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迹。难点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准备:1.预习提纲(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3)想一想:
2、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识记“朱、德”等14个生字,会读1个多音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理解“不料、山高路陡”等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揭题识字,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扁担。边写边强调“扁”字为半包围结构,户字头要写得略小,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面的部件让出足够的空间,最易错的地方是下面部件中的一横。教读:扁担的“担”读轻声。师:你知道扁担是干什么用的吗?生:扁担:放在肩上挑东西或抬东西的工
3、具,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扁而长。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课件出示扁担图,扁担上写着“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板书:朱德。识记“朱、德”二字,“朱”字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德”字可以用拆分的方法识记,“双人旁,左边站,十、四、一、心靠右边”。3.通过预习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初步了解了朱德爷爷?课件出示:(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2)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从“带领、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这些词句中你们能读出朱德是干什么的吗?对,是红军队伍的领导人,是指挥打仗的军官。4课件出示朱德简介。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
4、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深受人民的爱戴。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5.过渡,导入课文:这根扁担里究竟设计意图: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第16课朱德的扁担。孩子们对于扁担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于刻了字的扁担却是非常有兴趣的。这样顺势了解了朱德的背景资料。在谈话的过程中,顺势认识了“朱、德、扁、担”这几个字,完成了认读正音的教学目的,针对“朱”字还采用了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这符合低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穿插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语
5、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识字能力。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山高路陡 难走 斗争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3开火车接力读,看看哪些字词难读难记。“志”: 上部是“士”,不是“土”。“心疼、敬爱、打仗”中的“疼、敬、仗”都是后鼻音。“难走”中的“难”是多音字,在这读“nn”,“难”在“灾难”中读“nn”。请同学们辨析这几个词语:难过、为难、难忘。4小组检查读词语的情况,逐个过关。5.理解“山高路陡”和“不料”。(1)看到“山高路陡”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象画面)“陡”
6、字的左边就像一座悬崖,直直的。所以“陡”就是指山坡近于垂直。(2)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可以用哪个词替换“不料”?(“不料”在这里指没有想到的意思。)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采用先集中识字的方式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比如:对“志”的识记;多音字“难”的辨析;根据“山高路陡”想象画面;“不料”结合句子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这些训练的形式,不仅高效,而且为下面的学习扫清了字词障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长句子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2.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轮
7、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出示课件,完成填空。课件出示:朱德经常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越发敬爱他了,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生可能会质疑: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设计意图:不读熟,不开讲。这里让小组的同学再次轮读课文,达到对课文的熟知,然后让学生开展自学,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谈一谈读懂的内容,说一说还存在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更好
8、地了解学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四、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扁、担、志、伍、师、军、战、士。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教师示范,讲解会写字的书写要点。扁:半包围结构,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第八笔竖在竖中线上。担:左窄右宽,“扌”瘦长,“旦”字“日”宽扁,底横稍长。志: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稳稳托住上面的“士”字。“心”字三点的位置分别为左下格、竖中线、右下格。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伍:“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师:左部竖撇稍直;右部横不宜长,竖要直。
9、军:“冖”的横钩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字。战:斜钩要有点弧度,就像一张弓,书写要长,才能舒展。士:首横长,取斜势,竖要直,下横短。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写字教学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每一画,看清位置,摆好架子,及时总结写字的规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写字效率。第2课时课时目标1. 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词语,同桌订正:扁担、同志、队伍、红军、会师、战士。2认读词语,
10、试着用以下几个词说说课文内容。课件出示:朱德 挑粮 战士 心疼 藏起来 扁担 写上 敬爱设计意图:通过听写,及时巩固生字。通过词语认读,练习说话,回顾课文内容,开启新课学习。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挑粮的重要性。1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2讨论:“会师”就是指队伍会合了,说说是哪两支队伍会合了。(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两支队伍会合是件高兴的事,指名读,读出喜悦。3.教师介绍背景:当时,敌我势力悬殊,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红军均处于劣势。那时,红军遭到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
11、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这就需要战士们到山下去挑粮食,可粮食好挑吗?4引读:此时,红军在(学生读)山上,山下不远处(学生读)就是敌人。抓住“不远处”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设计意图:事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及时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虽寥寥数语,但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三、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1.指名学生逐句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红军下山还会面临哪些困难?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路难走的句子,体会“挑粮路”之长、之险。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1)联系生活体验,读出“挑粮路”之长。五六
12、十里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练习朗读。(2)结合图画,想象“挑粮路”之险。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的情况。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3)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么远、这么难走的挑粮路,加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随时会遇到敌人的偷袭、进攻,红军战士害怕吗?(不害怕)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3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
13、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来学习,通过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图画体验“挑粮路”之长、之险,进而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四、品读第3自然段,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1.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还会遇到敌人的偷袭、进攻,可是每次挑粮,朱德同志(引读)课件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2课件出示朱德爷爷挑粮的图片,看图说说朱德爷爷的样子,再出示短语,连一连。课件出示:挑着 穿着 戴着草鞋 斗笠 粮食这些动词跟后面的名词搭配是那么贴切、那么自然!身为红军的指挥官,朱德爷爷跟战士们(一块挑粮),而且穿的是和战士们一样的(草鞋),戴的是和
14、战士们一样的(斗笠),和战士们一块儿爬山。然而这爬山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引读:当烈日当空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大雨滂沱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寒风刺骨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当大雪纷飞时,(生接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挑粮上山真是“难”啊!3.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先士卒、同甘共苦)4.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通过对词语的重读,读出对朱德同志的敬仰之情。5.补充资料: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官。白天,他和战
15、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查看地图、研究战略,经常工作到天明。课件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指导朗读,读出朱德同志的忙碌。指导读好长句子的停顿,重读强调“整夜整夜”。小结:正是因为挑粮“险”“难”“累”,所以战士们很心疼,于是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同学们,这“藏”的背后啊,是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心疼、敬爱,希望他好好休息)6.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还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这几个字?(1)同学们,如果你是朱德同志,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我刻上“朱德的扁担”,战士们就_,我就_。(2)同学们
16、,朱德同志是不想有任何的特殊化。他觉得他就应该跟战士们一样,(生接读)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又找来一根扁担,就是想,(生接读)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刻上“朱德的扁担”,就是想,(生接读)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3)从这儿,你又看出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工作辛苦、以身作则)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联系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五、总结全文。是啊,朱德同志就是用这根扁担,挑起了储备粮食、巩固根据地的重任,彰显了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
17、的革命队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仍然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让学生反复品味,品出词语搭配的精准,品出朱德同志的辛苦,品出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自然而然就激发了学生的敬爱之情,升华了情感。板书:反思:1.搜集资料,加深了解。学生对于刻了字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着眼于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
18、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向家长了解,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课中适时介绍朱德并交代当时的背景,补充讲解当时井冈山的军事形势,虽寥寥数语但可以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2.培养质疑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的问题很多,有词语类:会师、草鞋、斗笠、山高路陡、井冈山根据地、储备等;有问题类: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了一根扁担?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等等。3.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第2自然段中抓住关键句“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来学习,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图画体会“挑粮路”之长、之险,“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中的“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进而体会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精神。第3自然段仍然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结合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启发学生在观图、读文、表达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品味,品出词语搭配的精准,品出朱德同志的辛苦,品出朱德同志与大家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敬爱之情,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