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第2节 密 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2、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一、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学方法
2、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学过程 一、预学(一)温故1、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 ,没量质量的工具是 。2、使用天平前,要观察它的 和 ,把天平放在 中,用 向 盘中从 依次加减砝码,如果还不能平衡,要通过调节 使天平再次平衡。(二)知新1、阅读教材14岩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同种物质,比如铝块,把它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质量是否会变成原来的2倍呢?(1)猜想: 。(2)器材: 。(3)步骤:
3、先用 测出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填在书中的表格中;再换用体积相同的 和 ,用 测出它们的质量,填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2、阅读教材1516页“密度”,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3)单位:主单位 ;常用单位 (4)单位间换算关系:1g/cm3= kg/m3 (5)水的密度为 ,读作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教学建议:三、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每个小时利用手中的铝块、铁块和铜块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物理量物体质量m/g体积u/cm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u/gcm3铝块110铝块220铝块330铁块110铁块220铁块
4、330铜块110铜块220铜块330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什么?(1)对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可知,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就 。进一步定量分析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2)比较第1次与第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 (填“相同”或“不相同”)【学点训练】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征,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实验序号水酒精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11010108220202016330303024440404032(1)在如图所示方格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
5、图像。(2)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结论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3)科学上通常用 这个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4)体积为50cm3的水质量是 g。教学建议:教学点2 密度自学课本P15,完成下面的题目1、上述实验结论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把 某种物质的 叫做 ,用符号 表示,它是 跟 的比值,所以计算公式为 。2、密度的单位有 、 两种,关系为:1g/cm3= kg/m3。3、8.9 g/cm3= kg g/m3;2.7103k g/m3= g /cm3。4
6、、查表写出几种常见的物质的密度:铜的密度 铁的密度 铝的密度 冰的密度 蜡的密度 纯水的密度 煤油的密度 酒精的密度 空气的密度 氢气的密度 5、自学16页的例题,总结做物理计算题的步骤。6、由16页的例题可知: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可想办法测出其 ,查出其组成物质的 ,用 可方便求质量。【学点训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3、(最新中考题)下图是我国设计的2008年北京奥
7、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P金=19.3g/cm3,P银=10.5g/cm3)。请问:(1)一枚金牌需要玉石约多少克?(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的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教学建议:四、提升1、(最新中考题)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食用油 B、酱油
8、C、白酒 D、水2、对于密度公式P=m/V,理解正确提(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P越大B、对于同一种物质,P与V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P与m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3、水结成冰后( )A、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体积变小,密度变大C、体积和密度均不发生变化 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4、一支蜡烛点然一段时间后还剩半支,此时(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无法确定D、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5、在影视剧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是由(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的 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
9、成的C、密与与实物相等的材料做成的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的6、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密封小瓶,里面装满了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蒸馏水、酒精和盐水。你能否不打开小瓶将它们分开?说明你的做法和理由。7、飞机设计机为减轻飞机自重,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所需要铝的质量是多少kg。教学反思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
11、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
12、意爱护仪器。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三)小结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反思: