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第三章章 西方西方哲学哲学本章目录: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西方哲学的创始与第一个古希腊罗马:西方哲学的创始与第一个高峰高峰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哲学:从宗教神学到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从宗教神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哲学: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现代哲学: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野野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西方哲学的创始与第一个高峰一、希腊哲学的萌芽和发展及其一、希腊哲学的萌芽和发展及其特点特点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发源地,是指欧洲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时期(约前6世纪5世纪)的哲学,是随着奴隶制的确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希腊文化当中最为后人所称赞的部分。西方哲学不但始于古希腊
2、,而且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发展中的第一次高峰。从总体上看,我们将希腊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时期自然哲学(约前6世纪前5世纪中叶)第二阶段:中期社会哲学(前5世纪中叶前3世纪上叶)第三阶段:晚期伦理性和宗教性哲学(前3世纪中叶5世纪)第一阶段:萌芽时期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在希腊宗教和希腊神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们第一次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界中的客观存在进行探索,并开始以已经获取的经验为依据来研究和还原客观世界的本质。例如,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6)提出的哲学命题“万物始于水,又复归于水”,第一次以科学
3、的理性的方式解释了世界“本原”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希腊哲学开始脱离神话趋向理性思维而存在,并始终围绕着对世界万物的本原、演化等自然哲学问题的研究展开。呈现出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哲学家们从一开始就将哲学问题的落脚点放在希腊的创世神话中,并将神话中创世的“神”提升为哲学当中世界万物产生的原因,即“本原”,因此世界本原的问题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个哲学命题第二阶段:中期社会哲学这一时期由于雅典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而古希腊哲学逐步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对人类、对社会的研究,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智者学派的出现是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对于自然的研究不能引导人们走向崇
4、高的道德境界,因而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没有价值。如果说初期其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自然”、“世界如何产生”,那么在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则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什么是人类”、“人类的思想及行为”。一方面,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为支撑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思考,开始思考生活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完善等问题而在社会思想方面,以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为代表,他认为理性和道德在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公正。柏拉图将人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国家的统治者哲学家;第二等级,国家的保卫者武士;第三等级,国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农民、商人、工
5、人等体力劳动者。不难看出,柏拉图是将唯心主义学说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中,试图建立一个虽然存在贵族特权阶级,但社会关系依然和谐的理想国度。他的理想国等作品为后期希腊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阶段:晚期伦理性和宗教性哲学 它包含了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这是一个社会极度不安定的时期,希腊城邦的覆灭,罗马人和马其顿人漫长的政权斗争,使世人都对安定幸福的生活充满强烈的渴望。在前人对于自然和人的哲学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希腊哲学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伦理、人性、道德等方面,认为人类对于哲学的不断追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类自身,因此无论是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还是怀疑派,或者其他
6、同时期的众多学派,其哲学研究都有着明显的伦理化倾向。希腊哲学的特点从希腊哲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尽管其派系众多,哲学家数量可观,哲学思想也是各有特点,但从整体上呈现出“追求真理、崇尚理性、重视人本”的特点,同时这也是希腊哲学精神的精要。(1)热爱智慧、追求真理是希腊哲学之所以能够产生的根本。(2)崇尚理性、不断探索是希腊哲学的核心精神。(3)以人为本,注重人和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希腊哲学的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古典时期的哲学中,但纵观整个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我们就会发现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人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希腊社会都很注重人的价值(4)哲学与自然科学不分离二、主要派系及其代表二、主要派系及其代
7、表人物人物(一)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产生于小亚细亚的米利都,是古希腊哲学初创阶段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开创者,代表性的哲学家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拉克西曼尼等。泰勒斯开始用从经验中获取的事实来解释说明客观世界的现象,而不再运用原始宗教神话来诠释世界。这种从多个现象中获取经验,从而得出适用于多数现象的普遍真理,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归纳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也是早期哲学的雏形。然而泰勒斯的思想并没能够完全脱离希腊神话而独立存在。米利都学派提出的哲学问题是“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研究物质世界的本质,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还原成其原始的物质。(二)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哲学家毕达
8、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同时也是数学家和美学家,受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曼尼的影响,其思想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毕达哥拉斯的数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宇宙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系。故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原即为数的本原万物的本原即为数的本原”,这种具有明显的数学精神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正是这种数本哲学的发展,促使历代哲学家去探索数的规定性和数量的关系,从而使数学更接近一门纯粹的学科。但也正是把一般性的概念当作万物起源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给后来的科学以及哲学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和谐和谐”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另一个重要思想。这种和谐是指数的和谐,他们认为和
9、谐能产生美,而美则体现在合理的数量关系当中。他们还将这种美感扩展到了许多领域,他们研究在建筑、雕塑等艺术领域如何才能取得美感,最终提出了“黄金分割”定理;以和谐的思想去观察宇宙天体,认为宇宙是一个球体,否定神创说,提出和谐天体理论,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世界,而不是由神的意志来决定的。(三)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0前470)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是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以其为代表的爱非斯学派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当中,即所谓的“一切皆流”。赫拉克利特认为眼睛是比耳朵更可靠的见证,也就是说人们直观地以感觉从经验中得出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据此,赫拉克
10、利特写下了许多短小的发人深省的具有哲理的名言,诸如:永恒的是无永恒的运动者,暂时的事物暂时地运动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此外,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事物之间的对立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在事物的内部也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赫拉克利特说:不同的声调创造最美的和谐;在圆周上起点和终点是重合的。这些无不透露出辩证法的痕迹,因此我们将赫拉克利特视为辩证法的奠基人辩证法的奠基人。(四)原子唯物论学派原子唯物论学派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约前370)创立。德谟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
11、成的。所谓“原子”即atoms,意思是不可分离,而原子本身是不可见的、坚固的、不可摧毁的微小颗粒,并通过形状、大小以及排列方式的变化构成世间万物,是一切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和基本单位。空虚(vacuum),是指事物内部原子之间的缝隙。德谟克利特认为事物内部的原子之间如果没有一定的空隙,那么事物将无法运动。继德谟克利特之后,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唯物论,并在卢克莱修时期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卢克莱修以辩证法的思维解释空虚与原子的关系。原子唯物论以早期的唯物论为基础,不再将事物的本原看作是某种特定存在的事物。但从今天来看,原子唯物论虽然试图去解决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却并未真正解决一切事物存在的
12、最为普遍的内在特征。(五)苏格拉底柏拉图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和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是师生关系,他们的哲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关系,因此我们习惯上将这两位哲学家的思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著作流传于世,其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柏拉图等人著述传世,因此我们说后世所认识的苏格拉底事实上是他人眼中的苏格拉底;而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是希腊战乱时期,整个希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逐渐由强盛走向衰弱。正是这种巨大的变动对当时社会思想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促使
13、哲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拯救即将覆灭的希腊城邦哲学。因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观点不同于早期的自然哲学,他们认为比起研究万物本原这种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问题,他们更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人和社会上。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思想是“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在继承其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继续推崇理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人的理性的问题,提出“理念”的哲学概念。而柏拉图式的爱情就是“灵魂不朽说”指导下的一种高道德境界,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爱情是脱离了肉体欲望的纯粹的心灵感触。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说”为基督教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为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人类哲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大成之家(六)亚
14、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曾受教于柏拉图,后因与柏拉图的哲学观点不同而离开师门。他一生著作非常多,且涉及学科领域广泛,包括逻辑学著作工具论等,科学著作气象学植物学动物的形态等,美学著作诗学等,以及哲学著作伦理学形而上学等著作。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而这个客观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是柏拉图的“理念论”中所表述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某个事物只是一种能被智慧理解的无形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而上学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集
15、中表现为范畴物理学形而上学三本著作当中形而上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七)伊壁鸠鲁派 伊壁鸠鲁派伊壁鸠鲁派处于希腊城邦破灭、马其顿和罗马相继当政的时期,是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代表学派之一。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当希腊城邦不复存在时,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意识也就被冲淡,人开始更注重个体自身。这种变化也深刻地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当中。伊壁鸠鲁作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正是基于这点将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伦理学上,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后期的最明显的特征伦理化。伊壁鸠鲁认为哲学应该是非政治的、重个体的科学,这也是该学派能够快速被贫苦大众接受,并能在地中海地区传播五六百年的原因。该学派鼓励人们摆脱对神旨、宗教、死亡的忌惮
16、,积极追求个体的自由,追求快乐和幸福。他认为人自己就能满足自身的各项需求,并不需要向神祈祷;此外还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享乐,也不能放弃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该学派将美德与快乐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道德行为准则,教导世人若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学会自我克制,懂得知足,有度地追求幸福生活。(八)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芝诺、克雷安特、巴内修、塞涅卡、奥勒流等。其哲学思想是以赫拉克利特的火本思想为基础而建立的,其“自然法思想”更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所谓自然法是指宇宙万物得以持续存在的内在秩序和法则。而人作为宇宙万物之一,就应该顺应这种秩序和法则
17、而生存,于人而言,这种秩序和法则就是人的本质理性。只有按照理性生活,遵从自然,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获得幸福生活。斯多葛派主张的自然法思想,其最终目标不过是试图为人类追求快乐和幸福生活提供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尽管在当时那个时代难以实现,但他们的思想中初露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即便是现在来看也足以撼动我们的心灵。第二第二节节 近代近代哲学:从宗教神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哲学:从宗教神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一、从教父神学到经院哲学以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为期,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横跨1 000多年,其中以公元11世纪为界,中世纪哲学又大致可以分为教父哲学时期和经院哲学时期,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安瑟尔谟
18、、罗吉尔培根、约翰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姆是其主要的代表。总体来说,基督教的哲学强调信仰的核心作用,人只有无条件地信仰上帝,谦卑地匍匐在上帝的脚下才能获得拯救。在人性论上,基督教教义虽然承认人是灵肉二元的存在,但却以彼岸世界作为人存在的终极归宿,认为只有神圣的灵魂才能进入天国。这种观念在哲学上必然对应于唯灵主义的哲学观,在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尘世等诸多二元对立的范畴中,精神、灵魂和天国必然处于更高的一维,这里可以明显见到柏拉图哲学“理念论”的印迹。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浑然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因为基督教的主导和教会对社会生活的绝对支配,上帝和天国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灵魂的归宿成为中世纪一切
19、观念关注的中心,哲学也不能例外。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教父哲学教父哲学形成于罗马帝国早期,由于它是基督教哲学的主要形态之一,且为后世的基督教哲学奠定了基础,故而放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部分来论述。教父哲学面对的是古典的理性文化,吸收了新柏拉图哲学中的诸多因素,因而其产生之初就带有超理性或反理性的特点,论述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等三个方面,强调神的启示和信仰的极端重要,其结论往往具有反理性和超验的神秘色彩。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承认信仰的至高无上地位,但它往往因烦琐的概念辨析和逻辑论证而知名,其极端甚至陷于证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亚当、夏娃是否有肚脐眼等极端琐碎无聊的问题,不过,正是由
20、于这种烦琐的逻辑和概念辨析,西方哲学的理性精神才得以培养起来。经院哲学强调通过理性而非通过狂热的信仰来寻求真理,在其历史效果上反而促使了理性神学产生,为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兴起埋下了种子。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是教父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幼年跟随母亲加入基督教,但未受洗,他痴迷于西塞罗的演讲术,还悉心钻研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一度沉迷于感官享乐,后因陷入怀疑主义而不能自拔,终于在386年重新皈依了大公教。他于395年被推选为北非希波主教。奥古斯丁致力于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与诸多异端教派论战,出版了众多的著
21、作,其中最重要的有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和论自由意志等作品。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起源和归宿,并以此建立起一套神正论的学说,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对上帝与恶关系的探讨。一个相信全知全善全能上帝的信徒,不可避免会遭遇恶从何来的问题。但在此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恶是人类创造的,那么上帝就并非全能;如果不是由人类创造的,那上帝怎能创造罪恶?面对这一两难的问题,奥古斯丁给出的答案是,上帝创造了人类和天使,他们善良、正直并具有自由意志,具有不犯罪和永生的可能性。但是,人类在始祖亚当犯罪后,因为自由意志的滥用而使原本善良、和谐的本性败坏,因为全人类皆由亚当而出,因而潜在地存在于亚当里面的罪恶通
22、过某种神秘的遗传作用传给了后世,使其子孙都继承了始祖的罪恶,甚至连新生的婴儿也不例外。人类的本性既已败坏到如此地步,那么人类即使具有自由意志,也只会导向作恶,而不能为善。因此,奥古斯丁认为,“人类具有犯罪的自由,但是没有不犯罪的自由,之所以犯罪是因为自己要犯罪。始祖堕落的后果,彻底败坏了他们的动机和愿望,所以若不是神的恩典的介入,犯罪就是他所要的一切。因此,他就自由地作恶”。(一)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洛卡塞卡城堡,1256年获硕士学位后执教于索邦大学,并陆续出版了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反异
23、教大全和神学大全等等。传统教父哲学一直把信仰和理性视为对立的两面,托马斯对此进行了审慎的调和,但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上,他还是坚持了信仰为先的原则。托马斯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去证明可用理性证明的天启真理,这样,哲学和神学在研究的对象上取得了一致,只是采取了不同的认识途径,前者依靠天启,后者依靠理性。托马斯认为基督教的某些真理如上帝存在、灵魂不死等既是天启的,也可以用理性来证明,这也是理性能适用的领域,但是理性并非全能,它对诸如三位一体、原罪、道成肉身等超理性的奥秘无能为力,因而这些问题只能诉诸天启和权威。总体来说,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思想恢宏广阔,无所不包,驰骋于神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法律等
24、众多的领域,他用理性论证了基督教信仰,并借助亚里士多德学说和经院哲学的论证方式创建了一个庞大的神学体系,形成了有别于柏拉图奥古斯丁的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传统,并由此奠定了他在基督教神学中的权威地位。(二)威廉奥卡姆威廉威廉奥卡姆奥卡姆(William Ockham,12851349)是晚期唯名论最重要的代表,重要著作有箴言书注和逻辑大全。奥卡姆是著名的唯名论者,其最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就是“奥卡姆剃刀”原则,他认为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原则证明问题时,应用许多原理解释现象就纯属浪费时间,后人将他的理论归结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由此,他批判了经院哲学烦琐的论证中形而上学倾向,把个别的事物当作认识和知识的
25、起点。他把这一原则推广到共相问题上,指出在具体的事物之上推导背后的一般实体(共相)纯属多余,是对精神的浪费。奥卡姆认为只有个体是真实的存在,共相没有单独的存在基础,说共相既是实体,又存在于众多的事物之中纯属逻辑上的矛盾。奥卡姆的哲学以其锐利的锋芒,澄清了众多教会哲学和基督教神学的问题,使得科学、哲学和神学相分离,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巨大。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哲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启了欧洲社会和思想进步的阀门,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又增强了这一趋势,人们开始用新的视野和眼光来认识人、自然、上帝和宇宙。此时的进步思想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大规律、伽利略发现的物体自由落体定
26、律和惯性定律、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与上述发现相伴随的还有植物学、医学、解剖学领域的一系列发现,此外还要加上地理上新航路的开辟和由此带来的新大陆的发现。由此,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如此,有待于发现和认识的世界也在深广度上远远超越前人,新奇的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此种种,使得人类认识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对人类的精神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上,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莱布尼茨、休谟等都是近代哲学的著名代表,他们的学说促使人们摆脱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张扬了人类的理性力量,从而成为时代精神的强音,并为后来新的哲学和世界观样态奠定了基础。(一)马基雅
27、维利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利(Niccol Machiavelli,14691527)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还是近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重要著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和论李维等。马基雅维利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数他的君主论一书,该书历来被封为欧洲各国君主案头的必备读物。他从历史经验出发,认为国家的建立是人性的需要而非上帝的意志,这就和传统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区分开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形式,但却感叹共和政体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故而支持君主政体,认为只有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才能使臣民臣服。在具体的政治操作上,他认为君主要达到目的应不择手段,目的证明手段的
28、合理,所以伦理、道德、信义等所有束缚手脚的原则都可以置之不顾,只要有助于君主的统治这一目的的行为都有其天然的正当性。他的这一思想又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利主义”。(二)马丁路德马丁马丁路德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是著名的神学家、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路德的重要著作包括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此外,他还把圣经译成德语,对现代德语和德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继承了奥古斯丁主义的传统,强调信仰的核心地位,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人的获救在于内在的信仰,而与外在的善功、教会的中介作
29、用毫无关系。路德神学极力突出上帝的全能和恩典,贬低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认为人应该在受难的基督十字架面前保持绝对的谦卑和驯服,面对人世的苦难,只有身怀坚定的信仰才有获得救赎的可能。路德对信仰极端重视,主张通过圣经建立人与上帝的直接联系,认为平信徒皆为教士,这一信条使信仰成为个人的事务,有助于发展精神的自由,同时这一观念还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等级制度,对教会的权威构成了威胁,为人类精神领域的进步开辟了道路。(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著述丰富,重要著作包括形而上学论新系统神正
30、论论自然与科学的原则和单子论等书。此外,他还非常关注中国的学术,呼吁建立新型的中西交流认识关系,为中西文明的相互了解和对话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莱布尼茨思想开阔,在众多领域对人类的思想有所贡献。在哲学上,他提出“单子论”的概念,认为单子是宇宙的终极实体和内在目的,单子无限多样,它们没有广延、形状和部分,所以不能再分,同时单子之间互相独立。因为单子的单纯性,所以它们的发展和变化不可能来自外部,而只能来自自身。莱布尼茨以单子的等级序列取代了传统基督教哲学中从低等生物到上帝的“伟大的存在之链”。这种辩证的观点解决了机械论实体观的矛盾,莱布尼茨在论述单子时所倡导的能动性、个体性和内在性等原则还对德国古典哲
31、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从启蒙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启蒙,法国哲学家的思想沿着两条路径展开,分别是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之所以可以从思想史中找到其内在的线索,是因为近代哲学的主题是自然和人,其关系在思辨哲学中呈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两者在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可以靠神来统一,随着宗教世界观的解体,人与自然的裂痕便凸显出来,为使人和自然重新获得统一,采取的办法是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前者的突出表现即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哲学,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是这一脉思想的代表;后者的先驱是英国的霍布斯,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正是循着这一思想路线而前进,其代表人物为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产生
32、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的高峰,其严谨、庞大的体系哲学让后代学人叹为观止,在哲学史上,这一时期的哲学通常被称为德国唯心论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则将其称为“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哲学严谨的体系并非无本之木,它源于时代氛围的激荡和德国哲人的艰苦探索。(一)卢梭 让雅克让雅克卢梭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他重要的著作包括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和忏悔录等。卢梭对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认为人来源于自然,但后天的发展却败坏了自然人的本性,故对现代文明持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加上他作品坦率、有人
33、情味的风格,使得卢梭笔下所谓“高贵的野蛮人”和直抒胸臆的文学风格成为浪漫主义的先导。卢梭热烈呼唤自由,其社会契约论开篇就论及“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故而他探索使共同体生活和人的自由得以调和的政治模式,“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他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二)康德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后人称为现代哲学的源泉。重要的作品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永久和评论、自然限度理性内的宗教和道德形而
34、上学原理等。康德的哲学概而言之包括三大领域,也即他的三大批判囊括的范围,分别是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在认识论领域,康德通过对人的先天综合判断能力的论证,尤其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感知形式、原因与结果等12对范畴对现象进行统摄。在伦理学领域,康德认为正当有效的行为准则只能在纯粹理性中找到,而不能求之于现实经验,作为基本道德原则的“绝对律令”不可能存在于外在环境,而只能存在于道德主体之中。在美学上,康德反对古典主义者的看法,认为美不是一个客体,相反,它存在于观者的心中,美的判断标准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三)黑格尔黑格尔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
35、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大哲学体系的缔造者。他的重要著作除精神现象学之外,还包括逻辑学历史哲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讲演录和美学讲演录等。黑格尔提倡一种恢宏的整体论历史哲学,他把宇宙看作由其自身目的推动的宏大整体,其原初即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乃是包罗万象的唯一整体,它通过有限的人类精神在历史中的发展而存在和展现并完成自己,其发展经历了自在的绝对精神、自为的绝对精神和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三个辩证阶段。黑格尔右派强调秩序、纪律和国家实力,中间派强调立宪政府和法治,左派则成为无神论者或共产主义者,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马克思,由此也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的丰富性。第三第三节节 现代现代哲学
36、: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哲学: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分野野从启蒙思想到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界一直将“理性”作为思考的核心。这一阶段,哲学家们大多使用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和“理性至上”的终极假设。到了19世纪后半叶,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揭示出这种思想的局限性。新一代的哲学家开始质疑理性崇拜:“理性究竟是不是人的本质?”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有些人另辟蹊径,从非理性角度发展出了一股新思潮。可以说,现代哲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非理性主义的崛起。还有些哲学家则沿用理性主义的方法修正了近代哲学的明显缺陷,由此开创了现代哲学的另一主流科学主义。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下半叶,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
37、科学主义成为现代哲学最重要的两大思潮,由此衍生出众多哲学流派。这种情况大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迈入后工业社会,早期的现代哲学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于是后现代哲学各流派逐渐涌现,余波影响至今。现代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近代哲学的衰落和现代哲学的兴起(18301890)。第二阶段:现代哲学的全面发展(18901960)。第三阶段: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1960)。第一阶段:近代哲学的衰落和现代哲学的兴起当西方世界进入工业社会后,理性至上的观点使得人类个体自然的、个性化的特征被忽略,人逐渐异化为生产力发展的工具,即人类的存在是为了服从工业生产、社会管理、道德责任等方面的需要。但理性的统
38、治并未带来幸福,接连不断的政治经济动荡和社会思潮的众声喧哗让西方人意识到精神与现实已经危机重重。上述问题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被一些哲学家预见。当时黑格尔体系作为理性主义的代表正在统治哲学界,以叔本华和克尔恺郭尔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先驱率先发难。前者提出“唯意志论”,将人类的情感与意志等非理性活动作为哲学的基础来认识世界,后者则强调非理性体验对于个人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到了19世纪80年代,尼采在叔本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力意志论”,并认为“上帝已死”,因为其激烈的批判姿态,被后人视作现代哲学的开启者之一。近代哲学衰落的另一个主因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19世纪中期,法国人孔德(Aug
39、uste Comte,17981857)和英国人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创立了实证主义流派,其后此派思想在欧美盛行。他们沿用理性主义的方法,认为哲学应该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提供方法论。这一流派大体上延续了英国经验哲学的传统,但放弃了传统哲学过度探究世界本质的努力,以适应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与科学的新一轮发展。代表人物孔德认为,哲学与科学应定位于人类认知所及的世界,以研究不同经验间的定量关系。同时他认为实证方法并非可以应用于自然科学,还能够改造社会。为此他创立了社会学这一学科。其后,实证主义成为许多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还开创了现代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后的分析哲学、马
40、赫主义、当代科学哲学等流派都源出于此。美国哲学家在建立本国的现代哲学体系时兼容并蓄,创建了具有折中特点的“实用主义哲学”。它的理论框架一方面受到进化论等自然科学影响而接近实证主义,但同时也吸纳了心理学的成果,强调人的非理性作用。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哲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确定的信念作为起点,把实践行动作为主要手段,并重视结果。只有这样,哲学才能指导生活。第二阶段:现代哲学的全面发展这一阶段,现代哲学全面取代近代哲学成为主流,非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各自衍生出许多流派。最值得关注的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现象学两大并存的哲学运动。此外,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也为西方的哲学界所广
41、泛接受。另外,西方的宗教哲学也根据时代要求发展出了新学说,在整个20世纪都保持了巨大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场空前的人性灾难。它促使西方哲学界重新思考自由、尊严、命运等人类重大课题,由此兴起了战后哲学新思潮,在欧洲影响较大的有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等。这一时期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开始互相借鉴,尤其以解释学为典范,这些流派都试图在当代社会更全面地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另外,二战期间以及战后的各种危机使得西方哲学界更全面地意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批判价值。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战后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是战后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它意
42、图探索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进而探讨人与他人、人与世界的关系。存在主义的先驱是19世纪的丹麦宗教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克尔恺郭尔,他强调非理性因素对于个人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以及法国的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等。他们都曾受到现象学的影响。海德格尔将研究集中到了“存在”这一问题上,并由此延伸到存在与世界、人类的存在状态等课题。雅斯贝尔斯集中于“生存哲学”,即探寻人类生存的价值和历史性,并使用有神论观点表达对生存的超越。萨特则信奉无神论,其理论具有人道主义色彩。他认为“
43、存在先于本质”,并强调行动的意义。人具有自由意志,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萨特身体力行,广泛参与了各种重大政治活动。此外,他还写作戏剧、小说等,用文学阐释自己的思想。结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随着战后的复兴,西欧思想界的兴趣转向了对新方法的探索。结构主义结构主义于是取代存在主义成为显学。它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哲学等人文学科。这一理论认为,在语言、心理、文化等许多领域都存在一种结构。许多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整体,部分的变化可以引起整体的变化。研究结构可以了解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整体的关系。其代表人物不仅限于哲学家,许多其他学者也在各自领域内使用这一方法,比如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v
44、iStrauss,19082009)的结构人类学、雅克拉康(Jaques Lacan,19011981)的镜像阶段论等。但发展到后期时,由于结构主义者过分突出系统和结构的作用,其片面性遭到批判。以罗兰罗兰巴特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转向消解结构,结构主义于是被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取代了。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于20世纪50年代在战后德国逐步成熟,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学派首先借助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西方社会中人受到奴役的精神状态,目的是希望人类能返璞归真,回到自然,构造浪漫主义的美好世界。其次它还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
45、深刻影响,将心理现象作为社会研究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031969),两人合著启蒙辩证法一书,反思启蒙主义和科技理性的负面作用。同时,该学派还批判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霍克海默认为当代的“文化工业”具有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强迫化的特征;另一早期人物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详细研究了古典时代与工业时代艺术的区别。这些探索成为后来文化研究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起,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依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研究重点转向了后工业社会中的人,代表人物有
46、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第三阶段: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二战以后,西方国家逐步过渡到后工业社会。与这一社会形态相对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从20世纪60年代起浮出水面,70年代开始风行,80年代影响波及第三世界国家。其思想特征是以批判的以批判的态度与逆向思维方式来审视当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生态科技等方面遇到态度与逆向思维方式来审视当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生态科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途径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途径,主要标志是后结构主义等流派的兴起。总体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张彻底否定现代哲学,我们可以称之为激进派、解构派等,代表流派有解构主义等;另一类态度较温和,主张在批判的基
47、础上重建新的世界观,被称为建设性的后现代哲学,代表流派是美国的新实用主义哲学等。解构主义当结构主义发展趋于僵化时,许多哲学家便主张取消结构,由此形成了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福柯福柯和和德里达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这一思潮认为取消结构的根本方法是彻底颠覆传统哲学的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具体来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批判批判“逻各斯中心逻各斯中心主义主义”。“逻各斯”源自希腊语,在欧洲哲学史上泛指世间可理解的规律。福柯认为他的哲学首先就要排除几千年来人类固有的“本质”、“同一”的幻想,揭示出事物其实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质和规律。另一个是批判语音中心主义
48、批判语音中心主义。传统哲学认为言语和书写都是表达思想的,三者有机统一。可德里达通过考证指出,“言”与“写”存在差异,书写是唯一保存思想的历史手段。书写的文本随着时间推移,被误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文本逐渐脱离作者初衷,其含义会伴随每一次解读而扩展,于是“作者死了”。新实用主义后结构主义传入美国后,美国哲学家结合国内的实用主义传统,发展出了新实用主义哲学,罗蒂罗蒂(Richard Rorty,19312007)是代表人物。他首先批判了西方哲学追求本质的传统,主张取消本质。一旦本质和现象的区别消失,传统哲学的问题也就会随之取消,原因是问题不在于人类知识是否存在基础,而在于当我们提出某种存在基础时它是
49、否有意义。他反对把哲学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哲学的意义不在于为现代人探索本质,而是维持全社会的对话,摆脱过时的观念。为纠正欧洲后现代哲学颓废的倾向,罗蒂继而提出“希望哲学希望哲学”。他强调后现代哲学中包含理智进步和道德进步的成分,并希望沿袭启蒙思想家对于自由的追求,以求超越现代哲学。尼采尼采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被誉为现代哲学第一人,以其激烈的批判态度开启了西方哲学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他的写作风格汪洋恣肆,富有文学性,直接启发了许多后代哲学家。尼采理论的起点是“重估一切价值”。尼采继承了叔本华对人类意志的强调,但反对后者的消极论调,进而
50、发展出“权力意志论”。他认为生命是一种创造力,具有自我扩张的倾向,生命的本质是发挥生命力。尼采以其激情的思辨唤醒了世人,对后世的哲学、艺术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其散文化的论述和繁多的隐喻,后世学者在解读时产生诸多不同解读。尤其是“权力意志”中所包含的恃强凌弱、自我扩张的论调被野心家利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杜威杜威杜威(John Dewey,1859 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首席代表,也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在杜威的哲学体系中,有许多论述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具体理论,主要包括制定适应具体现状的社会政策、鼓励社会发展与改革、倡导民主与自由、探索“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