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 浓差电池浓差电池 1. 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 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 度向低浓度转移而产生的)。其中,甲池为 3mol L1的 AgNO3溶液,乙池为 1mol L 1的 AgNO 3溶液 A、B均为 Ag电极。实验开始先断开 K1,闭合 K2,发现电流计 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此时NO3 向 B 电极移动 B. 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
2、C.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一段时间后 B 电极的质量增加 D.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2. 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 示,可从浓缩海水中提取 LiCl。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装置获得 LiCl 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B. Y 极发生氧化反应:2Cl 2e Cl2 C. X 极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H2,b 区溶液中减少0.2mol离子(不考虑气体溶解) D. 电子由 Y极经外电路移向 X极 3. 某种浓差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碱液室中加入电石渣浆液主要成分为Ca(
3、OH) 2, 酸液室通入CO2,产生电能的同时可生产纯碱等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A. 加入 NaCl 是为了增强导电性,NaHCO3、Na2CO3在碱液室生成 B. H+通过质子交换膜 c移向 N极,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 b移向碱液室。 C. M 极是负极,提供电子经外电路流向 N 极 D. N电极区发生还原反应,放电一段时间后,酸液室溶液 pH增大 4. 如图所示,图甲是离子浓差电池(利用电解质浓度不同形成的电势差工作),图乙 是电解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电池工作时Ag(l)作负极 B. 理论上4molNO3 通过交换膜
4、时石墨极产生22.4LO2 C. Ag(2)、Ag(3)电极反应式都为Ag e= Ag+ D. 图乙中NO3 向石墨极迁移,Ag(3)极增重 5. 由相同金属电极及其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组成的电池称为浓差电池, 电子由溶液浓度 较小的一极流向浓度较大的一极。 如图所示装置中, X电极与 Y电极初始质量相等。 进行实验时,先闭合 K2,断开 K1,一段时间后,再断开 K2,闭合 K1,即可形成 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不正确的是 A. 充电前,该电池两电极不存在电势差 B. 放电时,右池中的NO3 通过离了交换膜移向左池 C. 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0.1mol电子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10.8g
5、 D. 放电时,电极 Y为电池的正极 6. 浓差电池中的电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 LiCl 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电池工作时,Li+通过离子导体移向 b 区 B. 电流由 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 Y极 C.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 2e= H2 D. Y极每生成1molCl2,a 区得到 2mol LiCl 7. 有一类电池,它虽然也可以说经历了氧化还原过程,但电池的总反应中并没有反映 出这种变化,它是通过一种物质从高浓度状态向低浓度状态的转移而获得电动势, 这一类电池被称为浓差电池。现有如图所
6、示装置,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电子流向:Cu(2) Cu(3),Cu(4) Cu(1) B. 用图模拟电解精炼铜,图中CuSO4溶液浓度降低 C. 用图模拟电解精炼铜,Cu(3)电极应选用粗铜 D. 电极Cu(1)和Cu(3)的电极反应式都是Cu2+ 2e= Cu 8.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利用电解质的浓度差构成“浓差电池”。 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如图,甲池为 3mol L1 的 AgNO3溶液,乙池为 1mol L1的 AgNO3溶液,A,B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先 闭合 K2,断开 K1,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
7、 不正确的是( )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A. 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甲、乙两池中溶液浓度相等 B.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闭合K1,断开K2,乙池中溶液浓度增大 C.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闭合K1,断开K2,乙池中 Ag电极质量增大 D. 实验开始先闭合K2,断开K1,此时NO3 向 B 电极移动 9. 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 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 度向低浓度转移而产生的)。其中,甲池为 3mol L1的 AgNO3溶液,乙池为 1mol L 1的 AgNO
8、 3溶液 A,B均为 Ag电极。实验开始先断开 K1,闭合 K2,发现电流计 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一段时间后 B 电极的质量增加 B. 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 C. 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此时NO3 向 B 电极移动 D.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10.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均为 1mol L1的 AgNO3溶液,A、B 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先闭合 K1,断开 K2。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 K2,形成浓差 电池,电流计指
9、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闭合K1,断开K2后,A 电极增重 B. 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 断开K1,闭合K2后,NO3 向 B 电极移动 D. 断开K1,闭合K2后,A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11. 因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电动势的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 始先闭合 K2,断开 Kl;一段时间后,再断开 K2,闭合 Kl,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 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闭合K2,断开Kl一段时间后,X电极质量增大 B. 闭合K2,断开Kl一段时间后,右池c(AgNO3)增大
10、 C. 断开K2,闭合K1, X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断开K2,闭合K1,NO3 从左池向右池移动 12. 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而引发的一类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如图是由 Ag电极和 硝酸银溶液组成的电池,工作时,b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O3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B. a 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交换膜左侧溶液浓度最终会大于交换膜右侧溶液浓度 D. 原电池的总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利用电解质的浓 度差构成“浓差电池”。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 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图,甲池为 3mol L1的 Ag
11、NO3溶液,乙池为 l mol L1 的 AgNO3溶液,A,B 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先闭合 K2,断开 K1,发现电流计指 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将归零,此时可视为反应不再进行 B.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闭合K1,断开K2后,乙中 Ag电极质量 增加 C.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 升 D. 实验开始先闭合K2,断开K1,此时NO3 向 B 电极移动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14. 研究表明,离子由高浓度体系向低浓度体系迁移可形成 电动势,从而形成浓差电池。某浓差电池的工作原理如 图所示。
12、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极为电池的负极 B. N 极的电势比 M 极的电势高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 + 4H+ 3e= NO +2H2O D. 当负极质量减少10.8g时,理论上有0.1mol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 15. 某小绢设计如图装置探究浓差电池工作原理。 左、右两池中均为2 mol L1 CuSO4 溶液,X、Y均为 Cu电极。实验开始时先闭合 K2,断开 K1一段时间后,断开 K2,闭合 K1,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Cu2+浓度越 大,其氧化性越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开K1,闭合K2时,Y 极发生还原反应 B. 断开K1,
13、闭合K2时,右池溶液浓度减小 C. 断开K2,闭合K1时,SO4 2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D. 断开K2,闭合K1时,当转移0.2 mol 电子时右池溶液质量减 少9.6g 16. 研究表明, 离子由高浓度体系向低浓度体系迁移可形成电动势, 从而形成浓差电池。 某浓差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极为电池的负极 B. N 极的电势比 M 极的电势高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 + 4H+ 3e= NO +2H2O D. 当负极质量减少10.8g时,理论上有0.1mol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 膜 17. 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 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14、 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 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 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 度转移而产生的)。其中,甲池为 3 mol L-1的 AgNO3溶 液, 乙池为 1 mol L-1的 AgNO3溶液, A、 B均为 Ag 电极。 实验开始先断开 K1, 闭合 K2, 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此时NO3 向 B 电极移动 B. 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 C.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一段时间后 B 电极的质量增加 D. 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
15、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18. 浓差电池是指电池内物质变化仅是由一种物质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扩散而引发的一类电池。银和硝酸银溶液可构 成如图所示的浓差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3 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 B. a 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 e= Ag+ D. 膜右侧溶液浓度最终会大于膜左侧 19. 一种浓差电池如下图所示,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放置,中间的间隔交替充以河水 和海水,选择性透过 Cl和 Na,在两电极板形成电势差,进而在外部产生电流。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a 电极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e= H2 B.
16、 A 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 C. 阳极(负极)隔室的电中性溶液通过阳极表面的氧化作用维持 D. 该电池的缺点是离子交换膜价格昂贵,电极产物也没有经济价值 20.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均盛有 1 mol L 1的 AgNO3溶液,A、B 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时先闭合 K1,断 开 K2。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 K2,形成浓差电池,电流 计指针发生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闭合K1,断开K2后,A 电极增重 B. 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中溶液的浓度上升 C. 断开K1,闭合K2后,向 B 电极移动 D. 断开K1,
17、闭合K2后,A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21.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中均为 1mol L -1的 AgNO 3溶液,A、B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时先闭合 K1,断开 K2。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 K2,形成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浓差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闭合K1,断开K2后,B极发生氧化反应 B. 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 断开K1,闭合K2后,NO3 向 B 电极移动 D. 断开K1,闭合K2后,当转移0.1mole时,乙池质量减少 17.0g 22. 钠离子电池具有储
18、量丰富、成本较低、充电时间快的特 点,有望取代锂离子电池。下图是常温钠离子全固态浓 差电池工作示意图。 正极材料为层状含钠过渡金属氧化 物,负极为钠锡合金(Na15Sn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 该电池工作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Na15Sn4 15e= 15Na+ 4Sn C. 充电时,Na+会被吸附进入过渡金属氧化层 D. 充电时,a 极接电源的负极,b极接电源的正极 23.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中均为 1 mol L 1的 AgNO 3溶液,A、B均为 Ag 电极。实验开始时 先闭合 K1,断开 K2。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 K2,形
19、成浓差电池,电流表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闭合K1,断开K2后,B极发生氧化反应 B. 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C. 断开K1,闭合K2后,NO 3 向 B 极移动 D. 断开K1,闭合K2后,当转移0.1mole时,乙池质量减少17.0g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 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A 为正极,B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 N
20、O3- 向 B 极移动,故 A正确; B.断开 K1, 闭合 K2后, 形成浓差电池, 当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时, 电流计指针将归零, 故 B 正确; C.闭合 K1,断开 K2后,乙池中的 B 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质量 减小,故 C错误; D.闭合 K1,断开 K2后,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B 是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产 生银离子,NO3-向阳极移动,则乙池硝酸银浓度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C。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注意根据总反应式结合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原 电池的正负极,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注意浓差电池与一
21、般原电池的区别,题目 难度中等。 【解答】 X极上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是原电池的正极,电极方程式为 2H+2e=H2;Y极 生成 Cl2,发生氧化还原:2Cl2e=Cl2,是原电池的负极。 A.该原电池的能量转换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A 正确。 B.Y电极发生氯离子的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Cl2e=Cl2,故 B 正确; C.X极每生成 2.24L(标准状况)H2,电路中转移 0.2mol电子,有 0.2mol锂离子从 b 区 迁移至 a区,并有 0.2mol 氯离子反应,b 区共减少 0.4mol离子,故 C 错误; D.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Y)经外电路移向正极(X),故 D
22、正确。 故选 C。 3.【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高频考点,难度一般。 【解答】 氢气在电极 M表面失电子得到氢离子,为电池的负极,碱液室中的氢氧根离子透过阴 离子交换膜,中和正电荷。酸液室中的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在电极 N 表面得到电子 生成氢气,电极 N为电池的正极。同时,酸液室中的氯离子透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碱液 室,补充负电荷,据此分析;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A.酸液室与碱液室之间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不能进入碱液室,应在酸液室得到 NaHCO3、Na2CO3,故 A错误; B.酸液室中的氢离子透过质子交换膜,在电极 N 表
23、面得到电子生成氢气,Cl通过阴离 子交换膜b移向碱液室,故 B正确; C.电极 M 为电池的负极,电子由 M极经外电路流向 N极,故 C 正确; D.放电一段时间后, 酸液室氢离子被消耗, 最终得到 NaHCO3、 Na2CO3, 溶液 pH增大, 故 D 正确。 故选 A。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难度中等。 【解答】 A.图甲中电池工作时 Ag(2)作负极,故 A错误; B.没有说在标准状况下, 不能计算理论上 4molNO3 通过交换膜时石墨极产生 O2的体积, 故 B 错误; C.Ag(2)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 A
24、g(3)电极反应式为Ag+eAg, 故C错误; D.图乙是电解池,Ag(3)为阴极,石墨为阳极,则溶液中NO3 向石墨极迁移,Ag(3)极 增重,故 D正确。 故选 D。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涉及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注意把握电 解质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把握题给信息,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充电前,左右两池浓度相等,则两极不存在电势差,故 A正确; B形成原电池时 X 为负极,Y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右池中的 NO3-通过离子 交换膜移向左池,故 B 正确; C当外电路通过 0.1 mol 电子时,阳极有 0.1mol Ag 被氧
25、化,而阴极析出 0.1molAg, 质量都为 10.8g,则两电极的质量差为 21.6 g,故 C错误; D放电时,右池硝酸银浓度较大,则电极 Y为电池的正极,故 D正确。 故选 C。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相关的知识。加入稀盐酸,X极(正极)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 反应式为2H2e= H2,Y极(负极)生成 Cl2,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原 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解答】 A.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 a区移动,故 A 错误; B.电流由正极 X极通过外电路移向负极 Y极,故 B正确; C.X极(正极)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
26、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2,故 C 正确; D.Y极每生成 1 molCl2, 转移 2mol电子, 有 2molLi向正极移动, 则 a区得到 2 molLiCl, 故 D 正确。 故选 A。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电化学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 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中等。 【解答】 Cu(2)失去电子作原电池负极,Cu(1)作原电池正极,Cu(3)则作电解池阴极,Cu(4)作电 解池阳极, A、根据溶液浓度,得到 Cu(2)、Cu(4)是负极,Cu(3)、Cu(1)是正极,电子 从负极流
27、向正极,即 Cu(2)Cu(3),Cu(4)Cu(1),故 A 正确; B、用图模拟电解精炼铜,图 II装置中 CuSO4溶液浓度基本不变,故 B正确; C、用图模拟电解精炼铜,Cu(4)电极应作电解池阳极,阳极选用粗铜 ,故 C错误; D、Cu(3)、Cu(1)是正极,电极反应式都是 Cu2+2e-=Cu,故 D正确。 故选 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 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甲池为 3molL-1的 AgNO
28、3溶液,乙池为 1molL-1 的 AgNO3溶液,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 A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 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NO3-向负极移动;闭合 K1,断开 K2,为电解装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B极为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 A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中溶液浓度增 大,甲池中溶液浓度减小,据此解答。 A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当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时,反应停止,电流 计指针将归零,故 A 正确; B闭合 K1,断开 K2后,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B是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 产生银离子,NO3-向阳极移动,则乙池中硝酸银浓度增大,故 B 正确; C
29、闭合 K1,断开 K2后,乙池中的 B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质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量减小,故 C 错误; D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A为正极,B 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 NO3-向 B 极移动,故 D正确;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 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闭合 K1,断开 K2后,乙池中的 B 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质量 减小,故 A错误; B.断开
30、 K1, 闭合 K2后, 形成浓差电池, 当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时, 电流计指针将归零, 故 B 正确; C.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A为正极,B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 NO3- 向 B 极移动,故 C正确; D.闭合 K1,断开 K2后,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B 是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产 生银离子,NO3-向阳极移动,则乙池硝酸银浓度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A。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电化学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 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中等。 【解答】 闭合 K1
31、,断开 K2,为电解装置,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 乙池浓度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 (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 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 应,NO3 向负极移动,以此解答。 A.闭合 K1,断开 K2后,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质量增大,故 A 正确; B.闭合 K1,断开 K2后,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3 向阳极移动,乙池浓度 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故 B正确; C.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可知 B为正极,A为负
32、极,NO3 向负极移动,故 C错误; D.断开 K1,闭合 K2后,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C。 1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高频考点,该题以溶液浓度差为载体设计浓差电池, 其解答方法仍然用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但题目较新颖。 【解答】 A.闭合 K2, 断开 Kl, 该装置为电解池, X为阴极、 Y 为阳极, X电极反应式为 Ag+e-=Ag, Y电极反应式为 Ag-e-=Ag+,所以 X 电极质量正极、Y电极质量减少,故 A 正确; B.闭合 K2,断开 Kl,该装置为电解池,X为阴极、Y为阳极,X电极上析出 Ag,Y 电 极上溶解
33、 Ag,所以左池 c(AgNO3)减小、右池 c(AgNO3)增加,故 B正确; C.断开 K2,闭合 K1,该装置为原电池,X为负极、Y为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Ag-e-=Ag+,正极电极发生有为 Ag+e-=Ag,所以 X电极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发生还 原反应,故 C 正确; D.断开 K2,闭合 K1,该装置为原电池,X为负极、Y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 NO3-从右池向左池移动,故 D 错误。 故选 D。 1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原电池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正确 判断电极反应、离子流向,难点
34、是电极总反应式的判断。 【解答】 A.b 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大,说明 b 是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所以 b 是正极,原电池中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 NO3-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故 A正确; B.b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大,说明 b 是银离子放电生成单质银,所以 b 是正极,则 a极为 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B正确; C.左侧银放电生成银离子,而交换膜是阴离子交换膜,右侧的硝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膜 至左侧,所以右侧的硝酸银离子的浓度减小,左侧硝酸银离子的浓度增大;右侧银离子 放电生成银,银离子浓度减小,但要使浓差电池正常进行,右侧硝酸银的浓度始终要高 于左侧,故 C 错误; D.负极是银失电子生
35、成银离子,正极是银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银,所以总反应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C。 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电化学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 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较大。 【解答】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实验开始先闭合 K2,断开 K1,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了原电池,Ag-B 为负 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Ag-A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NO3-会通 过离子交换膜由甲池移向乙池。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甲乙两
36、池中硝酸银溶液浓度会相等,此时电流计指针 将归零,反应停止,故 A正确; B.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闭合 K1,断开 K2后,形成电解池,Ag-B为阳极,电极反应式 为: Ag-e-=Ag+, 乙中 Ag电极质量减少, 故 B 错误; C.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 闭合 K1, 断开 K2后,形成电解池,Ag-B 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Ag-A 为阴极,电 极反应式为: Ag+e-=Ag, NO3-会通过离子交换膜由甲池移向乙池, 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故 C 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开始先闭合 K2,断开 K1,形成原电池,Ag-B 为负极,Ag-A为 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
37、动,所以此时 NO3向 B 电极移动,故 D正确。 故选 B。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注意浓差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的区别,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由题中信息和装置图可知,该电池工作时 NO3-从左端向右端移动,故 M为正极,N 为负极,故 A 错误; B.正极(M 极)的电势比负极(N极)的电势高,故 B 错误; C.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 C错误; 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Ag-e-=Ag, 当负极质量减少 10.8g 时, 参与反应的 Ag 为 0.1mol, 生成 0.1molAg,理论上有 0.1molNO3-通过阴离子交换膜,
38、故 D 正确。 故选 D。 15.【答案】C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与应用,理解原理是解题关键,难度较大。 【解答】 A.断开 K1,闭合 K2,装置为电解池,Y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A 错误; B.断开 K1,闭合 K2,右池发生氧化反应,Cu-2e-=Cu2+,溶液浓度增大,故 B错误; C.断开 K2,闭合 K1,装置为原电池,右侧 Cu2+浓度大,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为电 源正极,SO4 2向负极移动,即向左迁移,故 C正确; D.断开 K2,闭合 K1,当转移 0.2mol电子时,有 0.1molSO4 2-向负极移动,即向左迁移, 同时有 0.1molC
39、u2+生成 Cu,则右池溶液质量减少 16g,故 D错误。 故选 C。 16.【答案】D 1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灵 活应用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A 为正极,B为负极,阴离子移向负极,则 NO3- 向 B 极移动,故 A正确; B.断开 K1, 闭合 K2后, 形成浓差电池, 当两池银离子浓度相等时, 电流计指针将归零, 故 B 正确; C.闭合 K1,断开 K2后,乙池中的 B 极为电解池的阳极,银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0、,质量 减小,故 C错误; D.闭合 K1,断开 K2后,为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B 是阳极,阳极金属银被氧化产 生银离子,NO3-向阳极移动,则乙池硝酸银浓度增大,故 D 正确。 故选 C。 18.【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浓差电池,难度不大,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涉及电极的判断、离 子定向移动方向、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解答】左侧 AgNO3溶液浓度高,右侧 AgNO3溶液浓度低,该电池工作时,NO3 由阴 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Ag+在 a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Ag 单质: Ag+e-=Ag, 则b极上Ag失电子
41、,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Ag+, 电极反应式为Ag-e-=Ag+, 即 b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膜右侧溶液浓度最终不会大于膜左侧。 故选 C。 19.【答案】D 【解答】 A项,b 电极电子流出,b为电池的负极,a电极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e H2,正确; B项,钠离子向 a 电极方向移动,氯离子向 b 电极方向移动,所以 A 为阴离子交换膜, C为阳离子交换膜,正确; C项,阳极(负极)隔室中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保持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正确; D项,电极产物经济价值是非常高的,错误。 故选 D。 20.【答案】C A闭合 K1,断开 K2后,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质量增大,故 A
42、正确; B闭合 K1,断开 K2后,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浓 度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故 B 正确; C 断开 K1, 闭合 K2后, 形成浓差电池, 电流计指针偏转 (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 第! !异常的公式结尾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 17 页 可知 B为正极,A为负极,NO3-向负极移动,故 C错误; D断开 K1,闭合 K2后,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D正确。 故选 C。 21.【答案】C A.闭合 K1,断开 K2后,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A 正确; B.闭合 K1,断开 K2后,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浓度
43、 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故 B正确; C.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可知 B为正极,A为负极,NO3-向负极移动,故 C错误; D.断开 K1,闭合 K2后,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即 Ag+e-=Ag,当转移 0.1mole时, 有 10.8g 银析出,且有 0.1molNO3-即 6.2gNO3-移向甲池,所以乙池质量减少 ( 10.8g+6.2g)=17.0g,故 D正确。 故选 C。 22.【答案】B A.放电时,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充电时,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故 A 错误; B.放电时,是原电池工作原理,
44、负极上为钠锡合金(Na15Sn4)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Na15Sn4-15e-=15Na+4Sn ,故 B正确; C.充电时,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Na+会向阴极移动,是脱离过渡金属氧化层 ,故 C错 误; D.充电时,是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的负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电池负极上为钠锡合 金(Na15Sn4),充电时,b 极接电源的负极,则 a 极接电源的正极,故 D错误。 故选 B。 2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注意把握电化学工作原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 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中等。 【解答】 A.闭合 K1,断开 K2后,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A 正确; B.闭合 K1,断开 K2后,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3-向阳极移动,乙池浓度 增大,甲池浓度减小,故 B正确; C.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可知 B为正极,A为负极,NO3-向负极移动,故 C错误; D.断开 K1,闭合 K2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可知 B为正极, A 为负极, 当转移 0.1mole时, 乙池质量减少 0.1mol170g/mol=17.0g, 故 D 正确。 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