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48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说明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有关正切的知识,学会了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关系来描述梯子的倾斜度(即倾斜角的正切)2、学生想知道的: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呢?是否也能用来刻画梯子的倾斜度呢?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正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发现,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刻画梯

2、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导学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2、能够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

3、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及时检测;第四环节:归类提升;第五环节:总结延伸;第六环节:随堂小测;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1、如图,RtABC中,tanA = ,tanB= .2、在RtABC中,C90,tanA,AC10,求BC,AB的长.3、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A越大,梯子越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

4、.4、当RtABC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第4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探究活动1:B1B2AC1C2如图,请思考:(1)RtAB1C1和RtAB2C2的关系是 ;(2) ;(3)如果改变B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根据是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设计意图:1、在相似三角形的情景中,让学生探究发现:

5、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了.类比学习,可以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不变的.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规律,学生能记忆得更加深刻,这比老师帮助总结,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要有用得多.归纳概念:1、正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B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_.2、余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_ _.3、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都叫做A的三角函数.温馨提示:(1)sinA,co

6、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2)sinA,cosA中常省去角的符号“”.但BAC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BAC,cosBAC.1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1,cos1;(3)sinA,cos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4)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 ;(5)sinA,cos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的关系.设计意图:1、类比正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2、让学生了解: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是指求这个角的正切、正弦和余弦,不是单指某一个值;3、正弦和余弦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示方法,在这

7、里先进行明确,可以减少日后不必要的错误.探究活动2:我们知道,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tanA越大,梯子越陡,那么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在探究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体会正弦和余弦的生活意义,避免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通过利用正弦和余弦来描述梯子的倾斜程度拓展了学生思维,感受到从不同角度去解释一件事物的合理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发现:(4)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cosA的关系:sinA越大,梯子 ; cosA越 ,梯子越陡.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模拟墙体和两架模拟梯子:(1)首先,把两架梯子摆在同一面墙上,使其中一架

8、梯子比较陡。(2)我们在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一下,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除了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3)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与梯子的对边与邻边有关。那么是不是单纯地与倾斜角的对边或邻边有关呢?为了探索这个一般规律,请同学们接着来摆梯子,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这一次,我们要边摆,边度量每个梯子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并计算每个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后每组填好实验报告。(展示数据及结论)探究活动3:如图,在RtABC中,C=90,AB=20,sinA=0.6,求BC和cosB.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sinA与cosB有什么

9、关系呢? sinB与cosA呢?在其它直角三角形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请举例说明.小结规律: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另一个锐角的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进一巩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同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三环节 及时检测ABC1、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2、已知A,B为锐角(1)若A=B,则sinA sinB;(2)若sinA=sinB,则A B.3、如图, C=90,CDAB,sinB=( )=( )=( )设计意图:在练习

10、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体会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如“双垂直模型”),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日后的知识应用打下基础.第四环节 归类提升类型一: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如图,在RtABC中,C=90, AC=3,AB=6,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类型二:利用三角函数值求线段的长度例2、如图,在RtABC中,C=90,BC=3,sinA= ,求AC和AB.类型三: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例3、在RtABC中,C=90,BC=6,sinA= ,求cosA、tanB的值.类型四:求非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

11、C=5,BC=6,求sinB,cosB,tanB.设计意图:分类型进行演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由特殊(直角三角形)到一般(非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懂得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一般思路.第五环节 总结延伸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A= ,cosA= ,tanA= ;2、温馨提示:(1)sinA,cosA,ta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2)sinA,cosA,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3)sinA,cosA,tan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A,cosA,tanA均大于0,无单位; (4

12、)sinA,cosA,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关系;(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3、在用三角函数解决一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实际问题中,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同时能对知识进行及时梳理,有利于学生归纳和消化,特别对于重要的方法提示和要注意的细节,能再次呈现,使学生印象深刻.第六环节 随堂小测1、如图,分别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2、在等腰ABC中, AB=AC=13,BC=10,求sinB,cosB.3、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高,AD=4.求:CD和si

13、nC.4、在RtABC中,BCA=90,CD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和tanACD.5、在梯形ABCD中,AD/BC,AB=DC=13,AD=8,BC=18,求sinB,cosB,tanB.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CAC,且tanBCD=1/3.求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设计意图:设计各种题型,可以检验学生的方法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若时间不允许该部分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四、教学反思好的方面:由于上节课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所以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法教学法,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

14、了解,很容易就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本课时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了这些直观教学,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有想象的过程,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人生畏的过程.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一下子学习了三种三角函数,容易混淆这些定义,写错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三角函数是建立在“直角三角形中“这个前提条件理解不深,在解答过程中容易忽略;再一方面,由于经验的缺乏,对于一般的图形中的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对于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和策略,这是需要后面进一步加强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