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
2、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策略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可以运用让学生通过网络影片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作为一节美术欣赏,应该让学生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应该让学生前首先预习美术本,在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
3、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多媒体软制作美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像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象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堂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前准备教师制作。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教科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前准备习惯。导入新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1、播放一段编钟音乐,让学生感受青铜器乐的美感。(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悠扬远古的音乐,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同
4、学们猜一猜,这么美好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2、引出编钟,幻灯片播放编钟教师进行简单讲解。(编钟只是我国众多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我国古代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六: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请同学们翻开书30页,在题下面有一段文字,是介绍有关青铜器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要学习的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板书题:16: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趣。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探索发现一、初步感知青铜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面具,这个面具给了你什么感觉?和我们常见的面具比一比呢?(夸张、恐怖、神秘)巴蜀地区的青铜人像以夸张突出的眼睛引人注目,呈现出奇特的地域风情。向外突出的双眼神秘而恐惧。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真的存在了这样的面具,让我们一起来点击网站左侧的“青铜面具”看一看,说说你的感受。这些面具都出土于四川三星堆,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源自商周时期,那可是一个以青铜文化为特征的时期,青铜冶铸业曾达到很高的水平。历史学家们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这些夸张神秘的形象,流畅的线条,象征着威严。又是古蜀国统治阶层的象征,是神权和王权的代表与化身。可是什
6、么是青铜?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是用什么方法铸造的?你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你跟我一起走进“我要探索”。二、发展阶段:1概述如果说,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精美的石器和彩陶代表的只是野蛮时期的成就的话,那么,青铜器的问世则可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的诞生,不仅标志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为中国美术的历史谱写了崭新的篇章。(请同学们看书30页题下面有一段文字是介绍有关青铜器的知识)2什么是青铜?本第32页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
7、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3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教师对什么是块范法或失蜡法进行介绍)4提问:同学们见过青铜工艺品了吗?展示师生带来的青铜器工艺品。(仿制品)学习成果反馈,交流学习成果。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我们的祖先更是富于创造,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而神秘的青铜文化。通过初步感知青铜器、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分析青铜器的历史与发展。依据新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教无定法
8、、学无定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欣赏分析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1我引导学生欣赏本上的作品和图片,根据青铜艺术的欣赏方法,从造型、纹样、文字三方面来进行讲解。让学生欣赏青铜工艺,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讲解,结合知识树幻灯片展示)2总结青铜器的年代与作品(幻灯):长信宫灯、铜奔马(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介绍,直观的了解青铜器的演变。尤其作品“蒜头壶”,书上没有的,我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它为什么叫“蒜头壶”。)欣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伴随着音乐让学生感受)谈谈自己的感受,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让同学们说说认得哪一作品,
9、并说出名称。然后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多有铭文,用于记录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中晚期,有衰落趋势。器物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春秋时期,王室铸器减少,各诸侯国大量铸造。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多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比如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型轻盈矫健;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
10、优美生动而又实用。运用收集到的青铜器相关资料,探讨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块范法、失蜡法。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重点赏析长信宫灯和铜奔马,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11、。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二组图片,有四羊方尊、莲鹤方壶、宴乐攻战纹壶等,让同学们欣赏青铜器上的饰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通过观察得出:三青铜器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非常漂亮,初步了解几种青铜器常见纹饰:饕餮纹、凤鸟纹、兽面纹、龙纹等。多媒体展示并放大教材第三组图片,利簋和放大的利簋铭文。上面记录了周武王灭商的历史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青铜器上常刻有文字即铜器铭文,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它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时多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本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根据年代的变化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从造型、纹
12、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分析青铜器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析不同器皿造型、纹样、铭文等资料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评价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世界,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博大精深,难怪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这毫不夸张,几千年来所凝练的浓郁厚重的青铜文化,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青铜文化神秘厚重,还有很多连考古学家都无法解开的谜,
13、等着同学们去研究开发,青铜艺术不仅体现了我国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而且体现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一起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吧!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后拓展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瑰宝,请同学们谈谈感受:1了解了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制作方法2学会从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赏析我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更加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本通过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并学会从造型、纹样和文字三个方面进行赏析,使学生对青铜器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先辈留下的珍贵艺术资料,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他们锦上添花吧?一定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祝福吧温暖朋友的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