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到深处是制度在一个新课程评价项目研讨会上,老师们对考试的无奈引起了我的注意。应该说,我们的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比较贴近新的课程理念了。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与老师们坐下来深谈,才明白个中的原委。原来,在一些学校,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汇总到年终对教师的综合考核里去。新的课程文化要求教师要面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需要从长计议,可学校评价教师的办法却使得教师不得不直面每一次考试。是以一次次的考试为目标,还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给老师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实,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评价教师的问题,更蕴涵着一个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理念的转变绕不开固有
2、的制度制约。课程改革到今天,制度的改革、制度的创新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我们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快三年的时间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在许多研讨会上被炒得如火如荼。但是在不少学校,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规章制度:仪器室是不允许学生随便进入的,而实验前的仪器、药品的摆放则是实验员的职责。这样的制度规定怎么能够保证把学习的过程交还给学生?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又怎么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怎么可能在体验中领悟?毫无疑问,我们主张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但我们评价班主任的工作,还是“三跟、四查、五到位”,让他们时时跟在学生的屁股后面,处处做着学生的保姆。只有这样的班主任才有可能得高
3、分,才有可能被评为优秀。这样的制度已经远远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我们担负着培养民主社会公民的责任,让孩子们在经历民主的过程中形成民主意识是教育的责任。但是,我们的校规校纪,甚至班规班纪,却是在学生全然不知的状态下,突然就拿到学生面前。其实,学校即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学校规章制度的出台,是不是也应该搞一点校园听证制度,让任何长官意志都难以在校园里“抽枝吐绿”?怎么办?怎么让制度服务于我们的改革,让制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后来,我们开展了一个学校制度评估活动,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大梳理,查一查影响学校教育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到底有哪一些。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算是老师们特别看重的一项。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同时也
4、评价教师,教学的短期行为就在所难免。什么是好的教师?什么是好的学生?这类问题在校园里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标准应该来自于哪里?这本身就是一个衡量我们教育观的重要课题。部门职能的界定、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有可能引发我们的哲学思考。如果我们设立一些部门仅仅是为了学生以外的事情,这些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不曾想,制度梳理最终梳理到我们自己的头上,有好多制度的根子就在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有规范化学校的评估方案,但这个方案的许多指标已经严重制约着我们学校的发展。不看环境、条件,不论城乡、规模,一个模子套下来,学校看上去地规范了,但教育资源的浪费却触目惊心。学校失去自主发展的权利,失去个性发展的空间,千人一面就难以避免。我们有教学能手的评价标准和评选办法,但这些标准与办法都过于学科化,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去甚远;我们有优质课的衡量办法,但这些办法的着眼点还是在课堂上或者在教师身上,对学生的关注则远远不够。我们有考试制度,但我们的考试只是重视结果,对过程便没有了评价的方法;对学校的业绩当然也只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文化。显然,这与我们新的课程理念相差太大。改到深处是制度。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十分清楚,学校制度创新已经成为我们没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