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
2、康发展。【重点难点】1.认、读、写6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根据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混合运算。3.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指导】1. 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2. 充分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
3、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3. 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
4、数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4.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
5、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教学要充分体现标准关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为此,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5. 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6、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6. 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材在本单元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5课时:6和7 3课时8和9 4课时10 3课时连加 连减 2课时加减混合
7、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知识梳理】第1课时 6和7(1)【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基数含义。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初步体会6、7的序数意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认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重点难点】6和7的顺序和序数含义。【教学准备】直尺、07数字卡片、若干圆片或其他学具。【情景导入】1.猜数:比1大比3小的数字娃娃是谁?谁在2和4的中间?比4多1的数
8、字是几?比5小1的数字是几?全体学生举卡片揭示谜底。2.引入:今天,又有两个新的数字娃娃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它们真顽皮,早已躲进了数学书39页的主题图中呢。【进行新课】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3)交流、汇报。你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
9、桌子或椅子的?(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师生共有的人数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6)用6和7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1)摆学具:先摆出5个圆片,再添上1个圆片,是几个圆片?(6个)6个圆片再添上1个又是几个圆片呢?(7个)(让学生直观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利用上面摆出的圆片,引导学生直观比较。师:从你摆的圆片中,你能发现什么?谁大谁小呢?跟你的同桌说说。(学生很容易比较出:65,56,65,57。)思考:7(),()6,
10、(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学生板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读一读(07,70)。争当小老师。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题考考大家?如:5的后面是谁?6在几和几的中间?与5相邻的数字朋友是谁?(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与你的好朋友合作等)3.明确6和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出示金鱼图。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1)先让学生分清左和右,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2瓶里有几条金鱼?第6瓶里呢?说出你是从哪边数起的?(2)认
11、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或从右数数是第几瓶?(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从右边数起呢?(4)小组合作。一生提问,组内人员回答。4.指导书写6和7。(1)展示6、7的形状,指导同学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锄头等。)(2)师介绍田字格,并在田字格中示范,学生在书中描红练习。(3)抽生板演,学生评价,及时纠正。5.学习6的组成。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课本41页的圆形涂色,要求每行涂色的个数不一样,有几种涂法,每涂一种写出一个6的分成.(同桌同学互相配合,一人涂色,一人写出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师生互读6的分成和组成学生汇报,老师板
12、书:帮助学生记忆6的分成,提问:你们觉得怎样记住6的分成比较快(记住一种,想到另一种)?做游戏帮助记忆。拍手游戏:同桌小朋友,你拍几我拍几,几和几组成6;出手指游戏:师生互动,如师出2,生出4,生答2和4组成6。7. 学习7的分成和组成。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7可以怎样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人拿出7个摆成两部分,其他三个小朋友讨论写出7的分成,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帮助学生记忆7的分成,师生互读,分组读。【课堂作业】1.我会排。(给07排队,可从0排到7,也可从7排到0。)2.游戏。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7个小朋友上来。游戏的名称是:按要求做动作。(如第7位小朋友蹲下来,6个小朋友
13、蹲下来,第6个小朋友到讲台桌上拿6支粉笔,7个小朋友把手举起来)3.独立完成练习教材“做一做”第1、2题。【课堂小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谁?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了解什么?小结:认识了6和7,知道了7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6和7的组成。【课后作业】1. 练习九的第1、2、3、4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 6和7(1)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学生在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时,感受到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够从实物中抽象出数。2. 数学学习需要活动,数学活动进入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