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预期和效益第六部分 建设项目预期效益简目:一、学院自身的效益二、社会效益一、学院自身的效益1.学院总体水平再攀新高度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五个工程,将使学院办学定位更加明确、理念更加先进,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条件更加优越,环境更加良好,质量更加提升,特色更加鲜明;专业建设再登新台阶、课程和教材建设再建新标准、实训基地建设再成新规模、师资团队建设再上新层次、校企合作再进新深度、国际合作再添新内涵、社会服务功能再创新突破、社会声誉和影响再扩一大步;使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模再上新水平。到2010年,学历教育达到8000人以上、非
2、学历教育达到5000人以上规模、技能鉴定7000人次,职业技能取证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专业建设再登新台阶通过专业改革与建设工程,全面完成“核心技术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围绕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德语六个重点专业有效带动学院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整体建设和发展。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面向市场、服务环渤海、特别是服务于滨海新区发展的的专业体系,形成整体优势。到2010年,专业总数达到40余个,形成以制造业专业组群为核心、以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
3、为支撑、以艺术设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组群为补充的8个专业组群,建成4个国内一流水平专业,4个国内一流水平专业组群,2个省市级一流水平专业和专业组群。3.课程和教材建设再建新标准 通过课程和教材建设工程,瞄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关键岗位要求,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出10个制造业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在确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点的基础上,开发以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产品为载体的能力培训模块,实施“基础培训标准化、专业培训模块化”的技能培养规范,以课程的建设支撑起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到2010年,力争学院建有65门院级精品课程、31门天津市级水平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水平精品课程、
4、100个教学课件、30门观摩课程录像、80门核心课程的题库;开发出70个用于教学和职业培训的标准和特色实训模块;出版特色立体教材20册,建设校本实训教材20册、活页教材30册;推进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配置标准的实施。4.实训基地建设再创新规模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构成由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中心、汽车与航空实训中心、应用语言训练和体验中心、艺术设计与创作中心、现代管理仿真中心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形成稳定高效依托型、稳定合作紧密型和动态遴选型三类校外实训基地。到2010年,建成覆盖制造业专业组群
5、的实训基地5个、覆盖制造类服务业专业组群实训基地和体验中心2个,能够服务40余个专业和方向、“校内、校外互相支撑”、“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达到占地30000m2、实训人数15000人次/年的规模,校内生产性实习达到80%;建成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00个,使顶岗实习学生达到2500人次/年。5.师资团队建设再上新层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内培外引、创新机制,使更多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在全国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造就一只专兼结合、以“技术大师”和“教学名师”为主导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到2010年,引进专业带头人13人、培养专业
6、带头人25人,引进专业骨干教师44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7人,力争培养出4位天津市教学名师、1位国家教学名师,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6%;建立起有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200人的兼职教师人才库,使同期实际任课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40%的实训课时量。 6.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再添新内涵校企深度融合,形成学校和企业的最真实结合,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学院建立产学合作委员会,系部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为企业召开产品展示会2次,集中性的技术咨询服务2次/年;与空客A320天津总装线合作建成一个1000m2的航空机电装配实训车间。国际合作增添新内容。聘请职业教育、专业
7、技术、语言各类外籍专家20名,直接参与专业教学,并在教研室承担一定责任;每年选派20名教师、接收20名中外学生和教师进行国际交流,继续引进北美IT业课程教学包,使更过的专业和学生受益;国际合作开发双语教材;继续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7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再有新突破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学院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能力将明显提升,面向社会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完成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0项、3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开发技术专利5个,完成企业横向课题50项以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篇以上。二、社会效益学院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六项工程的
8、实施,并结合学院的发展定位:一是围绕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领域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是努力建设成为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领域高级工、技师的培训考核基地及在职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三是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高职、中职教育国际化标准的师资培养基地;四是努力建设成为借鉴、吸收、应用、消化、创新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示范基地;学院四个高水平“平台”和四个高标准“中心”的辐射、示范、引领和服务作用将更加突出。1)为职业院校服务(1)为职业院校提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成果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制
9、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指导,通过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德语等重点专业及专业组群建设,形成服务于“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专业建设解决方案,指导制造类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教学,为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典型经验和建设成果,为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做出示范;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联合革新计划“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制造业类教师专业技术与课程开发培训”为背景,研究、开发制造业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合格培训师的培训框架标准、教材建设,培养实施国家制造业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合格培训师;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教育重点课题“
10、积极探索 努力实践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及基地研究”为基础,联合其他相关高职院校,总结和推广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和标准、校企合作的经验和途径、实训基地建设体系和设备配置标准、特色教材等,为高职办学提供借鉴;以“教育部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依托,组织全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推广,在全国高职院校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
11、面发挥好内涵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引导作用;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德职教研究网”、“中德校园网”为载体,交流全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为全国高职院校搭建一个全方位、互动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以学院建设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通过课程和教材建设工程,瞄准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关键岗位要求,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出10个制造业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质量标准,在确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点的基础上,开发以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产品为载体的能力培训模块,实施“基础培训标准化、专业培训模块化”的技能培养规范,以课程的建设支撑
12、起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作为欧洲空客A320人才评测与鉴定中心和专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引进更先进的职业培训理念,全面提升学院教学和管理水平。(2)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地和指导教师以学院的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中心、汽车与航空实训中心、应用语言训练和体验中心、艺术设计与创作中心、现代管理仿真中心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稳定高效、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学院牵头的天津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实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学生实训基地、国家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天津市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为平台,以
13、实训基地共享为重点,通过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营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各类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共享实训资源的规模和专业领域。为长春工业学校、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劳动保护学校、宁河职专、武清职专、滨海职专、天津市统计学校、天津市计算机职专等区域内外的中职院校提供1000人次/年(20学时为单位)的实训教学量。为山东铝业职业技术学院、包头高级技校、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域外的高职院校提供400人次的实训教学量。为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区域内外的本科院校提供1000人次/年的实训教学。以学院的数控加工和模具制造生产型实训基地成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生产型实习的岗位。(3)为全国
14、各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加强学院的“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两个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开发新的培训摸块,探索与“工学结合”的企业项目培训模式,开展好中职、高职多层次的师资培训。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在全国职业院校范围内进行自动化技术类专业建设与改革、课程标准、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标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师资培训,为各职业院校自动化技术类的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配合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联合革新计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支持下,按照“制造业技能人才培训师培训框架和标准”开展
15、高职教师师资培训,聘请国外高水平职业教育专家,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校内德国专家、西班牙专家、加拿大专家和空客专家的资源优势,在本校教师培训和对外师资培训中发挥作用。借助已经开始的空客四个专业模块培训项目,在培养教师专业技术的同时,培养专业教师英语授课能力,最终达到空客四个专业培训模块全部用英语授课的要求。同时在各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中,利用学院外籍专家的资源,为职业院校教师传授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现有12个师资培训模块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开发新的师资培训模块,使师资培模块达到18个以上;同时,在师资培训中引进企业项目、企业技术人员,将师资培训办到企业现场,为职业院校师资培训、教
16、师素质提高提供强有力支持;使师资培训人数在2006年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获得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职教师教育与培训证书、学院德国专家签字的证书等类型的证书。(4)为国内职业院校的国际交流提供经验和途径通过学院现有的中德(全面技术合作与办学)、中西(引资建设技术先进、品种完备的数控实训基地,合作开发中西模具合作网)、中加(合作办学并引入完整的IT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包)、中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项目,深化的中澳(TAFE)、中新(自动化领域)项目,以及与欧洲空客公司的合作(A320天津总装线技能人才测评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中外
17、合作办学、国际文化与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国内职业院校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有效的合作途径。2)为行业、企业服务(1)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继续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以行业、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块,满足企业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展企业新职工岗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更新培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等,着力提高企业急需的高级技术工人素质,为企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职业培训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每年递增20%。完成欧洲空客A320技能人才评测与鉴定中心2000人的测评以及欧洲空客A320技能人才技术培训中心M2、E2(机械基础和电气基础培训)、M3、E3(机械航空基础和电气
18、航空基础培训)四个模块、400人的技能培训,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服务。(2)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借助学院的数控技术、数控机床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CAD/CAM、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德语等优势专业,借助设备、技术和人员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数控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床安装、调试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分析、模具修配、机电设备维修、生产线维修、PLC程序设计、软件外包、网页制作、德语和西班牙语翻译等领域的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与企业共塑市场、共创价值的同时,提高学院的师资水平。在数控加工、数控机床维修、楼宇智能化控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过程控制、
19、软件编制、CAD/CAM等领域各选派1名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做企业的技术顾问,使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常规化、制度化,同时每年为企业召开产品展示会2次。学院专门成立业务开发部,为天津中环模具厂、天津丰田模具厂、天津汽车模具厂、中国航空机电公司、西班牙AMB公司、GAMESA公司、ANTEC公司等中外企业的生产加工服务,特别是工艺复杂的高难度零件加工。学院引进西班牙ABM、ARTE、ELAN、MATRINOX等模具企业合作建立GETTS(盖茨)工作室,开拓中外企业间的合作,促成奥那多、中马科技、福臻车体、润祥机电等多家企业与西班牙模具企业的合作,合作企业订单达到上百万元。学院与西班牙模具协会及西
20、班牙模具企业联盟携手合作,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西机床培训中心内拓展了一个以模具产业为核心的网络合作平台,致力于促进中国模具制造企业与欧洲模具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中国模具产业,特别是天津区域内的模具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加强中西两国模具制造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间在更广泛的领域合作。学院成为美国肯纳刀具公司、德国TESA公司、德国MARH公司、西班牙机床协会的产品的展示窗口;成为西班牙模具协会、机床协会、工具协会最新技术的传播基地。作为西班牙机床协会的窗口,为国内西班牙机床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同时定期为西班牙机床企业在中国的设备展示与推广提供服务。(3)为行业、
21、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学院拥有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积极为行业和企业开展面向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服务。开发出具有独立产权的“汽油发动机点火技术特性测试分析系统、多功能相序表、工频相序表、环形套孔钻头、弹性平面硬化滚压器、两轮内孔光整滚压装置、外圆滚绗光整加工器、自动车罩(教师与学生合作)”等企业一线实用的新产品(已获得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效益。开发出“可转位浅孔套料钻头、超精密加工金刚石车刀、高速可转位钻头”等新产品和“环形高能孔加工、有色金属镜面超精密加工、滚珩光整加工、弹性光整滚压”等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提供技术保障。3)为
22、社会服务通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站、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种工种鉴定13站、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考试中心、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等机构,为学生职业培训、企业技术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积极推动就业准入制度。(1)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站、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种工种鉴定13站、全国数控工艺员培训考试中心、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中国焊接协会焊接培训中心等职业技能鉴定及专业技能认证机构(42个工种、54个类别)的作用,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能认证。与行业、企业及主管部分合作开
23、发“楼宇管理师”、“数控机床维修”等技能鉴定题库。借助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长期合作,在相应高职专业中逐步实施德国IHK、AHK证书的引入工作,在条件成熟后向社会推广。进一步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能认证的工种和类别,使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能认证人数达到3000人次/年。(2)面向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蓝领双证工程”与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作,落实天津市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促进天津市工业系统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面向天津市的技术工人,着力改善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的被动局面,为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3)面向滨海新区的技术培训实施专
24、门面向滨海新区的职业技术培训,与滨海新区管委会合作,开展针对滨海新区制造业和制造类服务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培训量将达400人/年。(4)面向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支持东丽区、武清区、蓟县、宁河等天津周边郊区的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培训专业设计制造业及制造类服务业的数控加工、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机床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信息管理等8个专业,受益人数将达每年400-500人。(5)面向“需求”的各类语言培训依托学院中德、中西、中加、中日合作项目、借助学院德语、西班牙语、英语、日语的语言优势,为社会和企业开办具有针对性的语言培训班,受益人数将超过200人。 (6)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和
25、下岗人员再就业的公益培训与天津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和天津市人事局合作开展贫困家庭子女和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预计受益人数将超过200人。4)为欠发达地区对口服务(1)继续完成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协议继续执行与德国GTZ技术合作公司、GTZ江西省职业教育和就业促进项目、GTZ辽宁省职业教育和就业促进项目、GTZ中国西部地区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项目、签定对口支持协议。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提供机械、金属加工、焊接、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培训教师进行现场人员培训和教学指导。指导或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教案和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源。相互交流实训教师等专业人才。交流专业性出版物、教材、教学计划等。合作举办专题工作研讨会等。交流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况。引导应用以实践为向导的教材。(2)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持与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签订对口支持协议,在教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及课程标准、教学资料、实训设备及联合培养学生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援助,最终实现中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1-2所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与合作计划。为缓解吉林省数控技术人才紧缺问题,与长春工业学校签订每年培训50名学生的合作办学协议,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根据需要接受对口院校学生实训200人/年。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