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台市中小学实施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教 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 数学星期课程表节次年一二三四五123456教者:朱龙飞宋家镇福海小学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起止月日预定教学进度授课时数实际教学进度超迟原因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学生成绩考查表 年 班成绩学姓名号项目前期成绩平时平时平时平时平时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总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本册教材教材分析和总体目标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0 人;从上学期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成绩良好,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高,平时家庭作业大部份同学都能及时独立完
2、成,家长都能与老师很好地配合。只有少部分同学自我约束力较差,需要加强监督。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1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第五单元“分数除法”。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借助图形语言,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倒数的含义,能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应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第六单元“用方程解决问
3、题”。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思路,相遇应用题的相关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
4、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确定位置”。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会确定位置时用方位加距离的方法确定位置的方法。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学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平均数的再认识。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的综合应用,即“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
5、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整理与复习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教学建议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的书写。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4.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上好每一堂课。5.做好培优工作。6.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组织互帮互
6、学。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取得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与家长一起共商对学生的教育良策。9、做好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教学措施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6、加强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7、加强家校联系,每学期用各种形式如家长会,电话,短信,家访等形式与家
7、长进行全方位沟通交流。教学进度月安排三 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长方体(一)分数乘法、四 月长方体(二)、分数除法、五 月确定位置、用方程解决问题、数学好玩六 月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期末总复习,期末考试。教 学 预 设 课题分数加减法:折纸备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重难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教学过程简要设计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一、复习导入。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2、我们已经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如果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怎样算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
8、个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折纸(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课本78页情境图。指名学生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3、探索算法。 解决问题: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估一估:根据所列算式,让学生说说计算结果及过程。 自主探索算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纸,动手算得出结论,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 讨论交流算法:可能得出下列两种方法。方法1: 方法2: (用了这张纸的四分之三。) (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小结:不同分母分数相
9、加,要把它们变成相同分母分数(通分)之后再相加。 解决问题: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对有错误的及时纠正。三、巩固练习。1、79页“试一试”。2、第1题,看图填一填。3、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五、作业。课本80页46题。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星期日的安排备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重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
10、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引入。1、复习。 计算。 口答: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出示课本81页的图。 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探索算法。 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全班交流。算式:1或者1()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让学生尝试。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
11、,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汇报、交流。方法1: 方法2: 方法3:1 1 1() 1() 1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81页“试一试”题目。2、第2题,请学生独自完成题目。2、第4、5题,先让学生说说,再进行列式解答。4、第6、7题,学生独自完成题目,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5、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
12、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四、总结。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五、作业。“练一练”第1、3题。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看课外书时间备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重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引入。1、复习。(1)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 分数:( )小数:( ) 分数:( )小数:( )(2)在里填上“”、“”或“=”。 0.850.9 0.1 0.720.27 0.45 先让学生
13、独立完成上面的练习,再组织全班交流。2、教师:刚才同学们利用了把分数化小数或小数化分数的办法比较了一个分数和一个小数的大小。这里所出现的分母分别是10和100(是十进分数),这节课,我将来探讨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二、探索新知。1、呈现书第85页的例题。2、理解题意。师: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3、指导估算。 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4、精确比较。(1)自主探究比较方法。师:你能精确比较0.4和的大小吗?那请你动脑筋想办法来比一比,并与同桌交流一下。
14、学生尝试:比较0.4和的大小;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比较方法。(2)讨论交流比较方法。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几种比较方法。(略)5、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悟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三、巩固练习。1、P75“试一试”习题。2、第2、3题。四、总结。 谁能举例说明如何把分数化成小数,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五、作业。P86第1、4、5题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练习五备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能熟
15、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3、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4、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5、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难点能熟练地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引入课题。1、再现所学的知识。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二、指导练习。完成课本87
16、89页上的习题。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2、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3、第6题。 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三、实践活动。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2、建造“分数墙”。 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
17、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四、全课总结。五、作业。P88第3题。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
18、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19、,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二课时 展开与折叠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的位置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
20、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怎么剪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个面来组成的。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三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
21、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
22、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边长棱长6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四课时
23、 长方体的表面积备课人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学生做第1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
24、,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学生做第2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学生做第3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个面。学生做第4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个面,学生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学生做第6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104+108+84)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776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五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5、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
26、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3=750(平方厘米)。教师出示插图2,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9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509)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
27、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六课时 练习二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
28、=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学生做第1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做2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5个面。学生做第3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学生做第4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 第七课时 练习二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
29、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1、学生做第5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2、学生做第6题,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注意除去门窗和黑板的面积。3、学生做第7题,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再进行集中订对答案。4、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用正方体按照课本上的符合,找一找相对的面。三
30、、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否相等?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课题分数乘法一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31、?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三、巩固练习: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 的和是多少?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做课本试一试
32、1、2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以整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分数乘法二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
33、题。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 1/2;笑笑的苹果是小红的 1/3,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61/2 = ;学生2:6 1/3=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三、巩固练习: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 1/4 和1/6
34、 分别是多少?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二)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分数乘法二备课人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
35、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4 1/4 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课堂练习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
36、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二)4803/8= 180(千克) 1805/6 =150(千克)教学反思教 学 预 设 课题分数乘法三备课人教学目标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2、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重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教学过程简要设计个人批注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3/113 = 9/1612 = 21 5/14=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
37、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 ,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 。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 ,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 1/2,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1/2 ,那就是1/2的确/2 。也就是 1/21/2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练习:做课本8页试一试,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