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质课教案 爱莲说 浅井镇中心学校 任璐曼优质课教案 爱莲说浅井镇中心学校 任璐曼【教学内容分析】1.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的传世名作。文中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之情。2.“说”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是“说”,说爱莲花的事情。3. 内容上,本文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
2、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4.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多
3、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二、了解作者、体裁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的有关信息,了解作者生平及课文体裁。课件出示: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4、。课件出示字形字音:蕃( fn ) 濯(zho) 淤(y ) 涟(lin) 亵( xi) 噫( y ) 鲜(xin)有闻2.听录音,注意停顿、语速、情感。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4.点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朗读。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1.请同
5、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并参看课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2.请同学们根据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译文参考: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
6、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五、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 能够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爱莲说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传世名作,那么在文中有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呢?下面让我们齐读课文找出答案吧。二、精研课文,深入理解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简介北宋世风:北宋时期重视经济发展,时人重利轻义。插入周敦颐“廉洁爱民”的故事。学生交流总结:这是从莲的生长环境来写。莲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还象征君子的庄
7、重、质朴,不孤高自许。(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简介“周敦颐善政”故事。学生交流总结:这是从莲的体态香气来写,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3)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介绍“周敦颐情系八角亭”。学生交流总结:这是从莲的风度气质来写,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学生朗读课文,交流感想。同学们,学习了莲的这些高贵品质,你一定也想到了我历史上那些品质高洁的人物和他们的崇高事迹吧,能够结合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交流、发言。3. 为什么写陶渊明独爱菊花?写菊有何作用?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8、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4.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三、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1. 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找出课文中的原句,来读一读。(1)作者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9、是不是完全赞同呢?他也愿意隐逸吗?(提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是流露出惋惜之情。)(2)作者把牡丹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感情?(提示: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鄙视之情。)(3)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感情?(作者流露出的是对莲的赞美之情。)4.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情感。5.教师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
10、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四、学生交流,拓展延伸同学们,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高洁君子,在当今社会你们是否也愿意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君子呢?想要成为君子我们要怎么做呢?学生交流,回答。五、布置作业1. 发现身边的君子,并写一段400字的短文来介绍他(她)。2.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 。板书设计 托物 言志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花之 中通外直, 通达事理君不蔓不枝 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 美
11、名远扬子 亭亭净植, 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令人敬重 相关资料周敦颐廉洁爱民周敦颐做官后不仅在思想上提倡奉公,而且在行动上也履行奉公,一心想着百姓,关心他人生活,关心社会大事。有一次,在他当洪州南昌知府时,得了一场大病。他的朋友潘兴嗣去探望他,一进门便吃了一惊,原来周敦颐家中空空如洗,日常生活用品全都盛在一个已经破旧得不像样的柜子里,所有的钱财加起来不足一百。潘兴嗣知道,周敦颐任知府已经几年,俸禄并不低,但他领到俸禄后,总是或散以济贫,或分送同宗族的亲戚,或用来招待客人和朋友,只要别人向周敦颐说一声自己有什么困难,他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所以才会有现在自己生病了,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
12、来的窘况。这时,周敦颐的妻子哭着对潘兴嗣说:“钱财散尽之后,全家便总是以粥度日,生活过得清贫而寒酸。”后来,周敦颐的为官朋友们想出钱为他新建一所住宅,周敦颐知道后连婉言拒绝:“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为官的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仿效,其结果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到那时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你们的恩惠。”朋友听后都点头称是。周敦颐想着百姓的生活,同时对自己的下属也是严格要求,监督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有一次周敦颐的一名手下把领到的俸禄、米,拿到自己家里。这名手下的妻子顺手把米斗量了一下,发现多出了三石,手下和妻子都
13、不做声。后来,这事恰好被周敦颐听见了,于是问了自己的手下。手下红着脸说:“以前惯例给自己量米时,是不把冒尖的部分去平的,所以自然多了些。”周敦颐又问:“那照理多出来的米应该付多少钱呢?”手下说:“这是不用给钱的。”周敦颐听了以后,非常生气,硬是要手下把前几次多拿的米钱一并拿出来,同时周敦颐将管米的仓官问罪,并要求依规定办理。后来,当地其他官员知道周敦颐严办手下这件事后,都感到非常得惭愧。周敦颐自己虽然生活过得十分清淡,可他自己则自得其乐,性情旷达,从来不把清苦放在心上,相反他还在一首写给家乡族人的诗中表达出这种奉公行为、廉洁爱民的动机: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lo,浊酒)
14、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周敦颐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心为公,不图私利,爱护他人的精神,深得时人赞许,在后代学者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敦颐善政周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保举,做了分宁县的主簿。该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审讯一次,立即弄清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你啊!”有个上官推荐周敦颐,他被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这里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但是,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处死。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都不敢和他争持,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回了家,打算弃官而去,说:“这
15、样胡为,我还能做官吗?以杀人来拍上级的马屁,我不干。”后来,王逵终于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是周敦颐舍官相救的结果。周敦颐被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高兴的说:“这是那位能弄清分宁县大疑案的人。我们南昌人,现在也有申诉冤屈的地方了!”那些富家大族、狡黯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开始惴惴不安。经过周敦颐的“善政”教育,他们不单是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开始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了。这都是周敦颐善政教育的结果。周敦颐情系八角亭周敦颐喜爱莲,并与重庆合川有着特殊的渊源。1056年,皇帝御笔钦点,任命他为合州(现合川)通判。那时,合州虽然已有一万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所全州学府,读书人不多
16、。周敦颐决定把州学办起来,改变合州文化落后的状况。合州城外嘉陵江东岸有一座山,名叫学士山,地处嘉、涪、渠三江汇合处-合州从民国起更名为合川也据此而来。由山顶往山下望去,江水悠悠,白帆点点,风景美丽得很。周敦颐心想: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要是能把州学办在这里就好了。他向人们一打听,原来这是合州大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他决定登门拜访,与张宗范共商州学之事。张宗范十分崇敬周敦颐的学识人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整座花园无偿捐献了出来。州学办起来后,周敦颐邀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天资聪慧,都一一收录。他又遍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讲学,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应邀前来。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要出一两个进士,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张宗范也由地方乡绅一下变成了开明士绅,成为了北宋乡绅的楷模。他感到十分自豪,请来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八角亭,本想请周敦颐题写匾额“八角亭”,周敦颐却挥毫手书了“养心亭”三字,写毕,意味深长地解释:“人,贵在养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