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6 隋唐制度革新和唐朝前期的繁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隋朝和秦朝非常相似,都短命而亡,但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朝代,在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完成13题。1.(2010北京西城高三抽样测试)在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中,对社会发展意义最大的是( )A.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B.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C.是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答案:B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C项表述有误,A、D两项不是最大的意义,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只有B项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城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最大。2.隋朝与秦朝的统治相似之处有( )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 都创立了新的统治制度 兴建了
2、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工程 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A. B. C. D.答案:A解析:题中所说四种情况两个朝代都存在,比较明显;可以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得出结论;可以从万里长城与大运河得到体现。3.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和隋朝都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答案:D解析:西周在少数民族进攻下结束;这两个朝代都出现内讧但不是灭亡的主要原因;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外戚临朝严重;秦朝和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暴政。 隋唐时期,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沿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政治、经
3、济、军事制度不断创新,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不断完善。完成410题。4.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唐朝沿袭隋朝而发展起来的制度是 ( )三省六部制 均田制 科举制 两税法A. B. C. D.答案:A解析:两税法的实施是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施。5.有人说:“秦汉时期的宰相是坐着议事,隋唐时期的宰相是站着议事,明清时期的宰相是跪着议事。”唐朝三省的长官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B.减少决策失误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减少决策失误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直接目的;宰相负责中央行政
4、事务;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手段。6.从秦朝开创三公九卿制到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其影响不包括( )A.加强皇权,把相权一分为三 B.职权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能C.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监督答案:C解析: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央集权达到顶峰。7.新唐书杨炎传载:“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说明两税法的实施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其最主要的依据是它 ( )A.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 B.开始以夏秋两季收税C.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D.开始按土地和
5、财产多少收税答案:D解析:两税法的最大变化是征税标准的变化,开始从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资产为主演变。8.规定“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军事制度是( )A.府兵制 B.保甲制 C.募兵制 D.将兵法答案:A解析:唐太宗时,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9.(2010北京西城高三抽样测试)唐朝采取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实行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同作用是( )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D.由实物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答案:A解析:B、C两项
6、仅符合王安石的“募役法”,D项表述均不符合,故A项正确。10.2010年是科举制被废100周年。下列选项不属于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是( )A.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B.首创武举和殿试C.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D.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答案:D解析:“实行糊名法防止舞弊”是北宋时期的措施。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加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我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完成1115题。11.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在下列哪一句唐诗中可以得到反映( )A.云帆转辽海,粳米来东吴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7、片 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答案:D解析:“山用火耕田”说明当时以放火烧山来开垦山田,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12.生产工具的进步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列生产工具最先出现于同一时期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A.图1和图2 B.图1和图3 C.图1和图4 D.图2和图3答案:C解析:“二牛抬扛”出现于秦汉时期,“图3”的汲水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13.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但商品经济却一直持续发展。唐朝的长安,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西市,东市、西市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这表明( )A.长安是著名的商业城市 B.唐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商业发
8、展C.唐朝统治者实行有限制地发展商业的政策 D.唐朝统治者已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C解析:从东市、西市的设置说明唐朝重视商业,但商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限制。14.China在英语中是中国的意思,同时还有瓷器的意思,说明中国古代以瓷器闻名于世。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盛唐时期(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C.邢窑白瓷生产规模大 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答案:C解析:“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白瓷的产量多,生产规模大。15.城市是古代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体现了古代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的城市是( )魏晋南北朝时是南
9、方有名的造纸中心 隋朝时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 唐后期,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A.苏州 B.扬州 C.杭州 D.泉州答案:B解析:苏州不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杭州没有成为造纸中心,泉州是元朝时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进士科最受重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语。那时的考试条件很差唐诗有“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的描述。但实际上冬日在廊檐下席地而坐,还要答卷子,滋味是很不好过的。中国古代史(人教版)材料二:隋朝已有科举的萌芽,到了唐朝,科举制才完备起来。唐朝科举考生主要有两种:一是
10、朝廷所设的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及各地州、县学馆的学生,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另处,现任官员也可参加,一般是品级较低的官员。唐代科举考试科目有很多,其中以进士科最受人羡慕,也最难考。由于唐朝宰相多是进士出身,就更提高了其身价。每次总有一两千人报考,而取中者多时不过三四十人,少时仅几人。人们把考中进士者称为“白衣卿相”“一品白衫”(因为当时科举考生都习惯穿白色麻布袍衫)。官家还要为新取中的进士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如“探花宴”是在杏园举行的宴会,“题名宴”是到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会”则是大宴于曲江亭子的活动。不过当一些反对科举制度的守旧官僚主持朝政时,庆祝活动便被减去许多。在长达两百年的
11、朋党之争中,科举制度一直遭到这部分人的反对。但科举制度受到了广大中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拥护。他们整日埋头苦读,幻想着“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唐朝诗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刘宗绪隋唐史请完成:(1)概括材料一、二中的社会现象。(8分)(2)结合材料,解释赵嘏诗的实质含义。(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唐朝科举制发展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8分)参考答案:(1)科举考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进士科最受重视;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受到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的拥护和参与;科举考试条件比较差。 (2)唐太宗通过科举制引导知识分子埋头读书做官,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
12、3)原因: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唐经济实力的强大;统治者的重视。历史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扩大了官吏来源,抑制了门阀的作用,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解析:回答第(1)问的关键是分析材料,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但要求文字表达精准。第(2)问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进行回答,通过分析现象,归纳概括。第(3)问难度较大,可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考虑。17.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时期。请完成:(1)分析隋唐时期
13、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2)试述唐太宗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武则天的用人制度有何特点?(6分)(3)叙述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8分)参考答案:(1)隋唐时期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制度革新,政策调整,各民族间交流频繁,中外联系加强,科技领先世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繁荣。 (2)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武则天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她创立了“自荐”求官制度。 (3)农业: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江南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大运河、筒车、曲辕犁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叶在唐朝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手工业: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技艺水平高。商业:规模大;货币发展,“开元通宝”;市场发达,市坊分开,邸店和柜坊,夜市,草市等;中外交流和民族间交流频繁。解析:第(1)问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要从政治环境、统治政策、民族关系等角度综合分析。第(2)(3)问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