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S版第十册左公柳优秀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 22 课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学情分析: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
2、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2、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3、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教师辅助介绍的方式将这些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知识、技能: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2、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3、学习课文13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法、批注法等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内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1、读通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2、搜集有关左宗棠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铺垫。)1、课件出示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生读,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用来言志的对联吗?)2、课件出示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
4、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3、他就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左宗棠。4、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来了解他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并齐读。【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左公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给左公赋予厚重的文化色彩,丰富了学生的积淀。1.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自己读、指名读。 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交流: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
5、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2)关注下列语句:a标点符号: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打下良好基础。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质疑批注,写下感受。(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2)理出思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
6、了这两方面内容?(3)再次读文,边读边批注,质疑: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3.解疑:学习课文13段。(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c朗读。
7、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
8、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a这句话什么意思?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d朗读。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1)再次质疑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
9、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学生更深层地感悟文章内涵打下基础。作业:多次阅读全文,看看有什么新感受。左公柳第一件
10、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教师:多媒体课件(抬棺出征的影片、新疆日新月异变化的图片等)学生:查找有关左宗棠资料。(复习导入,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
1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的内容梳理学生思路。)1、研读力排众议:(1)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2)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3)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故事再现:师:我就是光绪,你们就是大臣,我们来演演当时的情景。大臣们阐述不同意见,左宗棠据理反驳。师:我是光绪,你们都是左宗棠,再来说说收复新疆的理由。(4)指导朗读。师总结:以一家之言驳倒众议,这就叫做力排众议。2、过渡: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
12、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板书:抬棺出征)(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换位,激发了学生兴趣,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悟文章内容。)3、研读抬棺出征:(1)自读有关段落 ,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字词圈点评划,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2)学生汇报:a、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仍信心百倍。(左宗棠面对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足见他的刚毅坚韧。)b、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播放抬棺出征的影片。(教师借助影片可以使课文相关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运用得当,能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配以音乐,可以激荡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师语言倾情:同学们,你们的脸上写着
13、敬佩,能把这种敬佩之情读出来吗?指名读。a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左大人,此时,率领着抬棺队伍前行的你正想些什么呢?b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西行队伍中的一员,你正在想什么呢?c 将士们,在西行的途中,你刚刚收到了家书,你的母亲重病在床,可是面对凛然前行的左老将军的背影,面对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你在想些什么?d 是左老将军的精神感染了你,带着敬佩的感情读是左老将军的悲壮行为打动了你,带着必胜的信心读(3)你觉得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具有满腔爱国热忱)(4)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介绍左宗棠收复失地,再次激发学生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他们与许多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
14、缺乏了解,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角色换位,使学生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品读植树造林。(1)指名读。(2)这段内容哪里让你感动了,小组合作交流。(3)汇报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4)师总结: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5、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15、;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1、课件出示图片左公柳师:看到这钢筋般的枝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那挺拔的身躯,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2、再来看课题,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柳吗?(写人)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
16、大贡献的左宗棠。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写法?(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2)布置作业: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左公柳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爱国热忱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整体设计意图: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设计时我把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对话上,让课堂在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角色转换中,变得开放而具有活力。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在教学中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
17、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体现了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学生就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在体会左公柳的形美时,抓住了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体会左公柳的神美时,抓住了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了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2、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是这一堂课的又一亮点。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3、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4、课件的适当运用渲染了情境,创造出氛围。作为一名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我人生的“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