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 3、阅读方法指导,写作技巧分析及借鉴,积累写作素材。二、难点、重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领会全文的思想内容。 2、难点:这篇课文,由于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作家语言风格、关键文句的理解等原因。三、教学时数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积累整合词语的音、形、义。 了解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组材线索和写作思路。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见了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
2、戏,结识了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教师板书课题)。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板书作者)。 二、阅读课文注释,并筛选文中提及的有关“三一八”惨案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
3、这次事件被称“三.一八”惨案。三、复习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了解鲁迅 走近作家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4、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了解刘和珍。(读印发的文章刘和珍生平无花的蔷薇(之二)刘和珍(1904一1926)女,原籍安徽合肥,生于江西南昌。1923年秋,刘和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人女师大英语系。1926年3月18日,她不顾病痛,带队出发开始示威游行。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卫队把罪恶的枪口瞄准了刘和珍。枪声响了,一场预谋的大屠杀开始了。顷刻间,刘和珍身中数弹,卧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张静淑、杨德群急扑过去救助,她说:“你们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样温和地关切着同学。一排枪弹射过来,
5、张静淑、杨德群倒在她的身边。凶残的士兵冲过来,复用木棒猛击刘和珍 刘和珍烈士牺牲时年仅22岁。四、检查预习 给课文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写作缘起,纪念死者。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刘和珍遇害。刘和珍遇害经过。“三一八惨案”教训。惨案的意义。合并归纳:表明写作目的的是第一、二部分;追忆烈士和惨案真相的是第三、四、五部分;总结教训和意义的是第六、七部分。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作者对每一类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第
6、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教师设疑: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什么?提示: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速读课文,理清思路:师指导:文章的思路,显示的是对布局谋篇的安排。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作者悲愤感情线索的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 师:从标题开始,结合纪念类文章的特点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从追悼会写起而不是以时间为序从惨案写起?提示: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代写作用
7、意:一是“将此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即为死者;二是提醒人们不要忘却烈士,即为生者。这便是文章的一、二节。纪念类文章少不了对纪念对象往事的回忆。这即文章的三、四、五节。内容有二: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提示:第一,“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第节写了什么?思路是怎样的?局部思路不仅包括各个层次间的思路,也包括各个层次段落中
8、句与句之间的思路。提示:第段共个句子,第句说明什么人是“真的猛士”。第句紧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评价和认识;第、句是写庸人的态度,将其与“真的猛士”比照,这样“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第句是作者的感叹。第段是写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所以本节思路流程应该定位为:面对惨案“真的猛士”的态度庸人的态度我们的态度。七、课堂小结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整体把握文意(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清脉络。 把握主旨。 答问题时尽量在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八、布置作业 背诵第节。 找出文中有关刘和珍的事迹,分析总结刘和珍的品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理清局部思路,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9、、写作技巧分析及借鉴,积累写作素材。一、复习检查 二、导入新课 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岁的女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在黑暗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了这篇悼念文章,以此来警醒中国人民牢记血债! 三、速读课文第二大部分,探讨分析 这一部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明确: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细述其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速读课文,找出刘和珍的事迹,并分析总结刘和珍的品质。 学生读课文明确:生前爱看鲁迅文章;生活虽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
10、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不屈势力,反抗反动校长;“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中弹牺牲。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但可以看出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本性善良,为人祥和;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嫉恶如仇,勇于反抗;她热心政治运动,勇赴国难,不惧牺牲。 四、合作讨论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写人的文章。鲁迅先生没有详写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的本身,人物形象却可亲、可敬,关键是作者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请讨论作者运用的手法。 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善于抓细节来抒发感慨。如反复强调刘和珍“
11、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运用人物的肖像描写。运用反衬手法。如用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思想深刻,感情强烈。 以第二部分为例,说明文中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何综合运用?这部分包括三个段落,记叙、抒情、议论,交错融贯又各有所重,感情起伏回荡、激昂而又深沉。第三段以刘和珍与我的师生关系的议论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 相关经典:鲁迅的经典散文战士和苍蝇: 叔本华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
12、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鲁迅诗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六、
13、布置作业 片断练习:选用下面一个题目,写一段字左右的文字,注意突出人物的个性:某老师走上讲台;父亲严厉的目光看着我。 背诵第节。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结全文。一、检查背诵第节二、导入新课 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同声一哭。”下面我们就用心去解读语句,用心去感受先生的悲愤之情吧! 三、跳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语言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抒发作者悲愤情感和表达作者对死难意义理智思考的词语,在文中起着“点睛”的作用。应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解读关键语句。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
14、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分析: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分析: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
15、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分析: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四、小结全文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较深的,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领会。刘和珍等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
16、血战前行、前仆后继,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扩大到我们这一代,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 五,探究主旨,品味情感切入点: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此”的内容包括:对爱国者的崇敬;对执政府的愤怒;七,结束语今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记念刘和珍君,同时也是记念伟大的鲁迅先生,让我们把最诚挚的敬意奉献在逝者的灵前:长歌当哭,控诉卑劣行径;热血为证,鼓舞奋勇之士。希望是有的,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完成课后练习。 师:阳光依旧浪漫,花儿正在怒放,青春如此妩媚,美好正被憧憬,有谁能料到,罗网正在张开,恶魔露出狰狞,八十八年前的春天,是如
17、此的寒冷和罪恶。刺穿耳膜的警笛,寒光闪闪的大刀,阴森怕人的棍棒,还有呼啸四飞的子弹,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鲜血迸裂中凋谢,温和清婉的微笑,在魔鬼的笑声中化做冰冷。目不忍视的惨像叠加,耳不忍闻的流言中伤,你忍无可忍,横眉冷对,写下了3月18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诅咒,写下了祭奠青春消逝的不朽文章纪念刘和珍君,(老师全文朗读,此文必须要全文朗读,慢慢的,学生跟着朗读,走进鲁迅)师:读完这篇用血泪写成的祭文,老师想起了1999年南方周末的一段新年献词(师生共同朗读,出示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
18、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师:是的,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位女子身上到底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力量,能说
19、一说你心中的刘和珍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很爱国,勇敢,乐观积极)师:写刘和珍的事迹的片段,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学生迅速找出)师:第一次出现刘和珍是生:通过程君的回答,刘和珍生前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是说刘和珍是个文学青年,文学爱好者。师:仅仅是文学爱好者吗,为何强调很爱看先生的文章,鲁迅的文章是怎样的文章?(停顿)后面提到鲁迅编的杂志生:莽原 师:莽原,按照鲁迅自己的说法,是怎样一本杂志?生:有始无终,销行寥落。杂志生存艰难, 师:是鲁迅编写的水平不高还是?生:刊登的文章是反对政府,揭露黑暗统治,跟反动政府唱反调,是进步的杂志。生:所以遭到了政府的封杀。 师:刘和珍订杂志前有个修饰语?生:毅然
20、生:别的学生不敢,也不愿意订。生:“毅然”说明刘和珍的勇气,追求真理的勇气。师:这是一位追求梦想追求真理的进步青年,集中写刘和珍事迹在第三部分,有哪些事?生:反抗校长,跟校长做斗争, 生:并且是广有羽翼的校长叫做杨荫榆的。师:老师我是不敢和校长闹矛盾的,杨荫榆是谁(老师介绍了杨荫榆的事情,杨绛的姑妈,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在抗战中,激于正义死于苏州,保持气节)师:后杨荫榆和刘百昭勾结,率领男女武将,男女武将是谁?生:打手师:这是鲁迅先生的一贯笔法,讽刺手法,就是北京街头的地皮流氓。这也可以说刘和珍的另一次毅然抗争。后来斗争取得了胜利。师:注意,斗争胜利后,刘和珍有一个很出乎意料的表情生:黯然师
21、:什么黯然?生:很忧愁,伤心师:斗争的胜利来之不易,应该高兴才对, 师:她和一般的学生不同生:看问题比较远。想的很周到,全面。并且有担当,有责任心。师:鲁迅用毅然和黯然两个形态的修饰词语,刘和珍的形象一层层的鲜明起来了,这个人物就立了起来。最后,关于流血牺牲,刘和珍留给世人最后的一个经典的表情是生: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师:当去参加游行情愿的时候,鲁迅用了另外一个然?生:欣然 师:什么是欣然 生:很乐意,是自己愿意。生:为国家出力,感到幸福。 师:可能对反动派的凶残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比较天真。师:很精辟的三个然,毅然、黯然和欣然,好比这位进步女青年留给我们三个深深的脚印,还有一个经典的表情
22、生: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师:这些永不消失的影象,停留先生的脑海中。就是这样的美丽温和追求进步的女性,却发生了人间的惨象,时间那么短暂,一切如此突然,上午请愿,下午噩耗传来。这是一段很残忍的文字,怎样写,写什么?这确实是个大难题。师:有些地方写得很简略,有些地方相对详细,能说一说。各有哪些词?生:张静淑君,立仆,杨德群君也立仆,刘和珍于是死掉了。这些文字很简洁。生: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是相当血腥的,惨不忍睹的。师:你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简单的几个字(学生模仿的朗读,感情沉重而悲愤,揪心而苦痛)师;为何不做详细的描绘呢?就是因为不忍心再叙述一遍,对死者是伤害,对生者是痛苦。有没有没相对详细
23、的描绘? 生:有师: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杀戮。 生:很残暴,手段很卑鄙生:有预谋的暴行。 师:预谋,这两个词很贴切,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生:罗网师:对,多么形象而残酷的比喻,鸟儿钻入罗网不是死亡就是被杀戮。哪些词语看出这次杀戮是罗网?生:并且从背部入,从背后开枪,枪枪致命,不择手段,卑鄙无耻。生:工具有手枪,棍棒,还有步枪扫射,可能还有机关枪,能用杀人武器全部用了。生: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手段很残忍,置人于死地。师:我有个疑问,子弹从左肩入,怎么会偏右出呢?(老师模拟,学生沉思)师:只有一种极大的可能,生:学生倒地后,敌人是用枪顶着学生的肩膀开的,学生已经到在地上,师:残暴,卑鄙,毫无人性,
24、这样的杀人就是生;虐杀, 师:令人发指,兽行。师;鲁迅是学过医科的,从医生的角度来检验伤痕和尸体。这段文字多用短句,字字分明,铁证如山,证据确凿,。因为要揭露滔天罪行,所以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所以尽量如实的记录,师:更惨的是发生的地点是在生:执政府面前师:什么是政府生:政府就是为人民做主的,为人民服务的,更何况当时已经不是封建王朝。师:那是生:中华民国。师:关于中华民国,鲁迅有话说:(出示相关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的中华民国。“我觉得民国的来源,实在已经失传了,虽然还只有十四年。在当日的写下了”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师:这里的民国就有生;讽刺的意思,民国还在不断的制造惨案,跟封建和帝
25、国没有区别。师:在追悼会上有这样一付对联(出示,赤化赤化,有些学者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帝国主义与革命政府原是一样东西,)革命政府民国政府,原来也不是个东西。师:任何的青春的消逝是令人感伤的,短暂而光辉的足迹是那样匆忙,这样的死亡到底引发怎样的社会触动呢?这次流血有没有价值,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下节课再见。第二课时师:任何作家的作品总是在情感平静下来,然后进行创作,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长歌当哭,艰于呼吸视听的文字,文字大量充斥了鲜血,红色的液体在他的头脑中始终出现,在文中我们可以找出血的字眼(学生可以迅速找出,共10处)师:当时社会上的各类人,对这次流血的态度是怎样的?先说说文中
26、出现了哪些人?生:文人学者,师:注意前面的修饰语生:所谓的文人学者。生:真的猛士,还有庸人生:杨荫榆女士,刘百昭,段祈瑞政府。生: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师:总结起来就是生:当局者 流言家、中国女性。师:流言家这个词太妙了,属于鲁迅制造。制造流言居然能成家的,这也是一种能耐。强烈的讽刺。哪些是流言家?生:有恶意的闲人,师:也就是生:所谓的文人学者。师;那么无恶意的闲人是生:庸人。师:我们来看看当局者和流言家的表现生:而此后几个所谓的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注解告诉我们指陈西滢称学生和群众是受人利用,师:言外之意生:学生的死亡咎由自取,为执政府开脱罪行。生:当局者和流言家相互勾结,是狼狈为奸生
27、:说他们是暴徒,说他们是受人利用的,师;朗读第四部分中两个表示转折的但(学生朗读,充满愤恨),对,这些凶手从幕后走到幕前,(师生激情朗读朗读惨象一节)师:这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文字,哪些词语要重读,铿锵有力而沉痛(学生体会,反复朗读)师:两者比较,谁更可恶?生:流言。师;鲁迅对反动政府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一向是凶残的,视民如草芥。然而更感到痛恨的是帮凶,鲁迅对这些流言家有精彩的描绘:(出示自在黑暗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真是入木三分。师;我懂得了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
28、缘由了,作者认为我们这个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生:当局者制造的惨象和反动文人散布的流言。用武力和用言论控制老百姓。师:数千年来统治者杀戮百姓有时用钢刀,有时用软刀,这样继续维持,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师:对于当局者和流言家,作者的选择是?生:爆发!师:无论当局者怎样残暴和流言家何等的污蔑,“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饱含鲁迅先生无限的痛心和殷切的期望,这既是对敌人的警告,也是对民众的号召,号召民众起来摧毁这黑暗、腐朽的社会。人们真的要活下去,就应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只有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他们才是真的猛士。什么是真的猛
29、士?鲁迅的回答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地鲜血。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指代生:真的猛士师:这是个问句,改为陈述句是生:真的猛士是很伟大了不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师:哀痛者和幸福者怎么解释?生;猛士看到惨淡的人生,百姓生活痛苦,反动政府的黑暗而感到痛苦,因此是痛苦者。生:为国家、为人民流血牺牲,猛士认为这样死得其所,能唤醒普通百姓,认为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又是幸福者。师:很好,幸福和哀痛看似矛盾的放在一起,体现猛士的崇高和对国家爱的深沉。真的猛士指的就是生:革命者,包括牺牲的学生。师:是鲁迅热情歌颂的对象,也是鲁迅理想中的英雄。以刘和珍为代表的猛士们,有一段惊心动
30、魄的描绘,我们来朗读体会(当三个女子从容的。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师:这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虽然倒地牺牲是一瞬间的事情,为何给我们极大的震撼?跟用的手法有关吗?生:用了对比手法,三个女子的勇敢友爱伟大和杀人屠夫的凶狠无耻对比,来反衬三位女性在表现出的勇毅、伟大。生:反语和讽刺的运用,他们杀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弱小的妇女儿童,却说他们是武功和伟绩,就是嘲讽。是愤怒、是憎恨。生:三位女子的仅仅的几缕血痕,让所谓“伟绩”“武功”相形见绌,显示出渺小和虚弱。师:两相对照,无处藏身,作者这段话的重心是高度赞扬三女子的大无畏勇气,尽管反动派凶残,可是,却
31、有毫不畏惧的女子视死如归,让反动派嚣张的杀气也黯然失色。作者用“不幸”一词,饱含嘲讽蔑视之意。正可谓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生: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师:活着的猛士对牺牲的烈士是极力的歌颂,用来激励自己,勇敢前进。那么庸人呢?师:庸人的相关特点是生:随着时间流逝,忘却了流血。苟且偷生,不敢直面面对,逃避现实。生:他们把流血作为饭后的谈资,很麻木、自私、师;庸人习惯把震撼和崇高当作一场游戏,淡漠流血。鲁迅文章经常出现庸人看客这类特殊人群,祝福中有,孔乙己中有,药中也有,就是现在也还存在。自身的怯懦也会将一些人异化成恶魔的帮凶。师:鲁迅属于哪一类人?生:猛士生:庸人。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明显说
32、自己就是庸人。师:这段文章有明显的矛盾之处,一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又说不是我的学生?生:不矛盾,两者角度不一样,我的学生,他们确实是师生关系,无法否定。不是我的学生,是刘和珍的英勇的行为震撼了鲁迅,要奉献自己的悲哀与尊敬,这已经超越了学生,甚至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师:很好,说自己是苟活到现在的我,那是鲁迅对刘和珍的尊敬,对自己的反省和批判,更严厉的解剖自己,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和人性的弱点。用沉重的惭愧来代替对烈士的赞颂。这就是生:真的猛士。生:鲁迅用文字来揭露黑暗,歌颂死者。这也是真的猛士。师:鲁迅曾经愤怒的写道,(出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
33、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鲁迅。3.18日晚)师:鲁迅对徒手情愿的态度是(出示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1961)记载了“三一八”那天的经过。 我还记得“三一八”那天清早,我把手头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鲁迅先生寓处去。我知道鲁迅的脾气,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预定的工作的,在大队集合前还有些许时间,所以就赶着给他送去。放下了抄稿,连忙转身要走。鲁迅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我说:“要去请愿!”鲁迅听了以后就说:“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那明明是先生挽留的话,学生不能执拗,于是我只得在故居的南屋里抄起来。写着写着,到十点多的时候,就有人来报讯,说铁
34、狮子胡同段执政命令军警关起两扇铁门拿机关枪向群众扫射,死伤多少还不知道。我立刻放下笔,跑回学校。)师:鲁迅的态度是生:不主张请愿,反对请愿。生:第四部分,这实在不过是徒手请愿。但情愿是不在其中的,鲁迅是反对请愿师;怎样来说明这个观点?生:用煤的形成来比喻,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很小。不主张情愿。对政府凶残有着清醒的认识。生:不要做得不偿失的事情,做事要讲究策略和成本。师:鲁迅说过,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样方法的战斗。改革自然免不了流血,但流血不等于改革。革命并非叫人死而是教人活的。师:但既然发生血案,尽管有流言家的污蔑造谣,但意义还是有的(朗读“然
35、而有了血痕”一节)师:引用了陶潜的诗歌的用意和本身有何不同? 生:陶潜的诗说明死是无所谓,对死亡的豁达和坦然。生:希望人们都好好的想一想,要珍惜生命,对刘和珍牺牲的惋惜,但革命的精神永存。师:这里是重在托体同山阿,是对牺牲者的歌颂,烈士的精神将与青山同在,永垂不朽。苟活者”,在无奈中看到了希望,“真的猛士”,那些革命者,将会更加奋然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来,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播放丁香花,有学生流泪。)你说你最爱丁香花 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 v多么忧郁的花 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 当画面定格的时候 多么娇嫩的花 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 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 就这样匆匆的走来 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你看那满山遍野 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 城市间多少繁芜 从此不必再牵挂 日子里栽瞒丁香花 开满制胜美丽的鲜花 我在这里陪着她 一生一世守护她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