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

上传人(卖家):hyngb9260 文档编号:57909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个体l一、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l1 1、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l人类基因、脑、生物组织对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类基因、脑、生物组织对人的行为是一个预设的控制框架。它们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作预设的控制框架。它们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作用是比较明显的。用是比较明显的。l常见的例证是人饿了就需要吃东西,困了需常见的例证是人饿了就需要吃东西,困了需要睡觉等等;此外人类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要睡觉等等;此外人类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脑的某些化学物质,进而改变其行为。脑的某些化学物质,进而改变其行为。2、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 以社会性因素改变行为的结果1、条件反射理论 刺激应激(行

2、为)行为的结果 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到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 思维:模仿与替代性学习二、知觉二、知觉1 1、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2 2、分类、分类 按照知觉的对象,我们将知觉分为社会按照知觉的对象,我们将知觉分为社会 知觉和物体知觉。知觉和物体知觉。3、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知觉某事物时,总是有选择性的把一些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事物的其他部分作为背景来理解和解释。(2)知觉的整体性 接近律:即时间或空间接近

3、的部分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闭合律:当客体本身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补充某些因素,把完整的事物知觉为整体的事物。相似律:人们容易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去理解。(3)知觉的理解性:指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定义:社会知觉是对人或人际的知觉。社会知觉包括个人对个人的知觉,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人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理论 凯利的归因理论:从行

4、为发生的载体(行为者)、对象、情景三个方面解释行为的发生原因。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如何看待自己的成败的知觉理论。知觉理论的意义在于其经验性。l知觉偏差知觉偏差l基本归因错误:指人在理解他人行为基本归因错误:指人在理解他人行为时,高估他人内在因素,而低估外部环时,高估他人内在因素,而低估外部环境因素的现象。境因素的现象。l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指人对行为归行动者和观察者差别:指人对行为归因时,对他人的行为易归于内因,而对因时,对他人的行为易归于内因,而对自己的行为易归于外因。自己的行为易归于外因。自我服务偏见:指人容易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内在因素,而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归于环境因素。晕轮效应:借用于天文学

5、的概念。投射效应:以己推人的知觉现象。刻板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对比效应:对知觉对象进行对比的知觉现象。l减少知觉偏差的对策l关注他人的反应l 反思自己l 注意事物发生时的非突出因素三、价值观三、价值观(1)定义: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定义: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况更可取。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况更可取。课堂讨论:课堂讨论:l 死刑惩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死刑惩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可取的还是不可取的)?可取的还是不可取的)?(2 2)价

6、值观的表现方式)价值观的表现方式 一般来讲,价值观可以用一般来讲,价值观可以用“应该应该”“”“好好”、“正确正确”、“适合适合”、“可取可取”或者意义相反或者意义相反的判断性词语来表达。的判断性词语来表达。比如,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诚实是好品质,军比如,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诚实是好品质,军人服从命令是正确的做法,人们在公众场合遵人服从命令是正确的做法,人们在公众场合遵守公共秩序是适合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可守公共秩序是适合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可取的,等等。取的,等等。(3)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价值观发挥作用的不同领域可以将价值观分为工作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指员工期望从工作中得到是以及应

7、该在工作中如何行为的个人信念。伦理价值观指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个人信念。(4)价值观与态度、工作满意度 价值观与态度:态度位于价值观和价值观支配的行为的中间。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价值观,尤其是工作价值观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例如公意性社会团体的员工因秉持社会责任,对没有报酬的慈善行为也会保持高的工作满意度。(5)价值观与管理 管理者应该根据笔试和面试结果,判断员工的价值观,看其是否适合本组织,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组织文化。这样,管理者就更能找到适合岗位的员工。四、人格四、人格人格的定义:指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及与他人人格的定义:指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交往方式的总和。研究人

8、格的意义: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及其与他人的差异。人格的特征:人格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人格是有结构的。从人格的角度可以把人分为:社会型的人:喜欢社会交往,典型的有交际花、外交官、社会工作者等。研究型的人:喜欢智力活动和抽象的工作,典型的有科学家、教授、哲学家等。现实型的人:喜欢有规律的具体劳动和需要技能的工作,典型的有工程师、修理工、农民等。企业型的人:富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企业型的人:富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导工作,具有较强的说服、支配与使用语言的能力,导工作,具有较强的说服、支配与使用语言的能力,典型的有经理、经纪人、董事长等。典型的有经理、经纪人

9、、董事长等。传统型的人:喜欢有条理的工作,具有友好、守规、传统型的人:喜欢有条理的工作,具有友好、守规、保守、善于控制等特点,典型的有办公室人员、档保守、善于控制等特点,典型的有办公室人员、档案管理员、会计等。案管理员、会计等。艺术型的人: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艺术型的人: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现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有创造性,典型的现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有创造性,典型的有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有作家、画家、音乐家等。总结:(总结:()()型的人是较理性的;()型的人是较理性的;()型的)型的人是比较感性的。人是比较感性的。人格与管理 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人格没有

10、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某些情景。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对象的行为偏好,来判断其人格类型,然后结合不同的岗位要求,选择不同的人 来担任这个岗位。l五、五、能力能力l(1)定义:指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定义:指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务的可能性。l(2)分类:从不同的载体,可以把能力)分类:从不同的载体,可以把能力l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l 心理能力心理能力l心理能力主要指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心理能力主要指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各种考试主归纳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各种考试主要测试的是人的心理能力)。要测试的是人的心

11、理能力)。l体质能力体质能力l体质能力主要指力量、灵活性、协调性、平衡体质能力主要指力量、灵活性、协调性、平衡性、耐力等性、耐力等。能力与管理(原则)能力与管理(原则)对某一岗位要选择能力胜任的人来承对某一岗位要选择能力胜任的人来承担。担。对团队和组织要选择不同能力的人构对团队和组织要选择不同能力的人构成。成。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员工的相应能力。员工的相应能力。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人群集合体,是在特定的目标和需要导向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而形成的稳定的、规范的、彼此认同的集合体。二、群体的类型(1

12、)根据形成方式,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组织建立,身份公开,其成员有共同的责任和目标,遵循组织确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的明文规定,个体之间因为具有共同兴趣和利益,能相互满足需要结合而成的群体。(2)根据群体的成员流动性将群体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群体是一个成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很强,成员间的权利和地位不稳定,与外界联系紧密,内部关系较为松散的群体。封闭群体是一个成员相对稳定,变动较少,等级关系严明,与外界联系较少或根本没有联系,内部组织严密的群体。三、群体的规范(1)定义:群体的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规范。(2)表现形式:观念

13、观念的外化物:制度和风俗习惯等。(3)作用:维持观念和行为的基本一致性即标准程度。四、规模 (1)定义:群体的规模指群体组成人数的多少。(2)规模与管理架构 群体的规模是管理架构建立的基本依据之一。五、管理幅度(1)定义: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人数即管理幅度。(2)管理幅度是管理架构建立的另一个依据。六、分工(1)定义:群体的分工指出职能划分和岗位划分。(2)分工的作用:是管理架构建立的依据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群体完成任务的效率的必需手段。案例讨论 某包工头从家乡农村带20人出来承包工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觉得该包工头能力强,会管理,都挺佩服他的。后来,该包工头发展了业务,人手不够,于是又从家乡招来64人。在之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却觉得该包工头象换了个人,能力不行了,管理不好了,大家都觉得没有秩序,工作效率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章 个体与群体.ppt)为本站会员(hyngb926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