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练习题一、文学常识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_,字_,_时期著名的_ _家、_家。二、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三、翻译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7、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B、宋何罪之有 C、水
2、陆草木之花 D、愿借子杀之五、1、本文就体裁而言,属于_ _,论点是_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从_和_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2、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3、诫子书中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
3、“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6.本文作者主要从_ _和_ 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 _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_ _9.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10.本文论述了三层关系,分别为: (1)、出自本文的成语: (2)、学习的最佳境界: (3)、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11.按要求背默:(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 ; 。(共三句)(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
4、 。(共两句)(3)诸葛亮总结了一生经历,表达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是;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 。(题干描述的为同一句话)(4)写一写历史上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 ; , 。二、比较阅读【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
5、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又相天子(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诫子书,作者在文中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5.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
6、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9、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分)邑人奇之( )非淡泊无以明志( )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