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总复习语文检测题(八)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一、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 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
2、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
3、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二、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
4、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5、?”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三、于中丞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
6、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注释】按:巡视,巡行。 窬(y):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A适巨绅家将嫁女/而此地适与余近 B吏目守之/一身之外 C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其志洁,其行廉 D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又不能谕其内志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盖 恐 次 日 大 搜 急 于 移 置 而 物 多 难 携 故 密 着 而 屡 出 之 也。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参考译文】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
7、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中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然而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四、齐宣王为大室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8、,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具:备办。香居:齐国大夫。 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3分)( )
9、 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三条“ / ”标出来。(3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3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
10、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于是召见尚书说:“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五、亭林先生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
11、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螺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他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
12、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 六、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彼竭我盈,故克之 B庄周忿然作色/盗窃乱贼而不作C周顾视
1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诺 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3庄周为何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4分) 【参考译文】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
14、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七、苻融断案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为冀州牧/以牒为械 B莫知其孰是/孰视之C可二人并走/几欲先走 D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择其善者而从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
15、断句。(3分)有 老 姥 于 路 遇 劫 喝 贼 路 人 为 逐 擒 之 贼 反 诬 路 人。3苻融断案采用的方法对你有何启示?(4分) 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八、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
16、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悟,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以梧桐之实养枭/此皆良实 B不可易也/寒暑易节 C食何与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卒为李园所杀/卒之为众人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以 臣 观 之 亦 何 异 乎 以 梧 桐 之 实 养 枭 而 冀 其 凤 鸣 也?3从这
17、个故事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翻译】楚国太子用梧桐的果实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像凤凰那样鸣叫。春申君说:“这是猫头鹰,有天生的习性,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它的特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而你却宠爱并给予他们高位,把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把珠履赠给他们穿,希望他们成为举国杰出之士报答你。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果实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像凤凰那样鸣叫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醒悟,最后被李园杀死,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无一人能替他报仇的。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一、1(3分)
18、A【解析】A项中“期”的意思都是“约定”;B项中前者意为“攻克”,后者意为“下达”;C项中前者意为“粮食”,后者意为“吃”;D项中前者意为“归顺,投降”,后者意为“女子出嫁”。2.(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3分) 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示例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
19、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二、1(3分)B【解析】A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意思是“任用”,后者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B项中的“子”,两者均是代词“你”的意思;C项中的“国”,前者是“诸侯国,国家”的意思,后者是“国都”的意思;D项中的“闻”,前者是动词,意思是“听说”,后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出名,闻名”2(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3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祁黄羊与晋平公之间的故事: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仇人、儿子。其次分析人物品质,祁黄羊的品质是重要原因,晋平公在这件事中的作用也非常大
20、。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即可。【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三、1(2分) 【解析】A、恰好 B、代词,代指城门/助词,表限制 C、行走/品行 D、告知/明白;了解2(3分) 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3(4分)【解析】结合上下文答题,上文“妆奁甚富”“席卷而去”说明被盗东西很多,加之搜查之快之严,据此于成龙作出判断“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因为偷盗者需要多次出城才能将赃物转移出去。这只是推断,需要人赃并获,下文“公令解衣搜之,见袍
21、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印证了于成龙的判断。最后一句即解释了原因。【答案】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四、1A(2分) 【解析】通过观察句子结构可知“释”为谓语动词,故排除D、E两项;再将A、B、C三项的释义代入句中,“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通顺合理,可知解释为“放弃”最为恰当。故选A项。2. (2分)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3. 【答案】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
22、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五、1C(3分) 【解析】A项中“书”的意思分别为“书本(名词)”“写(动词)”;B项中“若”的意思分别为“如果”,“像”;C项中“已”的意思都是“停止”;D项中“据”的意思分别为“靠着”“占据”。 2(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直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3分) (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六、1【解析】A,所以;B、改变/兴起;C、回头看/拜访;D将要/况且2(3分)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3因为监河侯说等收了租金再借钱给庄周,不能解庄周的燃眉之急。庄周借助远水救不了近“鱼”的涸辙之鲋的故事,绕弯子批评监河侯只说大话而不付诸行动的行为。七、1【解析】A、担任/当作 B、哪一个/通“熟”,仔细 C、跑 D、擅长/好的2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3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平时,知己知彼都很重要。八、1D(3分) 【解析】A、果实/诚实 B、改变/更换 C、句末语气词,呢/哪能 D、最终2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3(1)用人要用有用之人;(2)事物的本质难以人的意志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