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三年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揭题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生鼓掌。)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
2、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 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
3、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3、
4、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四、 诵吟古诗,拓展积累。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
5、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诗句。师唱,生跟唱,师生齐做动作唱。五、 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2. 教学设计之二望天门山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是啊,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长廊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大家之前已经学习了不少的古诗,现在我们就来通过看图猜诗的方式分类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对古诗的掌握情况(送别类,情感类,咏物类,最后出示山水诗)中国有句古话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这众多的耀眼明珠之中,像图片上这种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
6、以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与他共同游“望天门山”。(板书)知其诗必先晓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大屏幕出示李白的简介)了解了本首诗的作者后,我们就正式进入本首诗的学习。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板书课题,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很高的),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师:什么叫“望”?怎样看才叫“望”?向远处看就是望。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再一块儿读课题。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2、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吗?那就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出来(同学齐读课文)。指名读。师:读诗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好不好?(师范读,
7、比划节奏)。师:听到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想不想再读一读呀?(想)。那接下来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大家,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这首诗,在你们朗读的过程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开始读吧。自读、请同学示范读(教师可适时指导),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3、师: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学生画出景物)。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师: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三、 想象,领悟诗意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是)。我们
8、一起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天门山的图片)1、师: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可以说山的高大,也可以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师: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那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同学读的可真好,咱们同学一起读一下好不好?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门山这种磅礴的气势。2、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 A .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讲解一下断、开二字的含义,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种气
9、势?(让同学说说想法)断:断开 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楚江水势很猛,把-)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气势。教师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雄伟奇丽的天门山傲然挺立,奔涌澎湃的的楚江水滚滚东流,那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让人觉得,仿佛天门山就是让这汹涌翻腾的长江之水给硬生生冲开了。真是奇哉,山也;壮哉,水也!B 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回”字)这个“回”,在这里是折回。汹涌
10、翻腾的长江之水在这里为什么会折回?(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在天门山的阻挡下,汹涌翻腾楚江水折向北流了)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撞击天门山那惊天动地的轰鸣)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我想到-)师:“滔滔的楚江水,虽然气势磅礴,但在天门山的的阻挡下,急转回旋,巨浪翻滚,这如野马一样的江水不得不掉头急转,改向北流。请学生再次朗读此句,教师指导,全班齐读,连读前两句。(出示比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请学生找一找延伸的两句诗与望天门山前两句诗的联系或共同点。(都与山水有关,都有一种磅礴的
11、气势)让学生试着朗读出这两组诗句的气势与感觉。磅礴壮美是前两句诗给我们的感觉,但一首诗仅仅有磅礴的气势是不够的,还要融入作者丰富深厚的情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作者内心,身临其境的体会一下李白的情感,咱们共同来看看后两句诗 C “两岸青山相对出”指读:这句诗哪个字最传神?(让学生说说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是什么?是静态的定点观察,还是动态的观察呢?(是在小舟中观察的,是动态的观察)那是谁在动?(是小舟)齐读,体味作者高兴、惬意的情感.D “孤帆一片日边来”指读:哪个字最传神?“来”指读:从什么地方来?“日边”指天边,是从天边来,“来”字让人觉得小船正缓缓从天边驶来,船在江中,这意味着
12、江水也是从天边来,依旧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动态的美感。师:作者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天门山敞开自己巨大的胸怀迎接他,请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作者是怎样的心情?(作者内心一定很激动。很高兴。)此时的李白是处在人生的顺境之中,所以当他坐在小舟之中,向前行驶,青翠的群山相继出现,秀美的风光接踵而至,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妙心情呀,自己乘坐的小船伴着晚霞,缓缓而来,似乎是从天边顺水而下一样,这是怎样一种的奇丽意境呀。所以读这两句诗时要读出一种激动高兴惬意的感觉。E 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指读)假如你是具有广博胸襟的李白请你读假如你是情感奔放的李白请你读假如你是豪情万丈的李白请你读假如你是寄情于山水的李白请你
13、读假如你们都是畅游于青山绿水间的李白(学生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另外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找出相同意象,体会在李白的诗中,相同意象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并让学生诵读3、紧扣词句。师:在刚才的学习之后,相信同学们对天门山和这首诗都有了一定得了解,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对于这四幅画同学们肯定有自己的喜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你喜欢哪幅画,并用与画相对应的诗句告诉大家。(学生发言)请你们看着这四幅图,想象一下画面,自己试着背一背(自由背,指名背,齐背)四、 诵吟古诗,拓展积累。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想我们的大诗
14、人李白如果看到自己能有这么多的小知音,一定会十分开心的。不过李白这样的诗人肯定不想让他的小知音们的目光只停留在天门山一个地方,他肯定也希望大家能够畅游祖国山河。同学们都看到大屏幕上的地图了吧,古代的文人墨客最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在他们游历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就让我们追随诗人们的足迹,共同欣赏一下他们所到之处的名篇佳作吧。我们的古诗之旅现在开始。在地图上老师重点标记出了一些地方,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出示幻灯片地图,连接相应古诗,并让学生诵读)登鹳雀楼题西林壁望洞庭早发白帝城滁州西涧乐游原枫桥夜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五、结束语师:与这么多诗人共同游历了这么多地
15、方,相信同学们的对天门山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调动身上的所有感官,发挥你们的想象,大声的背诵出这首古诗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3. 教学反思望天门山教学反思望天门山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态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
16、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平日教学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诗的教学,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感觉,因为学生对古诗不甚感兴趣,每当上古诗时,不是一问一答,就是老师一言堂。但是当望天门山这首诗讲完后,却没有这种感觉,心反而里备感轻松。因为这节课我不光是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而且在课堂上没有我反复冗长的讲解,多数是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回顾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觉这首诗教下来很顺利。学习这首诗,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我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我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