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44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Zr 91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酶、抗体、激素、糖原、脂肪、核酸都是人体内有重要

2、作用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B. 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C. 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 都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有的属于蛋白质类,有的属于脂质,有的属于氨基酸衍生物。【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

3、衍生物、脂质等,只有蛋白质才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B、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且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B错误;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含有氮元素,C正确;D、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C。2. 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A. 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 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 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

4、醇D. 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菌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BC、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还原性的氢,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被还原性氢还原成乙醇,并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故选B。3.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

5、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生长“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 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 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极性运输,也有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B、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可以通过摘除顶芽的方式解除植株

6、顶端优势,AB正确;C、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素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生长的,C正确;D、根、茎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D错误。故选D。4.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的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传导:可将

7、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B错误;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

8、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故选B。5. 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 果蝇M体色表现黑檀体C. 果蝇N灰体红眼杂合体D. 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果蝇M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

9、(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bb(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WXwXwY或XwXwXWY。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则M的基因型对应为Aa bb XwY或AabbXwXw 。【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M的基因型为Aa bb XwY或AabbXw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

10、檀体白眼雌蝇,A错误,B正确;C、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对基因均为杂合,C正确;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a,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A。6. 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 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 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11、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

12、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故选C。7. 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 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 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

13、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8.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重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B. 的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C. 环状()分子中含有的键数为D. 的溶液中离子数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的质子数为10,18g的物质的量为 0.9mol, 则重水()中所含质子数为,A错误;B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消耗3个NO2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个,则有3mol的NO2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B错误;C一个()分子中含有的键数为8个,3

14、2gS8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含有的键数为,C正确;D酸性溶液中存在:,含Cr元素微粒有和,则的溶液中离子数应小于,D错误;故选C。9.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气体方法A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氯化铵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两者遇冷又会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不能用于制备氨气,A不可行;B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不能用于制备二氧化氮,B不可行;C硫化氢为还原性气体,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浓硫酸与硫化钠

15、固体反应制备该硫化氢气体,因为该气体会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可行;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用此方法制备氧气,D可行;故选D。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 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 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 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甲醇为一元饱和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B乙酸可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不能发生反应,与饱和碳酸钠互溶,两者现象不同,可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两者,B正确;C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

16、,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烷烃的沸点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C错误;D戊二烯分子结构中含2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8,环戊烷分子结构中含1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10,两者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错误。故选B。11.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B. W与X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 Y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D. W、X和Z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

17、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和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分析知,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W和X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则推知W和X为非金属元素,所以可判断W为H元素,X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Y为Al元素,Z为S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Al元素,Z为S元素,则A电子层数越多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弱,则原子半径:Y(Al)Z(S)X(N)W(H),A错误;BW为H元素,X为N元素,两者可形成NH3和N2H4,B错

18、误;CY为Al元素,其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可与强酸、强碱反应,C错误;DW、X和Z可形成(NH4)2S、NH4HS,两者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正确。故选D。12. 已知相同温度下,。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曲线代表的沉淀溶解曲线B. 该温度下的值为C. 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D. 时两溶液中【答案】B【解析】【分析】BaCO3、BaSO4均为难溶物,饱和溶液中lgc(Ba2)lgc()lgc(Ba2)c()lgKsp(BaSO4),同理可知溶液中lgc(Ba2)lgc()lgKsp(BaCO3),因Ksp(BaSO4) Ksp(BaCO3)

19、,则lgKsp(BaCO3)lgKsp(BaSO4),由此可知曲线为lgc(Ba2)与lgc()的关系,曲线为lgc(Ba2)与lgc()的关系。【详解】A由题可知,曲线上的点均为饱和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为BaSO4的沉淀溶解曲线,选项A错误;B曲线为BaSO4溶液中lgc(Ba2)与lgc()的关系,由图可知,当溶液中lgc(Ba2)3时,lgc()7,则lgKsp(BaSO4)7310,因此Ksp(BaSO4)1.01010,选项B正确;C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固体后,溶液中c(Ba2)增大,根据温度不变则Ksp(BaSO4)不变可知,溶液中c()将减

20、小,因此a点将沿曲线向左上方移动,选项C错误;D由图可知,当溶液中c(Ba2)105.1时,两溶液中,选项D错误;答案选B。13. 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果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解离为和,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问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B. 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C. 制得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电子D.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答案】D【解析】【分析】该装置通电时,乙二酸被还原为乙醛酸,因此铅电极为电解池阴极,石墨电极为电解池阳极,阳极上Br-被氧化为Br2,

21、Br2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双极膜中间层的H+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OH-移向阳极。【详解】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除作电解质外,同时还是电解过程中阳极的反应物,生成的Br2为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中间产物,故A错误;B阳极上为Br-失去电子生成Br2,Br2将乙二醛氧化为乙醛酸,故B错误;C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均生成乙醛酸,1mol乙二酸生成1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mol,1mol乙二醛生成1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2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可知每生成1mol乙醛酸转移电子为1mol,因此制得2mol乙醛酸时,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2mol电子,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双极膜中间层的H+

22、在外电场作用下移向阴极,即H+移向铅电极,故D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 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可变。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的大小有关。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

23、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PQ的水平距离为L,由运动学公式可知可得可知时,t 有最小值,故当从由30逐渐增大至60时下滑时间t先减小后增大。故选D。15. “旋转纽扣”是一种传统游戏。如图,先将纽扣绕几圈,使穿过纽扣的两股细绳拧在一起,然后用力反复拉绳的两端,纽扣正转和反转会交替出现。拉动多次后,纽扣绕其中心的转速可达50r/s,此时纽扣上距离中心1cm处的点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A. 10m/s2B. 100m/s2C. 1000m/s2D. 10000m/s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纽扣在转动过程中由向心加速度故选C。16. 两足够长直导线均

24、折成直角,按图示方式放置在同一平面内,EO与在一条直线上,与OF在一条直线上,两导线相互绝缘,通有相等的电流I,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若一根无限长直导线通过电流I时,所产生的磁场在距离导线d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则图中与导线距离均为d的M、N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A. B、0B. 0、2BC. 2B、2BD. B、B【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两直角导线可以等效为如图所示两直导线,由安培定则可知,两直导线分别在M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垂直纸面向外,故M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两直导线在N处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故M处的磁感应强度为2B;综上分析B正确。故选B。1

25、7. 如图,一个原子核X经图中所示的一系列、衰变后,生成稳定的原子核Y,在此过程中放射出电子的总个数为()A. 6B. 8C. 10D. 14【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分析可知,核反应方程为设经过次衰变,次衰变。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可得;解得,故放出6个电子故选A。18. 2021年2月,执行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成功实施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运行周期约为1.8105s的椭圆形停泊轨道,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近距离约为2.8105m。已知火星半径约为3.4106m,火星表面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约为3.7m/s2,则“天问一号”的停泊轨道与火星表面的最远距离约为()A.

26、6105mB. 6106mC. 6107mD. 6108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忽略火星自转则可知设与为1.8105s的椭圆形停泊轨道周期相同的圆形轨道半径为,由万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设近火点到火星中心为设远火点到火星中心为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由以上分析可得故选C。19. 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电场中的5个点,则()A. 一正电荷从b点运动到e点,电场力做正功B. 一电子从a点运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4eVC. b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右D. a、b、c、d四个点中,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最大【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象可知b

27、= e则正电荷从b点运动到e点,电场力不做功,A错误;B由图象可知a = 3V,d = 7V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有Wad = Epa - Epd = (a - d)( - e) = 4eVB正确;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b点处的场强方向向左,C错误;D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则可画出电场线分布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看出,b点电场线最密集,则b点处的场强最大,D正确。故选BD。20. 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 物体向

28、上滑动的距离为B. 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5D. 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C物体从斜面底端回到斜面底端根据动能定理有物体从斜面底端到斜面顶端根据动能定理有整理得;A错误,C正确;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求解得出B正确;D物体向上滑动时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物体向下滑动时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由上式可知a上 a下由于上升过程中的末速度为零,下滑过程中的初速度为零,且走过相同的位移,根据公式则可得出D错误。故选BC。21. 由相同材料的导线绕成边长相同的甲、乙两个正方形闭合线圈,两线圈的质量相

29、等,但所用导线的横截面积不同,甲线圈的匝数是乙的2倍。现两线圈在竖直平面内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一段时间后进入一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上边界水平,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下落过程中线圈始终平行于纸面,上、下边保持水平。在线圈下边进入磁场后且上边进入磁场前,可能出现的是()A. 甲和乙都加速运动B. 甲和乙都减速运动C. 甲加速运动,乙减速运动D. 甲减速运动,乙加速运动【答案】AB【解析】【分析】【详解】设线圈到磁场的高度为h,线圈的边长为l,则线圈下边刚进入磁场时,有感应电动势为两线圈材料相等(设密度为),质量相同(设为),则设材料的电阻率为,则线圈电阻感应电流为安

30、培力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加速度和线圈的匝数、横截面积无关,则甲和乙进入磁场时,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当时,甲和乙都加速运动,当时,甲和乙都减速运动,当时都匀速。故选AB。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 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的斜面(已知sin=0.34,cos=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T=0

31、.20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i(i=1,2,3,4,5),如下表所示。s1s2s3s4s55.87cm7.58cm9.31cm11.02cm12.74cm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答案】 (1). 0.43 (2). 0.32【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逐差法有代入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2对小铜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23. 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V,额定电流0.3A)电

32、压表(量程300mV,内阻300)电流表(量程300mA,内阻0.27)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电阻箱R2(最大阻值9999.9)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20、30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mA的U-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的定值电阻;(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填“a”或“b”)端;(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mA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

33、(保留1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2的阻值调整为_。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mV24.046.076.0110.0128.0152.0184.0216.0250.0I/mA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5)由图(b)和上表可知,随流过小灯泡电流的增加,其灯丝的电阻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开始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mA,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W1=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mA时,

34、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2,则=_(保留至整数)。【答案】 (1). 10 (2). a (3). 0.7 (4). 2700 (5). 增大 (6). 0.074 (7). 10【解析】【分析】【详解】(1)1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动势6V,则滑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安全,需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则有则需要描绘小灯泡在0300mA的伏安特性曲线,即R0应选取阻值为10;(2)2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端;(3)3由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mA时,电压为7mV,则小灯泡的电阻为(4)4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时,有解得(5)5由图(b)

35、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6)6根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m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mA,根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A,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W1=0.46V0.16A0.074W7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mA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此时小灯泡电功率W2=2.5V0.3A=0.75W故有24. 如图,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50个减速带(图中未完全画出),相邻减速带间的距离均为d,减速带的宽度远小于d;一质量为m的无动力小车(可视为质点)从距第一个减速带L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车通过减速带损失的机械能与到达减速带时的速度有关。观

36、察发现,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立刻进入与斜面光滑连接的水平地面,继续滑行距离s后停下。已知小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2)求小车通过前30个减速带的过程中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3)若小车在前30个减速带上平均每一个损失的机械能大于之后每一个减速带上损失的机械能,则L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1);(2);(3)【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车在光滑斜面上滑行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设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速度为v1,到达第3

37、1个减速带时的速度为v2,则有因为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故后面过减速带后的速度与到达下一个减速带均为v1和v2;经过每一个减速带时损失的机械能为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由(1)知小车通过第50个减速带后的速度为v1,则在水平地面上根据动能定理有从小车开始下滑到通过第30个减速带,根据动能定理有联立解得故在每一个减速带上平均损失的机械能为(3)由题意可知可得25. 如图,长度均为l的两块挡板竖直相对放置,间距也为l,两挡板上边缘P和M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该水平线的上方区域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两挡板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节的匀

38、强磁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自电场中某处以大小为v0的速度水平向右发射,恰好从P点处射入磁场,从两挡板下边缘Q和N之间射出磁场,运动过程中粒子未与挡板碰撞。已知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PQ的夹角为60,不计重力。(1)求粒子发射位置到P点的距离;(2)求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取值范围;(3)若粒子正好从QN的中点射出磁场,求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与挡板MN的最近距离。【答案】(1) ;(2) ;(3)粒子运动轨迹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PQ的夹角为60,有 粒子发射位置到P点的距离 由式得

39、(2)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在速度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两个临界轨迹(分别从Q、N点射出)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最小半径 最大半径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由向心力公式可知 由解得,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取值范围(3)若粒子正好从QN的中点射出磁场时,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带电粒子的运动半径为 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与挡板MN的最近距离 由式解得 26. 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回答下列问题:(1)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加入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_后可循环使用。通入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

40、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反应物用量比时,氧化产物为_;当,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_。(2)以为原料制备的方法是:先向溶液中加入计量的,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溶液,反应得到,上述制备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溶液和溶液混合可生成沉淀和,若生成,消耗的至少为_。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与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馏可制得高纯碘。反应中加入过量的原因是_。【答案】 (1). 2AgI+Fe=2Ag+ Fe2+2I- (2). AgNO3 (3). FeI2+Cl2= I2+FeCl2 (4). I2、FeCl3 (5). I2被过量的进一步氧化 (6)

41、. (7). 4 (8). 防止单质碘析出【解析】【分析】【详解】(1) 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I ,AgI可与Fe反应生成FeI2和Ag,FeI2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Fe=2Ag+ Fe2+2I-,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 Fe2+2I-;AgNO3;通入的过程中,因I-还原性强于Fe2+,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物只能是I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I2+Cl2= I2+FeCl2,若反应物用量比时即过量,先氧化完全部I-再氧化Fe2+,恰好将全部I-和

42、Fe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I2、FeCl3,当即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eI2+Cl2= I2+FeCl2;I2、FeCl3;I2被过量的进一步氧化;(2)先向溶液中加入计量的,生成碘化物即含I-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I-)加入溶液,反应得到,上述制备的两个反应中I-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故答案为:; (3) 溶液和溶液混合可生成沉淀和,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O4=2CuI +I2+2K2SO4,若生成,则消耗的至少为4mol

43、;反应中加入过量,I-浓度增大,可逆反应平衡右移,增大溶解度,防止升华,有利于蒸馏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27. 胆矾()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填标号)。A.烧杯 B.容量瓶 C.蒸发皿 D.移液管(2)将加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3)待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冷却后用调为3.54,

44、再煮沸,冷却后过滤。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乙醇洗涤、_,得到胆矾。其中,控制溶液为3.54的目的是_,煮沸的作用是_。(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写表达式)。(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_(填标号)。胆矾未充分干燥 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加热时有少胆矾迸溅出来【答案】 (1). A、C (2). CuO+H2SO4CuSO4+H2O (3). 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且产生等量胆矾消耗硫酸少(硫酸利用率高) (4). 过滤 (5). 干燥 (6). 除尽铁,抑制硫酸铜水解 (7). 破坏氢氧化铁胶体,易于过滤 (8). (9). 【解析】【分析】【详解】(1)制备胆矾时,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需进行溶解、过滤、结晶操作,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高考真题-理综(全国甲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