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目 录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著名诗句节日起源节日源头“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谓之“重阳,两阳相重为桔祥之日。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节日源头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
2、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开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根底。节日源头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假设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节日发展
3、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节日发展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21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民间习俗外出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存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
4、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外出赏秋爬山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爬山登高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
5、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吃重阳糕重阳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桔祥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
6、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饮菊花酒佩带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佩带茱萸神话传说续齐谐记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
7、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0102桓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桓景,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续齐谐记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
8、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0304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续齐谐记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著名诗句欣赏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欣赏佳作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欣赏佳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欣赏佳作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欣赏佳作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节日传承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为后代的我们更应该尊敬老人和保护老人,同时希望这种美德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开展,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外出就学或工作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居,只能每天守候在 机旁,等待子女的一声问候。节日传承 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在晚年应当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对于他们来讲,幸福安康的晚年除了物质方面,儿女在精神方面的关爱也相当重要。对于父母老人来讲,只要子女平安、健康就能满足,所以他们可以忍受独居做“空巢老人。但是作为子女,在每年那么多的节日中,不仅要记住一个老人节,更要在平时多多关心老人。同学们,下节主题班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