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222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

2、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_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_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

3、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_倍或者是_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二)【学习目标】科学概

4、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流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学习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学习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

5、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2、水槽_只,装半水槽水。【学习流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

6、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_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流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课堂小结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掌握了研究物体

7、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

8、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预设_分钟)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_分钟)_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

9、的?3.小组观察。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_分钟)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

10、相就完成了。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7.小组展示。_班级评价。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_分钟)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板书设计:观察月相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2.

11、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教

12、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二、知识构建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

13、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全班同学一起判断。三、实验探究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大。书本远离投影机时,会发现什么?生:影子变小了。师:通过刚刚小小的实验,我们发现影子是可以变化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下发学习单(即课本上25页)1、实验器材的准备:手电筒、A4纸、木块2、说明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比如探究手电筒从不同远近照射同一木块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和屏的距离

14、不变,移动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4、没完成一个实验,尝试着在A4纸(屏)上画出影子,并且尝试着分析、推理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实验探究和讨论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1、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在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后,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单(课本25页)上尝试画出影子形成的光线图,大致能通过画图找出影子的位置,能了解影子的长短。四、课堂延伸讲解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五、课

15、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遮挡物,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板书:光和影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光源的概念影子变化的特点投影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五)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人、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2、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做到节约用水。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总结水的性质。2、清晰,完整的表达观察的现象。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的茎、叶、果实(分组),一盆植物,等。

16、熟悉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教学过程:一、通过观察与讨论,初步感受“人、动物、植物的生存离不开水”1、师: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几张跟水有关的照片,请注意观察。课件出示几幅“水与生命”的照片。问: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什么?2、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讲的也好。观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吗?3、师:讲的真好,人、动物、植物是地球上有生命的物体,它们的生存离不开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水与生命”相关的问题。4、师:像这样关于“水与生命”的例子,你平时还见过哪些?能不能再举出一些来?生讨论后任意例举,当学生只是谈到人要喝水时,可问:如果把我们不喝水,能不能从别的食物中获取水分呢

17、?师: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看来,我们人类,许多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没有水,我们将无法生存。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深入体会生命离不开水1、提出问题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喝水,对于这件事情,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吗?生:他们为什么需要喝水?生:怎样喝水?生:水最后到哪里去了?师:人、动物、植物怎样喝水,谁知道?植物怎样喝水,教师引导学生谈,并讲解植物的身体构造。师:余下的两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哪一个好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2、探究研讨“水到哪里去了”(1)探究“人和动物喝水后,水到哪里去了”师:我们先来讨论人类,人喝的水到哪去了?有谁知道?

18、生:尿、血液、汗、眼泪师:我们喝的水是不是都被排除到体外了呢?问:动物喝的水到哪去了?能举例说明吗?生:尿问:动物体内是否也保留了一些水分呢,有没有例子证明一下?生:杀鸡时,有血,肉里面也有水分。师:你们说说,人和动物喝水后,水到哪去了呢?生答课件出示:一部分保留在人、动物体内,一部分排除体外。(2)探究“水到植物身体的哪些地方了”A、提出猜想师:猜一猜,水从根部进入植物的身体后,跑到哪儿去了?生:到叶子、茎里了。师:如果这棵植物结了果实,比如苹果树,水会不会到苹果里面去呢?或者启发:还会不会到其它的地方呢?B、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师:怎样才能知道植物的身体里哪有水,有多少水,你们有办法吗?生谈

19、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刚才大家谈的方法,用切,挤,压等方法,研究一下植物,看里面有没有水,有多少水。师为生分发植物,生分组实验。汇报:谈一谈你的做法和发现吧。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植物的身体里藏有许多水份。我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我们每天给植物浇水,植物怎么没有被胀坏呢?昨天我在家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师出示一株植物,上面罩有袋子。)这株植物在太阳光下晒了一天,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袋子里面有什么现象呢?师在教室走动,让生观察问:知道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吗?师:这是植物被太阳照射后,从叶子的小孔里冒出来的。那我现在问你,植物喝水后,水都到哪里去了啊?生谈课件出示:一部分水保留在植物体内,一部分跑到空气

20、里去了。3、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水在生物体内,一部分会留在他们的身体内,一部分会排放到身体之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对于生物来说,有什么好处呢?请大家看电脑小博士是怎样讲的。课件出示:水是人类、动植物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水在植物的根、茎、叶里流动,可以帮助植物运输营养,一部分水从叶子的小孔里跑出去,能调节植物身体的温度,还能使空气变的湿润。人和动物的血液绝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血液能将氧气和营养运输到全身各个地方。一部分水排除体外,能带走身体里的废物。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水与生命”有怎样的关系呢?三、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现状,意识到节约用水师:同学们,现在地球上有近_亿

21、的人口,有数不清的动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那么,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这里有一段话,请大家注意听。课件出示有关地球上缺水的现状。问:看到这些,你又有什么想法?要节约水,保护水,我们可以想出那些好办法?课后制订一份家庭节约用水的计划书,和家长一起努力,节约用水。你现在想对水说些什么呢?小学科学活动方案2022年方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昆虫的特点,初步认识昆虫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学具准备: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2.每人一个

22、放大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生带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虫子)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二、探讨创设情景(一)提出问题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程度,在学生

23、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二)引导探究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

24、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这一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可以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进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子的外部特征。)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1.指导学生建立昆虫的概念。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这些虫子分类,你打算怎样分?相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2.显示学生的分类结果。(有的按翅膀分、有的按足分,把同类的虫子依次分别集中在一起。)3.观察昆虫。(1)提出问题:若按

25、足分类,几对足的昆虫最多?(三对)那现在我们就单独研究三对足的虫子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2)讨论上面的问题,汇报。在学生基本上说出昆虫形态的相同点后讲解:三对足的虫子在外形上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是同一类动物,叫做昆虫。(板书课题:昆虫。)自然界中的昆虫很多,有_万多种。(3)讨论:请你根据我们研究的这些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推想所有的昆虫有什么特征?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按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推想。由于有了上面的观察基础,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昆虫外形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它们都属于昆虫,由此可以推想:所有的昆虫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6、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不是昆虫。)4.指导学生辨认昆虫。电脑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中的_种小动物。(借助电脑的“光、音、色、像、大、动”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提出问题:图中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要求学生按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进行表述。为了简单,可以只根据三对足这个最重要的共同特征进行判断。)四、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1.读报道,电脑显示,介绍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_对昆虫的开发和利用。(养蜜蜂产蜜等)3.课后延

27、伸:你们还想知道昆虫的哪些事情?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从网上阅读或向家长请教等方式找到答案。小学科学活动 方案(二)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有能力。教学重点:1.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2.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课前准备:1.学生带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及食物。搜集有关动物的知识;准备记录所需材料。2.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师: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看一看好吗?学生根据旋律做律动。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的氛围中

28、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二、教授新课师:你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放录像)。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动物及其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扩大儿童的知识视野,并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进行模仿动物的活动。学生通过模仿,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师:通过你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那么,你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今天,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看看是谁?(教师出示动物实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多小动物,但没有真正和他们接触,没有仔细观察,和他们交朋

29、友。动物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将本次活动推向_。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并提出要求(1)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2)观察小动物吃东西时的表现。(3)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这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和动物交朋友,进一步观察,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2)请一名学生上台为小动物挑食物。(3)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集体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上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三、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动物,并愿意和它们交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有

30、关动物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录像(放录像)。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儿童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采用简单的动画,能使他们意识到:如果人类和动物友好相处,地球就是人和动物美丽的家园;反之,人们将生活在一片荒凉地带。这样,学生在无形中树立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师:这里为什么变得一片荒凉?怎样才能使家园更加美丽?如何保护动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师小结: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伤害动物,如果说遇到有人伤害动物,我们应及时阻止;其次,应该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做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课后评析:我们身边的动物一课的设计是一个自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活动,要求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而不是以教师

31、的直接教授为基本方式。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的过程中,让学习与身边熟悉的、适合的小动物一起玩,给它们喂食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吃东西的样子,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发展爱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在评价上,不应重视结果,而应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努力思考、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等。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到动物世界里看一看,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当他们见到这么多动物以及这些动物可爱的动作时,时而大笑,时而窃窃私语,这说明学生已经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告诉大家呢?

32、在这里,教师采取让学生用动作、声音、绘画和文字记录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充分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这一课里教师应注意到课的整合性。例如:一开始律动练习,就很好地把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加进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又如:在出现大白鹅的画面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学过有关鹅的哪一首诗?学生就会摇头晃脑地朗诵咏鹅。再如:有的学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就让学生去画、去写。这样,又和美术、语文的知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整合性。小学科学活动 方案(三)【教学目标】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运用各种

33、观察器官进行观察;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观察;知道观察的作用;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养成对周围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准备】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性筷子,性塑料杯等。【教学实录】活动一:认识眼睛的观察作用师

34、: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师:(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生观察图片)师: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生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师引导学生补充)师:(点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说到的你都观察到了吗?生:有些没有发现。师:为什么没有发现呢?生:我观察没他们仔细。师:老师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仔细观察的。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了图片上这些景物,其实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细地看,可以观察到很多事物。小学科学活动 方案(四)教学目的:1、能够

35、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2、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3、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教学重点:知道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教学难点:能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有关草原和沙尘暴的图片、影视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生态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中动植物的生长?”“生态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了,就会使整个生态瓶内生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在自然界里也一样,一些条件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维护生态平衡这个话题。”二、探究过

36、程1、研究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草原上的鹰、兔、草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设想事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锁反应。”推测:如果上述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子、草的减少?让学生讨论后作出分析。(对老鹰、兔子的猎杀;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草的生长困难。)2、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资料介绍。让学生阅读P57,介绍宁夏腾格里沙漠的有关情况。师介绍:发菜是一种藻类,因风干的

37、发菜形状,色泽酷似妇女的头发而得名。它大多生长在干旱的草原、荒漠、平滩荒地和低山小丘,我国的甘肃、陕西、青海、_疆均有生产,而宁夏最为。猎隼又叫鹘,是一种凶猛的鸟,上嘴钩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_驯熟后可帮人打猎。猎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近年来,由于猎隼在中东一些国家是王宫贵族的宠物,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境外_只经过驯化、体型高大的猎隼价格很高,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猎杀、猎捕和走私猎隼的情况非常严重。猎隼的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平衡,引发鼠害泛滥,给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猎隼现在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清

38、楚的问题。三、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思考: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的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后拓展: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该做什么?我们怎样做?4、小结。三、板书设计小学科学活动 方案(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

39、实说话。【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_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

40、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_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_倍或者是_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四、总结拓展: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022年小学教案集锦(DOC 36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