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北京高三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
2、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旁,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一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
3、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取材于新序)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困隘:困厄窘迫B桓公怫然作色曰怫然:愤怒,不高兴的样子C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便辟:便于解释D而断政焉断政:治理政事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A饭牛于车下礼之于朝B人之善行也君能赦之C以语管仲自御以归D子其以子寿祝寡人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祝愿我的君主不要忘记他流亡在莒国的时候B至德不孤最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C谏者得人得到称职的谏官D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麦丘邑人跪坐行礼,起身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借祝酒提醒桓公君臣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着眼齐国社稷,言辞恳切。B管仲说桓公“亦一郭氏”,既是委婉的批评,也是提醒桓公不要重蹈郭氏的覆辙。C麦丘邑人认为自己的第三句祝辞是前两句的纲领,因为它直接关系社稷安危。D文中的“野人”“麦丘邑人”都是民间有
5、才德的人,桓公求贤若渴,才频频出游。5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6麦丘邑人是如何做到让桓公由“怫然作色”变为对他礼遇有加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往来于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民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进取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6、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豹居西台,潜居东台,出入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之。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而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后赵境土渐蹙。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计。后赵王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7、。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不畜资产,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虑大功不遂;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感激发病。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逖恐南无坚垒,必为贼所袭,乃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取材于晋书资治通鉴)注释:后赵: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的东晋政权对峙。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赞:辅佐,帮助
8、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如果真的不给铠仗铠仗:铠甲和兵器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以:用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之之:这里指敌将刘夜堂后赵境土渐蹙蹙:收缩逖不报书报:向上级请示而听其互市而:却ABCD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遗民遭残贼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遭受欺凌迫害B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敌寇再次渡江南归,就如同这江水(一去不回)C于是公私丰赡于是无论公家还是私人都财富充足D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且已经清除荆棘(修好了进军的道路),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皇帝只想躲在江南,祖逖直言进谏,激励他率部进取中原。
9、B在与后赵将领桃豹的作战中,祖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C赵固、郭默等原本互相混战的队伍,被祖逖收编为自己的力量。D祖逖积极筹备北伐时,朝廷却要派缺乏远见的戴若思来做都督。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11我国史书讲究措辞,一字之中或有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二段“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仍”字体现了祖逖怎样的精神,并从文中另找出一个可以佐证祖逖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2021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昔韩退之为潮州刺史,其诗文间亦有述潮之土风物产者,大抵谓潮为瘴毒崎险之乡。而海南帅孔戣又以潮州小,禄薄,特给退之钱千十百,周其阙乏。则潮盖亦边海一穷州
10、耳。今之岭南诸郡以饶足称,则必以潮为首举,甚至以为虽江、淮财赋之地,亦且有所不及。岂潮之土地啬于古而今有所丰,抑退之贬谪之后,其言不无激于不平而有所过也?退之为刑部侍郎,谏迎佛骨,天子大怒,必欲置之死。裴度、崔群辈为解,始得贬潮州。则潮在当时不得为美地,亦略可见。今之所称,则又可以身至而目击,固非出于妄传。特其地之不同于古,则要为有自也。予尝谓:牧守之治郡,譬之农夫之治田。农夫上田,一岁不治则半收,再岁不治则无食,三岁不治则化为芜莽,而比于瓦砾。苟尽树艺之方,而勤耕耨之节,则下田之收与上等。江、淮故称富庶,当其兵荒之际,凋残废瘠,固宜有之。乃今重熙累洽之日,而其民往往有不堪之叹,岂非以其俗素习
11、于奢逸,而上之人又从而重敛繁役之,刓剥环四面而集,则虽有良守牧,亦一暴十寒,其为生也无几矣。潮地岸大海,积无饶富之名,其民贡赋之外,皆得以各安地利,业俭朴,而又得守牧如退之、李德裕、陈尧佐之徒相望而抚掬梳摩之,故积有今日之盛,实始于此。迩十余年来,富盛之声既扬,则其势不能久而无动,有司者又将顾而之焉。则吾恐今日之潮,复为他时之江、淮,其甚可念也。今年潮知府员缺,诸暨骆公蕴良以左府经历擢是任以往。公尝守安陆,至今以富足号,遂用是建重屏其地。继后循其迹而治之者,率多有声闻。及入经历左府都督事,兵府政清,自府帅下迨幕属军吏,礼敬畏戴,不谋而同。其于潮州也,以其治安陆者治之,而又获夫上下之心,如今日之
12、在兵府,将有为而无不从,有革而无不听,政绩之美,又果足为后来者之所遵守,则潮之富足,将终保于无恙,而一郡民神为有福矣。夫为天子延一郡之福,功岂小乎哉?推是以进,他日所成,其又可论?公僚友李载暘辈请言导公行,予素知公之心,且稔其才,自度无足为赠者,为潮民庆之以酒,而颂之以此言。(取材于王阳明送骆蕴良潮州太守序)1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其阙乏周:周济,接济B而比于瓦砾比:到,及C迩十余年来迩:近D夫为天子延一郡之福延:请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特给退之钱千十百特其地之不同于古B江、淮故称富庶故积有今日之盛C刓剥环四面而集则其势不能久而无动D其
13、于潮州也其又可论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非出于妄传本来不是出于不实的传闻B则下田之收与上等那么下等田地的收成能与上等田地收成相等C乃今重熙累洽之日如今天下接连几代都处于太平安乐的时期D其为生也无几矣太守们谋生也没有什么门路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韩愈被贬潮州的经历来看,潮州在当时绝不是富饶的地方。B作者以农夫治田为喻,意在说明为政者的作为影响州郡发展。C骆蕴良曾在安陆任太守,后又在兵府任职,均有良好的政绩。D骆蕴良任潮州太守,会将潮州治理好,因而百姓都举酒庆祝。16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岂潮之土地啬于古而今有所丰,抑退之贬谪之后,其言不无激于不平
14、而有所过也?17骆蕴良即将赴任潮州太守,作者以此文相赠。文章一、二自然段先言潮州、江淮旧事,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那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字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公之于文,天材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
15、胜,短章大论,施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注)相上下。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扬之人,至为立生祠。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
16、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仿佛。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取材于苏
17、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注)固:班固,东汉史学家。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发明发明:独到阐发B文不在兹乎兹:同“滋”,生长C秦人虽以涂炭遇之遇:对待D倔强其间倔强:努力振作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之在滁也或言之朝廷B吾老于其间公笃于朋友C皆出涕相吊与迁、固相上下D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而文气衰弱2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诡则俗,不淫则陋不是怪异就是俗气,不是杂乱就是浅陋B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用诗书礼乐补救政教的缺失C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阻挡那每况愈下的颓势,使它像水入大海一样回归正途D天下不知所以为文天下人
18、不知道写文章的原因2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因喜欢颍州而居住在那里,去世后凭借儿子的显贵被追封为兖国公。B欧阳修行事从容不迫,喜怒不形于色,所写文章繁简得当,当时无人能及。C欧阳修在经学、史学方面均有建树,五代史的成就可与史记等媲美。D欧阳修先后做过七郡太守,为官严明又不失宽厚,在世时百姓就为其立祠。2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不以贵贱生死易意。23文章最后一段说“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请根据最后两段,说明“文章废而复兴”的几次变化。(2021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假骨董(注)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辈
19、,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榖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一日,予过王斋中,适坐近一故敝黑几,壁挂败笠,指谓予曰:“此案为吾吴吴匏庵先生初就外传时所据梧。此笠则太祖普赐十高僧,而吾乡姚少师道衍得之,留至今,盖欲以歆予也。”予笑曰:“是诚有之,然亦何异洪崖得道上升。油垢幞头,李西平破朱泚破绽衲袄也?”王面赪无以应。时娄江曹孝廉家一仆范姓,居苏城,变好骨董,曾购一阎立本醉道士图,真绝笔也。王以廉值胁得之,索价千金,损之亦须数百,好事者日往商评。不知范素狡黠,已先令吴人张元举临摹一本,形模仿佛,几如桓元子之于刘越石,酬之十金,王所收者是也,真本别得善价售矣。元举眇一目,偶为王所侮,因宣言于外
20、,谓若双目盲于鉴古,而诮我偏明耶?此语传播合城,引为笑端,王遂匿不敢出。真伪二本,予皆见之。董太史玄宰,初以外转,予告归至吴门,移其书画船至虎丘,与韩胄君古洲,各出所携相角。时正盛夏,惟余与董韩。及董所昵一吴姬四人,披阅竟日,真不减武库。最后出颜清臣书朱巨川告身一卷,方叹诧以为神物,且云:“此吾友陈眉公所藏,实异宝也。”予心不谓然,周视细楷中一行云:中书侍郎开播。韩指谓予曰:“此吾郡开氏鼻祖耶?”余应曰:“唐世不闻有姓开,自南宋赵开显于蜀,因以名氏,自析为两姓。况中书侍郎,乃执政大臣,何不见之唐书?此必卢杞所荐关播,临摹人不通史册,偶讹笔为开字耳。鲁公与卢关正同时,此误何待言。”董急应曰:“子
21、言得之矣。然为眉公所秘爱,姑勿广言。”亟卷而箧之。后闻此卷已入新安富家,其开字之曾改与否,则不得而知矣。顷韩宦滁阳,偶谈颜卷,予深悔当年妄发。(取材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注)骨董:古董。2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面赪无以应。赪:变红B真绝笔也。绝:死亡C自析为两姓。析:分开D亟卷而箧之。亟:赶快2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然亦何异洪崖得道上升何不见之唐书B偶为王所侮此吾友陈眉公所藏C而诮我偏明耶则不得而知矣D与韩胄君古洲鲁公与卢、关正同时2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坐近一故敝黑几刚好坐在邻近的一个破旧黑色小桌旁边B王以
22、廉值胁得之王伯榖用很少的钱逼迫对方而得到阎画C周视细楷中一行云韩胄仔细观察到一些行云般的小楷字D子言得之矣董太史玄宰说我所说的话是完全正确的2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本来就有很多赝品,吴中一带特别多,当地的文人还能借此维持日常生活。B苏州城一范姓人氏,凭着一幅阎立本的画获得数百乃至千金,得到许多人好评。C在吴中一带,藏有古董的人常常会相互比试品评,藉此表现其在收藏界的实力。D藏家董太史赞叹为“神物”的颜清臣名作朱巨川告身卷被“我”视为赝品。28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真本别得善价售矣。29文章结尾说“予深悔当年妄发”, 你认为作者是 “妄发”吗?请据选文简述理由。(
23、2021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江南出梓、桂、金、珠玑;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1)而出之,工而
24、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2), 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
25、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取材于史记货殖列传)注释:(1)虞:古代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此处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2)潟卤(x l):含有过多盐碱成分而不适于耕种。3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俗之渐民久矣渐:逐渐B各劝其业劝:勤勉(从事)C原小则鲜鲜:少D尚犹患贫患:担心,忧虑3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6、()A至治之极若水之趋下B民各甘其食其后齐中衰C虞夏以来则桓公以霸D不召而自来渊深而鱼生之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但是心里以矜持骄傲为荣B虽户说以妙论即使用(老子所讲的)妙论去挨家挨户地劝说C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铜、铁则往往在方圆千里的山中就有出产,(产地)如棋子那样密布D繦至而辐凑像绳子串钱似地络绎不绝而来,像辐条汇合于车毂一样聚集3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描绘的“至治”社会中,人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满足现状,互不往来。B各地物产丰富,各有特色,价格各异,其中的商机有助于人们实现财富的增长。C太公和管仲都重视经济发展
27、与法治,使齐国一直保持兴盛富强,桓公称霸天下。D“人富而仁义附”强调财富的作用,或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3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贫富之道,莫之夺予35关于国家经济发展,司马迁提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可以印证“因之”“利道之”的例子。(2021北京通州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休,揭如日月者,敢歌于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
28、,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1),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公为大理丞,决诸道滞狱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髙宗命戮之。公抗奏不却,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策公令出。公前曰:“陛下以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假有盗长陵一抔土,则将何法以加之?臣岂敢奉诏,陷陛下于不道?”帝意解,善才得恕死。于嗟乎!执法之官,患在少恩,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远乎!公迁豫州,时宰相张光辅率师平越王之乱,将士贪暴,公拒之不应。光辅怒曰:“州将忽元帅耶?”对曰:“公以三十万众除一乱臣,彼胁从辈闻王师来,乘城而降者万计。公纵暴兵杀降以为功,使无辜之人肝脑涂地。如得尚方斩
29、马剑加于君颈,虽死无恨。”光辅不能屈,奏公不逊,左迁复州刺史。于嗟乎!孟轲言:“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其公之谓乎!初,中宗在房陵(2),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君。中宗自房陵还宫,则天匿之帐中,召仁杰以庐陵为言。仁杰慷慨敷奏,言发涕流,遽出中宗,谓仁杰曰:“还卿储君。”仁杰降阶泣贺,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公之勋徳,不可殚言。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岂非刚正之气,出
30、乎诚性,见于事业?当时优游荐绅之中,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何足道哉!(取材于唐狄梁公碑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注释:(1)陟岵:出自诗经魏风,表达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之情。(2)房陵:地名。武则天废其子中宗之帝位,改封其为“庐陵王”,软禁于此。3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决诸道滞狱万七千人狱:案件B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坐:因为C乘城而降者万计乘:登上D物议安审是非审:审问3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敢歌于庙见于事业B吾亲在其下其公之谓乎C执法之官公之勋徳D公纵暴兵杀降以为功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3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忠孝之休(
31、狄梁公)忠孝的善行B彼胁从辈闻王师来那些被胁迫跟随的百姓听到朝廷军队到来C虽死无恨(你)即使身死也没有什么可怨恨的D则天无复辟意武则天却没有恢复中宗皇位的想法3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是为了说明狄仁杰是一个忠诚朝廷的人。B中宗被软禁在房陵时,吉顼等官员也曾提出匡复李氏天下的正直言论。C作者认为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只顾自己游乐不去扶助的官员不值一提。D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使读者对狄仁杰的美好品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4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君41第五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
32、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中的一件事,并概括这件事中所体现的狄仁杰的精神品质。(2021北京顺义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符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遂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
33、。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纴、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頉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
34、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所著碑、论、箴、铭、荅、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取材于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注:东观:东汉时期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储峙zh:储备,指存储的物资。烽候:烽火台;也指战火。酤g酿:酿酒。鬻y:卖。4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并辟辟:征召B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举:全C指切时要,言辩而确切:切合D会梁冀诛会:恰逢43下列对句中“而”字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35、项是()A言辩而确表递进或并列B而俗不知织绩表转折C积细草而卧其中表承接或修饰D而愈贫薄表因果4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沉静,好典籍很少有沉静的时候,但是喜好书籍B病不对策,遂除为郎因错答策问,就被授予郎官之职C一岁至九奔命一年中至于很多次逃命D剽卖田宅出售了自己的田地房产4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崔寔恪守孝道,他的母亲、父亲先后去世,他都坚持去官服丧。B崔寔对政事颇有见地,曾应征作大将军梁冀府中司马这一官职。C朝廷因司空黄琼推荐,授崔寔辽东太守,他因母丧而请求归葬。D大鸿胪袁隗在崔寔死后,为他树碑立传,接连写了十几篇文字。46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36、。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47与一般官员不同,崔寔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许多“谋生”才能。这使他在五原为官时,能有效地改善民生。请结合全文,说明他有哪些“谋生”才能。(2021北京房山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共18分)论为政之要【1】陈子昂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不为承平设也。太平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也。诚宜广恺悌【2】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
37、,信而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莸【3】不共气,其理自然。智者尚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此趣向之反也。诚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如裴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于信贤。臣固不然。昔人有以噎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而身殒。贤人于国,犹食在人,人不可以噎而止餐,国不可以
38、谬一贤而远正士,此神鉴所知也。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今诚有敢谏骨鲠之臣,陛下广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今或勤劳死难,名爵不及;偷荣尸禄,宠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励行者也。愿表显徇节,励勉百僚。古之赏一人,千万人悦者,盖云当也。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岁兴,赋役不省。兴师十万,则百万之家不得安业。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不闻中国之胜。以庸将御冗兵,徭役日广,兵甲日敝。愿审量损益,计利害,势有不可,毋虚出兵,则人安矣。虺贼【4】干纪,自取屠灭,罪止魁逆,无复缘坐,宗室子弟,皆得更生。然臣愿陛下重晓慰之,使明知天子慈仁,下得自安。臣
39、闻人情不能自明则疑,疑则惧,惧则罪生。惟赐恺悌之德,使居无过之地。(取材于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注释:【1】武则天召见陈子昂,使之论为政之要,陈子昂遂作此论。【2】恺悌:和乐平易。【3】薰莸:香草和臭草。喻指善恶、贤愚、好坏等。【4】虺贼:虺(hu),毒蛇。虺贼,指凶残、狠毒的叛乱之人。4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乱静而刑息息:停止B.故圣人贵措刑也措:举措C.诚能信任俊良诚:果真,如果确实D.兵甲日敝敝:破旧4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不为承平设也B.以明天诛以是陛下疑于信贤C.此太平安人之务也使居
40、无过之地D.廉者憎贪千万人悦者,盖云当也5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凶徒叛贼业已消灭后,就要顺应民心,赦免罪过。B.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做官的人只有贤明,政治才能够被治理。C.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来光大崇高的品德,就会万代传颂。D.偷荣尸禄,宠秩妄加偷取荣华、空占职位、享受俸禄的人,君主却随意地给予他恩宠、提升他官职。5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论及的“为政之要”大多是指向为政之失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B.作者认为太平时代要广施和乐平易之策、慎用刑罚、清理冤案,以安定民心。C.在为政问题上,作者很看重贤才的
41、作用,主张对贤才要好、任、信、终、赏。D.文章最后,作者指出宗室子弟作乱是君主逼迫所致,与开头相呼应。52.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岁兴,赋役不省。5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第段“为政之要”的具体内容。(4分)参考答案1C2A3B4D5喜欢美德但不能施行,厌弃邪恶但又不能去除,因此(郭国)变成废墟。6麦丘邑人逐句批驳,有理有据,导之以理,警之以祸,最终使桓公折服。【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便辟”应为“善于迎合他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介词,在。B.助词,的;代词,他。C.介词
42、,把;连词,表修饰。D.副词,表期望语气;代词,他的。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最有道德的人”错误,“至德”应是“最高的德性”。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桓公求贤若渴,才频频出游”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桓公出游,才遇到了“野人”“麦丘邑人”这两个民间有才德的人,并没有说出游的原因。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第一个“善”,动词,喜欢;第二个“善”,名词,美德;第一个“恶”,厌恶;第二个“恶”,恶行;是以,因此。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桓公“怫然作色”的原因和之后麦丘邑人的回
43、答,然后结合话语内容分析麦丘邑人说话的艺术特点。“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这些话是针对齐桓公说的“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从道理上进行逐句反驳,之后举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证明自己观点,有理有据,导之以理,警之以祸,最终使桓公折服。参考译文: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对鲍叔说:“姑且为寡人祝祷吧?”鲍叔恭敬地捧着酒站起来说:“祝愿我的君主不要忘记他流亡在莒国的时候,使管仲不要忘记他在鲁国作阶下囚的时候,使宁戚不要忘记他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开席位拜了两拜说:“寡人与两位大夫,都不会忘记夫子的话语,齐国的社稷,一定不会覆灭了。”这是说经常回想困厄窘迫的时候,一定不会骄纵了。齐桓公到郊野出游,看到一处已经灭亡的国家的城墙废墟,就是郭氏的废墟。向农夫询问说:“这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