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练习题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P波波速明显增加B.S、P波波速明显下降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3.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属于内部圈层B.属于内部圈层C.圈层密度最大 D.圈层由岩石构成4.圈层的主体是()A.生物 B.各种岩石 C.海洋水 D.冰川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
2、部圈层结构图”,回答56题: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宇宙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78题:7.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C.该圈层是不
3、连续且不规则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8.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B圈
4、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112题:1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 C.4个 D.5个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A为(界面),B为(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3分)(2)写出图中数码和
5、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是;是;C是;D是。(5分)(3)被认为岩浆发源地的是层(写代号)。(2分)(4)C层的主要物质成分是 ,D层的物质状态是。(4分)(5)从图中可知,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地震波传播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4分)(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8分)(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6分)解析:第(1
6、)题,根据它们分布的不同位置,可以判断甲是莫霍面,乙是古登堡面。第(2)题,由于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所以E点的波速较快。第(3)题,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小圆以及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4分)(2)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8分)(3)如图:(6分)解析:D纵波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核的外核部分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故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解析:A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A图表示
7、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此图表示海底储有石油。解析:3.D4.C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第3题,图中的圈层是岩石圈,是水圈,是大气圈。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是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到到组成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小。D选项正确。第4题,圈层是水圈,主体是海洋水。C选项正确。解析:5.B6.C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圈层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圈层和是地核,其中为外核,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解析:7.D
8、8.B第7题,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连续分布,有生物存在;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圈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逐渐递减。第8题,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有明显的分层性,各层之间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火山活动中的岩浆一般认为主要来自软流层,地球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解析:9.D10.B第9题,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结合图示中A、B、C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第10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解析:11.C12.B第11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个圈层。第12
9、题,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解析: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这类题,可以从莫霍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知识点来分析。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图中是硅铝层,是硅镁层,+为地壳部分,+则属岩石圈。从图中可读出,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面(B)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降,横波完全消失。这说明古登堡面上下两层物质组成或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1)莫霍面古登堡面古登堡面(3分)(2)地壳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5分)(3)(2分)(4)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液态或熔融状态(4分)(5)纵波的传播速度突降,横波完全消失。说明古登堡面上下两层物质组成或性质发生了变化。(8分)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