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言之美无言之美1.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3.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美素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冰泉冷涩弦凝绝,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朱光潜】【朱光潜】(1891897 71986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安徽桐城人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美学的开拓
2、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方美学的人。朱光潜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五四”以来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桥梁”,是,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美学大师。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引出作者是如何引出“
3、无言无言”这一话题的?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作者认为“无言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研究?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无言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无言”的意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即“言不尽意言不尽意”。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就是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以言达意的一
4、种美术。细读感悟细读感悟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旨”,因此难以满足,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尽善尽美”的条件。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但文学依然有“美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
5、而也不必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能达到美。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无言”也能产生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无言”也能产生美。也能产生美。以以“言尽一切言尽一切”的相片与的相片与“言及部分言及部分”的图的图画相比,以画相比,以图画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以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从从音乐音乐中的中的“无声胜有声无声胜有声”论证无
6、言之美;论证无言之美;从从戏剧戏剧中中“静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从从雕刻艺术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美。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无言”之美的。之美的。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
7、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对“无言之美无言之美”的感受。的感受。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诗歌本是极其
8、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文本探究文本探究 如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以悲凉雄壮的美感。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
9、“无言之美无言之美”。“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无言之美之美”的例子。的例子。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
10、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无言之美”。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无言之美无言之美绘画的选择之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 话剧的静态之美话剧的静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无无言言之之美美 朱朱光光潜潜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读顺课文,理清文章的观点和作者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的写作手法。3.学会赏析“美术”作品的“无言之美”,并能借鉴这一观点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
11、县。现当代美学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1 1)订正字音)订正字音 瞬息万变(shn)缥缈(pio mio)信手拈来(nin)铢两悉称(zh)(chn)闲情逸致(y)心旷神怡(y)惟妙惟肖(xio)栩栩如生(x)宏壮(hng)渊穆(m)惨戚(q)蛾眉()寂寥(lio)谚语(yn)检查预习检查预习(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美术:美术:文中的美术是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及
12、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瞬息万变: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铢两悉称: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姑且:姑且: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暂且如此,带有暂作某种让步的意思,或说明在不得已情况下,只好这样,相当于暂且、先。尽致: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玩味:玩味:细心体会其中意味。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
13、动的样子。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渊穆:渊穆:极其美好。目不忍睹: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信手拈来: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轻描淡写: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第一部分(13自然段):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第二部分(412自然段):先提出文学尽美尽善的条件“和自然逼真”,然后予以反驳。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得出结
14、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1.1.孔子对他学生说的孔子对他学生说的“予欲无言予欲无言”的含义是什么?的含义是什么?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真理的声音是微弱的,孔子说了,可是没有人在听,或者仅仅是表面上在听,即使听了,也没有人去做。孔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所以孔子这句话是说,即使真理的声音很微弱,但天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还是要按照其内在的规律运行,没有人能够阻挡。2.2.请概括说明第请概括说明第3 3自然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可以言达的”的理由。的理由。“言”是“达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迹象,散碎,有限;“意”是“言
15、达”的目的,它多变,无踪,混沌,无限;“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3.3.第第4 4自然自然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论说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这一段为下面阐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且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4.4.请分析第请分析第8 8自然段的论证思路。自然段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对比相片和图片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肯定了相片的“和自然逼真”,然后又进一步反问:两者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自然得出图片更具有美感。直接反驳了“和自然逼真”的观点。照片与图片 1.1.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
16、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这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以图达意 2.2.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赏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
17、,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3.3.赏析李白的怨情。赏析李白的怨情。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透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1.1.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1)举例
18、论证。为证明“言不必达意”“无言之美”,作者分别列举了图画、文学、音乐、雕塑等具体的实例,然后从中进行分析,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点。(2)对比论证。第3自然段把“言”和“意”进行比较;第8自然段把相片和图片进行比较;第10自然段的流露和含蓄的比较等都是为证明“无言之美”服务的。(3)引证。文章开篇就引述孔子的话,目的是引出对“无言”的论述。第9自然段在列举不同文学作品的例子时,分别引述了论语时运读省试湘灵鼓瑟登幽州台歌归园田居后出塞等文学作品中的诗文加以分析论述。在第10自然段中又列举了琵琶行和希腊花瓶歌的诗句和原文,进行有力证明。2.2.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文章先用孔子的事
19、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提出文学尽美尽善的条件“和自然逼真”,然后对比相片和图画,予以反驳。紧接着分别列举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一段作结,得出结论。层层推进,论述有力。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请结合全文,阐释请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无言之美”的内涵。的内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了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赏析】【赏析】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
21、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另外,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这篇文章首先用孔子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达意”和“无言之美”。最后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总总 结结结构图示结构图示 引出话题:由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这个话题 无言之美论证观点得出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 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反驳观点“和自然逼真”提出观点“言不必达意”和 “无言之美”(举例论证)谢谢谢谢观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