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楷书结构基本法则解析楷书结构基本法则解析楷书结构基本法则规律,简称为楷书结构技法。古代书论中研究书法结构技法的理论颇多,如唐代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九十二法等,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法则有以下九个方面。电信商业客户部经理竞聘发言材料电信商业客户部经理竞聘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同事在座的各位同事,大家好大家好!首先首先,感谢州公司党组、公司人力资源部能为我们提供展示个人感谢州公司党组、公司人力资源部能为我们提供展示个人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叫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叫XXX,退伍后就读于退伍后就读于_省邮电学校省邮电学
2、校,学习综学习综合电信专业合电信专业,并于并于20 xx年毕业。来自年毕业。来自_县电信分公司。今年县电信分公司。今年25岁岁,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我本人我本人1996年参军年参军,20 xx年参加电信工作年参加电信工作,干过线务员、营业员、营销员、技术干过线务员、营业员、营销员、技术支撑助理等工作。支撑助理等工作。2年多来年多来,我从事过传输、数据、九七系统、宽带调测、局域我从事过传输、数据、九七系统、宽带调测、局域网、光纤城域网等网、光纤城域网等维护工作。维护工作。我今天来参加商业客户部的竞聘有三个优势我今天来参加商业客户部的竞聘有三个优势:第一、我具有扎实第一、我具有扎实的运行维护知识的
3、运行维护知识,有能力为商业客户部工作提供优越的技术支撑条件有能力为商业客户部工作提供优越的技术支撑条件;第二、我第二、我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工作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工作之余之余,20 xx年参加南京邮电学院电子商务函授专科的学习年参加南京邮电学院电子商务函授专科的学习,在实践在实践边学习边运用边学习边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三、我具有较好的第三、我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年轻优势文化修养和年轻优势,并且适应能力强并且适应能力强,能吃苦、敢能吃苦、敢于拼搏于拼搏,有朝气、有闯劲。以上的优势加上对电信
4、企业强烈的使命有朝气、有闯劲。以上的优势加上对电信企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感和责任心,促使我今天走上州公司的竞职演讲台促使我今天走上州公司的竞职演讲台,来参与商业客来参与商业客户部技术支撑经理一职的竞聘。我先介绍一下以前的一些户部技术支撑经理一职的竞聘。我先介绍一下以前的一些一 重心平稳1、端 正中国汉字造型虽各不相同,但有点像建筑物似的,一座座都要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地屹立起来,要求端正平稳。如颜体“國”(国)字、柳体“闡”(阐)字(如图76上行),方方正正。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有直立的竖画支撑。如果将两边的竖画写歪了(图76下行),就像房子的柱子已歪,重心偏移,房屋就非倒塌不可。所以起支撑作用的
5、竖画(重心)要直立。但“國”和“闡”的竖画都不是笔直的,而是有一定弧度的,这叫向背之势。从重心的角度看,向背之势不仅不减力,反而使其产生了受力的弹劲,似乎有了动感,重心更稳。再如柳体“輿”(舆)字、颜体“與”(与)字也很端正(见图77),它们都有一对支撑的脚(重心),就像古代的钟鼎器皿,虽然上都很大很重,但两只斜撑的脚对称,十分沉稳。2、平 稳平稳,是指字中起到支撑作用的笔画与该字的重力线相吻合,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上面谈到的字两边的竖画固然重要,但竖画也并不是非直不可。如额体“中”字,两边的短竖都是斜的,但很平稳。因为“中”字起支撑作用的是中竖而不是两边的短竖,如果将短竖也写正了,反显得呆板
6、。但中竖不能歪,若写歪了必倒无疑,因此凡是有中竖的字,中竖不能歪。此外,中竖的位置也十分重要,要在字的重心支撑点上。如颜体“率”字,多么像杂技演员额头上顶着的一根棍子,棍子上架着几层酒杯,看似危险,实则对称均衡,千钧之力落于一点。有些字虽然没有中竖,但仍然要注意重心平稳。如“母”字,如果将它的横竖画都摆平正了这个字非倒不可,而柳公权将“母”字的重心点却落在了竖钩上,十分平稳。无论多么奇险的字,只要找到这个字的支撑点,重心找准了就能险中求稳。如颜体“孝”字,重心在“子”的竖构上,显得很平稳。3、变 化方正平稳固然是楷书结构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在追求平稳的同时,还要注意笔势的变化,因为一味的平稳就
7、会显得刻板。如“土”字写得模平竖直就死了。柳公权却把“土”写得雄赳赳气昂昂,极富生气。其上横是仰势,下横是俯势且呈拱型。如果我们在它的底部加一横线,就会发现其力点在一个水平面上。其竖画虽然有努势,但其首足还是垂直于底线并处于横画的正中心,这样既有态势的变化,又很平稳。可见,平稳的字不是机械地求平,还要通过笔势的变化来求生机、出精神。再如,“業”(业)字,左右对称,中间起支撑作用的竖钩,是对称中轴线,如绝对平分、左右完全一致就会呆板僵死。颜真卿在写此字时采取了稳中求变的措施,四个横画均取斜势,中间竖钩略带努势,但钩的支点仍在重心点上,稳中有变。4、重心有误及其纠正方法(一)支点有误字的支撑点不在
8、重心点上。如图81“母”字,横折竖钩是全字的支撑点,现在这两个字的支撑点都不在这个字重心的垂直点上。纠正方法把字的支撑点找准后,重心笔画要写到支撑点上。遇到横折竖钩作重心时,一定要注意竖钩的位置,钩出之处应该在字的重心支撑点上。(二)不 正字写得不正有几种可能:(1)起支撑作用的竖画不正。如“事”字全靠中间的竖钩支撑着,把它写歪了,整个字就不正。再如“門”门)字,起支撑作用的两边的竖画可以有努势的变化,但不能写歪了,歪了字就不正(见图81)。纠正方法注意把起支撑作用的竖画写直。如“事”字的竖钩,一定要直立,即基本垂直于水平线。即使笔画态势有变化,力量要在垂直线上。如“門”(门)字两边的竖画是直
9、立的,努势是指中间部分可以都往外鼓或都往里凹。但是它的两头还应该保持在一直线上。(2)横画过斜。横画过料指横画自右往左上提高幅度过大。如图81的“正”字,虽然起支撑作用的中竖是直立的,但由于横画的斜度过大,重心失衡,产生不正的感觉。纠正方法横有斜度,但一般与水平面之间不超过5度夹角,使横的起笔与收笔的下部保持在水平线上。同时,检查一下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手腕、手臂是否悬起,看着执笔的右手是否偏右了。毛笔不在正中很容易将横写歪,竖画也不容易写正。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三)不 稳有时候横竖都写正了但仍有重心不平稳的现象,如图81中的“與”(与)和“門”(门)字横直都不歪,但下面两条腿一长一短,
10、显得很不稳定。纠正方法书写时注意重心笔画的对称和支撑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與”字的两点和“門”字的两坚均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要使它们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四)平 板“平板”指横平竖直但无态势变化。如图81第二个“正”字,写得模平竖直,绝对平稳,但笔画僵硬,没有一点起伏、向背及粗细的变化,呆头呆脑,缺少生机。纠正方法书写时注意笔画的态势变化。横有上仰下俯的变化,两头粗,中间略细;竖画中竖直立,但上下粗细不同;左边的短竖的起笔处有些弯,呈仰拱之势,主次分明。注意了变化,就能克服平板之病。(五)左右不称“左右不称”指字的左右两侧重心失衡。如“众”(众)字(见图81)横直画都很平正、也有态势,中竖也在支
11、撑点上,但仍感到不平稳。这是因为支撑中竖的两边轻重不一,互不对称,右边的撇和长点与中竖距离过远,写得过重。纠正方法凡写左右笔画对称的字,注意布白对称和粗细对称。(三)不 稳有时候横竖都写正了但仍有重心不平稳的现象,如图81中的“與”(与)和“門”(门)字横直都不歪,但下面两条腿一长一短,显得很不稳定。纠正方法书写时注意重心笔画的对称和支撑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與”字的两点和“門”字的两坚均起到支撑整个字的作用,要使它们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四)平 板“平板”指横平竖直但无态势变化。如图81第二个“正”字,写得模平竖直,绝对平稳,但笔画僵硬,没有一点起伏、向背及粗细的变化,呆头呆脑,缺少生机。纠正方
12、法书写时注意笔画的态势变化。横有上仰下俯的变化,两头粗,中间略细;竖画中竖直立,但上下粗细不同;左边的短竖的起笔处有些弯,呈仰拱之势,主次分明。注意了变化,就能克服平板之病。(五)左右不称“左右不称”指字的左右两侧重心失衡。如“众”(众)字(见图81)横直画都很平正、也有态势,中竖也在支撑点上,但仍感到不平稳。这是因为支撑中竖的两边轻重不一,互不对称,右边的撇和长点与中竖距离过远,写得过重。纠正方法凡写左右笔画对称的字,注意布白对称和粗细对称。二 布白均匀我们在白纸上用毛笔写下黑色的笔画,由于黑色具有吸光而不反光的特性,所以,我们看到的每个毛笔汉字,实际上是被黑线切割成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许多
13、白色块面与黑色的反差效果。黑的笔画与白的块面是相依为命的,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也没有黑。因而古人有“计白当黑”之说。书家常谈的“布白均匀”,就是指毛笔汉字里的白色块面的布置要均匀和谐,也就是书写时的黑色笔画要将白色块面切割均匀。布白均匀是组字的基本法则规律。一、匡廓之白清代的笪重光书筏中有“匡廓之白,手布均齐”之说。“匡廓之白 ”指由方框或横直画组成的白。如颜体“田、昌、四、世”四字的白色块面,即使用工具量也大致均匀整齐。二、散乱之白“散乱之白”即指不规则的布白。笪重光说:“散乱之白,眼布匀称。”如颜体“卿、焉、螫、孙”四字,散乱的白色块面(图中黑底),眼睛看上去仍然是比较匀称均衡的。三、布
14、白有误及其纠正方法(一)间隔不当“间隔不当”指字间布白大小不匀。如图84中的“事”字共有六横,此六横的间隔应该大致相同,布白就均匀,现“口”部太大,形成明显的不匀。纠正方法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之间的间隔距离。布白均匀得当,长短适宜。(二)左右不称“左右不称”指由中竖将字分割为左右互为对称的字,因中竖位置不当,造成左右不称。如图84的第二个“事”字六横间隔写得很匀称,但中间的竖钩写得过于偏左,左右两边不对称,布白不匀。纠正方法写此类字的中竖时,落笔位置不可或左或右,要写在正中,使其左右对称,布白匀称。(三)疏密不匀凡有偏旁部首的字,不可左右强求等分,不然会出现布白疏密不匀。如图84的“繪”(绘)
15、字左边笔画少,右边笔画多,若左右一样大小,就疏密不匀。纠正方法偏旁部首千变万化,一般情况下偏旁在左的字左紧右松。如“鞠”字,左边写紧一些、小一些、往上靠一些,左右分量就匀称了。(四)比例不当上下结构的字,并非上下两部分一分为二。比例在通常情况下,上紧下松,如果平均对分或颠倒处理,就是比例不当,头重脚轻。如图84的“賈”(贾)字,重心不稳。纠正方法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上部分适当紧密些,下部分“高挑”些。如“贾字的“西”写得扁一些,犹如人的头部,比例得当;“贝”写得稍长些,显得挺拔有力。三 突出主笔一出戏有主角有配角,一幅画有近景有远景,一个字有主笔有次笔。汉字的主笔始于隶书。如
16、篆书“三”字,粗细一样,长短划一,无主次之分。到东汉的隶书“三”字就出现了波磔(zhe磔即捺),主次分明。波磔的出现除了出于对美的追求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突出主笔。主笔突出了,字的整体内部就有主次、有管领、有节奏。楷书“三”字下横最长就是由隶书的波磔演变冲直撞而来的。一般情况下,主笔在一个字里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横竖画作主笔横竖均可作主笔。横画作主笔时,比一般横画长,能起到重心平稳的作用。如颜体“下”字的上横、“十”字的中横、“直”字的下横都是主笔。古人将上、中、下横画作主笔的分别称为“天覆”、“中腰”、“地载”。其作用,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要手持平衡杆一样,比徒手要平稳得多
17、。主笔横画除了起笔、收笔均须强调外,还要有粗细及弧度的变化,而次笔则直来直往,毫不显眼。如“直”字,若将次笔横画也像主笔一样强调,“且”中有限三横挤在一起已喘不过气来,再争做主笔,每画尾部都加以强调,势必布白不匀。一个字的主笔可能不止一个,竖画也能作主笔。如“下、十、直”三字,除了横画是主笔外,竖画也是主笔,起到支撑的作用。故古人有“字之立体在竖画”之说。如,颜体“册”字,是个异体字,起支撑作用的中竖以及边上两竖较粗,都是主笔。中间的两短竖细。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也符合建筑原理,柱子和外墙厚重,内中的隔墙较薄败涂地些,既牢固又合理。柳体的“佛”字也有多个竖画,长短粗细不同,主次分明,各司其职。
18、2、撇捺作主笔除了横竖能作主笔外,撇捺也能当主笔。如颜体的“夫、史”两字的撇捺都起到支撑的作用,由于它们的支点分开且力量均衡,故十分平稳。又如,柳体“金”字的撇捺像屋顶一样起着覆盖的作用,既要大些,还要粗重些,否则,“风一刮就跑了”。再如,柳体“途牢的横捺,很像一条船的载重作用,所以很粗重已平稳。途字上有“余”字,独体“余”字的撇捺是主笔,此处变成了撇与长点的次笔,将主角让给了下面的横捺。如果上面的“余”字捺不让作次笔,上下两个捺(雁尾),就违背了“雁不双飞”的原则。“雁不双飞”是隶书的书写原则,隶书的波挑很美,但每个字只能有一个波挑。楷书延续了隶书的这一特点,古人称其为“回互留放”。一个字的
19、所有笔画都要相互管领,相互依附,服从全局,凝聚在一起,这就叫“八面拱心”。3、点钩作主笔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的笔画,但有时照样可以作主笔。如颜体“兵”字的下部两点。“令”字的下点,均为主笔。“兵”字两点,椅角之势,力量匀称,支持着整个字。“令”字的撇捺固然是主笔,因此粗重而且上覆下,但它们的所有力量全压在竖点上,所以此点特粗壮,比捺还重,可见此点在“令”字中是第一主笔。4、竖钩和横钩、心钩作主笔。如颜体“外”字的竖构与“宪”宪)字的宝盖与心钩均为主笔(见图 89)。“外”字左面的“夕”与右面的捺全依附在竖钩上,它是全字的支撑,而且右捺的粗重与主“夕”相均衡,所以仍然很平稳。“宪”字的宝盖横钩是上
20、覆下,下部的心钩是下承上,一为天覆、一为地载均为主笔。但相比较而言,两者之间仍有主次,因宝盖仍在心构的负载之中,所以心构比宝盖粗重,它是全字的主笔。再如“風”(风)字的撇钩与抛钩左右对称,组成上覆下的主笔(见图90)。有时,主笔与次主笔的呼应,可形成动势。如图90中“诚”字的戈钩贯穿全字,左边的撇钩支撑戈钩,全字向右上仰望,很像推铅球的姿势,众星供月般仰望右上之点。这一点是全字的核心主笔。“传神全在小中收”,就是说的点的重要性。有的笔画,虽不是重心所在的主笔,但决定着态势,也要视同主笔。如图 90中“寸字的点,位置及向背态势对整个字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再如图90中“室”字,柳体的“室”字上点
21、重写与横钩相配,如重物将下部死死压住,起到了平稳的作用。此字下横不放,增加险情,稳中见险。5、主笔的失误及其纠正方法()主笔突出不够应该突出的主笔未被突出,使整个字缺少核心、缺少态势。例如“毕”字,如果主笔横画既短又细,且首尾不强调,就是没有突出主笔。再如“思”字的主笔应该是心钩,若写得过细、过小,无法承受上面“田”的分量,也是主笔未得到突出。纠正方法在书写前,首先确定该字的主笔;书写时,加大主笔的长度、重量并注意其起伏态势变化,加强其起笔、收笔的提按动作,使其达到突出的地位。(二)主次不分主次不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强调了次笔的提按动作,使次笔的笔画过重、过粗、过长,使本已书写正确的主笔未能
22、达到突出的地位。另一种是,将次主笔强调过头,喧宾夺主,全字的核心主笔得不到突出。突出主笔本是好事,但一个字内主笔不一定是一个笔画,常常是几个主笔并存,是“集体领导”。尤其是笔画较多的字,往往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各独体字自身有主笔,组合到一起后的整体字还要有主笔。群龙以谁为首见?通常是以承担全字重心的笔画、或是众画所向的传神之笔为全字的核心主笔。如果发现不了核心主笔,同等强调次主笔,整个字使散了神。纠正方法几次笔均不可过重、过粗,注意它与主笔之间的关系,减弱次笔的提按幅度。再者,分清核心主笔与次主笔的关系,突出核心主笔,减轻或改变次主笔的写法。例如,上文提到的“途”字,就把“余”
23、的捺笔改成长点写,突出底部捺笔。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汉字的组合须“八面拱心”。也就是说,所有的笔画均须有序地凝聚在字的中心,即“中宫收紧”。所谓“中宫”是练毛笔字的衬格“九宫格”的中心一格凡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要往中心靠拢,使之融为一体,在靠拢时又须互为揖让。“揖”是打躬作揖,“让”是谦让。在书写时左右两部分要体现团结、服从的精神。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1、左小右大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偏旁部首在左边,而且比右边小叫左小右大。如颜体“挍”(校)字,左边三分之一,右边“交”三分之二。从左边偏旁的短横看左长右短,竖钩明显往右挪移,是向中宫靠拢的表现;右部的“交
24、”尽情发挥,这是小让大,次让主的典范。又如柳体的“誕”(诞)字,“言”旁为辅,“延”部为主,故“言”占三分之一、“延”占三分之二。在这个字得势。左右互为谦让。笔画左右不碰撞,留下了可贵的隙缝,这些布白减轻了多笔画字的重量。可见,我们在写字时要十分小心留白,不使其过于闷塞。再如图93中柳体的“教”字也是左右均等的字。“孝”的上部占五分之三宽度,“文”头占五分之一定度;为了均等,“孝”下部让了“文”。左右两边既争又让,却不碰撞。另外“教”字的三撇很有意思。“孝”的长撇挺直而长,反文上撇为短撇,下撇为弧形的柳叶撇,起笔、收笔不同,曲直不同,粗细不同。特别是柳叶撇,用在此处既可减轻重量,又可与反文的短
25、撇不至重复。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都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即使像“频”、“驰”(颜体)左右均等的字,也没有因左右分疆而奋不相干,而是左右紧靠,回眸顾盼之势呼之欲出,互有感情的交融,使左右两部合二为一。四 左右揖让2、左大右小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所占比例大,右边所占比例小,叫左大右小。如“額”(额)字(柳体),“页”分为辅占三分之一,“客”部为主占三分之二。“页”的上横缩短让左部的宝盖;“客部的掠改变为长点,也作出让右的表现。此类写法也是互为揖让。再如“知”、“弘”一类右部小的字,右部往往居中或略下靠。3、左右向背字的左右两部分往往有相向、相背或同向之别。但这些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感觉而已,很难直喻。(一)
26、相向“拥向”指左右两部分“面对面”。古人将这样的结构称“合如对目”,即左右相合加四目对视。颜体“幼”字左“幺”的上提,让“力”的长撇插入,使它们亲密无间。柳体“端”字左“立”的上仰右靠,右上部“山”的斜置而左移,似乎倚在“立”的上横,犹如相依而立的一对恋人。但相向的字仍要注意互相避让并不碰撞。(二)相背“相背”指左右两部分互为相背。古人称“分若抵背”,两部分背靠背、例如颜体“兆”字和柳体“雕”字。“兆”字左下点的挑出,锋向直指右部竖弯钩的起笔处,互为呼应,故虽背而并未分离,仍有内在的联系。“雕”字左“周”虽然顾左,但右“隹”却紧紧依靠在“周”的背上,特别是“隹”的长竖支点偏右,重心势必左靠,是
27、背而不离的范字。欧阳询三十六法中称这种背而不离现象为“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4、左右不合及其纠正方法(一)比例不当“比例不当”是指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没有根据各自构造原则确定左右比例,违背了上述左小右大、左右均等、左大右小或左右向背的原则,左右两部分缺少揖让之势。例如“猿”字反犬旁比例应是三分之一,写成了二分之一,便是比例不当。纠正方法:书写前,认真分析一下字的结构,根据字的重心和主笔的所在位置,确定左右揖让的态势和比例原则。心中有了谱,写出来的字就不易比例失当。(二)左右碰撞“左右碰撞”是指左右结构的两部分笔画交叉或相碰。如“欲”字,左边的“谷”与右边的“欠”
28、笔画相碰,不是揖让之势,而是“拳脚相加”之态。纠正方法:注意左右两部分揖让,左侧部分的笔画态势应该缩让些,右侧部分的笔画往左倾侧些,笔画切忌交会碰撞,笔笔分开。通常情况下,左边部分的捺笔改成长点、底横改成挑,使之右倚;右侧部分的长撇可伸延至左部分底部,形成托抱之形。总而言之,注意整个字的左右两部分相依、相让、相拥但不相碰。就拿“欲”字来说,“谷”的中间“八”右捺改成长点,且收缩抬高到接近水平位置,下“口”往左挪移,空出位置让“欠”伸腿;太”部上端向右让一些,下部的撇画往左靠一点,但左右两部分笔画不接触。(三)左右不合左右两部分比例大致合理,但是,互不相关,缺少揖让、顾盼,形合而神不合,叫做左右
29、不合。例如“端”字,左右两部分虽靠在一起,但彼此笔画缺少呼应。纠正方法:注意左右两部分互相关照。具体方法,可参见左右碰撞的纠正方法。(四)左右背离“左右背离”指左右结构的字中本该左右相背的字,左右两部分写得过于分离。例如“张”字。“弓”写得模平竖直十分僵硬,与右部缺少呼应和关连,与“长”之间距离过大,像是散了架。纠正方法:凡左右相背的字须靠拢一些,且尽量使左右笔意相连,使其背而不离。如“张”字的“弓”要写得瘦一些,笔画有斜势有弧度的变化,就显得活泼有生气,“长”也要写窄一些,长横适当缩短,两者靠拢些。凡上下结构的字,除了上下均须往中间靠以外,还有上覆下和下承上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1、上欲覆下
30、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字,上部能将下部全面覆盖住的,称为上欲覆下。上覆下的字,上部要宽一些、粗重突出些。如颜体“宗”字的“宝盖”,与柳体“會”(会)字的“人头”均称“上欲覆下”。2、下欲承上凡上下结构的字,下大上小,下部能托住上部的称为“下欲承上”。下承上的字,下部要宽一些,主笔应该突出些。如颜体“忠”字的心底和柳体“集”字的“木底”。但隶书“集”字有点例外。这是汉代隶书华山碑上的字,主笔在上,上覆下,虽然妙趣横生而且“隹”部左竖拉长略起支撑作用,但下面的小“木”要支撑住上面的大“隹”十分吃力,这只能说明汉代隶书还有不成熟之处。我们学楷书时不可盲目仿效。可以这么说,现今我们已无须再为怎么摆好一个字
31、笔划位置而烦恼,古人都已解决了。汉字书写的合理组合经过千百年锤炼,我们只需掌握其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就行了。3、上下承覆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在一个字里既有上覆下,又有下承上,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如颜体“宣”字和柳体“置”字,就是一个字内既有覆下又有承上的范例。“宣”字上有宝盖的覆下,下有长横的承上,“置”字也类似。第五节 上覆下承4、上下不合及其纠正方法(一)上不覆下上覆下的字,如果上部分写小了,覆盖不住下部分,称为“上不覆下”。如“香”字,“禾”写得过窄,与下部的“日”等宽,上下无主次,主笔也不突出。纠正方法遇到上覆下的字,上部分要写得宽大些,使其像帽子一样盖住下部。书写时注意将上部分的主笔
32、舒展开,形成上掩下的态势。如“香”字,可延长撇、撩,加强突出主笔横画,使上部覆盖住下部。(二)下不承上该写成下承上的字,将下部分写得太轻、太小,承不住上部分,便是下不承上。如“邁”(迈)字。纠正方法下承上的字,写时注意将下部分写宽、写重,尤其是下部分的横向主笔,要放得开,使其承托得住上部分的力量。(三)上下不稳如果将上下承覆的字写成了下不能承上、上不能覆下的状态,便是上下不稳。如“竟”字,上面的“立字横画没放开,拘束不畅;下部分的撇和竖钩过小,支撑不开,便出现了上下不稳的弊病。纠正方法凡上下承覆的字,上、下部分的主笔都要突出,尤其要突出重心所在的主笔。1、收放裹束字的纵向须有收有放,尤其是上、
33、中、下结构的字,若上下齐平,必然平淡无趣,故须裹束,局部收缩。“裹束”,是为了增强字的曲线美。中国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许多字至今还保留着象形的踪迹,象形字又为形声字提供了组字的基础,而象形就是对自然实物的描摹。可以这么说,中国字的曲线美,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综合。可见,我们学写毛笔字就得了解方块字的收放裹束规律。请看柳体“靈”(灵)字。该字见于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覆下承、上盖及底横均很突出,略显斜势,显出了生机。中间三个“口”明显往中间收缩,而且注意其避免雷同的变化(三个口的封口与不封口的交替排列)。尽管笔画很多,但不碰撞,“巫”中两“人”均不粘连,留下可贵的空白。“雨”中
34、四点各不相同且互为呼应,既活泼又连贯。如果我们将此字的边线连成虚线就会发现它多么像人体模型,上横如颈,宝盖如肩,三口如腰,底横如胯,曲线分明,身段极佳。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第一横和中间三个口不收、上下不放,上、中、下同宽,岂不十分臃肿?我们对臃肿的体型称之为“水桶腰”,是不美的。收与放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没有收就没有放,没有放也就没有收。裹束与收敛是汉字结构美的重要的关键之一。再看颜体“魯”字,与柳体的“靈”字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魚”字头部本不该如此大,如单独写“魚”,它肯定比“田”小,但现在故意加宽加大,“田”部有意收小,四点再放大,“日”字再收小,这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大小大小放收放收的曲线
35、美、节律美。尽管单看“魚”部似乎不协调,但整体效果好了,这就叫“放弃局部,服从全局”。由上可见,裹束收放是楷书纵向曲线美的重要表现手法。六 裹束参差二、参差起伏参差起伏,是指左、中、右结构的字横向之间的变化艺术追求,是横向的曲线美。“参差”,意为高矮、长短、大小不一致。例如柳体“辩”字,是左中右结构的范字。如果写成第二个字那样,虽然对称平稳但缺少相互联系和整体曲线,显得刻板。而柳公权将三横写成斜势,且互为穿插,既改变了三横平直在一条线上的单调,又压缩了横向的宽度,还加强了该字的紧密性。这与木工的“斗榫接缝”一样,使其结构紧密。此字的另一特点是“言”部的上提,使底部参差起伏,若亦连以虚线,即形成
36、横向的曲线。字中笔画众多,但互不粘连;九横各异(长短、粗细、起收、斜度等不同),形成纵向的曲线美;上面三点形体各异;下部两竖垂缩各异(垂即悬针,缩即垂露),如此多的变化,增强了艺术感。艺术忌讳重复与雷同。唐代孙过庭讲艺术要“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说的就是既要和谐又不能雷同,既要有变化,又不能犯规。再看颜体“御”字,“缶”的上移也与柳体“辩”字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参差起伏是汉字楷书结构追求横向曲线美的一种表现手法。1、裹束参差的失误及其纠正方法()裹束不当裹束是单字纵向的局部收缩。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收了,便是裹束不当。如“莫”字,应该裹束的是中间的“曰”,现在不仅未收,反将该放的主笔长横“裹束”
37、短了,使整个字纵向呈直线状,缺乏曲线美。纠正方法看清主次关系,裹束次要的部分,强化主笔。(二)缺乏参差参差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横向曲线美的必备条件,如果写得过于齐平,缺乏参差就会使字呆板僵死。如“辩”字,为左、中、右结构,应该有参差变化。由于“系”部写得过大过长,笔画又无态势,横平竖直且长短划一,上下齐平,四周填满,虽工整但无生气。原因便在于缺乏参差变化。纠正方法凡在、中、右结构的字,写前仔细分析一下笔画的态势变化,左、中、右三部分要参差起伏、互有错落,并注意重心的平稳和主笔的提按变化。“辫”字正确写法可参见柳体“辩”字。包围结构是指字的周边有围框或局部围框箍住的字。全围住的称全包围结构,局部
38、围住的称半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又分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四种。1、上包下“上包下”指上有框而底部不封口的字。如“同”(颜体)、“内”(柳体)是上包下结构。写时框内所包的“一口”及“人”须往上提,不可下坠。这种写法,犹如吊单杠作引体向上运动静中有动。此乃古人所云“潜虚半腹”。2、下包上“下包上”指下有框上面开口的字。如“幽”字(柳体)是下包上结构,“山”中的两个“幺”要往下靠,就像盘中物品,不可能凌空悬起。3、左包右“左包右”指上、左、下三方有框,右边开口的字。如图106中的“匡”字(颜体)、“區”(区)字(柳体)均是左包右结构。左包右结构的字写时下横要长些,托住上面,上横往往不封口,让
39、所包的部左上往外露一点头,透一点气。如“區”字若将外框封死,三口与封口处的布白就不匀了。而柳公权把此字上横写得很短,将不匀部分敞开,让其融人字外去,这样字内的布白反而均匀了。4、右包左“右包左”指上、右部封死而左、下部开口的字。如“司”字(颜体)。右包左的字在书写时,右上的“横折竖钩”不把内中的笔画全包住,而是让中间部分的笔画左侧露出一点来,并注意将竖钩略往中间靠一些,使全字重心平稳。5、全包围“全包围”指四周均被框围住的字。如“國”(国)字是全包围结构。如果我们在同样大小的格子里写一个“國”字和一个“靈”(灵)字,就会觉得“國”字比“靈”字大。古人可能发现了全包围结构的字视觉效果大,于是仿宋
40、体全包围的字(如“國”只有折角和竖钩处顶足格),字的边框笔画收小一廓,与其他字排在一起后的视觉效果便一致了。因此,我们在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应该有意识地将其略写小一点,使其与其他字在一起时和谐协调。七 包围结构6、包围结构书写的失误及其纠正方法(一)上包下的失误上包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将所包部分呈下坠之势,便是失误。所谓下坠,是指所包部分下端几乎水平于外框底线,像是从横框下坠落地的。如图109中的“周”。纠正方法书写上包下结构的字时,注意将被包围部分写紧凑,并往上提,被包围部分的下端要高于外框底线,使其布白均匀、底部有起伏变化。(二)下包上的失误下包上的失误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被包围部分上提(图
41、109中的“幽”字),与下包框的距离过大,形成上浮悬空之态。二是书写笔顺不当,造成布白不匀。纠正方法写下包上字时,注意所包部分往下靠,而不是往上提。另外、笔顺正确与否也是写好下包上字的关键,先写内包部分,后写下包的笔画。例如“幽宇,要先写中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托盘”竖折横、竖。(三)左包右的失误在包右结构的字,若左上方全包住了,就是失误。如图109中的“區”(区)字,上横过长,且与左包的外框接牢,使上“口”与外框组成的白与下面两“口”与外框组成的白疏密不匀。另外,外框竖画也常有书写不当现象。图109中的“区”字左竖向背有误。“區”字内含“品”字已十分拥挤,在竖理应向外拱出,现写成内凹,
42、于情理不合,且布白也明显不匀。纠正方法书写左包右结构的字时,首先写上横,上横短一些、居中,切勿与左竖笔画接头,左包右外框的左上角不封闭,留一点空,使内包部分的左右两侧布白匀称;其次,左竖不可往里凹,因里面有内包部分已经比较拥挤,但可以适度向外凸一点,形成一种膨胀态势。(四)右包左的失误右包左结构的字,容易出现的失误是:将外包的横画写得比较长,内包部分的左上方被横笔所覆盖和右竖钩太直(见图109中的“司”字。横画过长覆盖了内包部分的左上方,影响整个字的布白;竖钩太直使全字重心偏移。纠正方法书写右包左结构的字时,注意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外包的上横不要太长,甚至可以从字的中心线起笔右行;二是竖钩下部
43、分适度往中心弯曲,便钩点成为字的支撑点。(五)全包围结构的失误全包围的字由于被外框框死,要求框内散乱之白感觉匀净,故内在的布白尤为重要,稍不留意即会出现布白失误。如图109中的“國”字,框内“或”明显偏上,使右部及下部留空太多,形成布白不匀。纠正方法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当上框写完后写被包围部分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长短等,使其布白匀称。例如“國”字内的“或”的上横长度要在内框的三分之二左右,位置处于左竖约四分之一高处,这一横位置很重要,过高过低、过长过短都会影响布白。写好横后,依次写钩、点、横、戈钩,最后封口。汉字的大小态势是因字而异的,这就像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一样,因此要量体裁衣,不能
44、穿同一尺码的衣服。汉字亦如此,不能写得一样大小,要各尽其势。1、疏密大小“疏密”指字内笔画之间空隙大小。空隙大为疏,空隙小为密。字有疏密也有大小。笔画多的字密一些、整体大一些,笔画少的字疏一些、整体也相对小一些。如柳体字,“川”字的疏。“嚴”(严)字的密、“驚”(惊)字的大、“日字的小。字的大小疏密不一,就叫各尽其势。书写时,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大一些、点画略细些,写得干净些,结构的搭配连接处要松灵些,多留些白的缝隙,这样可以使密的字不致过闷。如“嚴”字,双“口”与“厂”、“敢”各不相沾,“敢”内也互相脱开。此字笔画虽多,但双“口”较疏,故笔画粗重,疏中见密。“敢”字较密,故笔画较细,密中显疏。
45、此字是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处理方法之典范。笔画少的字,要写得小一些、粗壮些使其质重一些、紧一些,视觉效果不是太小。这样疏密大小的字放在一起,使人感到大小和谐协调,若反之,如图111每个字填满格子理该大小一致,但视觉上却是“川”字、“日”字大了,“嚴”字、“驚”字反觉小了。可见,楷书字不能写得一样大小,而要各尽其势。2、长短偏科汉字楷书每个字的态势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像人一样,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换言之,各字有各字的“生相”,若不注意其“生相”,随手写来,就很不得体。我们可以看出:“肩”字(柳体)的体势长、“四”字(柳体)体势短、“也”字(柳体)的重心偏、“多”字(颜体)的体势斜,各有各的态势。如果
46、都写成同样的方正,如那样,瘦个子穿了大袍,矮个子穿上长衫,显得很不相称,很不美观。因此,我们书写时不能机械地按格子大小写满。八 各尽其势3、孤单重并“孤”是“画孤”,“单”是“体单”,“重”是重叠,“并”是并列。(一)孤单“孤单”,是画孤和体单的字。所谓“画孤”,即笔画比较少的字。如“十”、“一”、“二”等字。所谓“体单”,即体势窄长单薄的字。如“月”、“身”等字。隋,智果心成颂是篇言简意赅的论书短文,其中有“孤单必大”之句,凡遇到画孤、体车之字要写得大一些。这“大”也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满一点格,但不要超出格子。如“一”、“十”笔画少的字,要写得丰实些、厚重些。如“月”、“身”体长而又瘦削的字
47、,要写得长些。这样才不至于显得单薄。(二)重并“重并”,是指重叠和并列的字。隋智果心成颂在“孤单必大”下面紧接着是“重并仍促”。是说重叠并列的字要相互催促。“重叠”,指一个字的上下由相同的两个部分重叠组合而成。如“昌”(柳体)、“多”(颜体)是上下重叠的字,须下大上小。古人有“重者下必要大”之说,也称“上促之令小”。上小下大是为了重心平稳,若反之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另外也为了分清主次。“并列”,指一个字的左右由相同的两个部分并列组成。如“林”字(颜体),是左右并列的字,左小右大。古人有“并者右必用宽”之说,也称“左促之令小”。“林”是双木,主笔在右木,故右必大,反之必左右分离。再如“羽”字(柳体
48、)左小右大,若反之极不协调。左低右高是楷书结体的一般规律,横画书写也是左低右高。这可能与右手执笔有密切的关系。笔顺,小学一、二年级早已学过,还有必要在学毛笔字的时候再来啃苏吗?是的,笔顺的正确与否对写好毛笔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的先后,关系到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照、呼应,关系到这个字的笔画间笔意的联系以及字形的美观。正确的笔顺是写好毛笔字的关键之一。笔顺怎么来的?笔顺是古人在书写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而成,是由篆书到隶书、到楷书不断发展的结果。笔顺的口诀有七点: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左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进后关。但其中最基本的规律是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一规律与
49、我们右手执笔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先写右边再写左边,右手会将所写部分的视线挡住。(一)自上而下“自上而下”是从一个字的上部写起,顺势往下写到底。譬如写“盖”字,先写两点后写“王”,最后写“皿”。二)从左到右“从左到右”是从一个字的左边往右写。例如写“御”字,先写“彳”再写“缶”,最后写“卩”。但口诀是死的,不能生搬硬套。譬如“火”字的笔顺是先两点,后写“人”,如果从左到右就错了。还有竖心旁的笔顺应该是先写两点再写长竖,而不能从左到右:先左点再长竖最后写右点,其结果,点到竖画的起笔处,再从竖的收笔处到右点,来回走了冤枉路,不如先两点后长竖(或先长竖后两点)好。“方”字是写完点横再写钩,继而写撇,钩与
50、撇之间有笔意的呼应。写“道”字须先写“首”再写走之,不能硬套“从左到右”而先写走之再写“首”。九 笔顺合理(三)先中间后左右“先中间后左右”,指遇到以中间部分为中轴而左右对称的字,要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如写“小”字,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两点。这是因为先将中间位置固定了再写两边,字不至写歪。(四)先横后坚“先横后竖”是指先写横画再写竖画。如“土”字的笔顺是横。竖、横。但“步”字是从上而下,先写中间的竖,再写右短横再左短竖,继而写长横及下面的“少”。“长”字是先撇后横再竖钩,最后写捺,不能先横后竖再撇捺。“可”字笔顺是先横后“口”,最后写竖钩,不能先横后竖钩最后写“口”。“女”字是最后写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