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主题句(中心句或主旨句)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议论抒情句。 I紧密概括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
2、)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
3、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
4、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11)侧面描写;(12)侧面烘托。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
5、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环境的种类及作
6、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续写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其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
7、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文章选择某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他叙述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2)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
8、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感受美的熏陶。(4)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
9、到承上启下的妙用。(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5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记叙文阅读技巧: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
10、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11、)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
12、(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
13、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答:一、内容上:首段
14、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
15、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时间推移法 空间变换法 稳步换景法 分门别类法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
16、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
17、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8、。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23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
19、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类型2、找出文中
20、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1、。)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27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29问文中的关键
22、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
23、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
24、,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
25、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
26、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一)两种命运 (16分)墙外有一棵槐树,合抱那么粗。操场扩建时,施工队把它锯掉了。第二年,我和邻居家的院子里各拱出一堆槐树的嫩芽,肥肥的、壮壮的,没等盛夏到来,它们就已是一丛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见邻居把灌木砍得还剩一枝。我也拿了把菜刀来到我家的那丛灌木前,想去掉它们中的一些。就在要动刀时,我犹豫起来,因为十几根嫩绿的枝条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谁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来:寒暑往返。我家的小灌木不断地长粗长高,俨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们都长大成材的时候,一棵小槐树在隔壁邻居家的院子里拔地而起,它浓黑的树冠隔墙可见。没
27、等我家的小灌木高过墙头,它的枝叶就已罩了过来。 一年,两年,三年,随着邻居家的树愈来愈大,我家的这丛小灌木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等邻居家的槐树碗口粗的时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它们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树遮盖。它们不再长高、长粗、长大,而是今年发芽明年枯萎,后年再发芽接着再枯萎。直到我们从那儿搬走,它们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命运。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见新主人已把它们彻底地铲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石桌和四只小石凳,夏日的阳光烤着大地,桌子和小凳上却是一片浓密的树荫,隔壁的那棵大槐树亭亭如车盖,在微风中摇曳着墨黑的树叶。 回家的路上,我对丈夫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不
28、能再这样下去。丈夫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也难怪,因为他没住过那个小院,没见过我家的那丛小灌木生长在大树下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张石桌下曾拱出过一堆嫩芽。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斟酌 2、“两种命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两种什么命运?2分 3、找出文中着力描写邻居家槐树的词语(3个),说说这样多次描写的目的?(4分) 4、造成灌木丛“两种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5、文章结尾由树木的成材议及莘莘学子的成才,请思考“我”为什么说“钢琴、书法、绘画只能让儿子学一样”?2分 6、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你有怎样的“成才观”?3分 (二)背后那双眼(18分) (1)那一年,我读中二。
29、(2)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3)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4)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5)两周过后的一个早上,才踏出房间,便听到爸爸喊道:(6)“过来。” (7)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 (8)“这漪佩,是你吗?”(9)爸爸那张好像“发霉面包”的脸,使我本能地起了战栗性的惧怕
30、,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10)“是。” (11)接下来的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信箱几乎都撑破了。 (12)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我倔犟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信从十多层楼上往垃圾桶扔下去时,发出了闷闷地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阵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13)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很大的一个疙瘩。它连同生命里许多快乐与不快乐的事儿深深地埋葬在我记忆的底层里。 (14)事隔30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以久的往事,说: (15
31、)“我怕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16)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的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着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17)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1用一句话概括这件往事。2分_ 2.“爸爸坐在身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子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作用又是什么?4分3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分_ 4、第(12)段中“
32、我倔犟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联系上下文,揣摩当时我的心理感受,写成一段心理描写,字数50字左右。4分 5第(16)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 6.第(3)段可否删除?说说理由。2分_7“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请你仿写一个比喻句。2分(三)我的四季 (20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
33、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
34、,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到了冬日,
35、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次。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1、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
36、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4分春, ,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秋, ,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2、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2分 3、如何理解第4段中“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3分 4、第6段中写到“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请你也“冷静地检点自己”,并举一个事例简单说说。4分 5、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3分 6、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一段话。(60字左右)4分 一)两种命运1、邻居家的槐树,枝繁叶茂;我家
37、的槐树丛没有生机,最终被铲掉。2、作用:与我家的槐树形成对比,突出了邻居家的树生命力旺盛。3、邻居:不求其多,但求成才;我:惟求其多。4、从树的来, 命运得到启发:人的成长,不能贪多,拔苗助长。5、略。答案1、 回忆父亲不让我交笔友的事。 2、 动作、神态描写 3、 是个外表严厉,内心对孩子充满关爱的父亲。4、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不让我交笔友这件事的理解和对父亲的关爱充满感激之情。5、 不行。 因为本段交代了作者的性格,这是父亲怕我误交损友的主要原因,为下文做了铺垫。6 略答案1、春:少年时期,耕种人生。 秋:中年时期,收获人生。2、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3、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的却很微小。4、晚年回想一生,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5、略(这是一题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就算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