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谢 池 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阵云高,狼烟举,拥雕戈西戍,词人笔下的这种军旅生活极为豪壮,令人振奋。B“笑儒冠自来多误”中“笑”字为嘲笑之意,表明词人对自己身为读书人的遗憾。C结尾一“叹”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而今的失落苦闷,与上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这首词上片念旧回忆,以慷慨之情起;下片写现实当今,以沉痛之情结,层次分明。解析
2、“笑”字意为嘲笑,但其意味复杂,既嘲笑“儒冠”,也是自嘲,词人以自我解嘲,无奈的笑反衬自己内心的悲苦;并非表明词人对自己身为读书人的遗憾。所笑之儒冠也可以理解为众多儒生,壮年从军的词人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答案B(2)本词的上下片描写了两个具体的场景,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从戎西戍的场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泛舟吴楚的场景。(2)情感表达:这两个场景是作者由壮志凌云到沉痛幽叹的形象化表达,能让读者身历其境,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词人诚挚的爱国情感。(3)结构安排:这样的场景对比使诗歌构成一个整体,又曲折有致。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3、成(1)(2)题。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B颔联紧承送别。“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愁绪。解析“颈联对比”错误,“归乡无
4、望”的解读错误。“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自然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答案C(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意象:“金鞭”“铁骢”“虏障”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意境:“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旷辽远,雄浑阔大。情感:“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注】此诗作于696年,契丹人
5、发动叛乱,唐王朝出兵征讨。卢龙塞: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供奉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画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肃杀”“白露”渲染出送别时的气氛,烘托出朝廷军队东征阵容的庄重严肃。B颔联表明此次出征定是一场苦战,规谏将随梁王出征的崔融,定要用好手中的佳兵。C颈联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意象,“侵”“扫”写出了军队东征的气势。D全诗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刚健有力,撼
6、动人心,一扫南北朝的“绮靡”诗风。解析句中“乐战”是“喜好战争”之意。答案B(2)全诗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答:_答案盛赞唐军的仁义。“王师非乐战”写出王师不喜征伐,以仁义为本。劝勉友人要慎重兵事,垂恤生灵。“之子慎佳兵”是规劝朋友慎重兵事,少杀戮。赞颂唐军的兵威,对征讨怀有必胜信心。“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喻指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定能击败叛军。劝诫友人等将领们莫要贪功邀赏。“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是希望友人能够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要穷兵黩武。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代边将有怀刘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7、。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比,“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时间跨度之长,戍边之久。B颔联比兴,借写枯瘦的塞马思恋秋草,引出苦于边地久戍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C颈联借意象传情感,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渗透悲凉伤感之意。D尾联叙述中寓褒贬,自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赞颂将领的骁勇善战。解析强,超出。“赞颂将领骁勇善战”错,此处说明边关战局紧张,将士作战艰辛。答案D(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以“代”字入题在情感态度表达上的效果。答:_答案“代”即代替,诗中作者替边关将士表达心声,能更客观地呈现边将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作战的艰辛
8、和对家乡的思念,从而深切地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也借将士身份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边境不宁的担忧。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注】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北土:指秦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为寄赠远方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B首联中“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作者以此表明隐逸思想,颇
9、为自然贴切。C诗人在颈联进而抒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上下句对偶不求工稳,但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益悲”之情油然而生。解析“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错,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所以这应是一首直率的诗。答案A(2)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说诗人不仅要内心有诗情,还要把情感传达出来。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呢?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用典。“一丘”“三径”的典故表达了归隐的思想。对比。颔联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正反相对,更能突出作者厌恶仕途、向往隐逸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
10、诗人用“苦无资”直说自己想隐居而无力隐居的困苦;用“非吾愿”直说自己不愿意做官;用“黄金尽”直接表达自己此时困居长安,穷困潦倒的窘迫。借景抒情,作者借“凉风”“蝉鸣”等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时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B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
11、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C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D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解析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反说故乡之水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思乡深情。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故清代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答案C(2)颔联有如一幅长轴山水图,而且融情入景,故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请选择某一角度加以赏析。答:_答案示例一:山水如画(画面阔远)。这是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画,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
12、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远远望去,仿佛流入辽远的荒漠。整个画面辽阔而又高远。示例二:讲究炼字(动静结合)。前句着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而且气势开阔;后句着一“入”字,写出了江流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激情,极富动态之美。示例三:融情入景(触景生情)。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蜀地(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如此辽阔的原野和奔腾的江水,壮观而富于气势,心情豁然开朗,油然而生喜悦,也透露出青春的蓬勃朝气。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
13、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急急符:紧急命令。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於菟:古时楚人对“虎”的称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军府一声令下,壮士青衫匹马,万人惊呼,突出了部属
14、的勇猛形象。B诗人被贬,以致部属赤手缚虎之功不得赏,诗人因此而心怀愧疚。C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辛弃疾喜欢使用典故,“明珠成薏苡”“风雨破吾庐”都意蕴丰富。解析五、六句不是夸赞部曲,而是作者“素负志节(向来心怀高尚的志向)”的自白。“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答案C(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结尾两句着重点明惜别(送别)之情,表现一位大将对部属的祝福和热爱之情。第七句: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第八句:表明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广阔的前途,能为国效力,即使自己因受谤要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