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培训大纲几 点 说 明 1潜力 要充分估计青年人学习的潜力和创造性工作的潜力,设法引导他们发挥潜力;同时又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本大纲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既重视基础要求,又不以基础要求当作对中学生的最高要求。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知识的要求不能以“达标”为满足,要不断地因人而异地提出新高度的要求,使其能力愈“滚”愈大。2素质 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充分发挥潜力。素质培养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人的素质表现在他的各个方面,是整体的表现。这包括:(1)灵敏性 反应(response)、鉴别、发现的敏感程度(2)精确性 做任何事情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3)整体性 正确处理全局
2、和局部的关系(4)适应性 适应变动的环境和工作对象(5)创造性(6)科学性(7)对实践的尊重、不空谈等等(8)独立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3能力 能力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能力不只是解决某种专门问题的能力,而且应包括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一般能力更为重要。建议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1)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是指对文字、图形、直接和间接获得的各种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a)寻找、选择、整理、储存信息的能力(找书、找材料、记忆、分类)。(b)从一种描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力。(c)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d)评价信息的能力。判断几个方法、几种说法各有什么
3、特殊性、优缺点。例如测分子量的不同方法有的适用于气体、有的适用于小分子(e)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说的能力(由对理想气体的偏离推测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f)从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和变化模式,并提出表示变化规律的能力(如看出气体压力随温度改变的趋势,这种变化是否线性、正比、反比,用什么表达式表达)。(g)掌握新信息、利用新信息以更新和发展原有认识的能力(例如用质子理论发展酸和碱本质的认识)。(2)思维能力(a)推理和归纳能力。(b)从一些事物获得概念并把这些概念再转用于另一些事物的能力。(c)从一群事物(包括几个理论)的不同表现,发现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d)通过比较,优选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4、。(3)实验能力(a)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b)正确的基本操作。(c)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修改。(d)观察、测量、分析、 判断能力。(e)选择仪器、试剂、技术、条件的能力。(f)处理数据及表示结果(图、表、文字)的能力。(g)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如误差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h)工作条件的有序性。第一部分 化学计量学11基本物理量 区分连续和不连续物理量。测量误差和精度。精度匹配。有效数字。基本物理量的测定原则和方法(可以密度为例)。12原子和分子的相对质量 以12C为基准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同位素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注意有效数字的运用。摩尔。Avogadro数。相
5、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利用气体状态方程式测定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分子量。利用凝固点下降和沸点升高测定分子量。了解两类方法的差别。化学式和分子式。由组成写化学式或分子式。1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利用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利用连续几个反应时反应物间量的关系。收率计算。第二部分 物理化学21物质存在状态211 状态间的互相转化,表示转化条件的物理量,熔点、沸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212 相和相变的条件。213 气态。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气体定律。(包括利用分子速度的 Boltzmann分布的图解。) PV=nRT,道尔顿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的偏离。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它们的强度及影响因素。分子
6、体积概念。气液、气固转化的几个条件。液化气体。升华。214 液态。与气态比较,认识分子的动态,用动态解释气液、液固转化,蒸气压概念。要使学生能从以下几点理解微观结构的特点:(1)从气态到液态到固态的变化是连续的。这种变化在宏观上的表现(流动性、可压缩性等)与微观结构分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系。化学上讲这个问题与物理学不同处就在于把分子(离子)间相互作用放进去。(2)分子是运动的,由气液固是分子运动自由度降低的结果。(3)把能量变化做为讨论三种状态结构和转变的基础。对固态的讨论还要引入晶格能概念。(4)在认识固态结构时要从密堆积观点来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不同分子和离子会构成那么多不同的晶体。举
7、例说明立方、体心、面心晶格。注:21节可以放在原子和分子结构之后讨论。22溶液221 溶液。相。均相和异相混合物。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222 溶液的形成。溶解过程。溶剂化作用。溶解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223 溶解度。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剂等。相似相溶。饱和、不饱和及过饱和溶液。针对以上概念应使学生:(1)对一个具体溶解过程,写出它包含的化学反应式,预计溶液的组成。(2)为溶解一种物质选择溶剂。(3)会配制各种溶液。会利用溶解度以重结晶、沉淀等方法分离纯化一种物质。224 浓度。百分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有关计算。225 稀溶液通性。用以测分子量,盐
8、产生的离子数(组成),测定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等。23 化学平衡231 可逆反应和动态平衡要使学生理解(1)可逆性是指正逆反应在同条件下同时发生的;(2)能量变化(可给H、G、S等概念)是决定可逆反应进行趋势的基础。而可逆反应必定伴随能量变化。能量变化是反应的推动力;(3)正、逆反应速度和净速度的关系;(4)平衡的建立是一个过程。要有反应进行时间的概念;(5)所有这些讨论都建立在反应过程中不再有物质或能量变化的基础上。(在讨论时,最好让学生理解“系统”概念,分清开放的、封闭的和隔离的系统。)所有讨论都应联系实际。23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强、浓度。吕查德里原理。要注意:(1)使学生理解为
9、什么要用吕查德里原理总结影响平衡的因素。要求学生以吕查德里原理为指导思想分析判断各种因素的影响;(2)使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温度、压强、浓度等因素。特别要使学生从整个系统出发来考虑问题。例如以N2+3H22NH3为例说明压强可以因压缩容器引起,也可以在刚性容器中通N2、通H2引起,但效果不同;(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因素影响平衡;(4)理解用达到平衡时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气体的压强)来表示平衡状态。平衡移动的表现为上述参与平衡各物浓度的改变。233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及意义。如何用平衡常数定量地预测平衡位置及移动(参与平衡各物浓度及其变化)。要求学生(1)写平衡常数关系式,并通过计
10、算来解决平衡预测问题;(2)理解浓度、压强及温度影响平衡及平衡常数的原理。理解Kc和Kp两种平衡常数的关系;(3)一个复杂反应由几个可逆反应组合成时,可以由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式写出总的平衡常数关系式;(4)把G和K联系起来(至少是定性的);(5)利用平衡常数关系式计算。在这一方面最好引入质量平衡(massbalance)概念,用它表示系统中每种组分总浓度与各种形态之间的关系。用这个关系表示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关系式计算平衡浓度。24反应速度和反应机理241 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恒速反应和变速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242 反应过程和机理。反应是怎样进行的?一步反应和多步反应过程。基
11、元反应的组合。限速步骤。243 影响速度的因素(1)浓度。速度方程(速度kAaBb等),速度常数,反应级数,反应进程。从实验测定的反应级数,推测反应机理。要使学生(a)理解速度方程是实验测出来的,不是按反应式写出来的,由各反应物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推导速度方程,也就是确定反应级数;(2)了解反应级数(总级数和每种反应物浓度的级数);(3)由上述反应级数推测反应机理。但注意所推机理从化学角度来说是合理的。(2)温度。温度是通过影响速度常数影响速度的。活化能概念。活化能和反应速度的关系。温度影响速度的解释。(3)催化剂。反应途径。活化能降低。中间络合物。在讨论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时,要使学生(a)理
12、解如何测出反应级数并推测反应机理;(b)把影响平衡和影响速度的因素结合起来。比如温度升高加快了某反应的速度,但也使平衡移动。综合两者可估计某一实际反应如何受温度影响;(c)判断一个反应从平衡(热力学)角度来说是否可以实现,从动力学角度来说是否可以实现。理解有些反应之所以表观上看不能进行,实际上是因为速度太慢;(d)联系生产、生活和生命现象实际讨论。如固体催化剂、酶催化等。25 电离平衡251 电离及电解质。强弱电解质。25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动力。简单的和复杂的离子反应。请注意基本方法训练: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把一个复杂的离子反应拆
13、成几个简单的离子反应(或反过来)并估计其反应的可能性等。253 导电度。导电度和化合物组成的关系。反应中导电度及其变化。用导电度研究反应。请注意:用实例说明在用一离子溶液去滴定与之反应的另一离子溶液时,用电导测量来监测反应。可以研究反应生成物的组成。并由此推出用类似方法(滴定法)研究反应的可能性。254 酸碱反应(1)酸碱的电离。质子理论(Bronsted-Lowry理论)。电离常数(用K及pK表示)。酸碱的元数,强弱酸碱及其与导电度关系。电离度。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稀释定律。影响电离度的因素:溶剂、共存电解质、同离子效应水的离子积和pH值。请注意以下基本训练:(a)Ka和Kb的关系;(b)K
14、与pK的关系。用它们说出酸碱强弱;(c)用导电度和其他类似性质(如下面的pH)的测量研究电离程度;(d)用K及的计算。要求能以稀释定律预测或解释一些现象。如预测在把一个弱酸(HA)由无水状态用水稀释时,溶液中H+的变化;(e)计算含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和其他型体的浓度。介绍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的关系;(f)pH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可引入活度);(g)怎样测pH值,指示剂法和pH计法。(2)缓冲溶液。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组成与pH的关系,Hen-dersen方程的应用。缓冲溶液的具体配制方法。注意缓冲概念的实际应用。比如血液pH的维持。(3)中和、水解、取代等反应的本质(用质子的竞争来概括)。滴定
15、时溶液pH与组成变化的关系。(4)弱酸碱及它们的盐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形态。型体分布与pH的关系。255沉淀反应 离子间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或盐沉淀的反应,生成条件。与非电解质的沉淀比较。溶度积原理。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pH、同离子效应等。要注意让学生(a)了解溶度积是判断难溶化合物沉淀的依据,它与溶解度的关系;(b)掌握从溶度积大小比较溶解度大小的方法;(c)做为双重电离平衡的例子研究难溶弱酸盐沉淀反应与pH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双重平衡处理方法。256 络合物形成反应。络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络合物的立体构型。配价键的形成。络合物的形成、解离平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络合型体的分配。pH对络合
16、平衡的影响。注意(a)使学生把各种平衡间的共性掌握好,力求举一反三;(b)在了解配合平衡时要特别注意逐级形成与解离,知道如何估计各型体的浓度和浓度比;(c)在立体构型中以平面正方、四面体、八面体为例说明异构现象。257 电离平衡总结。说明不同电离平衡的共性和共同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解决更多的类似问题。26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2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与还原,氧化型与还原型,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是竞争电子、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半反应和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位置与竞争电子能力的关系。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262 氧化还原电位。原电池的组成和产生电流的原理。电动势和电极电
17、位。标准电极电位(或氧化还原电位)和电极组成的关系。氧化、还原的两个半反应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决定反应的进度。电池和电池反应的写法。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与氧化还原电位。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电位的影响。Nernst方程。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顺序表。氧化还原反应进度的判断。注意让学生认识到由这个顺序表所得的结论是:所有反应物浓度为1mol.L-1(包括H+或OH-), T=298K。压强为101325Pa时的电位,反映此时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改变浓度等可改变进度,有时会改变反应方向。263 电解电池和原电池的区别。怎样组成电解电池。电解电池作用原理及电池反应。反应转化率与电量的关系。应注
18、意使学生理解用电解电池可执行许多氧化还原反应以制得各种用普通反应不能合成的物质。264 电池。铅蓄电池。干电池。燃料电池。第三部分 无机化学31 元素周期律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增大,(二、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熔点、沸点、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及化合价的递变规律。二、三周期元素的(正常)氧化物、氯化物及氢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递变。第(全是金属)、第(非金属向金属过渡)、第(全是非金属)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及相邻元素的相似性。32 元素性质321 钠、钾、镁、钙、铝、铁、铜、银、锌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它们跟氧、氮、氯、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碱等的反应
19、。这些金属的氧化物(包括过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及某些复盐的性质和用途。铁、铜、银、锌的重要络离子。焰色反应。锰()、锰()、锰()化合物的性质。铬()和铬()化合物的性质。322 卤素、氧、硫、氮、磷、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它们跟氧、酸、碱的反应。制备卤素、硫、氢。从空气中分离氧和氮。氧、硫、磷、碳的同素异形体。卤素、氧、硫、氮、磷、碳、硅的氢化合物、氧化物、卤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和用途。氧化硫、氧化氮的污染及防治。323铵盐的性质和用途。肥料。324过氧化物、硫化物和硫代酸盐。325配合物。软硬酸碱(HSAB)理论。33 阴、阳离子的性质常见金
20、属离子(包括铵)和碱、氨水、硫化氢、硫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磷酸钠(后三种包括酸式盐)、卤离子的反应。卤化银和氨水、硫代硫酸钠的反应。难溶硫化物和硫化钠、多硫化钠的反应。卤离子、硫离子、碳酸根、草酸根、亚硫酸根、硫酸根、磷酸根(后三种包括酸式根)和可溶性钡盐、银盐、锌盐、钙盐的反应。还原性离子和碘、高锰酸钾、重铬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氧化性离子和碘离子,亚硝酸根、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等还原剂反应。34 无机物合成及提纯341 常见金属含氧硫酸盐(硫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的合成。342 重结晶、萃取、离子交换。第四部分 分析化学41 定性分析411 检出可能存在的常见的阴
21、离子和阳离子。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表。难溶物的溶解。412检出可能存在的下列物质:还原剂、氧化剂、酸、碱、铵离子、碳酸根、亚硫酸根、氨、二氧化碳、硫、淀粉、碘、氯、氧、氢。42 定量分析421 滴定反应的共同特点422 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直接滴定和间接滴定的特征。423 酸碱的反应。碘量法所用的指示剂。424 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第五部分 有机化学51 有机化学命名(IUPAC)52 结构理论521.键、键的概念,分子模型的概念,例如乙烷、乙烯和苯等。522异构的概念。互变异构、几何异构、旋光异构及构象等立体化学等。523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红外光谱的关系及其化学鉴定。5
22、24分子结构和酸碱关系,包括取代基对分子酸碱性的影响以及Lewis酸碱理论。53 反应机理531游离基反应。532亲电性加成反应。533亲电性取代反应,包括诱导、共轭效应,电子离域等概念,有关位阻等立体效应概念。534 亲核性取代反应(SN1,SN2)。535 亲核性加成反应。536 消除反应。537 协同反应(DielsAlder反应,环合加成等)538 常见的重排反应54 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基本性质541 烃类 烷、烯、炔和芳烃的理化性质及应用,包括芳烃的定位规律(取代反应),芳烃侧链的反应等。工业应用。542 卤化物。卤化物的类型以及它们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水解、氨解、氰解和消除反应等性质
23、及应用。543 羟基化合物(1)醇类化合物的类型及其性质。(2)酚类化合物的性质。(3)醚及环氧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4)工业合成醇和苯酚,苯酚在工业上的应用。544 羰基化合物(1)以苯甲醛、甲醛、乙醛为例,熟悉它们的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及缩合反应的性质与应用。(2)以丙酮、苯乙酮为例,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同醛)。(3)醛酮的制备方法及比较。(4)醛酮的鉴别。545羧酸及其衍生物(1)羧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2)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酯类高聚物(合成纤维)的一般了解。(3)羧酸衍生物的制备。546 含氮化合物(1)硝基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应用。(2)硝基化合物类型。伯胺的制备
24、方法、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例如重氮盐的生成及其偶合反应等。(3)氨基酸、多肽的基本结构与性质,多肽合成的基本概念。(4)杂环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性质。547 高分子化合物(1)单糖化学与多糖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核苷、核苷酸及多核苷的基本概念。(3) 聚氯乙稀、聚乙烯、聚苯乙烯和尼龙66的合成及基本性质。附有机化学的大纲,基本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若有余力,建议以此线索扩展;在大纲中所提性质的应用,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混合物分离、产物的纯化及结构鉴定。第六部分 工业化学61 煤化工、石油化工611煤的干馏。煤的综合利用(萘、蒽简介)。612石油分馏。石油馏分的裂化。催化重整石油产
25、品概述。石油化工概念。613乙醇工业制法(发酵法、乙烯水化法)。614乙醛工业制法(乙炔水化法、乙烯氧化法)。615乙酸工业制法(乙烯氧化法、烷烃氧化法)。616高能脂肪酸。油脂的氢化、水解。肥皂、合成洗涤剂。62 高分子化工621塑料。合成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酚醛树脂。622合成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623橡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橡胶的硫化、老化。624纤维素加工造纸、粘液丝、纤维素硝酸酯。63 氯碱工业、电解631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632电镀。64 硫酸工业、催化剂641硫酸工业制法接触法。64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65 合成氨工业、化肥6
26、51合成氨工业。652氨氧化制硝酸。653化肥。66 硅酸盐工业、土壤661水泥。662玻璃。663土壤。67 冶金工业、金属防腐蚀671炼铁。672炼钢。673炼铝。67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8 环境保护681环境保护的意义。污染的危害性。682大气污染及其防护。683水的污染和防止污染。684工业废物的处理。69 一些化工概念691大规模工业规模生产。692方框方块流程图。693间歇操作批量生产。694连续操作流水作业。695再循环重复利用。第七部分 结构化学基础71 原子结构711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玻尔理论的若干结论:里德堡常数的计算值;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值;氢原
27、子核外电子能量的量子化。玻尔半径。基态电子的运动速度。对玻尔理论的历史评价。712 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子力学描述。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几率的概念。四个量子数与能层(电子层K,L,M,N),分层(s,p,d,f),轨道(s,px,py,pz)自旋状态的制约关系。核外电子的可能状态数。核7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排布的基本规律(斜线图)。排布的基本原理(保里原理,洪特规则及能量最低原理)。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交错与能级组及其定性解释。714原子结构与周期律。周期与能层的对应关系。周期元素数目与能级组的对应关系。同族元素与特征电子构型的对应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与各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最外层及次外层的
28、特征。不规则电子组态的元素(半满规律等)。正离子的电子构型与元素的氧化态。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特征电子构型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其原子或离子的特征电子构型。等电子系列的概念及等电子系列中的性质递变。72 共价键,(共价)分子的结构,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721价键理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键与键及其性质的比较。722杂化轨道理论。sp,sp2,sp3杂化。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杂化轨道的空间取向。杂化轨道中孤对电子。未杂化的p轨道的空间取向。7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其对单核分子或离子的理想空间构型的预言。价层电子对吸斥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的对比。725分子轨道理论。理论
29、要点。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键级与分子的稳定性。未成对电子与磁性。分子轨道理论与价键理论的对比。HF分子和苯分子的价键与成键、反键、非键。726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配位数与构型。727原子晶体。728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729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物质的性质对比。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的过渡型与混和型。73离子,离子键,离子晶体731电离势,电子亲和势及电负性。732离子的电子组态,离子的特征电子构型的分类。离子半径与电荷及周期性规律。733离子键的本质。734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几种常见简单晶型(NaCl型,CsCl型,CaF2型ZnS型等)。配位数。配位数与正负离子半
30、径比的关系。离子晶体化合物的化学式。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马德隆常数,波恩哈伯循环。735离子极化。极化作用与变性性(极化力与极化率)。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解释。736戈尔德施密特结晶化学定律。737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离子晶体的过渡型与混和型。晶体中水的存在形态,常见结晶水合物及其风化与潮解。一维晶体与二维晶体。晶体中的岛状结构与骨架结构。晶体中各种原子、离子、分子间的作用力。74金属键与金属晶体741金属键的电子气理论。742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及其对导电性的解释。743密堆积的基本概念。配位数。空间利用率。八面体空隙与四面体空隙。用密堆积概念说明ZnS和NaCl。744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过渡型与混和型。75光谱751原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752分子光谱。振动光谱与转动光谱753几种光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