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2727课课 一个粗瓷大碗一个粗瓷大碗课题导入课题导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赵一曼生前用过的瓷碗课题导入课题导入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课题导入课题导入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认读园地认读园地陈陈 曼曼 联联 缸缸 还还 粱粱顿顿 侦侦
2、 lin chn mn hun lin gnglin chn mn hun lin gngzhn dn zhn dn 多音字运用多音字运用还还hihi(还有)(还有)明明看完书,明明看完书,还还()要把昨天借的课本)要把昨天借的课本给同桌给同桌还还()回去。)回去。hihihunhunhunhun(归还)(归还)重点词语重点词语陈列陈列 联军联军 感到感到 搪瓷缸子搪瓷缸子 艰苦艰苦 高粱高粱 炊事棚炊事棚 吭声吭声 侦察侦察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课文通过记叙一个课文通过记叙一个 的来历,讲的来历,讲述了述了 关心战士,和他们
3、关心战士,和他们 ,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的故事,歌颂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贵品质。粗瓷大碗粗瓷大碗 赵一曼赵一曼同甘共苦同甘共苦 坚持革命坚持革命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第1自然段引出一个引出一个粗瓷大碗粗瓷大碗的故事。的故事。第2-11自然段描述送碗、描述送碗、用碗、丢碗用碗、丢碗的经过。的经过。品读课文品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普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普通的粗瓷并不平常?的粗瓷并不平常?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任团政治委
4、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1)放的地点不平常: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用的人不平常: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3)用的时间不平常:抗日战争时期。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5、。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一直、好不容易、连忙”等词,展示出通迅员“送碗”的急切心情,再次说明赵一曼没有碗使用的时间很长。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这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儿还呀!哪儿还呀!”通讯员为难地说。通讯员为难地说。【(语言描写)“!”语气坚定,不容推托,赵一曼以为是从别人那里拿的,所以坚决要求退还。】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开饭了。通讯
6、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心理描写)这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浸透着战士对政委赵一曼的敬爱。说明在抗战艰苦的日子里,赵一曼已经很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当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她想到了什么?品读课文品读课文她想到了:战士们的艰苦生活
7、,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她会怎么做?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一“倒”一“盛”,赵一曼连贯而又迅速的动作,表现出怕被人发现的心理,体现了赵一曼关心同志,爱护战士的品质。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眼里却含着泪花。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呀!”赵
8、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读画线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表面上说是表面上说是“不丢碗不丢碗”的事,实际上是说的事,实际上是说“什么时候革命胜利了,人人都有碗用了,就不什么时候革命胜利了,人人都有碗用了,就不会再丢碗了。会再丢碗了。”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赵一曼心中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她抛头颅,赵一曼心中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她抛头颅,洒热血,期待的是中国人民能摆脱侵略与压迫,洒热血,期待的是中国人民能摆脱侵略与压迫,过上人人都能用上碗的幸福日子。过上人人都能用上碗的幸福日子。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据后来据后来“侦察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七班的菜盆了。第211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描述送碗、用碗、丢碗的经过。品读课文品读课文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课文总结课文总结 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同志用碗的前后经过,赞美她关心同志、爱护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课文总结课文总结一个粗瓷大碗小通讯员送碗敬爱政委用碗一“盛”一“倒”赵一曼“丢”碗爱护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