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086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春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写景,多角度,抓特点,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3.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 品味语言,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看看屏幕上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洋溢着诗情,满含着画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幅迷人的画卷。

2、老师把画面定格在四季之首春,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古诗来表达你对春的感情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古人笔下的春可谓多姿多彩,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

3、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眼中的春是不是有着别样的风姿呢?请同学们跟着曹老师一起走进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春。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

4、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2.检查字词预习。(二)初读感知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边听边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盼春绘春赞春(1) (2-7) (8-10)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3.如果给这几幅图分别加上一个动词会更形象,该怎么加呢?如春草报春图,对于剩下的四幅图,同位两个一块推敲推敲。谁第一个来?【明确】春草 报春 图春花 争春 图春风 唱春 图春雨 润春 图迎春 乐春 图4. 本文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怎样的感情?【明确】对春天的盼望、赞美、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

5、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三)研读品味1.朱自清先生将他对春天的盼望、喜爱和赞美之情都融入景物描写中,下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盼望、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第二段,看作者总写了哪些景物?“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三个“起来了”,突出了作者看到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那就先让我们带着迎春的快乐,走向那茸茸的绿草地。2. 请同学们带着游春的喜悦齐读课文第三段春草图,边读边思考:我读春草图(1) 春草 图采用了 的写作角度(顺序),运用 的写法

6、,写了春草的 特点。(2)我最欣赏的句子是 ,因为 。(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感情等方面评析,也可以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进行评点)。明确:我读春草图春草图采用了由物到人的写作顺序,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了春草的 嫩、绿、多、软特点,我最欣赏的句子是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因为 它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感情,富有情趣,抒发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钻”字用得好,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的”用得好,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评析,也可以抓住一两个关键词进行评点)。3.刚才,老师

7、引领着同学们赏析了“春草图”,我相信凡是用心学习的同学肯定已经掌握了品读美文的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学习,赏析剩下的四幅美景。三分钟后代表发言。【明确】(1)我读春花图 春花图采用了由高到低的写作顺序,运用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写了春花的多、艳、甜的特点,我最欣赏的句子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它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我最欣赏的词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因为“闹”比“叫”好,不仅由嗡

8、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热闹景象,侧面描写出了花艳、甜的特征。而“叫”只表达“叫喊”之意,感情色彩也不浓。 我读春风图图 春风图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的写作角度,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结合的写法,写了春风的温暖的特点,我最欣赏的句子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因为 它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温暖的特点。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用拟人手法,贬义褒用,写出了鸟儿在春风里兴致勃勃,尽情歌唱的情态。我读春雨图 春雨图从由物到人的写作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了春雨的 细密、轻盈的特点,我最欣赏的

9、句子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因为它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缠绵细密特点。我读迎春图图 迎春图从由上到下、城里到乡下的写作顺序,运用叠音词的写法,写了人们迎春的 快乐。我最欣赏的句子是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因为叠音词的运用,既写出了人们的快乐舒畅,又增强了语言的节奏美和音乐美。小结: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那小草、那春花、春风、春雨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四)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把春分别比作娃娃、小姑娘和青年呢?三个自然段为什么独立成段?这三个层次的顺序可以调换吗?【明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把春天

10、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娃娃刚出生新生,穿着新衣,戴着新帽,整个都是新的,把春天比作娃娃,强调了春天的“新”;而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把春天比作小姑娘,突出了春的“美”;健壮的青年,往往健康有力,把春天比作青年,强调了春天的“力”。我觉得除了依次强调“新”、“美”、“力”外,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还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作者这样安排是有考虑的,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春天勃勃的生气美,艳丽的容颜美和健壮的身姿美,放在一起,构成了排比,增强了文章结尾的气势。表达出了对春天无比热爱和无比赞美之情。有哪位同学再来读读?不可以。这三个层次的顺序雨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11、发展是一致的。春天未到之时,热切盼望;待它到来之后,尽情描绘;最后满怀喜悦地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深化主题。这三个层次的顺序体现了本文严密的思路,精巧的构思(五)拓展延伸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了春天的美景,我想,我们每个人对春天的感悟是不同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特长,运用不同的形式把春天的美景再现出来。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画出春意盎然的图景,擅长朗读的同学可以声请并茂的朗读,有文采的同学可以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想唱歌的同学可以放声歌唱小结:太精彩了,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希望你们能飞翔在大自然的春天,更希望你们能飞翔在人生的春天!(六)课堂小结同学们,

12、本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的话,你们这个年龄就属于春季,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人生的春天,播种希望,用彩笔勾勒出绚丽的人生!(七)课堂板书春朱自清盼春绘春赞春 (1) (2-7) (8-10)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三、布置作业1. 诵读课文。2. 收集积累“诗中春”。四、推荐阅读篇目朱自清荷塘月色五、教学反思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2. 赏析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感情,

1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2. 赏析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感情,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这是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秋天里曾说过的句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济南的冬天,感受大师心目中冬天的魅力。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

14、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2.检查字词预习。(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编思考:1.文中哪一个词或短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明确】“温晴”。因为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第2段是全景写城、写山,第3、4段写雪中的山色,第5段写温暖的水,所以它们都是在温晴的基调上来展开画面的,显出和谐一致的美感。2.为了突出济

15、南“温情”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三)研读品味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围绕“温晴”这一主旨,由总写到分写地对济南冬天的景物进行了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描绘。请同学们重点研读课文25段。完成以下任务:1.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加以印证。 【讨论明确】 拟人: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比喻、拟人: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

16、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2.第3自然段雪后初晴图,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

17、,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济南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突出济南的水的特点的? 【讨论明确】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采用拟人手法,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水的清、亮:作

18、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如:“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四)深入理解1.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展示】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

19、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为何如此温晴?【明确】参考背景资料:老舍一生历经坎坷,先后在八个城市生活过。济南的冬天写于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那时老舍刚从异国他乡回到祖国,或许济南让他在回国的那一刻有了家的最真切的感受,而且那是一段多么平和、安详的岁月啊!所以老舍会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这一方宝地上,倾注在济南的一山一水上。“济南是他的第

20、二故乡”,济南的温晴已经完全融化在老舍的温情中了!(五)拓展延伸济南的冬天温暖在老舍先生的记忆里,第二故乡的山山水水一直美丽在他的心目中。我们的家乡你我的心目中同样是个风水宝地它们在不同季节里呈现着不一样的精彩,请选择你最喜爱的家乡的某个季节的景点,运用本文学到的写法进行描写。(六)课堂小结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读美文,赏美景,学写法,相信同学们收获多多。(七)课堂板书 三、布置作业1. 积累写冬天的诗词名句。2. 以“我家乡的 (春、夏、秋、冬)”为题,下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

21、文。四、推荐阅读篇目老舍济南的秋天五、教学反思 3.雨的四季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2. 品味优美的语言,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雨中的情感和意蕴。 3.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品味优美的语言,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雨中的情感和意蕴。 2.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鉴赏品味法、拓展阅读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雨,这大自然的精灵,它如一首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无论是柔美如诗的春雨

22、,猛烈如歌的夏雨,清凉缠绵的秋雨,还是冷静如画的冬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倾听诗人刘湛秋的四季雨歌雨的四季。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1.作者写了哪些季节的雨?有何特点?请同学们用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概括。 【明确】本文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四季雨的特点:春雨:娇媚、柔情;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2.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奠定了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的是那一个词?【明确】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

23、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喜欢”。(三)研读品味研读一:细细地品 本课并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侧面描写万物经雨淋洗后的情态。作者是如何来写雨后万物的。请默读课文,圈点批注相关语句,从修辞、用词、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其妙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用于别致新颖。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

24、整个大地是美丽的。【明确】“丝帘”和“彩棱镜”都是具体可感的名词,以比喻的形式呈现出来;“挂”和“牵动”都是形象感很强的动词,化静为动。)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赏析,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这一段中并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师小结:这是运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明确】一句中“浇灌”,写出了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

25、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4)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明确】欲扬先抑的写法,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是富于想象之语。师小结:描写春雨的方法有:运用修辞手法,运用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化动为静的方法。研读二:美美地读作者用文字给我们提供了一场可触可感、亲切可爱的心灵雨。我们像作者一样,对雨也爱的深沉、爱的真挚!把自己的感情通过美读课

26、文表达出来。【朗读指导】朗读时,通常这样处理语调与情感:强而浑厚雄壮、强健、慷慨、有力;弱而缓哀怨、缠绵、委婉、纤细;长而舒缓广大、空旷、迂缓;短而急促急促、激动、狭窄;清亮、圆润、饱满优美、欢乐、活泼、轻松、清秀。【练读提示】先请同学自由诵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注意根据情感采用相应的语调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情、读出个性。【朗读展示】先指名朗读,再全班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四)深入理解1. 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两段,文中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第六段改称“你”?【明确】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

27、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2. 第七段与前文有怎样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明确】首尾呼应。结尾的“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再次强调了雨的“美”和自己对雨的喜爱,表达出对雨的渴望和爱恋之情。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拓展延伸课文以“雨的四季”为题,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请仿照本课写法,

28、写一写你记忆中的雨。(不少于300字)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朗读、品评,感受到了刘湛秋先生笔下四季雨的不同情致和风韵,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更感受到先生对于自然、人生的热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擦亮眼睛去寻找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双手去创造美!五、课堂板书 雨的四季 刘湛秋喜雨 春雨柔美、生机 由衷喜爱 夏雨热烈、粗犷 绘雨 秋雨端庄、沉静 热情赞美 冬雨自然、平静 赞雨六、布置作业1. 搜集描写“雨”的古诗词。2. 将“拓展延伸”的练笔“雨的四季”,扩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七、推荐阅读篇目刘湛秋中国的土地雪伞卖鞭角的小女孩八、教学反思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 诵读

29、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 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关心友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 诵读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赏析法、拓展阅读法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

30、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融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1.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诗)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古诗的形式 古体诗(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如夜雨寄北题破山时候禅院等) 词(如浣溪沙) 曲(如秋思)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它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篇目可长可短,不必押韵。乐府是要配乐演唱的。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2.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二)教学观沧海

31、1.初读感知 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 【明确】 正音。碣石(ji)竦峙(sng zh)澹澹(dn dn)萧瑟(s)哉(zi) 朗读节奏划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激昂、高亢、雄壮慷慨激昂,雄浑苍凉是曹操诗歌的风格。2.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这首诗歌相关的内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看到什么景【明确】作者(曹操)碣石山(东临碣石)秋天(秋风/萧瑟)壮阔的大海(观沧海) 3.展开联想和想象,试着描述诗

32、歌画面。【明确】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2.研读赏析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讨论展示】观(诗眼)。开篇点题,交待观看的方位、地点及对象。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讨论展示】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9-12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注: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内容无关。 诗人由山岛、树木,写到洪波,

33、描写的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展示】由近到远。山岛、树木、百草是近景,洪波涌起是远景。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和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讨论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个若可以看出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

34、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这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种描写的手法又称:虚写。在曹操的心中,他早已成为那吞吐日月、容纳星河的沧海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讨论展示】这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大海雄奇壮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3.自由背诵。检查过关。 (三)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听课文录音,注意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 /,/。【明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2.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通诗歌大意,了解诗中意象。【明确】主要意象:杨花、子规、明月。诗歌大意:杨花凋谢了,只有杜鹃鸟在不住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奔赴夜郎以西!2.研读赏析 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讨论展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展示】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

36、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讨论展示】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讨论展示】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

37、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概括主旨。【明确】作者将对朋友真切的感情融入到客观景物当中,表达了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深切的思念之情。3.自由背诵。检查过关。(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二课时(一) 检查背诵检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歌的背诵。1. 指

38、名背诵。2.小组赛背。3.全班齐诵。(二) 教学次北固山下1.自由朗读,试着标划朗读停顿。【参考】次北固山下王 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参考注释,读通读东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明确】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3.研读赏析诗歌的题目“次”表明诗人此时

39、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请用诗中的关键词加以印证。【研读展示】羁旅漂泊 ;客、行、乡书、归雁找出本诗直接抒情句和写景句,并分析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直接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景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所蕴含的的生活哲理?【讨论展示】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的春色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赏析名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讨论展

40、示】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愁。何以寄托?这时,他举头望见了北归的鸿雁,于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思乡之情托于北归的大雁,更显其情浓。 探究主旨【讨论展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4.自由背诵。(三) 教学天净沙 秋思 1.自由朗读,试着标划朗读停顿。【参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41、/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参考注释,读通读东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明确】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3.研读赏析(1)“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 【讨论展示】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

42、手法。(2)如何理解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和意境?【讨论展示】 天净沙秋思写秋野旅人的情怀。开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纯粹写景。作者只单纯地说了六种景物的名称,便让一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背景活现在读者眼前: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照射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几点寒鸦。地上一条清溪,溪上架着小桥,不远处便是幽静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是只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这幅画面的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

43、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凉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瞻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却包含着许多的意思。(3)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归纳主旨。 【讨论展示】 通过描绘一幅暮色苍茫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4.自由背诵。三、拓展延伸“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迷语大会之后,由央视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大会凸显“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代文化达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传承诗风。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标识(1)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很多网友发表看法,请你也来跟帖留言。栀子花:重温诗词之美,享受诗意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