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68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14. 1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14.1.1测绘技术总结的分类 测绘技术总结是在测绘任务完成后,对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方案实施*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成果(或产品)质量、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分析研究、认真总结,并作出的客观描述和评价。测绘技术总结为用户(或下工序)对成果(或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方便,为测绘单位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测绘技术设计、有关技术标准、规定的定制提供资料。测绘技术总结是与测绘成果(或产品)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测绘技术总结分为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

2、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合并为项目总结。14. 1.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依据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依据包括: (1)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2)测绘技术设计文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 (4)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技术总结提供的信息以及现有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

3、据。 (5)其他有关文件和资料。14. 1. 3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要求 (1)项目总结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或组织编写;专业技术总结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具体的编写工作通常由单位的技术人员承担。 (2)内容真实、全面,重点突出。说明和评价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时,不应简单抄录设计书的有关技术要求;应重点说明作业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经验、教训和遗留问题等。 (3)文字应简明扼要,公式、数据和图表应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均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 (4)测绘技术总结的幅面、封面格式、字体与字号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

4、技术总结编写完成后,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应对技术总结编写的客观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并签字,并对技术总结编写的质量负责。技术总结经审核、签字后,rm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成果(或产品)检查报告一并上交和归档。14. 1. 4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 测绘技术总结(包括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通常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1.概述 应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例如: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需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5、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设计书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3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 需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并说明其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及编号。 4.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 需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14.2项目技术总结的主

6、要内容 项目总结是一个测绘项目在其最终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在各专业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整个项目所作的技术总结,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14. 2. 1概述 项目技术总结的概述部分需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项目来源、内容、目标、工作量,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专业测绘任务的划分、内容和相应任务的承担单位,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项目执行情况:说明生产任务安排与完成情况,统计有关的作业定额和作业率,经费执行情况等.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14. 2.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技术设计执行情况的主

7、要内容包括: (1)说明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项日设计书、项目所包括的全部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更改文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项目总结所依据的各专业技术总结。 (3)说明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说明项目设计书的技术更改情况(包括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4)重点描述项目实施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5)说明项目实施中质量保障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数据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6)当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

8、结其应用情况。 (7)总结项目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14. 2. 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项目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最终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14. 2. 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分别说明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和归档的资料文档清单。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包括项目设计书及其

9、有关的设计更改文件、项目总结,质量检查报告,必要时也包括项目包含的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专业设计更改文件和专业技术总结,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 3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要求14. 3. 1专业技术总结的组成结构 专业技术总结是测绘项目中所包含的各测绘专业活动在其成果(或产品)检查合格后,分别总结撰写的技术文档,由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清单4部分组成。 1.概述 本部分须概要说明以下几项内容。 (1)测绘项目的名称、专业测绘任务的来源,专业测绘任务的内容、任

10、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与接收情况等。 (2)计划与设计完成的情况、作业率的统计. (3)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 (1)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N包括: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必要时也包括本测绘项目的项目设计书及其更改文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并重点说明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更改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设计更改的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3)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4)当作业过程中采用新

11、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5)总结专业测绘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说明与评价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 4.上交和归档测绘成果(或产品)及资料清单 说明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 (1)测绘成果(或产品)。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2)文档资料。专业技术设计文件、专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

12、,必要的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3)其他需上交和归档的资料。14. 3. 2大地测量 大地测量专业包括水平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重力测量、大地测量计算等。 1.水平控制测量 1)概述 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锁、网、导线段(节)、基线(网)或起始边和天文点的名称与等级,分布密度,通视情况,边长(最大、最小、平均)和角度(最大、最小)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3、(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的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和工具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天文人仪差测定情况等。 (2)规标和标石的情况,施测方法,照准目标类型,观测权数与测回数,光段数,日夜比,重测数与重测率,记录方法,记录程序来源和审查意见,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次数和质量,概算情况与结果等。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

14、分析等。 (5)重合点及联测情况,新、旧成果的分析比较。 (6)为测定国家级水平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水准联测与三角高程的施测情况,概算方法和结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测区点、线、锁、网的分布图。 (3)精度统计表。 (4)仪器、基线尺检验结果汇总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2.高程控制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情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沿线路面和土质植被情况,路坡度

15、(最大、最小、平均),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和网的名称、等级、长度,点位分布密度,标石类型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标尺、记录计算工具和尺承等的型号、规格、数量、检校情况其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视线长度(最大、最小、平均)及其距地面和障碍物的距离,各分段中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站数的比,重测测段和数量,记录和计算法,程序来

16、源,审查或验算结果。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实施方案,实测结果与精度等。 (5)联测和支线的施测情况。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外业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测区点、线、网的水准路线图。 (3)仪器、标尺检验结果汇总表。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3.重力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

17、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 (3)路线的名称、等级,布点方案,分布密度,点距(最大、最小、平均)等。 (4)作业技术依据。 (5)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 (3)已知点的利用和联测。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与仪表的名称、型号、检校情况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埋石情况,施测方法,施测路线与所用时间(最长、平均),测回数,重测数与重测率,概算公式与结果。 (3)联测点的联测

18、情况,平面坐标与高程的施测和计算情况。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及精度分析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重力点位和联测路线略图。 (3)平面坐标与高程施测图。 (4)仪器检验结果汇总表。 (5)精度统计表。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4.大地测量计算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

19、排情况。 (2)计算区域名称、等级、范围、行政隶属。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责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及其等级、来源和精度情况。 (3)重合点的质量分析。 (4)前工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在计算中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3)计算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作业过程简述,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2)使用计算工具的名称、型号、性能及其说明,采用程序的名称、来源、编制和审核单位、编制者,程序的基本功能及其检验情况。 (3)计算的原理、方法、基本公式,改正项及其公式,小数取位等。 (4)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20、(5)数据和信息的输人、输出情况,内容与符号说明。 (6)计算结果的验算,精度统计分析与说明。 (7)计算过程*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4)计算结论 (1)对本计算区成果质量、计算方案、计算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计算区域的线、锁、网图。 (3)计算机源程序目录(含编制单位、编者、审核单位及其时间等)。(4)精度检验分析统计表。(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 3. 3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专业主要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库区淹没测量等。 1.控制

21、测量 参照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 2.地形测图 地形测图包括摄影测量方法测图和平板仪、全站型速测仪测图。摄影测量方法测图参照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有关内容,结合工程测量的特点进行撰写。这里主要介绍平板仪、全站型速测仪测图。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测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名称、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等高距,图幅分幅和编号的方法。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

22、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图根控制测量: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和方法,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2)平板仪测图:测图方法,使用的仪器,每幅图上解析图根点与地形点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特殊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接边情况等。 (3)全站型速测仪测图:测图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特性,仪器检校情况,外业采集数据的内容、密度、记录的特征,数据处理和成图工具的情况等。 (4)测图精度分析与统计、检查验收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结果等。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

23、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图幅分布和质量评定图. (3)控制点分布略图。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3.施工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工程名称,测设项目,测区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发展情况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资料的来源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控制点系

24、统的建立,埋石情况,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及其精度。 (2)施工放样方法和精度。 (3)各项误差的统计,实地检测的项目、数量和方法,检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等。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作业*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施工测量成果种类及其说明。 (2)采用已有资料清单. (3)精度统计表。 (4)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4.线路测量 线路控制测量参照大地测量的有关内容;线路测图除参照地形测图的有关内容,并结合线路测量的特点进

25、行撰写外,还需在“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条款中撰写专业内容。 1)铁路、公路测量 (1)与已有控制点的联测方法和精度。 (2)交点、转点、中桩桩位及曲线等的测设情况。 (3)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的方法与精度。 (4)中桩复测与原测成果的比较. 2)架空索道测量 (1)方向点间距及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 (2)断面测量(加测断面及断面点)的情况。3)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施测情况与结果,定线的误差等。 4)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1)定线测量与方向点偏离直线的情况。 (2)实地排定杆位时的检核情况等。 6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6、(2)工程名称,测区范围、面积,工程特点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工作量,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施工图件和资料的实测与验收情况。 (2)说明图件、资料,特别是其中地下管线及隐蔽工程的现势性和使用情况。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竣工总图的成图方法,控制点的恢复与检测,地物的取舍原则,成图的质量等. (2)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3)作业*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

27、)附图、附表 (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2)上交测绘成果清单。 (3)建筑物、构筑物细部点成果表等。 6.变形测量 1)概述 (1)项目名称、来源、目的、内容,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点、范围,建筑物(构筑物)分布情况及观测条件,标志的特征。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任务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测量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2)起算数据的名称、等级及其来源。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仪器的名称、型号和检校情况。 (2)标志的布设和密度,标石或观测墩的规格及其埋设质量,变形控制网(点)的建立、施测

28、及其稳定性的分析,变形观测点的施测情况,观测周期,计算方式和方法等。 (3)重复观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和数据处理方法。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 4)技术结论 (1)变形观测的结论和评价。 (2)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3)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4)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变形控制网布设略图。 (2)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3)变形观测资料的归纳与分析报告。 (4)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7.库区淹没测最 1)概述 (1)任

29、务来源、目的,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水库名称、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库区淹没范围、面积,淹没田地、村庄数量,搬迁人口数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比较。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起算数据及其等级、系统等。 (2)坝顶高程及其等级、系统等。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标石埋设情况、分布与数量。 (2)使用仪器名称、型号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3)施测与成图方法,点位布设密度、等级、联测方案与精度等。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5)最高淹没面和最低淹没面的高程。 (6)淹

30、没区面积量算的方法和精度。 (7)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各项限差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实地检测情况与精度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5)附图、附表(1)控制点分布略图。(2)库区淹没图及质量评定图。(3)测量精度统计表。(4)淹没区分类统计表。(5)利用已有资料清单。(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 3. 4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包括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近景摄影测量、遥感等。 1.航空摄影 1)概述 (1)

3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航摄单位,摄影起止时间。 (2)摄区名称、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摄区地形和气候对摄影工作的影响。 (3)作业技术依据。 (4)完成的作业项目、数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编制航摄计划用图的比例尺、作业年代及接边资料等。 3)航摄工作、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航摄仪和附属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航线敷设情况和飞行质量。 (3)底片和相纸的类型、特性、冲洗和处理方法,主要技术数据。 (4)航摄质量及航摄底片复制品的质量情况。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6)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32、4)技术结论 (1)对本摄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摄影分区略图。 (2)航摄鉴定表。 (3)上交航摄成果清单等。 2.航空摄影测量外业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况和困难类别等。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航摄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像片的质量和利用

33、情况。 (7)其他资料的央源、等级、质量和利用情况。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控制测量包括:像片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刺点影像;基础控制点和像片控制点测定的仪器、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误差;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 (2)像片调绘与综合法测图包括:调绘像片的比例尺和质量,调绘的方法,使用简化符号的说明;新增地物、地貌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方法和质量;综合法测绘地貌的方法和质量;地理调查和地名译音的情况;检查的方法和质量情况。 (3)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

34、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测区地形类别及质量评定图。 (2)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3)控制点分布略图。 (4)精度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3.航空摄影测量内业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地理位置、面积、行政隶属,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摄影资料的来源,仪器的类型及其主要技术数据。 (2)对外业控制点和调绘成果进行分析。 (3)

35、其他资料的来源、质量和利用情况。 (4)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包括:加密方法,刺点影像,使用仪器等情况;加密点的精度及其接边情况。 (2)影像平面图的编制包括:纠正和复制的方法,仪器类型,影像质量及精度情况;采用正射投影仪作业时,断面数据点采集的密度、扫描缝隙长度等有关技术参数;成图精度和图幅接边精度。 (3)航测原图的测绘和编绘包括: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成图的质量和精度;与已成图的接边情况。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

36、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测区图幅接合表。 (2)航测内业成图方法及质量评定图。 (3)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4)精度统计表。 (5)野外检测统计表。 (6)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4.近景摄影测量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目标的类型和概况。 (3)作业技术依据。 ()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 2)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物方控制包括:物方控制布设情况、测量方法和精度。 (2)近景图像的获取包括:摄影仪器类型及检校情况;摄站布设、摄影方式、摄影参数;感光材料的型号和影像

37、质量情况。 (3)近景图像的处理包括:处理的方法,仪器类型,成果形式;成果质量和精度的评定方法。 (4)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3)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4)附图、附表 5.遥感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图像比例尺,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概况。 (3)作业技术依据和作业方案。 (4)完成的作业项目与工作量。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遥感资料的来源、形式,主要技术参数,质量和利用情况。 (2)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

38、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遥感图像处理包括:采用的仪器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地面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分布情况;处理方法,基本工作程序框图,影像质量及有关误差。 (2)遥感图像的解译包括:采用的资料;标志的形态、影像、色调特征等;解译的方法。 (3)解译结果的检验包括:解译结果检验的方法;野外取样情况,验证成果的准确率。 (4)编制专业图件包括:利用遥感影像图、地形图、解译草图和其他资料编制专业图件的方法及有关误差。 (5)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39、 5)附图、附表14. 3. 5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1.概述 (1)任务来源、目的、内容,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时间,生产安排概况。 (2)测区范围、行政隶属,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特征,困难类别等。 (3)作业技术依据。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2)起算数据和资料的名称、等级、系统、来源和精度情况。 (3)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使用的仪器和主要测量工具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检校情况。 (2)各类图根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施测方法和重测情况。 (3)野

40、外地形数据的采集方法、要素代码、精度要求,属性的内容、要求. (4)DEM的数据采集、分层设色的要求。 (5)测制地形图的方法和精度,新增的图式符号。 (6)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7)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实地检测和检查的情况与结果等。 4.技术结论 (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3)经验、教训和建议。5.附图、附表(1)利用已有资料清单。(2)控制点布设图。(3)仪器、工具检验结果汇总表。(4)精度统计表。(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14. 3. 6地图制图和印刷 1.地

41、图制图 1)概述 (1)任务名称、目的、来源、数量、类别和规格,成图比例尺,生产单位,生产起止日期,生产安排概况。 (2)制图区域范围、行政隶属,困难类别。 (3)作业技术依据,采用的投影、坐标系、高程系和等高距等。 (4)计划与实际完成工作量的比较,作业率的统计。 2)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1)基本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编绘和出版年代,现势性和精度。 (2)补充资料的比例尺,测制单位,出版年代,现势性,使用程度及方法。 (3)参考资料的使用程度。 3)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1)编绘原图制作方法。 (2)印刷原图制作方法。 (3)数学基础的展绘精度,资料拼贴精度。 (4)地图内容的综合及描绘质量。 (5)执行技术标准的情况,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方法,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6)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及其效果。 4)技术结论 (1)对本制图区成果质量、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等的评价。 (2)重大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3)经验、教训和建议。 5)附图、附表 (1)制图区域图幅接合表。 (2)资料分布略图。 (3)利用已有资料清单。 (4)成果质量评定统计表。 (5)上交测绘成果清单等。 2.地图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完整版)第14章测绘技术总结.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