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
2、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
3、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
4、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5、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22 9.10-9.14 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25 10.01-10.06 6 10.08-10.12 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8、制作我的小乐器2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2、呼吸与健康生活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4、 一天的食物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6、营养要均衡2 11 11.1
6、2-11.16 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2、用气球驱动小车215 12.10-12.14 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4、弹簧测力计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练习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222
7、 1.28-2.01 测试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案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2.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重点物体的长短、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8、长而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难点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播放小提琴、吉他、古筝乐器演奏;提问:你知道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二胡是最常见的民间乐器,有两根琴弦,分里弦和外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吉他是一种弹拨乐器,通常有六条弦,形状与小提琴相似,依靠手指或拨片弹拨弦发出声音。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依靠琴弓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古筝属于弹拨乐器,目前古筝多为21根弦,依靠手指弹拨发出声音。提问: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
9、因素有关呢?观察琴弦的粗细、松紧,以及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变化,来找出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出示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观看视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猜测答案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对乐器发出声音的了解,及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琴弦粗细、长短、松紧的不同,思考这些因素是否与弦的音高有关。2. 科学探索1.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先选定你要进行探究的乐器,再仔细观察它的弦。2.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我的预测:弦越长,声调_(越高 越低),音高越_(高 低)。弦越紧,声调_(越高 越低),音高越_(高 低)。弦越粗,声调_(越高 越低),音高越_(高 低)
10、。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听听其音高是否发生变化。3.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播放视频探究音调与琴弦的关系方案一:琴弦的长短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分析:琴弦振动的部分越长,说明弦变长了,其振动顿率变慢,音高变低;琴弦振动的部分越短,说明弦变短了,其振动频率变快,音高变高。实验结论:同一根弦, 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方案二: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实验
11、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不变的情况下,用弦钮不断地改变琴弦的松紧,同时拨动琴弦,仔细地听其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拨逐渐拉紧的琴弦,琴弦的音高会随着琴弦的拉紧而升高,琴弦的振动频率也会越来越快。实验分析:我们通过拨逐渐拉紧的琴弦发现,松的弦振动频率低,音高较低;紧的弦振动频率高,音高较高。实验结论: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紧,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方案三:琴弦的粗细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拨动,仔细听其音高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当我们
12、由粗到细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低到高;当我们由细到粗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高到低。实验分析:我们通过拨相细不同的琴弦发现,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较低,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我们还发现,当琴弦发出的音高低时,琴弦振动得较慢;当琴弦发出的音高高时,琴弦振动得较快。实验结论: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我的预测:总结:同一根弦: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紧,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长短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13、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播放视频探究音调与琴弦的关系选择要研究的乐器推测相关因素预测结果观看视频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观看视频通过这一部分,让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验证琴弦的长短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验证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
14、高变化验证琴弦的粗细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能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板书设计(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课 题5声音的强与弱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人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
15、强弱。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3、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懂得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木架、橡皮筋、鼓、音叉、支架等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出示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安塞腰鼓震耳欲聋的声音,雄伟壮观的气势,激动人心的场面。教师引导:看着安塞腰鼓,听着安塞腰鼓的声音,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再出示小雨沙沙声,
16、引导学生听一听,体会小雨若有若无的沙沙声。为什么安塞腰鼓让人听了热血沸腾,而小雨听起来却若有若无?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声音的强弱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声音的强弱。板书课题:5声音的强与弱二、探索教师引导,要想探索声音的强与弱,我们还是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实验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出示课本11页的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操作的方法及要求。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再用力拨动钢尺。实验要求: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
17、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实验要领: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注意观察,注意比较轻轻拨动钢尺和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钢尺的振动幅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思考钢尺发出的声音和钢尺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思考问题,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学生说一说实验现象,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当我们轻轻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小,并且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而当我们用力拨动钢尺的时候,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大,并且
18、振动幅度也很大,可见,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与钢尺的振动幅度是成正比关系。实验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的关系出示固定好的橡皮筋架子,引导:与拨动钢尺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用不同的力量拨动这根橡皮筋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呢?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与它的振动幅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听一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思考橡皮筋的声音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这个实验与我们刚才第1个钢尺的实验是一样的,用力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大,相反,轻轻拨动橡皮筋,
19、橡皮筋就会发出很小的声音,而它的振动幅度也很小。实验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钢尺和橡皮筋的实验,我们发现钢尺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小与他们的振动幅度有关系,而且是成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平常敲的鼓是不是也是这样?出示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引导学生看一看,用力敲大鼓的视频,听一听鼓的声音,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再播放一段敲小鼓的视频,引导学生听一听鼓的声音,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幅度。全班交流:鼓的声音与鼓面的振动幅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预设:鼓的声音大小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是有关系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鼓面振动幅
20、度越小,声音越小。三、研讨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三个实验了解了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预设:声音的大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除了以上三个实验之外,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列举出相关的事例来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预设:出示课本第1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
21、表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下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教学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2课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习题一、 填空1.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_才能产生声音。_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2. 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3. 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_。4. 任何物体振动都能发出_。5.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_。6. 橡皮筋在拉伸后还需要_才能发出声音。7. 右
22、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实验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8. _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9.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_运动。10.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_。二、 选择1. 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A.断裂 B.振动 C.受到力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义不同B. 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C. 凡是声音都能看见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 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
23、生的4. 下列做法中,( )会发出声音。A拉伸橡皮筋 B.用手按压鼓面 C.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5. 在停止对打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为止”,这是因为( )。 A.钟产生了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任然在振动6. 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 A.用力拉伸 B.轻轻拨动 C.揉成一团7. 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A. 声带 B.口腔 C.嘴唇8.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A 震动 B振动 C 颤动9. 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 )A 敲击前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B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有明显的波纹 C 敲击后轻触水面,水面没有明
24、显的波纹三、 判断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不会停止。( )2. 我们拍球时,虽然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见球面或地面的振动,因此拍球发声时不振动。( )3. 物体只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产生声音。( )4. 电视机里的声音是通过音箱发出来的。( ) 5.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6. 人类生活中离不开振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如心脏的搏动。( ) 7. 所有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8. 敲击音叉后轻触水面,水面会有变化。( )9. 有力是物体发出声音的条件。( )10. 音叉上面的数字是指音叉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 四、 下面是401班同
25、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吗?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_ _ _五、 实验探究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的物体研究的方法物体的状态是否发声鼓按压不振动敲打振动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打的时候_(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物体必须_才会发出声音。2. 实验:利用音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目的:探究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材料:水槽、水、音叉。实验猜想: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实验步骤:(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3)观察水面,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实验现象: (1)击打过的
26、音叉轻触水面,水会荡起波纹。(2)用手轻轻触摸击打过的音叉,我们的手会有“麻麻”的感觉。实验分析: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会产生水花和波纹,说明此时的音叉正在快速地振动。用手轻轻触摸音叉产生“麻麻”的感觉,也能说明音叉在振动。实验结论:_。六、 简答:用实验证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七、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一填。1.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一根棒来听钢琴演奏的,他打开钢琴上盖将棒的一端与钢琴接触,棒的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就能“听到”音乐。并且创作了非常多的音乐著作。贝多芬是通过钢琴发声时产生_“听到”声音的。2. 著名的歌曲保卫黄河的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27、叫”“咆哮”分别是_、_、_振动而发出的。3.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_振动而产生的。参考答案:一、1. 振动 振动2. 振动3. 振动4. 声音5. 声带6. 拨动7. 振动8. 音叉9. 往返10. 振动二、1. B2. A3. A4. C5. C6. B7. A8. B9. B三、1. 2. 3. 4. 5. 6. 7. 8. 9. 10. 四、敲打 拨打 拉伸后开始拨动五、1. 不会 会 振动2. 音叉的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六、(答案不唯一)实验设计:先把钢尺的一段压在桌面上,另一段露出桌面。再用力下压钢尺露出桌面的部分,然后松手。我们可以观察到钢尺在振动,并且可以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28、七、1. 振动2. 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3. 笛子里的空气(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案课 题1.感受我们的呼吸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和消化,呼吸和消化对于我们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2、感受呼吸的过程,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3、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初步了解我们人体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感受呼吸的过程,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作用。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呼吸的有关知识,体会呼吸对我们身体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呼吸器官图等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1、教师引导:我们无论是走路、玩耍,还是学习、
29、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怎样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2、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我们的呼吸。3、板书课题:1感受我们的呼吸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认识呼吸器官教师引导: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那么,我们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出示呼吸器官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组成。呼吸器官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活动二:感受呼吸的过程1、什么是呼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2、吸气的过程引导学生做吸气的动作
30、,感受一下吸气的过程,反复进行三次。指生说一说吸吸气时的感受。教师引导: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就会进入我们的肺。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自己的肋骨上,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感受胸的变化。再引导学生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腹部的变化,然后说一说此时的感受。出示资料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学生再次做吸气的动作,感受吸气的过程和人体身体的变化。3、呼气的过程引导学生深深的呼一口气,然后初步说一说呼气的感受。感受呼气的过程指导学生把手放在肋骨上,然后深深的呼一口气,感受胸的变化,再把手放在腹部,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感受一下腹部的变化。出示资料呼气,
31、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学生再次做呼气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呼气的过程,感受呼气时人体的变化。活动三:了解氧气的作用出示资料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讲解:人体在呼吸时,一般是吸进氧气,供我们人体需要,然后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又产生氧气,为我们人体提供呼吸,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神奇的自然界。活动四:模拟人体的呼吸出示课本22页的下面模拟人体的呼吸装置。了解呼吸装置,认识呼吸装置的组成以及模拟的人体呼吸器官。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整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了解
32、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工作情况。三、研讨1、教师引导:学习到现在,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呼吸的过程,那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我们人体还有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呼吸器官。肺是气体和血液的交换场所,肺部是其他气道运送气体、排除气体的管道。咽喉对气体有加热的功能。鼻子过滤吸入的空气。气管在人体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膈肌收缩和舒张使肺气体流入和排出。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全班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了解了人体呼吸的过程。关于呼吸,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像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相信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