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
2、,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适当的词语。(1)半开玩笑地回答。( )(2)比喻像潮水一样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难以平静。(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_(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_3从文中找
3、出一句排比句抄写在横线上,并仿写一个排比句。抄写:_仿写:_开心阅读。跳水(节选)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wign(),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正在这时候,船长从chun cng()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hiu()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miozhn()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擒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
4、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4本文的作者是_国作家_。5读短文,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词语。6在文中用“ ”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7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下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_8注意加点的句子,为什么只有“四十秒钟”却说“时间太长了”?你也有类似的体验吧,请结合具体实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或很快的一次内心体验写下来。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外祖父早早地起
5、了床 把我叫到书房里 (郑重、敬重、庄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那幅墨梅 就说 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护、保存、保留)!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名气、气节、风气)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困难、磨难、灾难),受到怎样的(欺侮、欺凌、侮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9“秉性”是_意思。梅花的秉性_。10外祖
6、父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让她保持_。11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12你能举出35个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吗?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军神(节选)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sh)你的刀数(sh sh)。”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7、?”“七十二刀。”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13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4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作为川中名将,他为了_,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15“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描写,说明此时他_。16沃克医生称这个年轻人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年轻人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B年轻人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C年轻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D年轻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课内阅读
8、“你逃不了!”孩子()追赶()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
9、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17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8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19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_20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_课内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
10、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qin()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g()裹尸还。2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qin( )g( )22“忠骨”的意思是_,文中是指_。23文中加点词语是对毛主席的_描写,从中我能体会到毛主席此时_的内心世界。24文中画“”的句子意思是_阅读。景阳冈(节选)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将下来,便()那条梢棒在手里,()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
11、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
12、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25将“闪”“翻”“扑”“拿”几个动词恰当地填入选文中的括号里。26从文中我们知道,老虎拿人有三招:一_、一_、一_,武松对付这三招都是一个动作:_。27从文中找出一个夸张句:_;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这句话中把_比作_。28武松“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说说梢棒为什么会折做两截。_29读完选文,你认为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_课内阅读。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
13、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30用“ ”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的句子,从中表现了 。31读下面的短语,谈谈你的体会。整整一天一支接着一支热了几次_32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选文末尾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_试卷第5页,共6页参考答案:1 戏答 心潮澎湃2 形声义俱全。 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3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
14、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 朋友聚会时吟“酒逢知己千杯少”;送朋友东西时吟“此物最相思”;中秋赏月时吟“月到中秋分外圆”;夸奖劳动者时吟“俯首甘为孺子牛”;赞美老师时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领导时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在文中表示半开玩笑地回答的词语是“戏答”,在文中形容“我”半开玩笑地回答美国青年的问题。在文中比喻像潮水一样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难以平静的词语是“心潮澎湃”,在文中形容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看见汉字心情会十分激动,难以平静。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由“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
15、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可知汉字的特点是形声义俱全。(2)文章第四段主要写了最能体现汉字形声义俱全特点的是中国的古典诗词。并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3本题考查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句是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组成的句子,能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有时两个句子的并列句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在文中的排比句为: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
16、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用七个意思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句子排列出来,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好的表达了中国古典诗词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例句中引用了诗词名句来表明每个节日或情感的特征,仿写的句子也要引用诗词名句来表达所写事物的特征,并构成排比句式即可。4 俄 列夫托尔斯泰5桅杆船舱海鸥瞄准6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7因为孩子在横木上无法转身回来,如果摔倒甲板上就没命了。可以看出船长是个沉着、机智、果断的人。8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我在考试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
17、飞快。【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语段选择课文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5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舱 ”“鸥”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阅读文可知,文中“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写出了小男孩处境危险。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18、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船长让孩子跳向海里的原因。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用枪逼着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8本题考查对词句子的理解及语言表达。文中人们之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很长,是因为在孩子的生死关头,每一秒的等待时间都会显得时间很长,大家都很担心孩子。写出你觉得时间很慢或很快的一次经历即可,注意表达通顺。9 本性 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10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11点明文章中心12南宋岳飞、晚清秋瑾、冯玉祥,朱自清。【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和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课文来看,梅花的
19、精神可从“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看出。10本文是托物言志,外祖父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其实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某种和精神即“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11本题考查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先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再看句子的修辞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中心看文章的作用。“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在文章中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0、,这个句子点明了本文的中心。12本题考查了思维拓展,属于开放性题型。只要是具有梅花品格、有气节的人即面对欺凌不肯低头的人就可以。13shsh14 刘伯承 今后有一个清醒的大脑15 动作 手术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16B【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在语境中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本题中,“数”当动词用时读音是“sh”,当名词用时读音是“sh”。在本文“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中,前一个“数”是动词读“sh”;后一个“数”是名词读“sh”。1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细
21、读选文可知文中的“病人”指的是刘伯承,作为川中名将,他为了今后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15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及描写作用的认识。通过文中句子“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中的“紧紧抓住”“青筋暴起”,可知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此时他手术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坚强地挺了过来。1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中片段可知:刘伯承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他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体现出了刘伯承真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刘伯承料事如神,
22、计算能力强。故本题说法不正确的是B,其他ACD都正确。17一边一边只要就即使也18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千钧一发十万火急19让孩子跳入水中。好处孩子在这危急关头,跳进海里,还有生存的希望,如果掉到甲板上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借助枪的威胁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避免了孩子一慌张就会摔到甲板上的可能。20思维敏捷、考虑全面、遇事情不慌张、爱护孩子。方法一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方法二是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着。方法一铺棉被,既费时又不一定与孩子下的位置一致;方法二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所以比较之后还是船长的办法
23、,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解析】17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需要填写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追赶”“喊”并列关系,可以填入“一边一边”。“失足”是“没有命了”的条件,填入条件关系关联词“只要就”。假设“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结果“难以回转身来”,填入假设关系关联词“即使也”。18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下文写了甲板上的水手被吓呆的原因:孩子遭遇险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遭遇险境可以用千钧一发、十万火急、危在旦夕、火烧眉毛等词语形容。1
24、9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文中“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可以看出,船长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前文已经提到,孩子摔到甲板上就会没命,而跳到海里却有可能生还,所以好处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船长用枪瞄准孩子是为了吓唬孩子,让他服从命令尽快跳水,避免摔到甲板上的可能。2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开放性延展题。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合理即可。前文已经提到,孩子摔到甲板上就会没命,而跳到海里却有可能生还,所以船长已经考虑到的,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因为海面风平浪静,所以孩子落水后的危险降低
25、了很多,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水手们的水性很好,孩子被救起的可能性很大,也是在船长的考虑范围之内的,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而这一切思考都是由船长爱护孩子这个基础引发的,所以船长是一个思维敏捷、考虑全面、遇事情不慌张、爱护孩子的人。21 签 革22 烈士英雄的遗骨 毛岸英23 神态 因不能见儿子最后一面而无比悲痛24青山到处都埋葬着忠诚战士的尸骨,又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解析】21本题考查字词的拼写能力。“签”字上面是竹字头,“革”上面不是草字头,不要写少一横。2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联系上文可知“忠骨”的意思是忠烈之士的遗骸,文中指的是
26、在战场上牺牲的毛岸英。23本题考查词语分析。由“黯然”的目光,可知这是对面部神情的描写,属于神态描写,“黯然”表示情绪低落,联系前文可知是因为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连儿子的最后一面也未能相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心中深深的不舍,沉沉的悲伤和痛苦。2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是无需考虑的,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这句话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照应了文章的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铮铮的言语充分显示了毛主席作为
27、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25翻拿闪扑26 扑 掀 剪 闪27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 虎尾 铁棒28武松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将下来;武松慌了,正打在枯树上。29他是个胆识过人,机警敏捷的人。【解析】25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闪:躲避,闪开。在文中是“闪”在青石旁,指武松闪开,躲避到青石旁。翻:歪倒,反转。在文中是从欧诺个青石上“翻”下来,指武松从青石的这一面反转到另一面。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在文中是和身望上一“扑”,指老虎用力向前冲,想全身伏在武松身上。拿: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在文中是
28、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指武松用手抓住梢棒。2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由文章内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可知老虎拿人第一招是“扑”;“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可知老虎拿人第二招是“掀”;由“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可知老虎拿人第三招是“剪”。由“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松却又闪在一边”可知武松对付这三招都是一个动作“闪躲”。27本题考查夸张句与比喻句的运用。夸张句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
29、大或缩小。比喻句是一种使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句子。文章中的夸张句为: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将老虎的声音夸大化,能振动山岗。文章中的比喻句为: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将虎尾比作铁棒,突出老虎的尾巴很坚硬。2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文中写了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一直闪躲,打不到武松的老虎,气性先自没了一半。这个时候武松抓住机会进攻,“武松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将下来;武松慌了,正打在枯树上。”说明武松太着急了,所以手中唯一的武器梢棒,折成了两截。也为故事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埋下铺垫。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30、武松面对凶狠的老虎,丝毫不害怕。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开始一直闪躲,等老虎泄气后,再一举进攻。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胆识过人、机警敏捷的人。30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31通过这些短语,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爱子情怀。32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爸爸还想和你一起聊天呢!爸爸还想和你一起喝茶呢!【解析】30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中的“说、吸”可知,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这是描写主席动作的句子,从中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普通的父亲,无法接受失去爱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31考查学生对短语的理解。阅读短语“整整一天”“一支接着一支”“热了几次”这几个词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毛主席“一支又一支”吸烟其实是因为主席内心的悲伤难以消退。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的悲痛心情,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爱子情怀。3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回答即可。即: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爸爸还想和你一起聊天呢!爸爸还想和你一起喝茶呢!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