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的生理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皮肤的防护作用皮肤的防护作用 、覆盖于身体表面:防止体内水分、覆盖于身体表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丧失。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丧失。、阻抑有害的或不需要的物质侵入。、阻抑有害的或不需要的物质侵入。、机体免受机械性、物理、化学和生、机体免受机械性、物理、化学和生 物等因素侵袭,有效防护,保持机体内物等因素侵袭,有效防护,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环境稳定。(一一)机械性损伤的防护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1 1、角质层柔韧而致密,保持完整性。、角质层柔韧而致密,保持完整性。2 2、真皮纤维交织如网,使皮肤具有一定的、真皮纤维交织如网,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
2、伸展性,抗拉能力增强。弹性和伸展性,抗拉能力增强。3 3、皮下脂肪具有软垫、缓冲作用,抵抗冲、皮下脂肪具有软垫、缓冲作用,抵抗冲击和挤压。击和挤压。(二二)物理性损害的防护物理性损害的防护1 1、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少,电阻较大,对、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少,电阻较大,对低电压电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低电压电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2 2、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作用:、皮肤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作用:(1 1)角质层反射、吸收短波紫外线。)角质层反射、吸收短波紫外线。(2 2)黑素细胞对紫外线吸收最强,紫外)黑素细胞对紫外线吸收最强,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更多黑素,传递给角质形线照射后产生更多黑素,传递给角质形成细胞成
3、细胞。(三三)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1 1、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胞浆富含角、角质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脂质膜,胞浆富含角蛋白,细胞间有丰富的酸性糖胺聚糖,具有蛋白,细胞间有丰富的酸性糖胺聚糖,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抗弱酸、弱碱的作用。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对的,有些化学物质仍可通但这种屏障能力是相对的,有些化学物质仍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其弥散速度与化学物质的性质、过皮肤进入体内,其弥散速度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在角质层的溶解度及角质层的厚度等因素有浓度、在角质层的溶解度及角质层的厚度等因素有关,角质层的厚薄与对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成正比。关,角质层的厚薄与对化学物质的屏障作用成正比
4、。(三三)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2 2、正常皮肤表面有脂膜,偏酸性,皮肤、正常皮肤表面有脂膜,偏酸性,皮肤对酸和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防护对酸和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防护一些弱酸或弱碱性物质对机体的伤害。一些弱酸或弱碱性物质对机体的伤害。3 3、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皮肤长期浸泡浸渍、皮肤缺损引起的糜烂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糜烂或溃疡、药物外用时间较长和用量较大,均能促使化学物质的吸收,甚至较大,均能促使化学物质的吸收,甚至引起中毒。引起中毒。(四四)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微生物的防御作用1 1、致密的角质层和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致密的角质层和角质形成细胞间通过桥粒
5、结构互相镶嵌状排列,能机械地防桥粒结构互相镶嵌状排列,能机械地防护一些微生物的侵入。护一些微生物的侵入。2 2、角质层的代谢脱落,同时也清除一些、角质层的代谢脱落,同时也清除一些微生物的寄居。微生物的寄居。3 3、皮肤表面干燥和弱酸性环境对微生物、皮肤表面干燥和弱酸性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利生长繁殖不利。(四四)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微生物的防御作用4 4、寄居的细菌产生脂酶,皮脂中的甘油、寄居的细菌产生脂酶,皮脂中的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抑制葡萄球菌、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抑制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5 5、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真菌、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真
6、菌的繁殖。白癣到青春期的繁殖。白癣到青春期 后会自愈。后会自愈。6 6、真皮分子筛结构能限于细菌局部。、真皮分子筛结构能限于细菌局部。(五五)防止体液过度丢失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1 1、致密的角质层,皮肤多层的结构和表、致密的角质层,皮肤多层的结构和表面的脂质膜可防止体液过度蒸发。面的脂质膜可防止体液过度蒸发。2 2、但角质层深层含水量多,浅层含水分、但角质层深层含水量多,浅层含水分少,一些液体可通过浓度梯度的弥散而少,一些液体可通过浓度梯度的弥散而丢失。丢失。(不显性出汗不显性出汗)第二节第二节 皮肤的吸收作用皮肤的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皮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皮肤的吸收
7、通过以下肤的吸收通过以下3 3条途径:条途径:透过角质层细胞;透过角质层细胞;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皮脂腺或汗管。皮脂腺或汗管。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结构和部位:1 1、阴囊、阴囊 前额前额 大腿屈侧大腿屈侧 上臂屈侧上臂屈侧 前前臂臂 掌跖。掌跖。2 2、粘膜无角质层、粘膜无角质层,质层较薄,吸收作质层较薄,吸收作用强。用强。3 3、皮肤损伤、糜烂或溃疡等增加。、皮肤损伤、糜烂或溃疡等增加。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二二)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皮肤浸渍时可增加吸、收塑料皮肤浸渍时可
8、增加吸、收塑料薄膜封包用药比单纯搽药的吸收系薄膜封包用药比单纯搽药的吸收系数高出数高出100100倍。该方法可以提高疗效,倍。该方法可以提高疗效,但也增加中毒的可能。但也增加中毒的可能。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如下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如下(三三)物质的理化性质物质的理化性质 1 1、水溶性物质、电解质吸收也很少。、水溶性物质、电解质吸收也很少。2 2、脂溶性物质吸收好:羊毛脂、脂溶性物质吸收好:羊毛脂 凡土林凡土林 植物油植物油 液体石蜡。液体石蜡。3 3、对油脂类物质吸收也较好。、对油脂类物质吸收也较好。4 4、性激素及大部分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及大部分糖皮质激素。第三节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作
9、用皮肤的感觉作用 分为两类:分为两类:1 1、单一感觉:皮肤内的多种感觉神经末、单一感觉:皮肤内的多种感觉神经末梢将不同的刺激转换成具梢将不同的刺激转换成具 有一定时空有一定时空的神经动作电位,沿相应的神经纤维的神经动作电位,沿相应的神经纤维传人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传人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压觉、痛触觉、压觉、痛 觉、冷觉和温觉;觉、冷觉和温觉;第三节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作用皮肤的感觉作用 2 2、复合觉:不同类型感觉神经末梢共、复合觉:不同类型感觉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刺激传人中枢后,由同感受的刺激传人中枢后,由 大脑综大脑综合分析形成的感觉如:干、湿、光、糙、合分析形成的感觉
10、如:干、湿、光、糙、硬、软等。另外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硬、软等。另外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定位觉、图 形觉等。形觉等。第三节第三节 皮肤的感觉作用皮肤的感觉作用 瘙痒瘙痒 :1 1、是皮肤或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是皮肤或粘膜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望的不愉快的感觉。2 2、瘙痒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瘙痒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3 3、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对瘙痒、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对瘙痒有一定的影响。有一定的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 能主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能主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第四节第
11、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一)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一)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1 1、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显性、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2 2、汗液的分泌、可部分代替肾脏功能。、汗液的分泌、可部分代替肾脏功能。3 3、汗液与皮脂形成脂膜,对有保护用。、汗液与皮脂形成脂膜,对有保护用。4 4、汗液偏酸性,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汗液偏酸性,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5 5、通过汗液排泄可有效地散热降温,、通过汗液排泄可有效地散热降温,第四节第四节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二二)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 1 1、感情冲动时顶泌汗腺的
12、分泌、感情冲动时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和排泄。2 2、肾上腺素能类药物能刺激它的分泌。、肾上腺素能类药物能刺激它的分泌。3 3、色汗症。、色汗症。(三三)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1 1、皮脂腺皮脂腺是全浆分泌,是全浆分泌,润滑皮肤润滑皮肤即整皮脂即整皮脂腺细胞破裂,胞内物全部排人管腔,然腺细胞破裂,胞内物全部排人管腔,然后分布于皮肤表面,形成皮面脂质后分布于皮肤表面,形成皮面脂质。2 2、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3 3、皮脂腺分泌内分泌受人种、年龄、性别、营皮脂腺分泌内分泌受人种、年龄、性别、营养、气候及皮肤部位等因素影响。养、气候及皮肤部位
13、等因素影响。第五节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作用:皮肤对体温的调节作用:1 1、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息。度的信息。2 2、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皮肤中的温式,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细胞可分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度感受器细胞可分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受器受器 第五节第五节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1、出汗是机体散热的惟一途径。、出汗是机体散热的惟一途径。2、在寒冷环境中,减少出汗和皮下脂、在寒冷环境中,减少出汗和皮下脂肪组织的隔热作用,能减少热量散失,肪组织的隔热作用,能减少热量散失,保持恒定的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