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练习题(含答案)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选题 1.图甲表示人体内ADH(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乙是正常人一次性饮入500 mL清水后的排尿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DH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B 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C 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c、a、b分别表示“”“”“”D 若“”“”分别表示增加和减少,则引起图乙中ab结果的调节是ADH合成、释放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排尿量“”2.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
2、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 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D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3.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4.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 的环境来到5 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变化情况是()A 产生热量
3、和散发热量都增加B 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减少C 产生热量减少,散发热量增加D 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减少5.请问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受器B 运动神经末梢是效应器C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结构D 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6.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高血糖素减少B 数小时未进食,胰岛素会增加C 胰高血糖素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 高浓度胰岛素刺激肝脏分解糖原7.生物学家使用一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阻断胰岛素效应的多肽X处理小鼠,获得一种名为亲菌素的激素,该激素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增殖。下列有关推断不
4、合理的是()A 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有与多肽X结合的受体B 被亲菌素刺激的子细胞可完成DNA复制C 用多肽X处理正常小鼠,最初小鼠血糖浓度会降低D 注射亲菌素可能有助于治疗某些糖尿病8.下图表示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含有组织液B c处对应的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说明图甲中的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C d处对应的膜处于动作电位状态,离子Y是阳离子D 图示过程只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9.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
5、激素使肾小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 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脑干10.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而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依次是()A 尿失禁、正常排尿B 尿失禁、不能排尿C 正常排尿、尿失禁D 不能排尿、尿失禁11.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游客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现象,该生理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A 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B 体液调节和环境调节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免疫调节和环境调节12.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和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 兴奋只能由传递到,而不能反过来C 内的液体是组织液D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13.如图为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6、(其中Ach为乙酰胆碱),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Ach以扩散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与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相结合B 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将使得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动作电位C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 Ach与其受体结合后,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后膜去极化,产生电位,立即传播14.下图中哪项S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15.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
7、位变化的曲线是()ABCD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 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C 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 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17.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这种免疫属于()A 第一道防线B 第二道防线C 非特异性免疫D 特异性免疫18.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号家兔出现尿糖,则该兔的尿量将会增加,原因是血浆渗透压降低B
8、 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C 二次注射后,号家兔比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多,原因是脱氮基作用加强D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只是号家兔19.二氧化碳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下面列举了因动脉血中CO2含量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A 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B 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C 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D 血液中的CO2被迅速排净20.下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兔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A 、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A 都正确B C D 二、非选择题
9、21.如图1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适宜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_;刺激b处,肌肉_。22.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
10、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段。2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除了由饮食缺碘引起,还可能是由下丘脑或者垂体分泌紊乱(偏低)引起。研究人员在实验用的一批成年小鼠中发现一只甲减小鼠,并排除了饮食缺碘的可能性。现在请利用如下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确定这只小鼠发生分泌紊乱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已知这只小鼠只有垂体或下丘脑分泌紊乱)。材料用具:一只甲减小鼠、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注射器、测定小鼠耗氧量的装置等(1)实验原理:下丘脑和垂体
11、分泌减退都可以引起甲减;注射_可纠正因下丘脑分泌减退引起的甲减。甲状腺功能是否恢复正常可通过测定新陈代谢强度来确定,新陈代谢强度以_来表示。(2)实验步骤:_。(3)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_。24.如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1)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_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引起肌肉收缩。(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
12、形成了_。(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填结构)。(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A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分泌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B正确;图中c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后促进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a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
13、为通过水的重吸收,血浆渗透压降低,故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则c、a、b分别表示“”“”“”,C正确;图乙中ab过程中随水的吸收增多,血浆渗透压降低,ADH合成、释放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降低,排尿量增加,D错误。2.【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项错误;白蛋白降低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尿量增多,B、D项错误;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C项正确。3.【答案】D【解析】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根据题干信息细胞缺乏了胰高血糖素作用的受体,这样会导致胰
14、高血糖素无法发挥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会使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加快,从而使血糖处于较低的水平;故选D。4.【答案】A【解析】从25 的环境来到5 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情况下,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但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5.【答案】B【解析】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结构,如肌肉或腺体,B错。6.【答案】A【解析】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会使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进而使胰高血糖素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多,A正确;数小时未进食,血浆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增加,B错误;胰岛素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合成肌糖原,C错误;胰高血糖素可刺激肝脏分解肝糖原,D错
15、误。7.【答案】C【解析】多肽X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所以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有与多肽X结合的受体,A正确;亲菌素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增殖,即胰岛B细胞的增殖,B正确;多肽X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断胰岛素效应,则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胰岛B细胞增殖,能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则注射亲菌素有助于治疗某些糖尿病,D正确。8.【答案】D【解析】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神经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内流导致内正外负,由此可判断离子Y是阳离子。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和细胞膜的流动性。9.【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故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B错
16、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故C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D错误。10.【答案】B【解析】排尿中枢是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它控制着排尿反射,它若受伤则病人无法排尿;同时排尿反射又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若大脑受伤丧失意识时,则会出现尿失禁。11.【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过程主要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2.【答案】B【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是受体,是神经递质,是突触后膜,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然后和
17、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者抑制,所以兴奋只能由传递到,而不能反过来,B项错误。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囊泡。13.【答案】C【解析】Ach以胞吐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A错误;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神经递质不会分解,将使得突触后膜持续产生动作电位而持续兴奋,B错误;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正确;Ach与其受体结合后,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后膜反极化,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14.【答案】C【解析】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如铃声对分泌唾液来说是条件刺激。从题目给出的图示看,
18、A、B两项的唾液分泌均由食物刺激直接引起;D项有食物和铃声同时刺激,不能说明D项中的唾液分泌就是由铃声引起的。15.【答案】D【解析】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
19、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故答案选D。16.【答案】A【解析】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支配肌肉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直接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B正确;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C正确;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正确。17.【答案】C【解析】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所以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18.【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可知,号家兔二次注射了葡萄糖溶液,导致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
20、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A错误;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故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B错误;二次注射后,号家兔比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多,原因是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即氨基酸的脱氮基作用加强,导致含氮部分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C正确;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D错误。19.【答案】D【解析】CO2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使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呼吸运动加深加快,但是只能降低血液中CO2的浓度,而不能使其被迅速排净。20.【答案】
21、C【解析】通过试题分析可知:A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正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而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类,错误;根据反馈调节,雄性激素含量的变化会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影响,正确;B是雄性激素,该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正确。21.【答案】(1)效应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突触前膜(3)不收缩收缩【解析】(1)据图甲分析,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结构的放大;乙图中的B表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2)兴奋
22、在突触间的传递是通过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B实现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3)切断c处,分别用适宜的电流刺激e、b两处,e产生的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的肌肉,所以刺激e处,肌肉不收缩;而b在c之后的传出神经元上,刺激b处,兴奋能够传递到a处,所以肌肉收缩。22.【答案】(1)a静息c动作(2)通透内b【解析】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23.【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一定(或单位)时间内小鼠的耗氧量(2)实验步骤:将该小鼠放入测定耗氧
23、量的装置中,测出一定时间内的小鼠耗氧量,记为a。取出小鼠,向其静脉注射适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并等待适宜的一段时间。将小鼠放回测定耗氧量的装置,再次测定相同时间内小鼠的耗氧量,记为b。比较a、b的大小。(3)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若a明显小于b,说明分泌紊乱的部位是下丘脑;若a与b大致相等,说明分泌紊乱的部位是垂体。【解析】(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从而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作用于甲状腺,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可纠正因下丘脑分泌减退引起的甲减。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
24、用,在代谢加强时,小鼠的耗氧量增加。(2)本题实验可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即在实验前测定一定时间内的小鼠耗氧量,实验处理后再测定相同时间内小鼠的耗氧量,然后比较两者的大小。(3)如果该小鼠是下丘脑分泌紊乱(偏低)引起的,则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后,可纠正因下丘脑分泌减退引起的甲减,耗氧量会增加;如果不是,则耗氧量将不变。24.【答案】(1)感受器传出突触小泡电位变化(2)b局部电流(3)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相反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细胞体膜或树突膜(4)持续兴奋【解析】(1)A图所示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25、应器。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2)在神经纤维上,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以后,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所以示意图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突触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相反。在此突触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该药物可以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结构乙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