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 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来源 :Z#xx#k.Com 一、导入新课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
2、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 顿。 2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来源 :163文库 3思考 回答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告诉了我们什么? (点明时间、地点。 )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从哪种感觉来写? (从听觉来写。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 “ 更定 ” 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 俱 ”和 “ 绝 ” 各是什么意思? (“ 俱 ” 指全、都; “ 绝 ” 的意思是停
3、止、消失 。 )来源 :学 +科 +网 (3)“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孤 怀雅兴,孤高自赏。 ) “ 是 ” 字怎样理解? (是代词,这。 ) (4)“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 (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 (5)“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 “ 痴 ” 字? (舟子说作者 “ 痴 ” ,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
4、 “ 痴 ” 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 “ 痴 ” 。 ) “ 喃喃 ” 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 解的状态。 ) 4 学生齐读全文。 三、问题研讨 关于白描手法: 描写雪景的句子: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 加渲染 。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简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吗? (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 “ 一痕 ”“ 一点 ”“ 一芥 ”“ 两三粒 ” ,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
5、出的景物是 什么? (是要突出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 文章开头说作者 “ 独往湖心亭看雪 ” ,这里又说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 “ 独 ” 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 来源 :163文库 四、对比阅读 1朗读课文及柳宗元的江雪。 2江雪也描 写雪景,也写了人的活动,它和课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先说同,再说异。 )来源 :163文库 ZXXK 相同之处是:都有大小的对比。本文 用 “ 一痕 ”“ 一点 ”“ 一
6、芥 ”“ 两三粒 ” 来突出“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 的壮观景象;江雪中千山万径是大景,独钓渔翁是小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雪景的无边无际,雄奇壮丽。 相异之处是:描写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在表达的感情上,本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而江雪 表达的是 作者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山水,寥寥几笔,却能传达出景物的神韵。在课外试着用白描手法写一种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来写。另外,课外可搜集一些描写西湖的古诗文,学习古人的描写手法 。 -温馨提示: -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全套资料! 】 课文相关朗读 Mp3,视频等请到对应栏目的“素材“中寻找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