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臭氧层能
2、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答案】分子结构不同 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详解】(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
3、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2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目前暂定为 10)的变性燃料乙醇,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污染推动了乙醇汽油的发展。乙醇的化学符号是 C2H5OH,无限溶于水,与烃类燃料相溶性差。乙醇可以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也可和汽油 或柴油混合形成混合燃料。乙醇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作为汽
4、车燃料,有以下特点:(1)乙醇的低热值相当于汽油的 60.9,相当于柴油的 62.8,但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其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2)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也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良好添加剂,但其十六烷 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3)乙醇的沸点比汽油低,有助于燃油-空气混合气的形成,但缺少高挥发性成分,对起动不利。乙醇 的蒸气压比汽油低,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蒸发排放;(4)乙醇的汽化潜热大,有助于改善 NOx 排放,乙醇的着火界限宽,能够在较稀的混合气状态下燃烧, 所以适合稀混合气燃烧模式的发动机。阅读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乙醇的一条物理性质
5、_(2)写出乙醇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3)乙醇汽油的优点是_不足是_(各写一条)【答案】无限溶于水 C2H5OH+O2H2O+CO2 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乙醇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 十六烷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 【解析】【详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乙醇的物理性质有:无限溶于水;沸点比汽油低等;(2)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2H5OH+O2H2O+CO2;(3)由题中信息可知,乙醇汽油的优点是: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乙醇的沸点比汽油低,有助于燃油-空气混合气的形成、乙醇的汽化潜热大,有助
6、于改善 NOx 排放等;不足是:十六烷值很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难度较大、缺少高挥发性成分,对起动不利、乙醇的蒸气压比汽油低,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蒸发排放等。3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7、1)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_和_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_;反应的方程式为_(2)实验反思实验记录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_,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8、碳 一氧化碳 碳酸钠 Na2CO3+Ca(OH)2=CaCO3+2NaOH 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 浓硫酸 水 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 【解析】【详解】(1)实验记录: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说明有碳产生,白色固体可能是Na2O、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G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产生一氧化碳;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9、反应产物还有碳酸钠,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氧化钠不能;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实验反思实验记录中,E中出现浑浊说明D中原有的空气已经排尽,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水和钠反应,排除空气中氧气、水的影响;装置C内装的药品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若无该装置,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检验第4种物质(即氧化钠)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有氧化钠,反之没有。【点睛】认真阅读
10、题目中查阅资料的内容,该部分的信息往往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4“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
11、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_,液氢的主要作用是_,液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其原因主要是_写出液氢燃烧方程式_(2)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_(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_(3)现利用CO来还原TiO2、Fe2O3的混合物提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写出A中CO还原TiO2的化学方程式_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小月认为先通一段时间C
12、O排空,然后再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小亮认为这样做不好,他的理由是_小亮认为先点燃C和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CO,小月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_老师认为他们的反对意见都有一定道理请你帮助这两位同学解决他们的困难,你的办法是_(4)小勇同学进一步探究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钛铁矿样品进行实验,待完全反应后,用磁铁吸引铁粉,并称得铁粉的质量为5.6g,试求算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答案】助燃 作燃料 密度小 2H2+O22H2O 不易 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 2CO+TiO2Ti+2CO2 CO有毒,对空气有污染 CO与容器内空气混合,点燃后可能会发生爆炸 先通一段时间
13、CO,同时点燃C处的酒精灯,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A处的酒精灯(或先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80% 【解析】【分析】【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火箭中的液氧起助燃作用,液氢是燃料;氢气的密度小,质量轻,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液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2)月球上没有氧气和水,故不易生锈。(3)CO与TiO2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O+TiO2Ti+2CO2 ;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A装置中应该先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在点燃酒精灯,防止一氧化碳的燃烧而引起爆炸;为了
14、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和A装置中爆炸,应该先通一段时间CO,同时点燃C处的酒精灯,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然后再点燃A处的酒精灯(或先用气球收集尾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4)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x=8g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
15、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
16、和水。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下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
17、列问题。(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
18、害无利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答案】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ABD A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BC 【解析】(1)由题可知,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故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2)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不是化石燃料,故选ABD;(
19、3)由图可知,在19001910年段,图一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但是在图二中该年段的温度却在降低,故选A;(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绿色出行,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等;(5)A、二氧化碳气体有有利的地方,比如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等,但也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自然界的碳循环不平衡的话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故正确;C、人类大面积的推行工业,难免会释放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正确;D、大自然的自我修复的能力有一点的限度,过多产生二氧化碳,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范围,就会出现温室效应,错误。故选BC。6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功发现新的中微子震荡,并精确测量其
20、振荡几率,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证据。果果与同学们志愿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微子、反物质、反粒子等作出一些初步的了解:(查阅资料)(1)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2)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
21、景可观。(3)前卫的科幻片星际迷航里,星际航行中宇航员们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还有科幻片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人类未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结论与解释):(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_(填序号)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应用拓展)果果从大亚湾新中微子实验,展望到人类未来驾驭物质的超能力,
22、她认为不大可能出现电影中危言耸听的恐怖情节,请你帮助说出感想为_。【答案】B 不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 【解析】【分析】【详解】结论与解释:(1)由于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推测,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故填B。(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而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产生“湮灭”的现象并不符合化学变化的实质,故填: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
23、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应用拓展感想为新中微子实验说明物质领域探索是可控的,也是无限的,更需要全人类理性的化解危机,合理利用新能源。7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
24、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请回答:(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写一条即可);(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
25、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答案】CaO 全球气候变暖 +3 【解析】【分析】(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详解】(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答案为:CaO;(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故答案为: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
26、0,x=+3,故答案为:+3;(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査的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等,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 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 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
27、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之多。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如表 1 所示。表 1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对比消毒效果消毒所需时间(0.2mg/L)二次污染投资成本(900m3设备)臭氧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5min臭氧
28、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约45万元氯气能杀灭除芽孢以外的大多数微生物,对病毒作用弱30min刺激皮肤,有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有二次污染、残留,用后需大量水冲洗约34万元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_。 (2)处理饮用水利用了臭氧的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4)为了快速杀灭病毒,应选择的消毒剂是_。(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C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答案】在常温下是
29、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 化学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臭氧 ABC 【解析】【详解】(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所以臭氧的一点物理性质是: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2)臭氧处理饮用水是利用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3)通过分析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4)臭氧和氯气的消毒情况中臭氧所需时间少,快速杀灭病毒;(5)A、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故正确;B、化学变
30、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由氧气制得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臭氧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所以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故正确。故选:AB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掌握臭氧消毒的过程。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美食伴侣味精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 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
31、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加热时间(小时)焦谷氨酸钠含量(%)1001071150.50.30.40.71.00.60.91.42.01.11.92.84.02.13.65.7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2)谷氨酸钠进入
32、人体后会转化为_。(3)谷氨酸钠(C5H8NO4N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4)写出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物之一的氯化钠的化学式为_。(5)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填序号)。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答案】白色柱状结晶体 谷氨酸和氯化钠或蛋白质 15:2 NaCl C 【解析】本题在味精有关信息的情境下主要考查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阅读题干中提供的资料即可正确解决问题。(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是白色柱状结晶体;(2)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
33、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3)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5:2;(4)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5)A、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都有关系,错误;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错误;C、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正确。故选C。10央视网消息:世界首条试验段光伏高速公路一山东济南南绕城高速,已于2018年3月28日正式通车。这项交通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科技,引发脸书( Face Book)推特( 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上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试回答:在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4 SiO2+2CSi+2CO 【解析】【详解】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填:+4。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故填:SiO2+2CSi+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