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学基础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李翠娟李翠娟 第一章中医学导论第一章中医学导论 一、医学与中医学一、医学与中医学 二、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四、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四、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医学与中医学一、医学与中医学 医学?1.医学的定义医学的定义 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生理机能、病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治、养生和康复的一门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治、养生和康复的一门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中医学?2.中医学的定义中医学的定义 中中医学是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医学是指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
2、下形成的研究人体的结构、生理机能、病形成的研究人体的结构、生理机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治、养生和康复的一理变化以及疾病诊治、养生和康复的一门知识体系。门知识体系。二、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二、中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以自然科学为主体,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以自然科学为主体,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社科特征的医学体系。社科特征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具有二重性。中医学具有二重性。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1.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形成的时代 春秋春秋-西汉西汉 2.2.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难经
3、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等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形成。(1)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由由素问素问、灵枢灵枢两两部分组成。部分组成。理理(2)难经难经扁鹊扁鹊 独取寸口、命门理论。独取寸口、命门理论。理理(3)伤寒杂病论张机(仲景)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后分为分为伤寒论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伤寒病)、(六经辨证论治伤寒病)、金匱金匱要略要略(脏腑辨证论治内伤病)。载方(脏腑辨证论治内伤病)。载方269首,奠首,奠定了中医学方剂学基础。后世尊其为定了中医学方剂学基础。后世
4、尊其为“医圣医圣”,书,书为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法、方法、方(4 4)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载药载药365种,首次提出了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种,首次提出了药物的四气五味理论。药药 3.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因素(条件)形成的因素(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古代的解剖学知识 (2)长期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长期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反复的临床验证反复的临床验证 (4)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 (5 5)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 晋晋王叔和编著的脉
5、经王叔和编著的脉经 现存最早的现存最早的脉学脉学专著专著 晋皇甫谧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唐王焘王焘外台秘要外台秘要 唐唐苏敬、李勣负责编撰新修本草苏敬、李勣负责编撰新修本草 唐唐王冰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宋宋陈言陈言(无择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 提出了著名的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三因学说”宋宋钱乙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现存最早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总结了儿科的临床经验的儿科专著,总结了儿科的临床经
6、验 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 称为刘河间),倡导称为刘河间),倡导火热论火热论寒凉派寒凉派。张从正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邪非人人 身所有,邪去则正安身所有,邪去则正安”攻邪派攻邪派。李杲李杲(字明之,号(字明之,号东垣东垣老人),倡老人),倡“内内伤伤 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百病由生”补土派补土派。朱震亨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称(字彦修,后人尊称朱丹溪朱丹溪),),倡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养阴派。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药物学的发展药物学的发展 李时珍李时珍著著本草纲目本草
7、纲目,载药,载药18921892种种,附方附方1109611096首,图文并茂,采用首,图文并茂,采用自然分类方法自然分类方法,是我国在世,是我国在世界上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大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的药物学专著,被誉为“东方巨东方巨典典”。温病学派的创立温病学派的创立 吴有性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戾气”说说 叶桂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创(字天士,号香岩),创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证辨证 吴瑭吴瑭(字鞠通),创温热病的(字鞠通),创温热病的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理论理论王清任王清任著著医林改错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并发展了重视解剖,并发展了瘀血瘀血致病致病的理论。创立六大逐瘀汤
8、。的理论。创立六大逐瘀汤。明代明代命门命门学说学说 张介宾张介宾(字景岳)(字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类经类经 赵献可赵献可(字养葵)(字养葵)医贯医贯五、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五、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般认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为:一般认为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为:整体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念、辨证论治。(一)(一)整体观念 概念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构成的有机整体。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内容具体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一
9、个有机整体(1 1)形体结构形体结构上的整体性上的整体性 人体任何一个结构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人体任何一个结构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独存在。(2 2)生理功能生理功能上的整体性上的整体性 人体任何一个生理活动都是整体配合的人体任何一个生理活动都是整体配合的结果。如心主血脉依赖肺主呼吸的配合。结果。如心主血脉依赖肺主呼吸的配合。(3 3)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上的整体性上的整体性 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病理机制时,把中医学在分析疾病的病理机制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又不忽视病
10、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的影响。人体任何一个症状都是整体生理功能人体任何一个症状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失调在局部的表现。(4 4)诊断诊断上的整体性上的整体性 察外知内,以候全身:任何一个症状察外知内,以候全身:任何一个症状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因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因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而在诊察疾病时,可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如舌尖生疮脏腑的病理变化。如舌尖生疮心火上炎心火上炎 “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内必形诸外”
11、“司外揣内司外揣内”舌诊、脉诊和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舌诊、脉诊和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5 5)治疗治疗上的整体性上的整体性 探求病源,整体调节:中医学强调在探求病源,整体调节:中医学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局部病变进行调节,如从整体层次上对局部病变进行调节,如从肝治疗眼疾,从肾治疗耳疾等。肝治疗眼疾,从肾治疗耳疾等。2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即(即天人相应天人相应)(1 1)人依赖于自然界人依赖于自然界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食(音饲,给予)人天食(音饲,给予)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不能离
12、开、独立于,人不能离开、独立于自然界外而生存。自然界外而生存。(2 2)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年周期年周期气血的运行、津液代谢。如气血的运行、津液代谢。如“天暑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月周期月周期气血运行。女性月经气血运行。女性月经日周期日周期阳气的昼夜节律变化。阳气的昼夜节律变化。“阳气一日阳气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3、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寤寐节律人体寤寐节律 地域环境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的影响:江南江南气候湿热,其民腠理疏松,体质偏弱。气候湿热,其民腠理疏松,体质偏弱。西北西北气候寒冷,其民腠理致密,体质较强。气候寒冷,其民腠理致密,体质较强。水土不服水土不服(2 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不同不同季节气候季节气候的变化,可产生季节性多发的变化,可产生季节性多发病或时令性流行病。如春天多风病、夏天多病或时令性流行病。如春天多风病、夏天多暑病等。暑病等。昼夜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影响。灵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影响。
14、灵枢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地域环境地域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各种各种地方病地方病的产生多与其水土及居民的生的产生多与其水土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相关。如瘿瘤、克山病、血吸虫病和活习惯相关。如瘿瘤、克山病、血吸虫病和一些癌症(食道癌一些癌症(食道癌林县)。林县)。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 1)社会进步对人的影响)社会进步对人的影响 利利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平健康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均寿命延长;弊弊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疾病谱、死亡
15、谱的变化。(2 2)社会的治与乱对人的影响)社会的治与乱对人的影响 战乱战乱瘟疫;伦理瘟疫;伦理疾病(疾病(A I D S)(3 3)个人地位的变迁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个人地位的变迁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素问素问疏五过论指出: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尝贵后贱”可致可致“脱营脱营”病,病,“尝富后贫尝富后贫”可致可致“失精失精”病,病,(二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1 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指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健康状况遭病:即疾病,是指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健康状况遭到破坏,又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的病理变化过程。到破坏,又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的病理变化过程。症:即症状。有
16、广义和狭义之分。症:即症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含义:疾病表现于外的可视、可察的一切现象。含义:疾病表现于外的可视、可察的一切现象。(广义)(广义)体征体征-医生检查所得的表现(客观表现)医生检查所得的表现(客观表现)分类分类 症状症状-病人自我感觉不舒的表现(主观表现)(狭义)病人自我感觉不舒的表现(主观表现)(狭义)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关系。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关系。故证候能够揭故证候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
17、,中医学将其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依据。辨证:辨,即分析。通过分析:辨,即分析。通过分析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趋向及邪正关系邪正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认识过程。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的过程。法的过程。2、关系(1 1)证候与症状(证与症):本质与现象的)证候与症状(证与症):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关系。(2 2)疾病与证候(病与证):全过程与阶段)疾病与证候(病与证):全过程与阶段性的关系。性的关系。(3 3)疾病、证候与症状(病、证与症):)疾病、
18、证候与症状(病、证与症):致病因素机体: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有特定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病:可分为不同的阶段症状(主观感觉)体征(客观表现)分析、综合、归纳一组症状、体征证(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势、邪正关系)(4 4)辨证与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辨证与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检验手段。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检验手段。3、精神实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矛盾用不同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矛盾用不同方法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指同一种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所表
19、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即疗方法也不相同。即“证异治亦异”。如水肿病。如水肿病。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发展变,指几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相同,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相同,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即“证同治亦同”。如久病泄泻、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不同的病,都有如久病泄泻、子宫下垂、胃下垂等不同的病,都有中气不足的病理表现时。中气不足的病理表现时。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论治的精神实质。六、中医学基础的课程主要内容六、中医学基础的课程主要内容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学说。2、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经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络学说、体质理论、体质理论、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3、中医学诊断理论、中医学诊断理论四诊四诊、辨证。、辨证。4、中医学中医学防治防治理论理论预防和治疗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药、方剂。病的基本原则、中药、方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