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359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基本信息名称琵琶行执教者刘晓晖课时1课时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分析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叙事长诗,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实验班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结合注释在课前预习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文学手法描写音乐的语

2、言艺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是我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学生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社会阅历较浅,因此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本诗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上应多下功夫。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为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3、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本诗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音乐是无形的,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但这篇文章却很好的表达了出来,因此授课主要是让学生先体会用比喻等文学手法描写音乐的妙处。再由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的变化探索出琵琶女的情感变化,进而结合背景及本诗相关内容找到诗人与琵琶女相似的情感经历,然后得出全文的中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部文学作品能够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必定有其丰富

4、、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学习基础,与学生一起探案本诗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让学生体味文学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堂导入(5分钟)一、由流行歌曲十年导入我有个朋友只要一听十年这首歌就会感动就会流泪,出于好奇我就反复地听着这首歌,我在努力地让自己感动,可它还是没能打动我。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的朋友和歌者有着相同的情感经历,产生了共鸣,因此他只要听到这首歌,就想到了他的辛酸经历, 涕泪横流,不是为歌而流是为己而流。 那么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也因一段音乐,一次情感的共鸣,流下了他的男儿泪,“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

5、湿。”这个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音乐世界,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妙绝音乐美,尽在琵琶行。板书学生欣赏音乐,发挥想象力,再现音乐中描绘的场景,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导学过程(35分钟)一、体味声音美1、接下来让我们边赏音乐,边听故事。录音2、相信聪明的你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梗概,然后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样的音乐让白乐天为之入痴入魔。请同学们找到这段精彩的音乐描写。 音乐在我们听的时候是形象的可感的,但音乐是耳过即逝的,当它结束后就成了抽象的无形的了。同学们,如果是一个抽象的无形的东西你想给听众讲明白讲清楚,那就有一定难度了。大家看这个字,愁,愁是一个

6、无形的抽象的概念,谁能来形容一下它呢?宋时的贺铸有句词是这样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这样这个无形的愁绪就非常形象可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同样白居易在这段精彩的音乐描写中就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化了。2.让学生独立找出比喻的手法呢?小组讨论,指出其具体作用是什么?合作探究:比喻在音乐描写中的作用。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陌生字词正音。独立思考。独立找出比喻,小组合作

7、讨论具体作用。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错落有致)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优美)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决绝) 合作探究:比喻在音乐描写中的作用。比喻是这段音乐描写的最大特色,作用: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加强对诗歌的感知能力。二、探究节奏美与情感美以上我鉴赏

8、的是这段文字的声音美,其实它的节奏与情感也是很美的。这一段中写到的音乐在旋律上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变化? 琵琶女的演奏为什么在节奏上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以上所做的一切分析其实都是诗人通过文字告诉我们的,我们了解琵琶女的身世,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得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因为诗人和琵琶曲所传达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那么诗人经历了什么呢? 课件对比二人的经历与情感,得出全诗的中心主旨:在这溶容月色下,茫茫江水边,一个轻轻的弹,弹的是思妇情,漂沦情;一个静静的听,听出的是流放意,贬谪意,于是在这样的夜晚,诗人被晚风吹皱的灵感,浸润了歌女苍凉的呐喊,饮一口琵琶弦上

9、的清风,道出了那一句千古传唱的名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小组合作探究】有。从旋律上看,先是轻快流畅的令人愉悦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中间富有变化,由流畅变为冷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最后是激越雄壮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小组合作探究】这种乐曲中的变化恰似琵琶女坎坷的一生:少年时的春风得意(年轻时红极一时的快乐时光),年老后的门前冷落(年老色衰,门前冷落时的凄冷),嫁给商人妇后的独守空船(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愤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学生读诗,思考 总结:他们

10、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三、主题总结与升华总结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

11、,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升华历史意义: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现实意义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与诗人的失意人生中找到情感的相通点,并能将这种情感的共鸣升华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出社会变乱、政治衰败带给人民深重灾难的深刻主题。,唱出了天下所有沦落人的心声, 其心境凄楚而悲凉,情感怨愤而又富有柔情。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个性展示。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产生共鸣,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四、链接高考

12、想要从容应对高考11分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必须:分析出作者的写作动机,推敲出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课堂小结2分钟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起感受了音乐带给我们的魅力,体会到了本诗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进而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相似的情感经历,找到本诗的中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一起探案本诗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体味到了文学经典的魅力。布置作业3分钟欣赏青藏高原这首歌,然后写一个300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歌。板书设计琵琶行白居易比喻 音乐特点 感情变化 人生经历 琵琶女 诗人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自己感觉比较成功,受到听课专家和同行好评,并

13、且获得了市赛课一等奖,设计角度新颖,过程安排合理,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不能成为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和复读机,而应该是发掘他们潜力的伯乐,并且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变化着,所以我偿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充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有一个成功的小细节就是导入的设置,以学生熟悉的流行歌导入,从开头就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整节课都保持着高度的参与性。不足之处:虽然安排了预习,但有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导致收获不大,以后我应该考虑在预习的检查上加大力度,督促这些学生动起来。Word 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琵琶行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