行动做出选择。2.设计人生规划与个人计划的能力制定计划,设立目标,鉴别已有及所需资源,平衡资源以满足不同目标,通过反思来预测未来,监控过程,时刻
21、准备调整。3.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的能力了解所有权益,清晰社会规则,为了认定的需求与权利建立个人论点,提出建议或替代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知数字数学科学技术日本:能在日本:能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世纪生存下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基础能力 自律、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元认知、适应力 语言技能 数量关系技能 信息技能普通高中课程:关键点与创新点中小学课程改革总的指导原则中小学课程改革总的指导原则要增强要增强
22、思想性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增强要增强科学性科学性,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客观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确保课程内容严谨准确。要增强要增强时代性时代性,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根据,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
23、想和教育观念,根据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增强要增强适宜性适宜性,各学科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学科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年龄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要增强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进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步明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充实学业质量要求,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考试评价提出具体建议。要增强要增强整体性整体性,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协调配
24、合。一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一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提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中课程修订的总方向和突出要求高中课程修订的总方向和突出要求 二是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特别是语文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贯穿语文课程各部分,并设置学习专
25、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从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并背诵72篇(首)经典作品;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增强文化自信,植入红色基因。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各学科首次凝练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课程之中,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提出学业质量要求,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26、,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关于高中课程方案关键点之一关键点之一 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背景:背景:20172017年年3 3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攻坚计划(2017-20202017-2020年)年),提出到,提出到2020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学率达到90%90%。2016201
27、6年年在农村在农村高中学高中学校就读校就读的学生的学生占全国占全国高中在高中在校学生校学生比例为比例为48.52%48.52%20162016年,年,我国高中我国高中阶段毛入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学率达到87.5%87.5%近年来,近年来,中央财中央财政资金政资金投入投入270270多亿元多亿元用于普用于普通高中通高中学校建学校建设设中等职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发展迅速迅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培养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性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关键点之二关键点之二 进一步优化了课
28、程结构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科目科目 必修学分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选修学分语文80-60-6数学80-60-6外语(英日俄德法西)60-80-6思想政治60-60-4历史40-60-4地理40-60-4物理60-60-4化学40-60-4生物40-60-4技术(信息/通用)60-180-4艺术(或音、美)60-180-4体育与健康120-180-4综合实践活动14校本课程8 8合计8842421414全体学生必须修习,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生根据个性发展与升学考试需要选择修习。选修选考。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自主修习,学而不考,学而备考。
29、减少必修课,增加选择性,符合高中是大众基础教育的定位研究性学习:6社会实践:6志愿服务:2学校统筹规划与实施关键点之三关键点之三 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目录目录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二、课程设置二、课程设置三、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三、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四、课程实施与评价四、课程实施与评价五、条件保障五、条件保障六、管理与监督六、管理与监督新增条款新增条款条件保障:条件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强教学设备建设;加强经费保障。管理与监督:管理与监督: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
30、度;建立国家、省两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建立国家、省两级课程实施检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级课程实施检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高中课程的管理高中课程的管理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国学生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学科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学科学科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实施学科课程实施教学与评价教学与评价考试命题考试命题教材编写教材编写课程管理课程管理课程基本理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念和目标课标研制框架图 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的修订思路和创新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的修订思路和创新点以落实以落实“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1、为目根本任务为目标,加强课标修订的顶层设计标,加强课标修订的顶层设计以解决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导以解决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确定课标修订的重点。向,确定课标修订的重点。以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为突破口,以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为突破口,带动课标其他部分的研究和修订带动课标其他部分的研究和修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创新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创新点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教材,教学,评价考试)创新点之一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材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
32、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现状:宏观育人目标明确,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设计,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创新点之二 更新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内容 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
33、,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思想性 基础性 时代性 实践性 选择性 关联性1324成就表现问题1学业质量标准是一种什么样的标准?问题3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是怎样区分的?问题2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问题4学业质量标准是怎样描述的?标准框架标准描述关键特征 创新点
34、之三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确立新的质量观确立新的质量观 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是一种什么样
35、的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一种什么样的标准?“表现表现”是一种在环境中做什么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环境中做什么事的学习方式。“表现表现”强调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让别人能够清晰具的是将内在的东西表露、外显、展示出来,让别人能够清晰具体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以达到善待自我与欣赏别人、体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以达到善待自我与欣赏别人、个体多样表现与群体共同发展的统一。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个体多样表现与群体共同发展的统一。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说,表现性评价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表现性评价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成就表现标准学业成就体现的是的达成情况
36、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即水平的高低是通过展示出来的表现标准侧重检验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表现标准侧重检验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能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会做什么么”,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分级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根据高中课程方案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定位,学业质量标准主要结合这两类课程的内容。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与核心素养水平等级相一致水
37、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学业质量标准水平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合格性考试达到2级等级性考试达到4级必修课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主要结合必修课程内容主要结合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不同水平与不同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必修课程内容为基础与核心素养分级相一致熟悉、简单的情境给定的简单情境给定的复杂情境现实真实的情境问题情境行为动词:辨析性的,如辨析、分析、评价等。用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加以区分,如简单、初步,复杂、综合等。思维方式行为动词:行动性的,如观察、实验、模拟等。实践活动行为动词:认知性的,如说明、说出、解释等。用程度差异的形容词加以区分,如简单、初步,复杂、综合等。知识与技能 学业质量
38、标准的不同水平是怎么样划分的?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是怎么样划分的?关键特征的表达 水平一水平一 水平二水平二 水平三水平三 水平四水平四 情境简单、熟悉简单、熟悉的情境的情境给定的简单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地理事象给定复杂的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地理事象现实中的地现实中的地理环境理环境用到的行为动词举例简单辨识简单辨识/辨辨析;简单分析;简单分析少数几个析少数几个要素;借助要素;借助他人帮助、他人帮助、初步观察、初步观察、设计简单实设计简单实验等验等自主辨识;自主辨识;简单分析多简单分析多个要素;说个要素;说明、解释、明、解释、归纳;与他归纳;与他人合作、深人合作、深入观察、设入观察、设计实验等计实
39、验等分析、说明、分析、说明、解释、筛选解释、筛选资料、论证;资料、论证;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设计和实施较复杂的实较复杂的实验和考察方验和考察方案等。案等。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说明、解释、说明、解释、归纳、评估、归纳、评估、评价、提出评价、提出建议;独立建议;独立设计科学的设计科学的实验和考察实验和考察方案等。方案等。关键特征举例关键特征举例1学业质量标准的层级与核心素养的层级水平相对应2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与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应3学业质量标准的表述重视对核心素养的落实4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进阶思想学业质量标准水平是怎样描述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是怎样描述的?(四个基
40、本原则)规范考试评价要求。校内评价或考试、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均应以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考试成绩合格是毕业的重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综合要求为准。学业质量标准的使用学业质量标准的使用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阶段性(过程性)考试参照(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水平2: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达标(以必修课程要求为准)水平3:阶段性(过程性)考试参照(以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的综合要求为准)水平4: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达标(以必修课和选择性必修课的综合
41、要求为准)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的关系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的关系创新点之四 增强了指导性,力求好用管用增强了指导性,力求好用管用内容要求:学内容要求:学习哪些内容习哪些内容教学提示:用教学提示:用什么方法学习什么方法学习学业要求:学学业要求:学习的结果怎样习的结果怎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块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模块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建议设计思路:继承与创新,鼓励教师尝试新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配合案例)学科核心学科核心素养素养问题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境遇境遇 体验体验 交往交往 操操作作 反思反思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户外活动户外活动 模拟实模拟实验验 社会
42、调查社会调查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学习方式学习方式 评价方评价方式式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情境情境 过程过程 互动互动 思维结构评价思维结构评价关注学生学科学习关注学生学科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个体差异结构个体差异设计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核心学科核心素养素养评价目标部分一是学业水平考一是学业水平考试试命命题均应以题均应以“学科学科核心核心素养素养”为命题立意。为命题立意。二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二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水平表中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内容现、内容要求要求、学业、学业质量标准等细化为测质量标准等细化为测试目标的具体路径。试目标的具体路径。评价
43、结果反馈部分合格性考试合格性考试重点在于重点在于“明确明确学科学科教育目标和表现期望教育目标和表现期望”,等级性考试重点在于等级性考试重点在于对学生对学生“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程”作作出出解释和反馈。解释和反馈。测试框架的构建部分 测试内容测试内容 具体任务具体任务 试题情境试题情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以学科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彰显地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以学生认知规律为路径,优化教科书的框架结构以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创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书编写建议基于学科
44、核心素养的教材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建设(校内外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培训、教研组建设、资源管理)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纳入整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又要与国家设置的选修课程体系相衔接)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实施为什么要有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有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课程是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必然通过学科课程与教学来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以分科课程的设置为主,每一个学科有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只有跨学科和综合性能力,显然不足以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5、的框架下,必然提出与学科特点相关的核心素养,即学科核心素养。什么是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学生发展核心展核心素养素养。地理核心地理核心素养素养数学数学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语文核心素养素养历史核心历史核心素养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基于学科的学习而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学科素养是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上的具体化。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学习学科知
46、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学科内容的本质,设计学科教学,以及开展学科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47、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维目标整合论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三维目标中间环节论双基是外在的,主要从学科的角度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角度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工具论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三维目标不是终极目标,而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途径学科素养与三维目标学科素养与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强调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表述,课程价值的实现方式指向学习结果,注重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衡量课程价值实现的标准。核心素养弱化行为目标的具体性,使得课程价值的
48、实现方式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增强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各种实现方式需要相互联合、有机统整,形成具有内在机制的支持系统,从而达成课程价值实现的延续性、持久性和广泛性。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在课程价值实现上的差异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在课程价值实现上的差异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综合性综合性 它是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科思想等的综合体现。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可以看作学科核心素养的外显表现。核心素养总是基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实现的,并且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科思想与学习态度等核心素养总是表现为内隐的特质。学科性学科性 它是与学科内容的
49、特征和相关的学科思维密切联系的。每一个学科都包括一系列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技能又蕴含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思想和关键能力。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总是与一个或多个学习内容有关,体现学科自身的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关键性关键性 它是反映学科发展的,理解和解决一类学科问题的思想和能力,不是所有学科方法和能力都能成为学科核心素养,只适用特定的内容和特定情境的方法和能力等不是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阶段性 它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水平。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核心素养也有各自的特点。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持久性持久
50、性 关注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品质与能力,因此不仅有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伴随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面向社会的人生历程。学科核心素养选择的原则学科核心素养选择的原则原则1 它们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科课程的性质,指向学生学科方面的能力和品格。原则2 它们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能够帮助学生从学科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原则3 它们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方面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而且它们是可以在学学科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